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林纾文化研究专题库建设谈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的开发与利用
鄢 丽(福建工程学院图书馆 福州 350108)
摘 要 介绍福建工程学院林纾文化研究专题库的建设、利用及存在问题,并从制定长远特藏建设规划、加大宣传力度、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等方面,论述高校如何开发和利用图书馆特藏文献资源。
关键词 林纾文化研究专题库 开发利用
特色馆藏是指图书馆收藏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文献资料,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图书馆独具特色的部分馆藏;二是指图书馆总的馆藏体系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特色馆藏是图书馆引以为荣的财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图书馆的建设特色、实力和水平,往往与图书馆的声誉品牌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元素。《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条例》(1981年)第四条规定:“逐步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藏书体系。”高校图书馆应根据学校历史、馆藏特点和自身特点,努力开发和建设特藏文献。目前国内图书馆的特藏建设主要分为纸本特色文献的收藏和特色数据库建设两部分。
中国传统藏书“重藏轻用”或“藏而不用”,这常常为后人所诟病。但其实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图书馆许多特藏文献往往具有稀缺性,特别是古籍,每一次借阅都会缩短其寿命。数据库的建设解决了这一问题。特色数据库是在图书馆纸本特藏文献基础上,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与资源建立起来的一种具有本馆特色、可供共享的文献资源信息库。它是数字化条件下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的延续,是图书馆为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发展和读者信息需求而开创的新型资源,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使用价值。
1 林纾文化研究专题库的开发与利用
福建工程学院是福建省人民政府举办的以工为主,管、文、理、经、法、艺等多学科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其办学历史可溯源至1896年清末著名乡贤名士林纾、末代帝师陈宝琛等创办的“苍霞精舍”,因此福建工程学院收藏有大量与林纾有关的文献。如何定位图书馆特色馆藏范围,促进馆藏林纾文献的开发和利用,是该院图书馆重点考虑的问题。为方便广大致力于探究林纾文化的师生,也为打造特色图书馆,福建工程学院图书馆于2009年建立了林纾文库,目前该库已拥有5541册文献。2010年创建了林纾文化研究专题库。
1.1 林纾其人
林纾(1852-1924),原名群玉、秉辉,字琴南,号畏庐、畏庐居士,别署冷红生,晚称蠡叟、践卓翁、六桥补柳翁、春觉斋主人。福建闽县(今福州)人,中国近代著名文学家、小说翻译家,是福州乃至全福建人都可引以为荣的文化巨人。林纾一生著译甚丰,文有《畏庐文集》、《续集》、《三集》;诗有《畏庐诗存》、《闽中新乐府》;自著小说有《京华碧血录》、《巾帼阳秋》、《冤海灵光》、《金陵秋》等;笔记有《畏庐漫录》、《畏庐笔记》、《畏庐琐记》、《技击余闻》等;传奇有《蜀鹃啼》、《合浦珠》、《天妃庙》等;古文研究著作有《韩柳文研究法》、《春觉斋论文》、《左孟庄骚精华录》、《左传撷华》等。林纾一生最重要、最闻名于世的是他的译著。他是我国翻译外国文学名著第一人,一生翻译小说达200余种,如《鲁宾逊飘流记》、《黑奴吁天录》、《迦茵小传》、《巴黎茶花女遗事》等,为中国近代译界所罕见,曾被人誉为“译界之王”。
1.2 林纾文化研究专题库的建设与利用现状
林纾文化研究专题库主要收录林纾著作、与林纾相关的研究成果,共有5个部分:林纾生平、林译小说、林纾创作、林纾编著、林纾研究,共收录林纾传记13种、林译小说348种、林纾创作27种、林纾编著18种、林纾研究715种。其数据来源依据本馆多个电子资源,涵盖了清华同方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人大复印资料、读秀学术搜索、中国数字图书馆、书生图书本地镜像等。各库均以林纾、畏庐、琴南等词作为检索关键词,检索时间为1979-20l0年。读者可按书名、主编、地域、出版日期、出版年、题名、栏目等检索有关资料,通过超星阅览器阅读、下载。此外,福建工程学院图书馆工作人员还走访了福建省图书馆、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厦门市图书馆、林纾故居等单位,较全面地掌握本省林纾馆藏的具体情况,同时展开资源搜集与建库工作。
该专题库建立以来,深受广大读者欢迎,点击率不断上升。有的读者甚至将之与自己的博客相连接,在获取资料的同时也为数据库做了宣传。
1.3 存在的问题
林纾文化研究专题库在取得良好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有:①专题库信息更新较慢;②收集资料还不够全面,如本院教师张丽华编纂的《林纾研究资料目录索引》中的一些资料未被收录到该数据库中;③由于宣传力度不够,了解林纾文化研究专题库的读者较少,存在重建轻用现象。因为我院是以工科为主,在财力、人力有限的情况下,难免会有重理轻文的倾向。目前,林纾文化研究专题库建设还在逐步完善,但如何保障数据库的资料更新速度和网络运行速度,如何将福建省文史研究馆汇编的《林纾研究资料选编(1907-2007)》近200万字的相关资料数字化等,都是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特色数据库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要使之不断完善,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特藏文献资源,图书馆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2 对高校图书馆特藏文献开发和利用的建议
2.1 制定长远的特藏建设规划
面对新形势,高校图书馆要制定长远的特藏建设规划,包括基础借阅服务、藏书体系建设、特藏文献数字化、特色数据库建设等内容。在开展这些具体工作时,须有详细的计划和准备。就特色数据库建设而言,具体包括:①高校图书馆根据自身特藏情况确定数据库主题后,要统筹安排人员,各司其职,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②要围绕建库主题全面收集相关资料,包括纸质文献与电子资源(数据库、网络等),纸质文献资料要将其数字化;③设计特色数据库体系和栏目,这要依据数据类型、文献内容、数据量等因素综合考虑,合理规划,力求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分类准确;④及时更新数据,注重数据库日常维护。
2.2 加大特藏文献资源的宣传力度
高校图书馆应多途径、多样化的宣传本馆特色馆藏,既要有传统宣传方式,也要有现代宣传方式,具体包括:①充分发挥导读在推介文献方面的作用,在图书馆大厅及学生食堂醒目处张贴宣传海报,在馆内利用数字电视播放特藏信息;②利用网络这个提供知识、获取信息的最佳平台,建立网络导航系统,介绍馆内特藏文献的分类、内容、开发进展、数据库利用等;③通过专业老师对学生进行宣传引导;④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举办特藏文献论坛或专题讲座,邀请师生参加,增强他们对特藏文献的认识和兴趣,激发他们关注、利用特藏文献的积极性。
2.3 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
特藏文献资源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借阅特藏文献的读者一般都对与之相关的某方面内容感兴趣,有的还从事与其相关的课题研究。因此,高校图书馆在做好基础服务的同时,可针对这部分读者开展专门服务,系统地为其提供所需资料。馆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业务技能素养对特藏文献资源建设非常重要,它关系到特藏文献资源建设的广度和深度。高校图书馆特藏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熟悉、了解特藏文献,以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同时还可以利用工作便利进行相关的学术研究,努力使自己成为这方面的专家。
参考文献
1 常红.特色馆藏战略规划的实践与思考[J].图书馆,2013(1):132-134.
2 戴丽.创新服务理念 延伸服务内涵[J].新世纪图书馆,2012(12):47-49.
3 魏凤英.论如何充分发挥特藏文献作用[J].图书馆学研究,2002(8):90-91.
4费愉庆.高校图书馆特藏部文献的开放和利用[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8(5):106-107.
5 范伟勇,徐庆宁.特色数据库建设现状及优化举措[J].图书馆学刊,2011(2):45-47.
6 张丽静.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中存在的各种矛盾现象分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1):54-57.
7陈虹.高校图书馆林纾文化特藏资源概况与展望——以福建工程学院为例[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182-185.
鄢 丽 女,福建工程学院图书馆助理馆员。
(收稿日期:2013-04-24。黄露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