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相关链接

浅谈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建设_福建省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第三期_福建省图书馆

浅谈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建设

2011-12-09 09:01     字号:

浅谈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建设

潘春辉(福建省图书馆 福州 350003

 

摘  要  电子阅览室是图书馆传播数字信息资源的重要窗口,已成为当今公共图书馆不可缺少的信息服务部门。本文阐述了电子阅览室的定义、主要功能及使用现状,提出要从服务理念、数字资源、基础设施、管理人员等方面建设电子阅览室,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电子阅览室

1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集网络、多媒体技术为一体的电子阅览室在公共图书馆逐渐得到普及。特别是随着我国公共图书馆数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电子阅览室作为读者获取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的主要窗口,其建设与管理也日益成为图书馆重点关注的问题。

2 电子阅览室概述

2.1 电子阅览室的概念

电子阅览室是“由计算机集成管理系统和微机局域网组成,对外连接着Internet,对内连接着分布于图书馆各处的计算机和各个局域网,可以快速准确地进行馆藏书目信息查询、联机检索和光盘检索等,为用户提供电子读物阅读、计算机辅助教学和Internet浏览或存取信息等服务的这么一个特殊场所。”[1]因此也可简单概括为:电子阅览室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以及集成智能化的检索方式,为图书馆读者提供电子文献信息查询及原文获得、因特网服务和自主学习服务的场所,是图书馆读者服务的一个重要部门。

2.2 电子阅览室的主要功能

2.2.1文献信息检索服务。这是电子阅览室的主要服务项目,也是图书馆情报职能的重要体现。目前,各公共图书馆均以馆藏书目数据库为突破口,建立起各类馆藏数字化资源数据库。因此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应首先实现馆藏数字化资源的检索与利用。

此外,许多图书馆还根据自己的读者群,购置相关的数据库提供远程信息检索服务。如笔者所在的福建省图书馆购买了维普全文电子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等数据库。

2.2.2上网浏览服务。“互联网被誉为一所没有围墙、没有桌子、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大学。这所大学拥有历史上最大的图书馆,有知识最为渊博的老师,学生可以从网上了解最新研究方向,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从而提高综合素质。”[2]在互联网上读者可以通过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检索,还可以进行E-mailFTP文件传输、BBS论坛、微博、远程视频等网络遨游。通过电子阅览室,读者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一切资源。

2.2.3多媒体培训与教学。有的读者接触网络和计算机的机会不多,有一定的信息需求。电子阅览室有完善的多媒体设施和网络、计算机支持,可以成为对此类用户进行培训的场所,还可以作为本馆职工提高计算机技能的培训场所。如福建省图书馆每年夏季都为青少年举办免费电脑培训,受到广大学生及家长的欢迎。此外,电子阅览室还可作为远程教育的重要节点,这对普及远程教育、提高电子阅览室的利用率都具有现实意义。

2.2.4休闲娱乐功能。相当一部分读者喜欢在电子阅览室上网聊天交友、玩小游戏、欣赏在线音乐、影片等。例如现在许多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悄然兴起的VODVideo On Demand视频点播)就是一项很受欢迎的娱乐服务。

2.2.5其他。随着电子阅览室服务功能的扩大,许多辅助服务也日益受到读者的欢迎,如打印、扫描、刻录光盘等。

3 电子阅览室存在的问题

3.1 功能定位不清晰

许多读者不太了解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功能,把它等同于社会网吧。有人对电子阅览室的读者进行调查,显示有超过半数的读者在上网聊天和消遣娱乐,或是浏览股市行情,真正利用电子阅览室学习、查资料、搞研究的读者寥寥无几。[3]究其原因,可能是图书馆对电子资源的宣传力度不够。

3.2 读者人数不多

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读者普遍较少,设备利用率较低。笔者在福州市几所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调研中发现,平时上班时间读者人数寥寥无几,节假日人数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上座率仍不太高。就福建省图书馆而言,2010年以来,电子阅览室免费向公众开放,但设备利用率依然不如人意。

3.3 管理制度不规范

目前不少公共图书馆未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导致电子阅览室处于一种无章可循的状态;其次,收费标准不规范,存在随意性,缺乏合理的评估和调查;再次,缺乏有效的网络安全监督手段,如今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一些读者上网的目的性令人担忧。[4]

3.4 工作人员服务不到位

目前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人员配备都较为紧张,而且素质参差不齐,许多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计算机、图书情报等相关知识,对读者提出的问题常常无法解答,尤其是对于数据库等较为专业的问题更是无法指导。工作人员在服务中也缺乏主动性,缺乏以人为本、热情服务的服务精神。

4 电子阅览室的发展策略

4.1 “以人为本”是电子阅览室建设的核心理念

在图书馆工作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以满足人的需求,实现人的价值,追求人的发展,体现人文关怀。作为图书馆的一部分,电子阅览室的建设同样要遵循“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理念。因为电子阅览室集中体现了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而图书馆人文精神往往有可能被忽视。

4.2 加强读者服务工作

当读者对电子阅览室的功能和服务项目尚未详细了解,对获取电子信息的手段和方法尚未掌握和熟悉时,用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扩大电子阅览室用户群主要有以下方法:

4.2.1用户教育。电子阅览室可以发挥自身优势,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以满足读者对因特网基础知识、计算机使用、各种数据库检索等相关知识的需要。例如福建省图书馆不定期在电子阅览室举办各种用户培训,指导读者如何使用软硬件设备,如何检索文献资源。

4.2.2加大宣传力度。宣传工作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电子阅览室的宣传,如所在位置、设备情况、主要功能、开放时间等,使读者有一个感性认识,知道电子阅览室能提供什么服务;二是对数字资源的宣传要随时进行,使读者及时了解本馆数字资源的更新及扩充情况。可以编印各种网络信息资源和馆藏数字资源的使用材料、指南或宣传册,免费发放给读者。在“图书馆服务宣传周”、“全民读书月”及共享工程服务宣传活动中,要突出宣传电子阅览室,突出宣传数字资源,让更多的市民走进图书馆,更好地利用图书馆的数字资源。

4.3 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图书馆自动化建设资金在全馆总经费中所占比例有限,加之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因此电子阅览室建设只能分步进行。电子阅览室工作人员应当有超前意识,对建成后的硬件升级和安全保护等做好周密的规划。

4.3.1加强网络建设。电子阅览室与因特网的连接应尽量采用光纤接入方式,确保足够的带宽;阅览室内部局域网应选择100baseT以太网和星形拓扑结构。“它的优点是各节点之间独立性很强,任何一个节点及其传输链路的故障只会影响一台机器,因而系统稳定性较高,是电子阅览室组网的首选方案。”[5]在资金允许的范围内,交换机、网卡、网线等硬件应选择配置高、质量好、速度快、可扩展性强的,以最大限度确保一定时期内不会被淘汰。

4.3.2合理配置硬件设备。电子阅览室硬件设施花费十分巨大,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计算机配置,电子阅览室的许多功能就得不到满足:如计算机陈旧、速度缓慢就无法吸引读者使用;计算机太少使读者要排队等候;服务器不稳定、容易出故障将使读者满意度降低,等等。

解决的途径有两方面:一是合理的前期调查、规划。既要考虑终端、服务器配置需求,也要满足一定的终端数量;二是资金问题。图书馆应立足公益性服务理念,一切工作为了读者,积极向财政争取更多的建设经费,做到经费年年有增加,为电子阅览室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4.3.3重视网络安全工作。对软件安装完全的一台计算机生成Ghost镜像文件,通过网络对电子阅览室中的计算机成批安装软件系统,以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安装防病毒软件,对计算机进行实时监控,防止病毒入侵和扩散;安装硬盘还原卡,通常情况是把计算机分成3个区,保护C区和D区,留出E区供读者临时存放文件,计算机重新启动后C区和D区可以恢复原状;设置CM0S密码,避免读者擅自修改CMOS设置参数。[6]

服务器是电子阅览室的心脏,为了保护其免受黑客的入侵或破坏,一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设置防火墙。服务器配备大功率的UPS不间断电源可防止磁盘阵列、服务器等重要设备因突然断电造成损坏。同时电子阅览室的管理主机和部分电灯也要联入UPS电源,以保护读者库数据和避免夜间断电时引起混乱。

防火措施方面,在放置服务器等重要设备的主机房最好要安装自动灭火装置,其他地方也必须配备灭火器。

4.4 多途径收集数据资源

电子阅览室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信息检索。要充分发挥网络和资源共享的优势,加强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主要途径有以下几种:

4.4.1购买数据库。由于公共图书馆面向全社会各行各业,涵盖了不同年龄、身份、职业的各类人群,因此不宜购买一些专业性太强的数据库,否则将因利用率不高而浪费了有限的资金。公共图书馆应购买一些大多数读者常用的数据库,例如维普、万方、CNKI之类的数据库。同时,图书馆要广泛调查读者的需求,进行综合分析确定购买多数读者最需要的数据库。在订购大型数据库之前,应争取免费试用,试用期间应核查数据库来源、检索功能、权限、数据更新、收录年限等情况,并充分听取读者的反馈意见。

4.4.2自建馆藏特色数据库。许多图书馆藏有大量独具特色的资源,对从事特色专业学科的研究极具意义。利用软件公司开发的数据库制作与发布系统,可以开发出图书馆自己的特色资源库,比如福建省图书馆就建立了“福建省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联合目录数据库”、“海西红土地党建信息库”等,各方面反映良好。拥有自建特色数据库,还可通过数据库交换或制订合作协议等方式,免费或低价引入其他馆的数据库资源。

4.4.3合理利用光盘资料。目前,公共图书馆收藏的光盘资料(包括随书光盘)数量不断增多,但在服务方式上多采取传统方式,不对读者提供外借服务。这不但不利于读者的使用,而且也影响了光盘资料的利用率。如果能把现有光盘资源建成能够共享利用的光盘数据库,不仅能满足读者的需求,而且使光盘资料得到科学管理,提高其利用率。

4.5 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

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服务的对象是社会各行各业的读者,不同年龄、职业的读者对文献信息的需求和获取能力各有不同,这也对电子阅览室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应具备计算机、网络和外语知识,同时还应具有较丰富的图书情报专业知识,以便解答读者咨询、指导检索、开展培训服务。还要为读者提供网络导航等帮助,

4.6 完善电子阅览室规章制度

4.6.1制定完善的管理规章。建立健全各项规章是电子阅览室正常运行的有效保证,主要包括工作人员职责、读者管理制度、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维护保养制度以及安全措施等。

4.6.2网上信息安全审查。互联网上的信息缺乏监督,充斥着大量不良信息。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应采用一些技术方法适当控制,实行上网安全管理。常用的技术控制方法有:①分级审查系统控制法:即利用IE浏览器的分级审查系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不良信息的流入。②软件过滤法:目前已有现成的不良信息过滤软件,可选择安装。

4.6.3选择合适的管理系统。一个好的管理系统能实现许多功能,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计费、统计等功能,还能实现管理所需要的功能,如账户管理、门禁管理、上网控制、非法站点报警等。电子阅览室管理系统可以进行自动、安全的管理,实现人工管理所不能实现的功能,让工作人员从繁复的管理中解放出来,更好地开发网络信息资源,以及在电子阅览室中巡查辅导,为读者提供各种帮助和服务。

参考文献

1 肖晓明.刍议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定位及效用管理[J].探索与研究,2003(12).

2 游星雅.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功能与管理[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6(3).

3 刘掌权,丁文.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图书馆,2010(1).

4 沈江彤.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图书情报通讯,2002(1).

5 武群辉.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局域网的优化[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11(2).

6 李丽娜.浅谈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服务及管理[J].中国科技博览,2011(18).

 

潘春辉 福建省图书馆助理馆员。

(收稿日期:2011-08-09。龚永年编发。)

 

电话:13599031839    Email:153193370@qq.com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