游读八闽丨品典籍•行山海•印象闽人⑨建阳人游酢:道学南传先驱
游酢(1053-1123年),初字子通,后改字定夫,北宋建州建阳(今南平市建阳区)人,因曾筑草堂于故乡獬豸山之麓,所以世称“豸山先生”。游酢是宋代卓越的理学家、政治家、教育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耕读传家
游酢出生于富垅游氏家族,父亲游潜是一位满腹经纶的乡间硕儒,游潜兄弟三人都以耕读为业,矢志科举。游酢自幼聪颖好学,读书过目成诵。
游酢最初的启蒙教育是在族叔游复家中的私塾中完成的,从学习《孝经》开始,终日诵读儒家经典,钻研辞章之学,后又拜江侧为师,与青年才俊们在石壁山苦心研读。
长坪村豸山书院 图源:南平党史方志
问道扶沟
十年寒窗,游酢得以进入太学学习,在这里,年仅二十岁的他向理学巨匠程颐当面请教了许多问题,阐发了自己的见解。初次会面,程颐就对这位聪颖好学的青年下了“其资可与适道”的断语,将其引为同道中人。
程颢和程颐
熙宁六年(1073年),首次赴京赶考失利的游酢失落地回到故乡,却在次年收到了程颐胞兄程颢的来信邀约,前往扶沟担任县学教谕,帮助弘扬二程所极力倡导的道学思想。从此游酢问道扶沟,师从程颢,开启了传道东南的序幕。
吾道南矣
在扶沟期间的朝夕相处使二程对于游酢和同伴杨时的禀赋用心非常认可,因此也毫无保留地对游、杨二人将平生所学倾囊相授。
元丰五年(1082年),游酢决心再赴科举,杨时也即将南归处理家事,二人离开扶沟动身远行,程颢嘱咐他们将理学传向南方。目送两位得意门生离开,程颢虽深感不舍,但又不无欣慰地感叹道:“吾道南矣!”
此后闽学的出现与勃发也印证了程颢的预言。两位程门弟子回到建州,讲学传道,光理学之风,开闽学之源,将华夏文明的血脉从河洛输向了武夷。
游定夫祠内牌匾 图源:福建纪检监察
仕途辗转
时隔十年,再次赴京赶考的游酢终于金榜题名,在举座喧哗的琼林御宴上,游酢的内心却生出一丝惆怅与失望。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依然任重而道远。
事实上,游酢的仕途也的确可用颠沛流离来形容。
此后的十八年,他先后辗转于萧山(今杭州萧山)、京城、河清(今洛阳孟津)、齐州(今属山东)、泉州、和州(今马鞍山和县)等地,历任县尉、太学录、知县、太学博士、判官等职,直至宋徽宗年间被任命为监察御史。
廉洁奉公
再次入朝后,游酢发现宫廷腐败更甚,于是决定上疏皇上,并抱着满腔热情在朝堂之上诵读他的《论士风疏》。“臣闻天下之患,莫大于士大夫无耻。士大夫至于无耻,则见利而已,不复知有义……”这一番论述振聋发聩,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士大夫阶层廉洁奉公的重要性。
宋理宗皇帝“御赞匾” 图源:福建纪检监察
然而不久后,新旧党争再起,50岁的游酢也因此再次离开京城,赴任和州(今属安徽)知州。在游酢人生的最后二十年中,他又辗转多地,直至在濠洲任上因下属过失被牵连而罢官。
虽仕途辗转,但游酢从政四十余年,理政有方,为官清廉。所到之处,勤政为民,功绩卓著,有口皆碑。程颐也称赞他“政事亦绝人远甚”。
建阳游酢陵园 图源:福地炎黄
程门立雪
关于程门立雪的故事,若干年后传世的《侯子雅言》是这样记载的:
初,游、杨初见伊川,伊川瞑目而坐,二子侍立,既觉,顾谓曰:贤辈尚在此乎?日既晚,且休矣。及出门,门外之雪深一尺。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识,游酢和杨时拜程颐为师。有一天,他们结伴去看望先生,程颐正在闭目静坐,二人不敢惊动,就在一旁侍立。程颐醒来后,发现游酢与杨时还站着,便赶紧招呼他们,此时门外已雪深三尺。
明仇英《程门立雪图》(局部) 图源:南平党史方志
关于这场历经千年依然还在中国人心中飘荡的鹅毛大雪,在后世的文人学子中引发了无数美好联想。程门立雪凸显的是师道尊严,是俯瞰芸芸众生的重道者,还有仰视巍巍文化昆仑的朝觐者。
学术成就
作为学者,游酢在理学上的学术地位很高。他著作的《易说》《中庸义》《论语孟子杂解》等书籍,尤受学者的推崇。
“若非载道来伊洛,安得传心到考亭”,可以说,如果没有游酢与杨时将二程的思想与学问从中原带到福建,就没有此后考亭学派朱熹理学的发扬光大。
《四库全书·论语杂解》游酢撰 图源:杏坛艺术
书法成就
游酢的书法艺术也在中华书法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在清乾隆年间,中国书法史上第一部草书字典《草字汇》中,作者石梁认为游酢“书法极精,工书,更好挥毫,落纸如云烟。字有重书而兼收者取其变化,自成一家”。因此,他把游酢列为与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等人并称的宋朝七位草圣之一。
游酢草书作品《寄友杨中立》
而他的楷书结体谨严,法度森然,充分展示了其沉着痛快的书法风骨。现存于福建省邵武市李纲纪念馆的将乐石碑刻《宋承议郎吴君墓志铭》,便是游酢手书的楷书精品。
游酢楷书《宋承议郎吴君墓志铭》
八闽书集(把好书借回家)
作者:游雪琴 陈璋 著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年7月
ISBN:978-7-5615-9035-5
索书号:B244.995/44
图书简介:本书详细论述了“道”“善”“中”等概念在游酢理学思想中的所指与联系,并梳理了游酢在不同著作中展现出的对家政与国政关系的看法以及关于国家制度方面的理念。本书最后对中西文化进行比较,指出在继承游酢思想精华的同时,也要看到所存在着的历史局限性。因此,对游酢的思想及整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
吊古寻幽去哪儿?(福建文旅小贴士)
游定夫祠(游定夫纪念馆)位于南平市延平区南山镇凤池村,元朝延祐三年(1316年),由游定夫九世孙游以仁始建,历经明、清4次重修重建得以保存,是全国仅存的游酢专祠,现属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游定夫祠大门 图源:福建纪检监察
游定夫祠前厅 图源:福建纪检监察
游定夫祠不远处,仿照豸山书院兴建游定夫书院,也称豸山书院。书院占地二千一百五十九平方米,建筑面积一百零九十三平方米,陈列社会各界名家楷、行、草、隶、篆各类书体书法及诗、画、印、联。
《南山游定夫书院》 陈培元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