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存取背景下的文献交流渠道

2012-11-28 10:13     字号:

开放存取背景下的文献交流渠道

蔡韶莹(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  福建  361008

 

  开放存取是20世纪90年末兴起的旨在打破商业出版者对学术出版的垄断、重新恢复学术成果公共性质的运动。简要介绍开放存取的定义及特征,分析传统文献交流渠道及其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开放存取背景下的文献交流渠道,指出其具有传统文献交流渠道无法比拟的优点。

关键词 开放存取 文献交流

 

20世纪90年代以来,商业出版者日益垄断期刊市场,大幅度提高学术期刊价格,使得图书馆、大学和研究人员获取研究和教育等所必需出版物的成本极高,进而严重阻碍了学术交流。与此同时,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在线传播和在线出版的成本大大降低,网络的发展为新的学术交流机制提供了条件。为了打破商业出版者对科研成果的垄断和暴利经营,重新恢复研究成果的公共性质,使它们可以通过因特网被免费、自由地利用,开放存取(Open Access OA)在国际学术界、出版界、图书馆界大规模地兴起,并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支持。在开放存取模式下,研究人员可以最大限度地传播自己的研究成果,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自由、快捷地获取所需信息,这使得原有传统的文献交流渠道发生变化,并出现了新的文献交流渠道。

1 开放存取的定义及特征

1.1 开放存取的定义

目前对于开放存取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但被学术界广泛接受的定义有两个,一个是基于《布达佩斯开放存取倡议》(BOAI),另一个是基于《百斯达开放存取出版声明》(BSOAP) 和《开放存取柏林宣言》。2001年,BOAI将开放存取定义为:文献可通过因特网公共领域被免费获取允许任何用户阅读、下载、复制、传播、打印、检索、超链接该文献,也允许用户为文献建立索引,用作软件的输入数据或其他任何合法用途。用户在使用该文献时不受经济、法律或技术方面的任何限制,而只需存取时保持文献的完整性。对其复制和传播的唯一限制就是使作者有权对其作品的完整性、署名权以及作品被正确接受和引用进行控制。[1]

BOAI发布后,《百斯达声明》[2]和《柏林宣言》[3]也都对开放存取做了定义。尽管在表述上存在一些差异,但这两份文件都认为“开放存取”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作者和版权所有者授权世界范围的所有用户,在合理利用的前提下,可以免费、无条件地在任何数字媒体上获取、拷贝、使用、传播、分发和公开展示作品,并允许用户在原作品的基础上创作和传播其演绎作品。另外用户还可以打印出少量复本供私人之用;二是作品的完整版本、所有补充材料以及上述授权声明都以适当的标准电子格式存储在至少一个网络知识信息库中,这些知识信息库通常由研究机构、学术团体、政府部门以及其他信誉良好的组织采用适当的技术标准来建立和维护,目的在于使这些作品可以被开放存取、不受限制地传播、互操作以及长期保存。

1.2 开放存取的特征

作为一种新的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学术交流模式,开放存取具有以下4个特征:①在信息交流内容方面,开放存取只是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对具体交流的信息只有质量上的控制而没有内容和形式方面的严格限制,内容上包括期刊论文、图书等,形式上可以是文本文件,也可以是多媒体文件;②在存取途径方面,强调开放自由,同一文件可以多种途径检索与阅读,交流范围覆盖整个因特网,以免费或收取少量费用来减少获取障碍;③在文献使用权限方面,读者可以为教学、研究等目的而复制、打印、利用、传播和公开展示,大大扩充了使用权利;④在交流方式和交流效率方面,重视提高信源、信宿之间交流的直接性和交互性,可以实现作者、编辑、读者之间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交流方式,缩短出版周期,提高学术交流的时效性。[4]

2 传统的文献交流渠道及其存在问题

文献交流渠道的全程就是文献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运动的过程,而在传统的文献交流渠道中,主要由销售渠道和服务渠道这两种性质不同的渠道组成。作为一种商品,文献从生产者出发,首先进入销售渠道,实现所有权的转换;进入图书情报机构的一部分文献又转而进入服务渠道,体现了文献使用权的互易。[5]其大致流程如图1所示:

 

 

出版商

情报所

图书馆

1 传统的文献交流渠道[6]

从上面的流程可以看出,出版商在交流渠道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将作者的研究成果通过销售等方式提供给读者及图书情报部门。图书馆与情报所还可以通过赠送、交换、复印等渠道获取文献,但出版商是主要的获取渠道,它们输出文献的主要对象是读者。读者主要从图书情报部门或出版商获取文献,当然也可以从其他读者或作者那里获取。在印本资源为主的背景下,这种交流渠道是文献交流的主要渠道,在促进学术信息交流和利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出版的日益商业化、社会环境的数字化、研究者和读者对获得文献的迫切需求等趋势,其不利于学术交流的局限性日益显现出来。具体来说,传统文献交流渠道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 出版商垄断市场,图书馆陷入困境

在传统文献交流渠道中,出版商占据主导地位,他们决定了何种文献可以进入交流渠道,并控制着出版物的价格。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出版的日益商业化以及出版商之间兼并行为的加剧,学术期刊的出版日益控制在少数出版商手中,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他们不断提高期刊价格,有的期刊价格甚至成倍增长。而在传统的文献交流渠道中,图书馆本身没有多少主动权,面对期刊价格持续大幅度增长的危机,只能被迫停订部分期刊或减少图书订购预算。另外,由于图书馆自身经费也十分紧张,如何利用有限的经费和人力来满足读者的文献需求已成为图书馆面临的重要问题。尽管许多图书馆也曾尝试利用馆际互借、联盟打折等手段来节省文献购置经费,但这些措施没有从根本上减少图书馆的压力,图书馆仍限于困境当中。[7]

2.2 学术交流出现危机

传统的学术交流模式已存在了几个世纪,互联网出现后又增加了数字化的内容,但研究者要获取学术研究成果仍然存在不少困难,整个商业化的文献交流渠道基本未变。一方面,研究者为了使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够广为传播,不得不将版权转让给出版者,另外很多时候还得支付文章的版面费;而另一方面,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在研究过程中必须花高价才能使用这些研究成果,学术交流在出版商的控制下日益商业化,科研成果的传播受到严重阻碍。与此同时,出版商在整个出版环节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他们通过筛选稿件决定录用哪些作品,但由于版面等诸多原因,许多好的作品不能及时发表,甚至有时被拒绝,学术信息的交流在数量和速度上受到限制。因此,在传统的文献交流渠道中,学术交流出现了危机。[8]

2.3 文献交流过程单一

科学信息交流过程在传统的交流渠道中主要以单向、线性传播为主,作者、出版商、图书情报机构以及作者之间分工明确,缺少交流沟通。用户不仅对科学信息的控制力很弱,也不能直接与作者进行交流对话、提出建议,使作者及时修改、完善研究成果。因此这种单一的交流渠道不能实现科学交流的双向交互性,也不利于科学研究的进步。另外,读者获取文献的渠道也比较单一,大部分是通过图书馆或直接购买来获得,科学信息获取的效率低下。[9]

3 开放存取背景下的文献交流渠道

3.1 OA背景下的文献交流渠道

在开放存取的背景下,很多学术信息都以网络方式出版、发布,并配备有功能强大的搜索引擎、联机服务等,读者不仅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免费获取所需信息,还可以与科研人员进行较深入的交流沟通。传统的文献交流渠道发生了改变,出现了新的文献交流渠道。结合开放存取的实现方式以及传统的文献交流渠道,OA下的文献交流渠道其整体流程如图2所示。

同行

评审

互联网

出版商

 

 

 

 

 

 

 

 

 

 

 

开放存取期刊(OAJ

开放存取仓储(OA仓储)

个人站点、博客等

交流、反馈、相互转化

图书馆、情报所

2 OA背景下的文献交流渠道[10]

  从图2可以看出,开放存取背景下出现的新的文献交流渠道主要有3类:开放存取期刊、开放存取仓储以及个人站点、博客等。

开放存取期刊是一种“作者付费出版,读者免费使用”的出版方式,多由出版商或者协会机构创办。它同传统期刊一样采用严格的同行评审(一般是通过网络),以保证期刊论文的质量。但与传统期刊不同的是其独特的付费模式,即作者(作者所在单位或项目基金)付费,广大网络用户免费使用。因为尽管开放存取期刊的运作成本比较低,但也需要一定的资金来支撑,如开展同行评审工作等。开放存取的倡导者认为作者付费的合理性是基于科研人员天然有表达自己成果的愿望,并且很多科研人员都有专项研究基金,而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的研究者是可以不收费用的。[11]当然开放存取期刊的运行还得依赖各种基金会支持和广告收入等。这种方式使得学术研究成果通过网络进行快速地传递,并得到最大范围的传播,提高了作者、研究机构的知名度和研究速度。与此同时,出版商在整个过程中不再占据主导地位,也不能肆意提高期刊价格,从而大大降低了学术交流的成本。

开放存取仓储一般包括学科0A仓储和机构OA仓储。学科OA仓储是以学科为主线,对某个学科的各种文献进行收集、整理、保存等,然后通过服务器实现这些文献的广泛传播;机构OA仓储则是由大学、大学图书馆、研究机构等建立一个或多个数据库,主要收录本机构的研究成果。开放存取仓储不像开放存

取期刊那样有着严格的同行评审制度,主要是依靠学校和作者水平来衡量,强调自我管理原则。OA仓储的内容多种多样,既有预印本,也有后印本,还有教案、笔记、手稿等等,而且类型多样,不仅有电子文本,还有各种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开放存取仓储的最大特点是允许作者对自己的材料自建档,并且文献免费使用的程度由作者控制。[12]

除了以上两种文献交流渠道外,个人站点、博客也是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渠道。个人站点指的是拥有自己独立的域名,有较大存储空间的个人网址。在这个网站上,个人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予以公布,访问者可以自由地免费复制、下载。博客也是开放存取背景下一种很有生命力的文献交流渠道,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探讨学术、共同交流的平台,并且大量有价值的学术信息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被免费地获取。除此之外,论坛、维基、P2P文档共享网络等也逐渐被人们视为重要的文献交流渠道。[13]

另外,在基于0A的文献交流渠道中,作者和用户可以随时地进行沟通、交流,用户可以将自己的意见随时反馈给作者,使作者不断地完善学术成果;与此同时,用户自己也可以利用这些免费的学术信息进行再创造,整个文献交流渠道处于积极、动态的状态,有利于科学研究的不断进步。

3.2 OA背景下文献交流渠道的优点

3.2.1缩短文献出版周期,提高文献交流效率。在新的文献交流渠道中,科研成果可以直接通过网络传递给读者,大大简化文献交流过程,不仅省去传统交流渠道中的排版、印刷等步骤,而且减少因文献订购、传递所浪费的时间,文献出版周期大大缩短。这样,不仅满足科研人员迅速传播学术成果的要求,也为读者节省时间和财力,并有效地增强学术文献的时效性,极大地提高文献信息交流和利用的效率。[14]

3.2.2加速科学研究整体进程,提高科研成果影响力。在传统的文献交流渠道中,科研人员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研究人员常常面临两个难题:一是难以获得和利用重要的科研信息;二是科研成果往往因为非主要语种发表和盈利前景不够好而难以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占有一席之地。而在新的文献交流渠道中,科研人员获取研究信息和发表成果的门槛降低了,在向全世界发表成果的同时,也可以快速免费地获取世界各国研究人员的科研信息。这有利于提高科研成果的影响力,也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加快科研速度,缩小差距,促进科学研究整体上的进步。[15]

3.2.3丰富文献交流的内容。开放存取背景下,其文献交流渠道对内容和形式没有严的限制,例如开放存取仓储的内容既可以是预印本,也可以是后印本、教案、笔记、手稿等等,而且类型多样,不仅可以是电子文本,还包括各种多媒体资料。除此之外,对于学术成果的篇幅也没有限制。这些特性极大地开拓了学术文献出版的空间,促进了更多学术成果的分享和利用。

3.2.4节省文献交流的成本。传统文献交流成本的不断增加,一方面是因为传统学术出版中的印刷、出版、发行等成本不断提高,但更重要的是出版商为了牟取高额利润,通过不断兼并行为来垄断市场,进而不断提高学术出版物的价格。新的文献交流渠道把传统出版中的各个流程整合为一个整体,出版物都是通过网络进行传播,节省了传递成本,而且人们不用花钱购买就可以获取所需信息,从而大大节约文献交流的成本。

4 结语

开放存取背景下的文献交流渠道是对传统学术交流的一种创新,它不仅弥补了传统学术交流的不足,促进学术成果的自由传播,而且还把学术交流整合为一个巨大、快捷的公共交流系统,使所有相关人员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由地进行交流。而与国外先进的实践和理念相比,我国对于开放存取的研究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因此,我国的学术研究机构、出版机构以及其他研究人员应当行动起来,积极探索在开放存取背景下有效的文献交流渠道,进而使我国的学术研究更好地与国际接轨。

参考文献

1 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EB/OL]. [2012-01-13]. http://www.soros.org/openaccess/.

2 Bethesda Statement on Open Access Publishing[EB/OL].2003-06-20,[2012-03-05],http://www.

earlham.edu/~peters/fos/bethesda.htm.

3 Berlin Declaration on Open Access to Knowledge in the Sciences and Humanities[EB/OL]. 2003-10-22,[2012-03-05].http://www.zim.mpg.de/openaccess-berlin/berlin_declaration.pdf.

4 何琳,刘凡.国内开放存取研究述评[J].现代情报,2007(4).

5,6 周文骏.文献交流引论[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33,34-38.

7 杜海洲等.开放存取模式的发展及其影响[J].现代情报,2008(11).

8 谷秀洁.也谈开放存取缘何蓬勃兴起[J].情报杂志,2007(5).

9 李武,刘兹恒.一种全新的学术出版模式——开放存取出版模式探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6).

10 黄如花,冯晴.论开放存取出版对科学信息交流和利用的影响[J].出版科学,2008,3(16).

11 曾丹.开放存取期刊模式的研究[J].高校图书情报论坛,2008,7(3).

12 杨帆,詹德优.开放存取及其实现方式分析[J].图书馆论坛,2006,26(1).

13 李武.开放存取出版的两种主要实现途径[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4).

14 牛晓宏.开放存取出版——网络时代学术出版的创新[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7(1).

15肖冬梅.谈开放存取缘何蓬勃兴起[J].图书情报工作,2006,50(5).

 

蔡韶莹 女,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助理馆员。

(收稿日期:2012-03-30。龚永年编发。)

 

联系电话:18705928056      E-mailfly0234@163.com

通讯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前埔岩前路8号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361008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