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学习期望调查与图书馆建设研究

2014-04-28 04:05     字号:
 大学新生学习期望调查与图书馆建设研究

柯珠华1,吴瑞坤2,蔡正华3

1.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图书馆  2,3.福建师大福清分校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福建  350300

 

   对本校80名大一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一新生对大学学习生活比较有信心,绝大多数同学都希望生活在一个团结向上、朝气蓬勃、集体荣誉感强的集体中,他们希望图书馆有丰富的藏书。以此为依据,结合工作实践,为高校图书馆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大学新生  学习期望  读者工作  高校图书馆建设

 

1 前言

每年9月,都有一批年轻学子怀揣梦想,踏入大学校门,开始新的学习生活。这种新生活对他们来说既新奇又朦胧,因为身边的环境与十年寒窗的中学有着许多不同,尤其是升学压力已释放,考分不再是达摩克利斯之剑。笔者身处高校图书馆读者工作第一线,时常面对一张张稚气未脱、渴求知识的脸庞。对此,笔者感到有必要对大学新生的学习生活、学习期望进行一番探究,以帮助他们尽快融入新环境,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节奏,尤其是能充分有效地利用高校图书馆,为学业和将来就业养精蓄锐。为此笔者设计了相关的问卷,试图了解新生对大学生活、学习的态度和期望,对图书馆来说,也能据此有针对性地丰富馆藏,使图书馆“育人”功效最大化。

研究证明,态度是由认知、情感、意向3个因素构成的持久的个人的内在结构,它是外界刺激与个体反映之间的中介因素,它无法被直接观察到,但可以从人们的言语、行动以及其他方面表现出来。[1]测量个人的态度主要有方向和强度两个方面。态度的方向反应个人对个体的反应,其内容包括喜欢或不喜欢,肯定或否定,满意或不满意。态度的强度是个人对客体的感觉强度,也就是其力量或深度。本问卷调查主要是测量学生对大学学习生活的态度。

2 量表的设计和试题产生

2.1 量表生成

以调查大学新生对大学生活学习的期望和安排为目的,设计调查量表。量表主要由10个维度组成:①大学生活、学习内容了解多少;②大学生活是否充满信心;③大学学习目的;④怎么样的班集体才是大学生心目中最理想的群体;⑤期待的教学方式;⑥大学生的课余时间安排;⑦大学学习方法是否有别于中学;⑧对考试的认识和要求;⑨对图书馆的了解与要求;⑩最喜欢的自习场所。

2.2 测题的产生

以上述10个维度为标准,针对大学新生群体编制题目,初步形成量表测题。测题编制过程参考了有关测验的经验。在试测、检查并修改测题后,从中筛选出适合作为本量表的正式试题,大部分试题为选择题,答案选项数目不等。最后一道题为简答题,以弥补选择题无法测量出被试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可能出现敷衍现象的缺憾。混合编排测题,以避免被试学生定势反应。经过选择、编排,最终形成30道测验题的问卷调查表。在测验过程中,首先要求测验内容的标准化,给所有被试学生实施相同的题目。其次,在测验实施中使用相同的指导语,尽量降低由时间、地点、条件和被试主观体验(如情绪、动机)的不同而造成的误差。最后,由于本测验属于常模参照测验,被试测验的原始分数几乎没有什么意义,所以在统计方面本量表没有采取分数的形式。

2.3 测试日期与环境。

测试日期选择在新生入学后两个月左右。在校园主干道新生必经之路,随机选择不同专业的80位大学新生分发试卷,施行问卷调查。在施测前向学生详细介绍测验量表的结构和内容,以及指导语和被测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细节,以减少测试误差。

3 测验结果与分析

3.1 测量结果

3.1.1 对大学生活、学习内容了解的程度。5%的学生对大学生活不了解,72.5%的学生对大学生活、学习“有所了解”,22.5%的学生通过中学老师、家长、互联网等“比较了解”。

3.1.2 对大学生活的信心和看法。67%的学生对大学生活充满信心,接近25%的学生对大学生活感觉平淡,8%的学生持无所谓的态度,没有人持否定回答。当问及对现在大学生活的看法时,23%的学生“非常喜欢”,72%的学生认为“还可以”,感到厌倦甚至于讨厌悲观的约5%

3.1.3 学习目的。77.5%的学生认为上大学主要是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17.5%的学生认为是为了拿大学文凭,5%的学生目的性不明确;75%的学生认为按照专业培养方案学习,拿到毕业文凭的同时参加公务员考试或先就业再择业;20%的学生认为应该学好专业知识,夯实基础,考研深造;5%的学生学习目的性“不明确”。

3.1.4 理想的班集体。大多数同学希望班集体“团结”,然后依次是集体观念强、相互学习、相互信任、互相关心、乐于助人。

3.1.5 期待的教学方式。75%的学生喜欢师生互动式的教学方式;17.5%的学生希望以老师讲授为主,上课知识容量大一些,自己则认真听讲、做笔记;有7.5%的学生希望采用在老师的指导下分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对老师上课提问的授课方式,喜欢和不喜欢比例基本持平。课堂发言方面,37.5%的学生会主动回答问题,62.5%的学生很少发言或是从不发言。课堂上不常发言的原因主要有:不喜欢、不自信、不懂。

3.1.6 大学生的课余时间安排。82.5%的学生和同学一起度过课余时间,方式多种多样,比如上自修室、图书馆学习,参加集体活动等,在课余时间内能以学习为主,运动为辅,达到劳逸结合;10%的学生独自安排,独立行动,做自己想做的事;约有7.5%的学生热衷于上网或睡觉。笔者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一时不能适应大学的课程时间安排,可能还存在一种“中小学阶段应付应试教育吃了太多苦,大学UNIVESTY(由你玩4年)的惰性心理”。

3.1.7 大学学习与中学学习方式区别。40%的学生认为两者最大的区别是课程安排,近35%的学生认为是学习方法不同,其余学生认为是教学方式不同。

3.1.8 对考试的态度。37.5%的学生认为有必要,12.5%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50%的学生没有回答。45%的学生认为诚信考试签名活动有必要,45%的学生认为诚信考试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诚信签名是形式主义,10%的学生没有回答。

3.1.9 对图书馆的要求。80%以上的学生渴望图书馆有丰富的藏书,尤其是相关学科相关专业的参考资料,有丰富的电子资源和高端的计算机配置、座位充足的电子阅览室;20%的学生希望图书馆能提供比较全面的公务员、研究生考试学习辅导材料。

3.1.10 喜欢在哪个场所自习。71%的学生首选图书馆,23%的学生选择教室,约6%的学生选择宿舍。

3.2 测量结果分析与总结

上述问卷结果表明:同学们学习目的明确,4年的大学学习,首要任务是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为就业夯实基础;其次是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积极进取,参加公务员考试或读研继续深造。他们大多愿意在图书馆或自习室研读。应该特别指出的是,即使是刚刚步入大学的新生,也希望图书馆有丰富的纸质藏书和电子资源。所以,调查问卷的结果对于高校图书馆具有普遍意义。

4 加强图书馆建设

4.1 馆舍等硬件建设

近年来,我国的高校从精英教育发展到大众教育,各级各类高校不断扩招。虽然大部分高校都比较重视馆舍建设,但是它必须有巨大的财力支撑,且受到用地规划等制约,不花费时日难能有效改观。以身边的兄弟院校图书馆为例,上世纪90年代建成的图书馆无论面积还是功能划分都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从问卷调查的结果看,71%的学生希望在图书馆自习,所以建设新馆、扩大图书馆的馆舍面积是当务之急。在新建图书馆区域功能安排时,必须重视读者自由活动区域,如个性化的小型研修室、报告厅、多功能厅、小型多媒体播放室等等。要尽可能地加大阅览区、公共活动区的面积。还要加强服务型设备建设,增加触摸式查询机、自助打印复印机、自助借还机、阅报系统、电子投影大屏幕等自动化设备,为高校图书馆提供完备的硬件服务平台。

4.2 加强图书馆网络建设和电子阅览室建设

现代化的高校图书馆藏书,除了丰富的纸质文献,电子文献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所以功能齐全的电子阅览室是必不可少。在电子阅览室,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查阅海量全文数据,下载、打印所需的参考资料。笔者认为,电子阅览室应该拥有多媒体光盘、音像资料,为学生提供健康的多媒体娱乐服务,[2]这一点对新生来说尤其重要。调查结果表明,一部分新生摆脱高考压力后,是带着“歇一歇”的心态进入高校的。把这部分新生尽快引导到新的学习氛围中来,高校图书馆应发挥寓教于乐、“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还可以利用图书馆网络技术优势,为学生提供“交互式”的服务:可根据学生要求,由电子阅览室管理员预先整理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和分类,生成数据包发送到学生的电子邮箱;还可接入图书馆数据库,方便学生查阅电子文献。

4.3 加强馆藏文献资源建设

4.3.1 传统文献资源建设不可偏废。虽然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使人们的阅读方式更加丰富,但目前人们阅读还是习惯选择印刷型文献。以国家图书馆为例,截止到2008年,共入藏图书、报刊740.7万种,9052.1万册;书刊和种数占总馆藏的78.77%,册数占总馆藏的86.49%。[3]如此大规模的印刷型文献收藏,正是为了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要。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学生的借阅对象也仍以传统的纸质图书、期刊为主,所以纸质书刊仍然是高校图书馆主要的馆藏资源。

4.3.2 重视电子出版物信息入藏。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出版物海量增长。它可以利用计算机快速检索,借助网络飞速传播,极大地改变了信息和知识的记录与传播方式,成为图书馆馆藏建设的重点之一。许淳熙在《美国著名图书馆电子出版物的馆藏概况》一文中写道,至1997年,美国国会图书馆已建成的数字图书馆藏有50万篇电子文献,美国联机图书馆中心数据库中有书目记录1200万个,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书目数据库服务中心之一,是全球综合性的文献信息机构。[4]中国国家图书馆的馆藏分为三大部分,分别为中国文献、外国文献、电子文献,其中电子出版物是重要收藏之一,涉及的学科范围十分广泛,馆藏数字资源达250TB。显然,高校图书馆尤其是中小规模高校图书馆不必购买那么多电子出版物,但是,购买重要电子资源的使用权是不能吝啬的。

4.4 重视馆藏文献数字化建设

图书馆应加大经费投入,进行馆藏资源尤其是特色资源的数字化建设。要将馆藏文献资料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数字化处理,建成各种专题数据库,尤其是本校重点学科的相关文献资源,使之成为学校内部网络的共享资源,供师生共同利用。

如何有效地引导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是高校图书馆读者工作的重要职责与工作范畴。笔者所做的上述调查与简单的分析,但愿对进一步做好高校图书馆读者工作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 时蓉华.现代社会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244-245.

2 项真.学校图书馆网络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6):70-71.

3 王爱华.实施高校馆实体馆藏资源网络化探究[J].科技与管理.2012(4):116-117.

4 许淳熙.美国著名图书馆电子出版物的馆藏概况[J].中国电子出版.1998(1):61.

 

注:本文为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2012年度项目(课题编号:2012B049)。

柯珠华  女,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图书馆馆员。

吴瑞坤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电子与信息工程系副教授,硕士。

蔡正华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电子与信息工程系讲师,硕士。

    (收稿日期:2013-08-12。龚永年编发。)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