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相关链接

浅谈福州地区大学城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资源及功能特点_福建省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第二期_福建省图书馆

浅谈福州地区大学城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资源及功能特点

2013-08-22 09:27     字号:
 

浅谈福州地区大学城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资源及功能特点

徐晓玲(福建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福州  350108)

 

摘 要  以福州大学城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平台(Fulink)为例,分析福州大学城资源共享的必要性及有利条件,以及该平台的资源、检索内容和功能特点,同时指出现行平台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  福州大学城  文献信息  资源共享  文献检索

 

福州地区大学城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简称Fulink,是由福建省教育厅牵头,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工程学院、福建江夏学院、闽江学院等 8 所高校和厦门大学共同参与建设,其依托在福州和厦门两个福建省教育科研网的中心节点,以文献信息的联合保障体系建设和资源共享为主要任务,整合各馆资源,发挥联合优势,为大学新区共享域内的广大师生提供校际间的文献提供、文献传递、馆际互借、联合借阅等高水平的便捷的信息资源“一站式”服务。换句话说,Fulink平台相当于将福州大学城8所高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整合在一起的一座综合图书馆。

1 福州大学城信息资源共享的必要性及有利条件

1.1 必要性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传统图书馆的资源远远不能满足高校教学、科研对文献资源的需求,因此开展大学城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势在必行。

1.1.1社会大环境的需求。伴随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很多省份高校组团建设,统一规划,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大学城。大学城这一新型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使我国高等教育走上了一条“集约化”的发展之路。这一教育制度的创新,为解决高等教育资源短缺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途径。伴随着大学城的建设,大学城教育资源的共享问题已成为人们讨论和研究的热点。许多高校大学城,如宁波高校园区、上海松江大学城、温州高教园区、长安大学城等先后在不同层面上进行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1]

1.1.2高校各馆自身的需求。对多数高校馆而言,一是数据库购买经费不足,二是有些特色数据库价格极其昂贵,如SCI数据库(Web of Science)等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数据库;三是各个数据库的硬件维护成本很高,决定了高校各馆不可能购买所有的数据库。当今社会而随着信息量的高速增长,读者的信息意识越来越强,同时新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不断出现,许多馆的馆藏资源远远不能满足读者越来越广泛的需求,这对各个高校馆的资源保障提出了挑战。

1.2 有利条件

1.2.1管理制度及运行机制的支持。2010 年,福建省教育厅成立“福州地区大学新校区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协调工作小组”,协调工作小组主要由各成员馆的图书馆馆长和部门负责人组成,组长为福州大学的副校长。协调工作小组下设元数据建设专业工作组、通用服务支撑专业工作组、引进数据库专业工作组、网上服务专业工作组等4 个专业工作组,并分别依托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和福建中医药大学组织实施。2011年,在福建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的主持下,先后制定并通过《福州大学城图书馆纸质文献区域流通规则(试行)》、《福州地区大学城文献资源共享奖励原则》,营造了福州大学城资源共享平台良性发展的氛围。[2]

1.2.2有力的技术环境支持。大学城共享的软、硬件设施已具备较为成熟的条件,许多院校逐步使用汇文信息管理集成系统。现代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以及大学城内各高校同处一地、“一卡通”系统开放等有利条件,为大学城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提供了完善的网络设施和优良的网络环境。

1.2.3经费上的大力支持。福建省教育厅对福州大学城高校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十分重视,给予大力支持,下拨专项经费用于信息资源共享建设,该平台得到充分的经费保障, 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大学城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

2 Fulink平台可检索的资源

Fulink平台可检索的资源包括图书、期刊、报纸、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专利、标准、视频等多种类型。

2.1 Fulink的图书检索

选择图书频道,在检索框下方选择检索途径,可以是全部字段、书名或作者,之后在检索框中输入关键词.点击“中文文献搜索”, Fulink将为用户在海量的图书数据资源中进行查找。如果希望获得外文资源,可点击“外文文献搜索”。同时还可以通过搜索框右侧的高级检索来进行更精确的组配查询。检索结果可直接显示是否有本馆馆藏,是否有电子馆藏,并完整地揭示资源在区域馆和全国各省高校馆之间的分布情况,方便读者确定获取途径,同时也利于联盟馆今后资源采购,帮助区域馆内各联盟馆纸本图书的馆际互借。如想获得电子资源,可以点击相应的试读部分进行试读(包括版权页、前言页、目录页、试读页),通过阅读目录页的章节题名,选定需要获取内容的页码,然后点击文献传递-邮箱接收全文,输入页码,点击提交。24小时内查看填写的邮箱,即可看到Fulink发送过来用户所需图书章节的阅读链接地址,点击进入阅读全文。Fulink与读秀一样,每本书单次咨询不超过50页,同一图书每周的咨询量不超过全书的20%,所有咨询内容有效期为20天。

2.2 全文深度检索

Fulink平台上的全文检索,是将数百万种的图书等学术文献资料打散为7亿页资料,再以章节为基础重新整合在一起,形成一本最大的百科全书。任何一句诗词、古文或名言,都可以在Fulink中找到出自于哪本书的哪一页,可以直接阅读到其前后语。因此在涉及一些新的知识、新的概念时,可以使用该平台的“知识频道”,输入关键词或句子等,Fulink搜索将在海量的图书数据资源中,围绕该关键词或句子深入到图书的每一页资料中进行信息深度查找。这种方式的检索打破了书名的限制,使检索更加全面和准确,也成为用户搜集资料、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2.3 Fulink期刊等其他信息检索

以期刊搜索为例,在检索框中输入关键词,可以在检索框下方选择全部字段、标题、作者、刊名或关键词等检索途径。报纸、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专利、标准等目前尚未开通高级检索。在检索结果页面中,用户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缩小搜索范围:①通过左侧的“年代、期刊、学科和核心期刊”聚类:②通过上方的“在结果中搜索”进行二次检索。从检索结果页面点击期刊名可进入到期刊文献详细信息页面,关于该文献的题名、作者、刊名、出版日期、期号等详细信息将逐一罗列,用户可以通过“获取全文”版块里的3种方式(全文链接、文献传递、互助平台)来获取该文献。

3 Fulink平台功能特点及效益

3.1 功能特点

3.1.1资源丰富。Fulink平台整合了623家图书馆的馆藏及电子资源,并整合了目前国内高校购买的264个外文数据库的元数据,文献类型有图书、期刊、论文、标准、专利等。期刊、论文元数据基本涵盖了同方、万方、维普、龙源这4家的所有期刊、论文元数据。该平台一站式整合福州大学城8所高校文献信息资源有:中文图书240万种,中文期刊6420万条,中文报纸7000万条,外文期刊10872万条,开放学术资源3700万条,外文图书30万种,学术文献资源元数据3.8亿条等。这些丰富的资源能够满足读者对不同领域的信息需求,充分弥补各馆馆藏的不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3.1.2操作简单。用户不需要掌握很多检索技巧,也不需要到各个数据库中分别输入检索词,只需要在一站式检索框中输入关键词一次,就可以检索到所有的检索库,获取到与该关键词有关的论文、专利、视频以及网络资源,用户根据获取途径打开链接即可进行阅读。

3.1.3实现“一站式”全面多角度的搜索。传统方式上,用户需要借助CNKI、万方、维普才能查阅期刊,借助超星数字图书馆才能阅读电子书。而Fulink平台是依托于读秀学术搜索系统、利用百链建设的区域图书馆,使得各个孤立的数据库之间、数据库和纸本资源之间建立起关联,实现一站式检索。只通过一个查询框,就可以查询到本馆纸本馆藏和所有不同结构、不同类型、不同检索方式、不同显示风格的数据库的信息资料,并且实现全文检索、图书、期刊、报纸、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专利、标准、视频9个主频道的垂直检索,并提供人物、网页、工具书解释、词条、新闻、图片、地图等多个相关检索。当读者执行任何一种方式的垂直检索时,与之相关的其他频道的检索结果在网页右侧为用户一一呈现,使用户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深入、最准确、最全面的文献信息。

3.1.4兼备数据库资源的查准性和网络资源的时效性。查新课题多为前沿性课题或属冷门,对查全率要求较高,而像维普、万方、CNKI等这些数据库虽然能保证查准率,但对资源存储形式、学科范围、检索方式都具有一定的限定。时间方面也有些滞后,据统计,维普数据平均滞后7.13月,万方期刊库数据平均滞后10.19月,同方期刊库数据平均滞后3.09月,3个数据库中更严重的是有个别刊物数据滞后达1年。[3]而互联网上的及时更新能够弥补数据库的不足,如一些专业学会的网站、学科信息门户网站、专利网站、学科学术研究等内容非常专业的网站,还有一些开放获取的OA资源,因为出版周期短且免费获取,代表了最前沿的研究,因此这些网络资源对于学科研究非常有价值。但是互联网资源具有学术质量参差不齐和不稳定性,对查新造成一定的干扰。而Fulink平台将互联网上高品质的学术资源纳入一站式检索平台中,既保证学术资源的质量,同时链接到搜索引擎上围绕关键词相关的新信息,全方位、多角度地获取与课题有关的文献信息,保证了查新的时效性。

3.1.5免费、快捷的文献传递。广大师生对文献的需求各有不同。对于本科生来说,感兴趣的图书本馆没有馆藏;对于老师和研究生来说,写论文有时碰到相关的参考文献本馆没有购买全文,都希望能够短时间内免费获取全文。这时就需要图书馆提供原文传递服务。传统的原文传递方式是师生发送原文申请单到图书馆指定原文传递的邮箱,本馆负责馆际互借的馆员接受申请后即刻发送到CALIS中心,CALIS中心收到申请,处理后回复给申请馆,然后由负责的馆员回复给师生。这个过程既繁杂又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很难保障师生短时间内会收到回复,从而影响了师生学术研究的进度。Fulink平台打破传统信息传递方式,其特色在于由机器自动接受文献传递申请,通过用户提请的E-mail自动进行文献传递。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启动Fulink平台前,各校通过馆际互借的馆员接受用户申请传给CALIS中心,再通过CALIS中心返给用户的文献数量普遍较多,而启动Fulink平台后申请CALIS文献量大大减少,而申请Fulink文献传递量逐渐增多。这充分验证了Fulink邮箱获取原文全文的快捷性和便利性,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见表1。

表1 福州大学城8 所高校的原文传递据统计一览表(数据截止时间2011年12月15日)

学校/共享情况

启动Fulink平台前(2007-2010年)

启动Fulink平台后(2011-2012年)

申请CALIS传递(/

申请CALIS传递

(篇/

基于Fulink申请文献传递(篇/

福州大学

1224

1380

2135

福建师范大学

1083

308

159

福建农林大学

/

246

2729

福建医科大学

/

230

986

福建工程学院

310

0

1660

闽江学院

31

9

302

福建江夏学院

/

0

257

福建中医药大学

528

14

523

4 Fulink平台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1 受到IP限制

该平台只限定在大学城校园内网使用,如在校园网外使用可申请开通VPN账号。但如果用户所使用的网络其运营商若没有开通业务VPN,也无法访问到平台,因此很大程度上影响师生使用的积极性,大大降低了资源共享率。如能在该平台嵌入如iReader之类远程访问系统技术,一方面限制一定数量的用户访问,避免该平台的服务器因访问数量的庞大影响系统的运作,另一方面能够实现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远程访问。

4.2 系统不稳定

该平台于2011年5月开始推出试用,高校各馆管理员通过多种途径推广,如在图书馆主页、海报,展板等渠道及时发布Fulink平台动态信息,另外文献检索课老师也通过新生入馆培训、课堂授课方式,介绍该平台的简介及检索方法,这些措施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和老师了解并积极参与使用该平台。但该平台系统不够稳定,经常有用户和老师向图书馆管理员反映系统不稳定,影响了获取资料的效率。除了平台简单、方便、快捷的性能之外,系统的稳定性也是影响用户使用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如用户在某一时间对资料的要求很密集,而该平台系统不能很好地运行,势必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因此,应加强该平台的技术攻关,维护系统稳定,让广大用户从平台资源中受益。

4.3 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内容严重滞后

当前,各馆仍然根据本校的读者需求进行馆藏建设,在资源的共建共享方面,大多仍从自身利益考虑,缺乏大局意识。另外,大馆具有很强的优越感,对资源共建共享缺乏主动性。由于缺乏权威性的组织协调机构,致使各馆在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方面存在严重的滞后性,信息资源建设仍然分散平行,内容交叉重复,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阻碍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速度。所以要真正实现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建议建立具有约束力的地区或行业权威性的组织协调机构。[2]

4.4 检索结果输出排序单一

    目前通过Fulink平台检索的结果,只能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不能够直观地显示下载频次高、被引频次高、相关度高的重要文献,难以满足用户按文献重要性排序的需求。相比三大中文全文数据库检索结果排序功能,明显处于劣势:维普数据库的检索结果按时间的倒序排列,相同时间段内按期刊顺序排列;同方的检索结果可按相关度、发表时间、被引频次、下载频次以“升序”或“降序”排列,同时还可按学科类别、关键词、研究层次、文献作者、作者单位、文献出版来源、研究资助、来源数据库、发表年度分组显示与筛选检索结果;万方对初次检索结果按相关度排序,同时可按年份和文献类型(格式)分组,选择相应分组后能够根据学科类别进行检索结果的筛选。[3]建Fulink平台检索结果排序功能增加下载频次高、被引频次高、相关度高等字段显示,进一步满足用户更专深的需求。

5 结束语

   Fulink平台基于规模庞大的大学城丰富纸本及电子图书资源,借助完善的网络设施及优良的网络环境,实现了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方便快捷的原文传递服务,简单易操作的“一站式检索”功能,为高校教学和科研提供了丰富全面的文献信息资源。相信随着Fulink平台的不断改进和信息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必将大大促进福州大学城区域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如好.大学城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研究综述[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26(10):83-85.

2 陈兰钦.福州大学城纸质图书馆际互借服务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1):54.

3 王超.科技查新新视角下三大中文数据库的比较研究[J].现代情报,2011,31(10):164-165.

 

徐晓玲女,福建中医药大学助理馆员。

(收稿日期:2013-04-24。龚永年编发。)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