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图书馆为校本课程开设服务的探讨

2012-11-28 10:10     字号:

中学图书馆为校本课程开设服务的探讨

林聪聪(厦门三中图书馆 福建 361006

 

  在中学开设校本课程的新形势下,中学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自身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课堂,并就图书馆如何为开设校本课程服务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  中学图书馆 校本课程 主课堂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展开,众多中小学都面临着开设校本课程的任务。校本课程是在学校本土生成,体现各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特别需要和本校的资源优势,又与国家、地方课程紧密结合的一种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的课程,是中小学新课程计划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校本课程以综合性信息和直接经验为主要内容,以学生自主参与实际操作、收集信息、调查探究和社会服务等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其目的是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获取知识的多种渠道,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参与学习,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笔者认为,中学图书馆应在校本课程开设中充分发挥各项服务功能,做好导航工作,为校本课程开设提供一个合作交流的平台。

一、充分发挥中学图书馆在校本课程开设中的作用

中学图书馆是为学校教学教育提供文献资料服务的信息中心,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的摇篮。校本课程开设对中学图书馆的工作内容、工作深度和广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工作开始从“第二课堂”向“第一课堂”转变,图书馆员身份也相应地发生转变,不仅要负责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借还等工作,还应成为一线教师的咨询顾问和指导学生学习的老师。中学图书馆在校本课程开设中的教育功能更为突出。

1、中学图书馆是开设校本课程的主课堂

图书馆是“知识信息的宝库”,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扩展和延伸。校本课程实施目标主要在于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团结合作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新课程规定学校要开设校本课程,每班级每周至少一课时。我校要求任课教师经过严格的课程选题论证和课程大纲审核,并与学生一道进行问卷调查,确定校本课程主题,其后师生展开对校本课程的探究学习。在开设校本课程每一环节中,图书馆通过为师生提供咨询、定题跟踪、图书借阅、信息检索、网络导航、特色数据库开发等服务,成为校本课程开设的主课堂。同时图书馆通过对学生的引导,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对校本课程开设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2、中学图书馆员是校本课程开设的积极参与者

20039月,我校图书馆积极参与《厦门三中校本课程开发十年规划》制定和论证,20059月我校正式启动校本课程开设。图书馆员利用图书馆资源和自身专业优势,改变原先坐等读者进馆的陈旧工作方式,主动与学校教务处和任课教师联系,针对各学科教师有关于校本课程备课需求,馆员及时提供针对性强的文献资料,并根据各相关主题提供相应的二次文献,开展定期、定题跟踪服务,建立专项咨询表,做到每个阶段教师需要什么资料就提供什么资料,遇到什么问题就集中力量解决什么问题。并通过网络把这些问题与解答纳入专题数据库,制成预设的自动参考咨询服务项目,挂在校园网上,方便读者自主查找,为学校顺利开设校本课程保驾护航。同时图书馆员也是学生在校本课程学习中获取信息的导航员,指导学生从图书馆浩如烟海的馆藏资源和丰富繁杂的网络资源中快速、准确地获取所需信息。

二、积极开发图书馆资源,为校本课程开设服务

中学图书馆具有多方面优势,能够为校本课程开设搭建平台,开发利用馆藏资源,提高师生利用图书馆的能力,积极为校本课程服务。

1、掌握师生选题倾向,加强馆藏建设,为校本课程开设提供资源保障

传统纸质文献资料是中学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主要对象,是读者最常用最便利的文献资源。我校图书馆根据《厦门三中校本课程开发十年规划》里确定的《闽南文化的溯源与传承》、《永定土楼与客家文化》、《环保》、《中国茶文化探略》、《“论语”与人生》、《航天科学》等15个主题,以科学性、知识性、新颖性为原则,积极采购有关自然、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书籍,特别是科学、环境、教育、社会学、心理学以及地方性文献,不断丰富图书馆馆藏。

与此同时,电子图书也是中学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一方面,图书馆陆续购买了一些与校本课程主题有关的电子图书和音像制品,另一方面建立图书馆网站并挂上校园网,把图书馆部分特色文献数字化,同时利用学校自身信息资源开发具有特色的数字化资源,如《校本课程资源库》、《校本课程优秀教案》、《校本课程多媒体课件》等都放在图书馆网站上供师生利用;同时图书馆网站还链接不少国内和本市其他学校的数据库,如方正Apabi电子图书、CNKI多媒体教学资源、超星数字图书馆、厦门一中学习资源库等。这样,教师和学生在校本课程学习中,可以方便地获得大量文献信息,并且这些信息资源更直观、更生动、更容易保存和编辑,师生往往在校本课程学习中加以引用。

2、开设图书情报教育课,提高学生信息检索能力

校本课程课题确定后,学生需要查找大量资料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开设图书情报教育课,就是对学生进行图书馆入门知识教育,并结合图书馆墙报、图书馆网页让学生了解图书馆服务项目、服务流程、服务方式、服务手段,介绍图书馆各室的功能,介绍图书馆藏书,讲解图书分类与著录基础知识,教会学生使用目录和各种工具书。如今我国中学已基本建立校园网、数字化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图书馆员要指导学生利用这些现代化设施,上网检索、浏览等技能,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与信息。学生一旦掌握利用图书馆资源收集信息的能力,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分析概括能力必然得到相应提高,能够更好地完成校本课程学习,并培养起终身学习的习惯。

3、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查找课题相关文献并创建交流平台

利用互联网进行校本课程学习是一种开发性的学习,网络上有丰富的文献资料,可成为师生交流的平台。图书馆员可指导学生关注网络上的3类信息:第一类是社会新闻;第二类是科技期刊论文;第三类是各大图书馆藏书。它们为学生进行校本课程学习提供了大量信息来源。还要向学生介绍各种特色网站、搜索引擎和网上检索资料的方法,如用关键字进行搜索,指导学生对搜集的各种资料进行分类、摘录、保存,以及如何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研究。

4、开展读书活动,保证校本课程顺利开设

中学图书馆应根据校本课程开设的进展,适时举办各种读书活动,如举办读书竞赛、书评讲座、阅读赏析、征文、演讲比赛以及成立读书俱乐部或读书沙龙等。这样不仅能使校本课程学习更加生动活泼,而且能够提高学生查找和利用资料的主动性。制定一个好的阅读计划是校本课程成功开设的向导,图书馆应根据学校各教研组校本课程开设的不同内容,制定阅读计划,分阶段向学生推荐导读书目,使学生的阅读具有针对性、系统性和连贯性。例如配合理化生学科《环保》课题,推荐《环境科学学报》、《人与自然》、《生物启示录》、《环境污染与保护》等科普书刊,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联系思维和创新能力。

5、挖掘学校所在社区资源,为学生提供地方文化资料

校本课程学习是开放的、综合的、跨学科的学习,离不开对地方文化、社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我校地处厦门,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社区文化,学校图书馆可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参观厦门免费开放的各种场馆和动植物园,并事先对学生介绍要参观的场馆或提供相关资料,培养学生对科技、历史、地理、生物等广泛兴趣。图书馆员还可配合学校组织学生进社区进行社会调查,寒暑假提倡“做一天义工”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在图书馆平时组织的读书活动中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厦门特有的茶文化、饮食文化、戏曲文化、闽南文化等,形式可以是橱窗宣传、举办讲座、观看影像资料、师生交流会等,以进一步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新课程改革为中学图书馆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方面是纵向利用馆藏资源、网络资源服务于师生,另一方面则是横向地与社区联系,传承地方文化。

总之,中学图书馆在校本课程开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任重而道远。过去中学图书馆被认为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供师生阅读的机构,现在我们应认识到它是校本课程重要的素材资源库和主课堂,图书馆必须主动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充分挖掘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较强的信息能力,以促进中学校本课程的更好实施和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 韦竞.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图书馆服务功能的拓展[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9(9):25-27.

2 余晓玲.浅析知识经济时代读者服务管理工作的创新[J].现代情报,2007(7):50-54.

3 缪亦乐.充分利用数字图书馆进行研究性学习[J].图书馆学刊,2008(3):78-82.

 

林聪聪 女,厦门三中图书馆助理馆员。

(收稿日期:2011-12-15。龚永年编发。)

 

电话:13055220003      邮箱:239428939@qq.com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