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古籍文献保护工作刍议

2011-09-02 11:43     字号:

图书馆古籍文献保护工作刍议

   (龙岩市第一中学图书馆 福建 364000

 

  古籍文献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的宝贵文化遗产。本文论述了古籍的传统保护措施以及利用现代技术对古籍进行再生性保护。

关键词 图书馆 古籍文献 古籍保护

 

所谓古籍,简而言之就是指古代的文字记载和文献典籍。古籍是我国历史文化的记录和见证,其中的善本还具有文物价值。我国的古籍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自西汉起至清末共出版各类古籍文献大约181755部,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现代图书馆藏书中占有特殊地位。线装书是现存古籍的主体。古籍纸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纤维素,在高温、潮湿与阳光照射下,纤维素易发生氧化反应和水解反应,这样古籍就容易发黄、发脆、易碎。另外,蠹虫、霉菌、水火灾害等也是影响古籍保护的因素。针对古籍的保护,我国古代藏书家的很多方法至今仍可借鉴使用,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使得古籍保护有了一些新的手段和方法。作为图书馆工作者,了解和掌握相关的古籍保护知识,对图书馆工作和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古籍的保护措施可分为直接保护措施和再生性保护,下面分别进行论述。

1 古籍的直接保护措施

1.1 古籍的防虫方法

虫蛀对书刊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低估的,防虫蛀历来是书刊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特别是对线装书的防蛀保护尤为重要。防虫方法主要有草药驱虫法、化学药物熏蒸杀虫技术、现代技术杀虫法等。我们很少看到现代工业生产的书籍遭虫蛀的情形,但古籍因管理不善等原因所造成的虫蛀现象则屡见不鲜。原因在于用来印刷线装书的纸张,是古人以竹、棉、麻等纯植物纤维为原料手工制成的,很少含有防虫的化学成份,因而最容易遭虫蛀。中国古代虽然有用砒霜等药物浸染的纸张作书的扉页,具有良好的防虫效果,但这项技术的应用在当时也不普遍,装有这种扉页的书毕竟很少。古代还将一种叫做芸的植物叶片夹在书册之中,也有一定的防虫效果。可见古代书籍出版者和使用者在如何防止书被虫蛀方面还是煞费苦心的。

1.1.1草药防虫法。药物防虫法就是将药物浸入书纸中,利用其毒性和散发出的刺激性气味来防虫。药物防虫技术是我国传统的图书保护方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草药防虫法可以直接将草药洗净、晒干之后放入书中,用中药的味道驱虫,使书虫不敢进入书库;也可以将驱虫草药和制纸的原料按比例调和,制造各种避虫纸,如潢纸、椒纸、万年红等等。 “万年红”使用的主要药物是黄丹(含铅成份),具有杀虫抗菌功效,方法简便,因此仍然沿用至今。现在南方一些图书馆如厦门大学图书馆、中山图书馆、韩山师范学院图书馆等仍然采用万年红防虫,效果显著。

1.1.2化学药物熏蒸杀虫技术。用现代技术防虫,是现代图书馆保护古籍的重要措施。有关专家将现代科学技术用于图书保护,特别是在图书防蛀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其中化学药品熏蒸杀虫技术所用的药品主要有磷化铝、硫酰氟、溴甲烷等。它们毒性低、残留少,对图书也不会造成腐蚀。

磷化铝是一种较理想的熏蒸杀虫剂,主要用于粮食及其他仓储食品的杀虫,也在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施用。上世纪60年代广东省粮食学校高级讲师高国超在中山大学图书馆进行过磷化铝熏蒸杀虫,1991年该校高级讲师严锦旋在总结已往经验的基础上改进了技术,先后在华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单位的图书馆进行了熏蒸灭虫,效果相当好,书库害虫死亡率几乎达到100%

上世纪80年代末,农牧渔业部植物检疫所、浙江省化工研究所研制成功硫酰氟用于图书杀虫。经过实验证明,在每立方米书库采用10克以上硫酰氟熏蒸,密闭48小时,杀虫率极高,但对纸张强度可能产生轻微的影响。今后如果能进一步解决这一问题,古籍防蛀保护将得到很大的改观。             

1.1.3现代技术杀虫法。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国内一些大型图书馆、博物馆应用冷冻杀虫技术、射线辐照杀虫法等,取得了非常理想的防虫效果。

冷冻法驱虫就是利用低温驱虫。上世纪80年代,国家图书馆首先倡导“冷冻杀虫法”。该馆图书保护组与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对低温冷冻技术进行的研究结果发现,此项技术具有杀虫效果良好、对图书纸张和字迹无不良影响、对人体无毒无害等优点,该项研究发明荣获国家部级科技成果奖。实验证明,在-20℃左右温度下,将图书冷冻7天时间,各种不同虫态的图书害虫均可被杀灭。目前该项技术应用于古籍入库前冷冻杀虫,入库后的古籍没有出现生虫现象。大中型图书馆可以购置小型冷库或低温箱处理图书,这可能需要花费一笔费用,但是杀虫效果理想,不失为一种简单易行之法。不少公共图书馆及一些大学图书馆都使用这种办法。

射线辐照杀虫法是目前国内外都在探讨的一种新的驱虫方法。此法是利用放射性元素钴60产生的C射线来照射杀虫,波长极短的C射线能穿透固体物品,通过破坏细胞壁来杀死微生物,达到古籍除虫除菌的目的。这是一种冷处理,即处理过程中古籍并无明显升温现象。C射线辐照消毒具有灭菌彻底、无污染、操作简单迅速、可以连续作业等优点,是值得推广的一种古籍保护方法。我国已经发明了γ幅射杀虫技术。是目前一种比较先进的杀虫技术。它不仅不会对纸张、字迹、色彩及装帧材料造成损害,也不存在放射性污染,不会危害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而经且济实惠,每万册图书只需35元人民币,是一种既安全又便宜的驱虫方法。

1.2 防潮和防止纸张老化

由于高温、潮湿等因素不利于古籍的保存,现代图书馆利用空调机调节书库的温湿度,在炎热的夏天使书库保持凉快,在潮湿季节空调机可降低书库的湿度。但是,空调书库并非十全十美。当空调机不断抽出书库中的湿气而没有补充水分时,古籍便处于一个十分干燥的环境,不利于古籍保护。另外,光线中的紫外线对古籍纸张纤维的内部结构有破坏作用,时间久了就会发黄褪色变脆。因此藏书应放于柜中或遮光处。善本书应避免使用日光灯,因为日光灯开启时也有一定的紫外线。除传统的装挂百页窗、窗帘外,最有效的办法是在书库、阅览室的窗户上安装滤紫玻璃,或在玻璃和灯管、灯泡上粘贴滤紫薄膜或涂刷滤紫涂料。书库的照明灯最好采用白炽灯,因为白炽灯产生的紫外光要比日光灯少。总之,过分干燥和强光照射都是古籍纸张老化的主要原因。此外,书纸随着时间推移产生的“自然老化”现象也应该引起我们注意。

古籍由于年代久远,且受自然因素影响,纸张老化,损害较大。据有关专家研究测定,典藏古籍书库最理想的温度在14-24℃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45%-60%最为适宜。湿度过高古籍就会产生霉变,湿度过低过于干燥就会造成纸张脆化。古代由于科学技术落后,温度湿度控制只能采取简单的方法,如开窗通风、定期晒书、藏书不放底层、用石灰石撒地、建立厚墙体保持恒温恒湿等等。古代通风和晒书的办法,对于维持空气流通、去除潮气都很重要,而且经济简便,今天一些图书馆仍在采用。

现代图书馆善本书库力求创造恒温恒湿的室内环境,除建立符合密闭、隔热、防潮要求的库房外,还采用空调设备、除湿机等控制温湿度。总之,由于各地气候和经济条件不一样,必须因地制宜,科学地制定最佳的温、湿度标准,一旦确定应尽量保持恒定。

1.3 防尘

书库内的空气很容易受到灰尘和各种有害气体的污染,这对古籍文献的保护十分不利。防尘措施可依据不同情况进行:①书库保持良好的通风,及时排除室内浮尘;②在容易起风扬尘的冬春两季, 为防止或减少室外灰尘的侵入,书库门窗要有良好密封防护措施;③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除尘工作。由于这项工作需要移动古籍,在操作过程中对古籍会造成一些机械损伤,所以不宜过频进行;④使用橱柜式书橱贮藏古籍。

1.4 古籍修补装帧

古籍的修补装帧也是对古籍的延缓性保护。即根据古籍所处环境或古籍破损状况,进行修复或装帧。一般来说,将古籍置于适宜的保护环境中,并给予适当的修复,古籍的保存寿命可达几百年。可见古籍应用延缓性保护具有现实意义。妥善修复已损古籍,重新发挥其利用价值,是延长古籍寿命的重要方面。建立一支具有良好素质和专业技术的修复队伍,是古籍修补装帧的关键。修补人员必须技术娴熟、操作细致,熟悉历代古籍的装帧形式,具备一定的版本辨别知识,熟悉历代纸张情况。

1.4.1古籍修复技术。古籍修复技术是从古书画装裱技艺中发展分化而来的。传统修复破损古籍的方法主要是用纸张和糨糊手工修补、装裱,而且很讲究时令节气。现代古籍修复技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其他领域的科研成果,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修复效果也大大提高。

1.4.2遵照“整旧如旧,整旧如新”的原则。整旧如旧即使修复后的古籍保持原有风貌,整旧如新即使修复后的古籍如同具有原有风貌的新书一般。要搞好古籍保护工作,除以上谈到的几点外,还要注意防火、防水、防盗。历史上许多汗牛充栋的藏书楼,都是因为水火之灾而毁于一旦的,如钱谦益的绛云楼就是因为一把火而成为废墟。

2 利用现代技术对古籍进行再生性保护

再生性保护指的是通过缩微技术、影印技术、数字化技术等建立古籍文献书目数据库和古籍数据库,用以揭示古籍文献中所蕴涵的极其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古籍的开发利用奠定良好的基础,并借助于网络技术、光缆通讯技术、数字信息技术,将古籍文献资源方便快捷地提供给读者使用的古籍文献保护工作。图书馆古籍文献再生性保护工作的技术历经了古籍文献复印、影印技术,古籍文献缩微技术、古籍文献扫描技术、古籍文献数字照相技术及古籍文献的数字化保护。

2.1 古籍文献复印、影印技术

古籍的复印有静电复印、影印等几种方式。复印是对古籍内容信息的记录,这对价值高、流传少、濒临毁灭的古籍来说,无疑是一种很好的保护手段。但复制件的保存也存在不少问题,如静电复印或影印除对古籍有一定的损害外,还由于用现代机制纸为载体酸性过大而不易长期保存,用手工纸为载体则成本太高,图书馆难以承受。

2.2 古籍文献缩微技术

古籍文献缩微技术具有记录效果好、寿命长、适用范围广、易于还原拷贝和多功能使用、便于长期保存、便于交流等功能,但是它必须要借助一定的设备才能利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3 古籍文献扫描技术

利用现代化的电子扫描技术保护善本古籍,不仅对图书馆的古籍保护工作有极大的意义,而且对促进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共享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将文渊阁《四库全书》全部电子化,扫描成165张光盘,电子版的《四库全书》设计有标题检索和全文检索2种,给普通读者利用它提供了极其方便的条件,也为图书馆的善本古籍利用工作开了先河。但古籍扫描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扫描速度慢、受古籍文献幅面限制、扫描对古籍文献具有一定的损害等。

2.4 古籍文献数字照相技术

古籍文献数字照相技术不受古籍文献幅面限制,快捷方便,并能较快地导入计算机系统中,对所拍摄的古籍文献没有损害,便于实现古籍文献的数字化。

2.5 古籍文献的数字化保护

图书馆开展古籍文献的再生性保护工作,将古籍文献实现数字化,读者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在古籍数据库中方便快捷地查找古籍珍本善本,也可以通过光盘阅读古籍文献。这样不仅解决了古籍文献“藏与用”的矛盾,而且可以无限制地复制古籍文献资源,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大提高古籍文献资源的利用率。

总之,古籍保护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在对古籍采取直接保护措施的同时,还应加快对古籍文献工作的现代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让古籍文献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林子雄.古籍保护方法的继承与实践[J].图书馆论坛,1996(5).

2 覃燕梅.我国高校图书馆古籍文献保护工作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7(8).

3 沈大晟.也论图书馆古籍保护[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4(1).

4 朱赛虹.古籍修复技艺[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

5 林京榕.图书馆古籍部工作探讨[J].实践研究,2007(4).

6 李雄飞,吴晓云.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修复工作之思考[J].2006(4).

 

李 慧 女,龙岩市第一中学图书馆助理馆员。

(收稿日期:2011-03-05。龚永年编发。)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