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相关链接

松溪县“农家书屋”现在调查及可持续发展对策_福建省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第三期_福建省图书馆

松溪县“农家书屋”现在调查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2011-12-09 09:03     字号:

松溪县“农家书屋”现状调查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郑建萍(松溪县图书馆 福建 353500

 

摘  要 通过对松溪县“农家书屋”的调查,分析了松溪县“农家书屋”的做法和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对策。

关键词  松溪县 农家书屋  现状调查  可持续发展

 

“农家书屋”工程是一项面向农村、面向基层农民的公益性文化民生工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或自然村建立的、农民自已管理、自我服务的农民自助读书场所。“农家书屋”对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用优秀出版物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提高农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有着积极的意义。但也应看到,通过这几年运行,也暴露出“农家书屋”存在一些问题,为此笔者对松溪县部分“农家书屋”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总结经验,提出一些可持续发展对策

 一、松溪县“农家书屋”现状调查

松溪县有8个乡镇、1个街道办、109个村居,现有62家“农家书屋”。笔者从62家“农家书屋”中随机抽出10家“农家书屋”进行调查,抽样率16.1%,主要从文献资源、场所、开放时间3个方面进行调查。简要情况如下:

松溪县“农家书屋”抽样调查统计表

调查项目

农家书屋数(家)

图书藏量 (册)

报刊数量     (种)

电子音像制品(种)

书屋面积    (平方米)

周开放时间(小时)

农家书屋藏书情况

1

1500

 

 

 

 

2

1000

 

 

 

 

7

<1000

 

 

 

 

农家书屋报刊增订阅情况

1

 

10

 

 

 

3

 

5

 

 

 

6

 

3

 

 

 

电子音像资料情况

7

 

 

100

 

 

2

 

 

80

 

 

1

 

 

<80

 

 

农家书屋面积

1

 

 

 

100

 

2

 

 

 

>50

 

7

 

 

 

<50

 

农家书屋开放时间

8

 

 

 

 

10

1

 

 

 

 

14

1

 

 

 

 

20

二、“农家书屋”调查分析

1、文献资源分析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笔者所调查的10家“农家书屋”中只有3家藏书量达到要求,报刊订阅份数与县政府要求的30种相差太大,只有电子音像制品与县政府的要求基本持平。各“农家书屋”藏书品种、册数均较少,报刊只有几种地方性报纸和专业报刊。究其原因,主要是县里援建单位没有对农民的阅读需求进行较全面的调查研究,把握不准,赠送的书刊缺少针对性、实用性,因而“农家书屋”存在新书少、好书少、对路书少的问题,而且复本量大,这样的藏书结构自然很难引起广大农民的阅读兴趣。

2、场所分析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这10家“农家书屋”都有固定场所,按规定配备相应的设施,并坚持对村民开放,担负了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社会职能。应该说各村两委都比较重视农家书屋场所建设,但由于各村经济状况不同,也出现较大的差异。在书屋面积方面,面积大小与藏书多少基本成正比。如渭田镇渭田村“农家书屋”面积100平方米,藏书达到1500册,并配有电脑、电视、投影仪、DVD等,硬件要求达到县里设立的标准。

3、开放时间分析

从调查结果可知,这10家“农家书屋”只有1家达到每天开放近3个小时,12小时,其余只有1小时,与县政府要求每天开放2小时有不小的差距。保证稳定开放时间是“农家书屋”运行的一个难题,由于“农家书屋”不能像农村个体小店那样,想什么时间开门就什么时间开门,必须要明确和固定开放时间。开放时间一旦确定,不管有没有村民前来,管理员也要按时开放。开放时间的季节性调整也须提前通知村民。在这方面,渭田村农家书屋的做法值得借鉴,他们将阅览室同棋牌室融为一体,给“农家书屋”带来人气,每天开放3小时以上。这样既增加了书屋收入,又为村民提供了健康的娱乐活动场所,既缓解了经费不足问题,又延长了开放时间,很受村民欢迎。
   三、“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对策

1、政府主导,营造环境
   当前,新农村建设已成为我国新时期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农家书屋”,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政府为农村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职能所在,又体现了让全体民众共同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原则。“农家书屋”是政府主导、投入为主的公益型书屋,明确的主体定位和发展原则是“农家书屋”保持生命力和活力的基础。因此,应将建立“农家书屋”建设目标考核责任制纳入各级政府考核监督体系和各地的发展战略中,作为评价地区发展水平、发展质量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作为创建文化先进县和文明村镇的重要指标。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各级政府重视、支持、参与“农家书屋”建设的有利环境。

2、选好图书,激发农民的阅读兴趣

选好书,是“农家书屋”能否发挥实效、能否让农民真正受益、能否吸引农民读者的关键。必须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准确掌握当前农村阅读人群的结构和阅读需求,根据当地农民对农事、农业科技的实际需要推荐图书。目前农民阅读状况不容乐观,如果农民阅读兴趣不浓,“农家书屋”也不可能长期发展存在下去。因此,激发农民的阅读兴趣是“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农家书屋”可以通过宣传引导,激发农民对阅读、对知识的渴求;通过宣传引导,培养农民学文化、讲科学的习惯。同时。“农家书屋”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吸引农民走进“农家书屋”,认识“农家书屋”,利用“农家书屋”。这样“农家书屋”才能红火,才能长期发展。

 3、整合资源,实施“共享工程”

目前“农家书屋”的藏书不能及时更新,远不能满足农民的阅读需求,长此以往,“农家书屋”藏书的局限性将会导致农村读者群的萎缩。目前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已覆盖到乡镇,有条件的“农家书屋”应抓住机遇,成为“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共享工程有丰富的图书资源,可提供电子图书不少于5万种,能够有效地缓解“农家书屋”藏书太少、太旧的问题。“农家书屋”应积极利用共享工程文献资源的优势来弥补自身藏书的不足,更好地为广大农民服务。

4、建立制度,规范管理

管理落后是“农家书屋”不能发挥其作用的原因之一。为此应当完善制度,规范农家书屋的管理,创造一个使“农家书屋”有效运作的软环境,为其良好的运行奠定坚实的基础。具体包括:①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用制度来规范“农家书屋”管理工作。②对管理人员进行图书馆业务培训,如图书编目、借阅管理等业务知识,使他们对图书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相应的了解,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③增强服务意识,延长开放时问,提高服务水平。④提倡优质服务,自觉接受农民的监督,努力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5开展社会捐赠,为“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社会捐赠是“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重要原则之一。“农家书屋”工程作为一项造福广大农民的公益性事业,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与支持。我们应注重建立社会捐助平台,使社会力量在政府的引导下参与“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拓宽捐赠渠道。如松溪县要宣传部每年都召开全县企事业单位“党报党刊扶贫”会,让企事业单位订报刊送到农村;县文明委也出台文明单位“挂村服务互动联动方案”,要求每个文明单位每年要捐赠“农家书屋”一定数量的图书。社会捐赠可为“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

6、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发挥“农家书屋”作用

建一家“农家书屋”并非难事,难的是如何持之以恒,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认真总结历史经验,避免过去农村图书室利用率不高,长期关门形同虚设,最终无人问津、自动消亡的命运。各级政府应将“农家书屋”建设工作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大事来抓,加强管理、统筹协调和监管。要为“农家书屋”人才培养和使用创造良好的环境,承认和重视基层“农家书屋”管理人员的劳动成果,对做出成绩的管理人员给予表彰奖励,以稳定队伍,通过“农家书屋”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更好地为村民服务造福。

参考文献

1 周立军.“农家书屋”现状调查及分析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0(3):56-58.

2 刘丽.“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思考[J].图书馆杂志,2008(2):47-49.

3 吴月芽.“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策略探讨[J].出版发行研究,2007(6):l4-l7.

 

郑建萍 女,松溪县图书馆馆员,馆长。

(收稿日期:2011-05-20。龚永年编发。)

 

联系电话:18950671367       邮箱:sxtsgzjp@163.com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