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相关链接

同安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规划设想_福建省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第二期_福建省图书馆

同安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规划设想

2013-08-22 09:25     字号:
 

同安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规划设想

黄水木(同安区图书馆 福建厦门 361100)

 

摘 要 分析同安区公共图书馆事业建设的主要成就和存在问题,提出同安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整体建设管理模式的设想。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同安区公共图书馆

 

1 引言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是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的、收集和传递文献信息资源,以保障大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公共图书馆机构和服务的总和。从纵向来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包括中央、省(市、自治区)、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六级公共图书馆;从横向来看,是地区性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包括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和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它是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

就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而言,它是由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公共图书馆构成的。其中区级公共图书馆是该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柱,它是市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骨干力量,是联系市级与镇(街)、村(居)级图书馆(室)的桥梁,在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需要通过区级公共图书馆的引导、组织、协调、整合本辖区内镇(街)、村(居)级图书馆(室),共同构建一个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这个网络是市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基础,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就是由全市各区级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共同构建而成的。

在设区的城市中,区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可行性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充分发挥区政府在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区政府承担着本区公共文化建设的主要职责。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区政府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组织、协调、整合本辖区各级图书馆(室)的建设,能够较有成效地建成区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在厦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我区基层图书馆(室)建设发展迅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二是可以获得地方财政的支持。由于设区市公共财政实行“两级财政、分灶吃饭”体制,区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作为地方公共文化建设项目,可以得到区级财政的直接支持,获得资金保障。

三是具有地域性优势。区文化主管部门、区公共图书馆与辖区内镇(街)政府及基层文化站(室)之间长期存在较为密切的业务联系,具有较强的地域性优势,便于体系建设的组织、协调、整合及后续的督促、管理,从而确保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持续发展。

2008年,厦门市公共图书馆联合建立“厦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联合体”,初步构建起以市图书馆为中心、各区图书馆为骨干、部分镇(街)社区(村)图书馆(室)为节点的联合服务网络,搭起了厦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随着厦门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深入开展,厦门市公共图书馆事业建设开始向基层纵深发展,基层图书馆(室)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在这大好的趋势下,我们务必抓住有利时机,积极推动区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从而完成厦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整体性建设,实现厦门市公共图书馆事业建设的发展目标,充分满足公民对文献信息资源的需求。本文就同安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提出初步的规划设想,以期抛砖引玉。

2 同安区公共图书馆(室)建设的现状

2.1 同安区公共图书馆事业建设的主要成就

同安区公共图书馆事业是由区图书馆、区少儿图书馆,镇(街、场)图书馆(室)和社区图书室、“农家书屋”三级公共图书馆构成的。2011- 2012年,同安区积极投入“厦门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中,加大对公共图书馆(室)建设投入,公共图书馆事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2.1.1区级公共图书馆建设。同安区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较早,现拥有独立建制的区图书馆和区少儿图书馆。2011年,同安区图书馆建成5128平方米的新馆舍,采用大开间“藏、借、阅、咨”一体化功能布局、RFID智能管理系统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和全开架借阅服务模式,增加了购书经费和工作人员,办馆条件明显改善,综合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开馆后,同安区图书馆确立了“传承、开放、服务”的办馆理念,强化服务意识,拓展服务空间,服务效益显著提高,各项服务指标均比以往有大幅度提高。同安区图书馆迁入新馆后,区少儿图书馆进入区图书馆的原有馆舍,目前正进行装修改造,今后将以崭新的面貌为本区少年儿童提供服务。

2.1.2基层图书馆(室)建设。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推动下,近年来,同安区已建成10个镇(街)图书馆(室)、135个村(居)图书室(其中社区图书室44个、“农家书屋”81个),两级基层图书室覆盖率达100%。2011-2012年,市、区两级财政投入475万元,在镇(街)图书馆(室)建立10个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在社区图书室建立44个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在81个行政村图书室建立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每个镇(街)、社区服务点配备投影仪1套、电脑12台,每个行政村基层服务点配备投影仪1套、电脑5台,上网带宽均为2M以上。目前,全区基层图书馆(室)的设备基本齐全,为开展服务工作奠定了基础。

2.2 同安区基层图书馆(室)建设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建设发展存在不平衡现象。各镇(街)政府负责所在镇(街)级图书室的建设与管理,各村(居)负责所在村(居)级图书室的建设与管理。虽然按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标准》进行建设与管理,但在建设规模、服务水平等方面仍然存在差异,发展不平衡。

2.2.2管理不规范,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目前,同安区镇(街)图书馆(室)和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公共电子阅览室均设在镇(街)文体中心(文化站)内,由文体中心管理人员进行管理。社区图书室、农家书屋和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公共电子阅览室均设在村(居)委会办公场所内,由村(居)文体协管员进行管理。由于文体协管员承担的工作任务十分广泛,无睱专门管理图书室,因此,大部分图书室无专人管理,开放时间没有保证,未能提供正常的服务。

2.2.3书刊资源馈乏,借阅率不高。基层图书室的书刊往往是一次性投入之后就很少更新,因而普遍存在新书少、好书少、更新频率低等问题,导致借阅率不高。

2.2.4缺乏管理与监督机制。各级基层图书室实行分级管理的模式,而各级主办单位对图书室的管理与服务又没有建立一定的管理考核机制,因而图书室的管理是否规范、开放是否正常、服务是否到位,都没有人去监督,导致服务效率未能达到要求。

鉴于同安区基层图书馆(室)建设与管理存在的这些问题,建立一个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管理的区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成为必然的要求。只有把隶属不一、分散单干的基层公共图书馆(室)集中起来,在组织管理机构下建立一个相对固定的、联系紧密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才能解决基层图书馆(室)存在的这些问题。在国内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中,已经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如深圳的“图书馆之城”模式,上海的“中心图书馆模式”,苏州的“图书馆—社区分馆”模式和杭州的“一证通”工程等多元化模式,建起覆盖市、区、镇(街)和村(居)的四级图书馆服务体系,都值得借鉴。而厦门市图书馆创新的托管型社区分馆,采用委托管理的形式构建总分馆制的模式,更是我们现成的好经验。因此,同安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应吸取各种模式的优点,并根据本区的实际情况规划建设与管理。

3 同安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与管理模式设想

3.1 建设目标

参照厦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联合体的管理模式,整合本区镇(街)、村(居)图书馆(室)、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公共电子阅览室的资源,采取“区图书馆—镇(街、场)图书馆—村(居)图书室”的联合管理模式,建立以区图书馆为中心、上接厦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联合体,下连本区各镇(街)、村(居)图书室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统一规划、组织和管理本区各图书馆(室)、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公共电子阅览室的服务工作,形成纵横交错、脉络贯通的全区社会公共文献、数字资源的共享服务网络。

3.2 系统结构

同安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系统结构,概括的说就是“一网、三统一”。“一网”是指建立以基层图书室为节点,统一规划、组织与管理的“区图书馆—镇(街)图书馆—村(居)图书室”三位一体的图书馆(室)联合网络体系。在这一体系中,区图书馆是整个体系的中心,负责服务体系的规划、组织、指导、督察与协调工作;各镇(街)、村(居)基层图书室是网络体系中的节点,在区图书馆的指导下,承担文献流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公共电子阅览室服务与阅读组织等服务功能。其中,镇(街)图书馆(室)还须负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配合区图书馆负责本区域中各村(居)基层图书室建设的实施与协调工作。区图书馆与各基层图书馆(室)形成纵向业务管理的领导关系,上下协调,各负其责。

“三统一”是要建立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管理的基层图书馆(室)管理机制:

①统一规划。即根据同安区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状况,科学地制定全区图书馆(室)发展计划和实施进程,切合实际地预算建设与发展经费,以保证基层服务点的整体发展。

②统一组织。即统一组织文献资源、文化共享工程数字资源和读者服务等业务活动。在文献资源、文化共享工程数字资源组织方面,由区图书馆负责实施纸质文献资源和数字资源的统一采购、统一管理,并根据基层图书馆(室)需求对文献、数字资源进行配置,使纸质文献和数字资源配置规范化、标准化,避免各馆(室)重复劳动;在读者服务组织方面,共同制定统一的服务规范、服务程序并组织各馆(室)实施,提高服务质量。

③统一管理。即对基层图书馆(室)的经费、人员和设备等实施统一管理。在经费管理方面,由区文体局统筹安排区财政下达的文化补助经费和各基层图书馆(室)的纸质文献与数字资源购置费和设备维修经费,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在人员管理方面,由区图书馆负责联系省、市图书馆开展专业教育,加强管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在设备管理方面,由区图书馆负责对各馆(室)的藏书、数字资源、设备等进行监督管理。

3.3 实施计划

3.3.1组织建设。

①由区委宣传部牵头组建“同安区公共图书馆管理委员会”,作为区公共图书馆(室)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机构。管理委员会由区委宣传部、区文化局和各街道(镇)政府成员参加,负责基层服务点建设发展规划,并根据规划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实施统一管理。下设办公室,由区图书馆负责具体实施工作。

②在管理委员会协调下,组建“同安区公共图书馆服务联合体”,各基层图书馆(室)以托管的形式,与办公室签署协议,加入同安区公共图书馆服务联合体,以“同安区图书馆分馆”名义挂牌,实现区图书馆对各基层图书馆(室)的统一管理。

③整合各基层图书馆(室)的资源,为联合服务系统的正常运作奠定基础。整合原则为:现有各馆(室)的馆舍、设备、藏书、数字资源等的产权及人员工资关系仍归属原有单位,但由联合服务系统统一管理。其中配置不合理的藏书与数字资源,联合服务系统可根据各基层图书馆(室)的实际情况进行重新调配,共享利用。

④建立服务联合体文献资源建设中心,挂靠于区图书馆,统筹全系统的纸质文献与数字资源的采访、配置等工作。

3.3.2制度建设。①制订《同安区公共图书馆服务联合体章程》,明确联合服务系统的性质、宗旨、基本任务、组织模式、管理机构以及与厦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联合体的关系,规定区图书馆与各基层图书馆(室)的权利、职责以及合作开展的各项业务内容,形成系统运作的基本纲领。②制定《同安区公共图书馆服务联合体工作条例》,建立经费、人员、设备等管理制度,落实基层图书馆(室)的经费来源、人员聘用、设备配置;建立统一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读者服务等工作规则,规定联合服务系统的工作任务与操作流程。各基层图书馆(室)根据这一系列规章制度进行操作,以确保系统的规范运作。

3.4 实施步骤

巩固近两年来同安区参加厦门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的成果,各镇(街)、村(居)已建成的图书馆(室),分期分批加入同安区公共图书馆(室)服务联合体。

3.4.1第一阶段(2013-2015年)。10个镇(街)图书馆(室)加入服务联合体。成为同安区图书馆分馆,使用同一图书集群管理系统(Interlib),采用厦门市社会保障卡自助借还图书,一卡通用、通借通还,实现与厦门市、区各公共图书馆资源共享。各镇(街)图书馆(室)各配置专职管理人员1-2名,负责流通服务工作。区图书馆增加3名工作人员,负责各基层馆的文献配置、业务指导和服务管理。

3.4.2第二阶段(2015-2020年)。在全区各镇(街)图书馆(室)成为同安区图书馆分馆并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将托管型分馆建设扩大到村(居)图书室,将其纳入镇(街)图书馆(室)的管理范围,从而实现同安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整体建设。

参考文献

1 邱冠华,于良芝,许晓霞著.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模式、技术支撑与方案[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

2 张彦博主编.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与跨越,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研究论文集[C].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

3 陈峰.图书馆联盟:公共图书馆事业建设的方向[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2).

 

黄水木 厦门市同安区图书馆馆长,副研究馆员。

(收稿日期:2013-05-19。龚永年编发。)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