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策法规       动态新闻       古籍普查       保护与修复       相关下载
2009年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会议在嘉兴召开
2010-02-22

   2009年4月13日,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会议在浙江省嘉兴市召开。福建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朱、社文处副处长林丽永、省图书馆党总支书记兼副馆长谢水顺参加了会议。会议的议程:周和平副部长讲话,部署古籍保护工作;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就有关工作安排作说明;最后社会文化司副司长刘小琴作小结并部署有关工作。

   周和平副部长谈了如下意见:

   一、古籍保护进展情况

   (一)普查工作取得进展。全国已完成6万条数据,山东省最快,已完成2、3万条,并已开展总目分省卷的工作。2008年国家中心办培训班11期,在中心受训的人员有500余人。2008年3月1日批准公布首批古籍珍贵名录2392种;首批珍贵古籍图录已由国图出版社出版,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51家也已颁布。第2批申报古籍珍贵名录已达12119部,申报单位增了近1倍。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古籍也作了申报。江苏等省已公布首批省级古籍名录及省级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各地申报古籍修复中心的报告也正在审批中。

   (二)人才培训。国家、省级均进行了人员培训。国家中心去年培训500余人,委托各省市培训2000多人。山东、广东、福建等培训人员较多。在北京大学等高校设立了古籍整理研究生班,培养较高级人才。并在高校建立了研究基地与实践基地。

   (三)24个省、自治区已建立了古籍普查联席会议制度。20几个省古籍保护中心已挂牌。国家中心已分别给20个已挂牌的省中心30万——50万元不等的补贴。全国下发的古籍抢救费已近4000万元(含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去年在北京举办的珍贵古籍展览,有近400种的罕见珍稀古籍展出,20个省市的部分珍贵古籍参展,引起社会上的广泛关注。

   (四)存在困难与问题①认识不足,进度不一致,投入差距大。人才短缺,增加编制难。②经费缺。好的机制未全面建立,古籍保护还面临着许多困难与问题。

   二、2009年要抓的工作

   提高认识,加大力度,做好古籍保护工作。各地(包括国图在内)的普查保护工作进展不一,差距大。“连脑袋都没摸过”加上虫蛀、酸化严重,三千万册书,修复不知要多少年才能完成?在文化、图书岗位,这项工作没做好,是我们的失职。

   (一)抓紧开展古籍普查。珍贵古籍名录的公布就是要引起国民的重视,引起财政的重视。国家中心要继续展开培训。全国普查目录年底要争取完成5万种。编纂总目,各省要编省目卷,国家中心统一标准、格式。省目卷完成了由部里拨款出版。这个工作希望大家开始研究,部署实行,全面开展。

   (二)认真做好第2批名录和重点保护单位的评审工作,这是个抓手,争取6月13日(文化遗产日)公布。要建立建全省级名录和省级重点保护单位,希望各省抓紧实行。要积极改善保管条件,按文化部颁布的批准条例进行完善,已列入的要重点保护。

   (三)切实加强古籍的修复工作。适时公布古籍修复中心(区域),有条件的要建立省级古籍保护修复中心。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对古籍进行修复,提出个性化的修复方案,送上审批后方能进行修复(指一、二级珍贵古籍)。

   (四)大力开展古籍修复人才的培训。组织2009年的古籍修复培训国家中心拟办20期,各省也要积极开展修复培训工作。今后每年要派工作组至国外考察古籍保护修复方法及设施等。各地要加强交流,探讨办法,包括书库的建设。文化部将启动文献修复师职业资格论证,争取10月份批准第一批修复师,并与职称、工资等一并考虑。

   (五)推动古籍保护的法规建设,积极进行课题申报(古籍保护也可选一些课题)。已在筹备国家古籍保护实验室,积极开展材料工具等的研究生产;积极进行科研交流与考察,推进数字、缩微等保护措施。

   (六)积极推进二期中华善本再造工程,初步定二期为570种,为明、清的珍贵善本。各地也要考虑古籍文献的抢救出版工作。如广东等省已启动的项目。地方文献的整理,具备条件的应推动。二期选目也希望各省继续支持。到时要搞个启动二期中华再造善本仪式。

   (七)加强领导,确保今年工作的落实。国家中心要加强与各省中心的联系,促进工作开展。各地也要建立制度,加大财政支持力度。2009年国家财政将给予古籍普查适当的经费支持。各地要大力宣传,扩大影响,利用各种活动日,增强宣传力度。寺院的古籍保护工作和社会民间的保护工作也要重视。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陈力副馆长就工作安排作说明:

   一、国家中心的工作回顾。从普查登记、古籍名录、重点单位批复、古籍修复培训等方面回顾。

   (一)普查工作是意义最大也是工作量最大的工作。对文献安全也是至关重要的。国家中心分二步走:一是研发古籍普查的计算机平台,该平台已研发成功,正在试用,反映较好。二是在研发中继续普查工作,现在已有近6万条数据,很快就倒至平台。

   (二)第二批珍贵名录和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申报是第一批申报的一倍。但宗教等系统申报还不够,公共馆、高校馆申报占多数。全国有120几家申报,山东省馆报了700种,浙江馆也报了很多。全国二批申报名录计有12119种。

   (三)中华古籍的各省卷编纂工作已开始,山东、浙江、山西、辽宁等已开始分省卷的工作。等国家中心统一体例发布后,各省即可以开始编辑工作,部里可解决编纂费用。

   (四)人才培养工作。是国家中心下力最多,成效最著的工作。20期培训,942人参加了内容不同、层次不同的培训。培训效果据各地反馈,效果较好。省馆要选好人员,要防止学员培训后就换工作的现象。北京大学已开辟了古籍研究的课程,北师大、武汉大学、联大等都愿意与国家中心配合培养人才,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的学历教育已成型。古籍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已经起步,下半年就可以工作,希望各省也有人带课题来实验室研究。

   (五)国家中心拟购一批修复古籍用纸,发送给省中心使用。对省中心重点保护单位配置一台纸浆补书机。

   二、2009年工作

   (一)全面推进工作,5月底软件平台可安装到位,尽快配备软件平台的设备。

   (二)各省分卷的工作要适时启动。

   (三)抓紧审批第2批珍贵名录和重点保护单位。

   (四)加大培训力度。国家中心对各省的多层次人员培训也是20期。依托省中心的支持配合,争取早日完成第一批古籍修复师的认证工作。

   (五)大力开展古籍的研究工作,中心推动出台相关的一批标准。

   (六)开展行业用品的研制、监制,今年要推出一批教材、讲义下发。

   (七)规划各种活动的科学开展及宣传。

   (八)中华再造善本二期工作的启动。

   最后刘小琴副司长讲话,她提出几点意见:

   一、要积极推进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嘉兴模式”的思路、方案、措施等经验对我们均很有启发。当前推进此项工作具有契机,因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列入各级政府的议程。当前推动的几项工程均可结合,统盘考虑。最后的目标是建成相对完整完善的农村文化服务网络,吸取经验,明确思路与措施。

   二、加强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实施力度,实现2010年的目标。强调今年的督导工作将更加深入,抽查性质的督导,希望各地重视。

   三、关于古籍保护工作,在这时强调的是要发挥文化行政部门在联席会议制度中的作用。省级中心要发挥中心的重要作用,指导、管理等方面的职能要发挥出来。

   四、古籍修复师的资格认证是第一个,先从文献修复师做起,要做好该项工作的启动工作。古籍普查要规范化、标准化,培训及考察也要各省配合承担,先要进行师资培训与考核。

   五、三部委下发文件(公共、高校、科研),推动三个系统之间的资源共享工作。

   六、公共图书馆的评估定级工作今年下半年开展,已发下征求意见稿,争取6月下发正式评估文件。公共图书馆的几个活动日要抓好实施,“未成年人的读书活动(阅读年)”各地少儿馆要积极参加。

 

(以上根据记录整理,仅供参考。  整理者:谢水顺)

 

 

[返回]  [关闭]  [首页] 
主办:福建省文化厅
承办与制作:福建省图书馆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c)2005-2007 福建文化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