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14-10-31 09:53     字号:
 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詹黎锋     (福建农林大学图书馆  福州  350002

 

   高校图书馆的知识共享是科学文化发展的需要,也是图书馆事业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对图书馆知识共享效益进行界定,设计了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效益评价流程,构建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知识共享  效益评价  指标体系

 

图书馆知识共享是科学文化发展的需要,也是图书馆事业自身发展的结果。知识发展不仅是量的积累,而且其发展形式复杂、学科涵盖面大、相互交叉渗透,将对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和用户利用信息资源的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图书馆,把分散于不同区域、载体和类型的信息资源,以数字化形式存储,为用户提供了远程即时服务,并进行信息的快速检索和传递,也为图书馆知识共享的实现提供了技术保证。[1]在这种情况下,开展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效益的评价,能更好地利用高校图书馆有限的经费,科学、合理地配置信息资源,对提高高校图书馆的知识共享水平、资源配置效率、信息资源有效管理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提升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 图书馆知识共享效益界定

图书馆知识共享效益最早是指图书馆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图书馆之间分享资源,为用户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后在原有定义的基础上有所延伸和扩展,指图书馆服务过程中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美国匹兹堡大学著名教授肯特(kanter A)提出:知识共享是图书馆的一种工作方式,即图书馆的全部或部分功能共享。[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知识共享价值的高低,取决于用户对图书馆服务体验的满意度和服务质量的认知度,于是开始对图书馆服务效益进行评估,科学地管理这种效益,促进图书馆各项工作流程和环节的良性互动,实现图书馆价值再生和资源增值,进而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

2 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效益评价流程设计

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效益的评价,重点是对数字资源服务的评价。没有对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效益的适当评价,就不能判断其服务是否真正满足高校图书馆之间信息共享服务的需求,以及图书馆是否充分地利用其资源。通过对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效益评价考核平台的建立,可以为用户信息资源共享提供较为满意的服务标准,从而提高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质量。

该评价流程采用互动式交流方式,利用网络对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服务情况进行评价(见图1),评价信息通过反馈到信息管理系统后,管理系统将信息进行整合,并传递到管理决策层,管理层对相关评价进行进一步评判,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定性和定量指标,作为评价的参照系数来确定服务效益。

——————————————

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效益评价流程图

3 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效益评价指标的构建

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指导性的目标评价体系,评价的目的主要是引导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的科学管理和高效服务,要求该指标能够较为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当前评价对象的客观实际,反映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利用效率,各个指标的设定要科学、合理、确切。[3]各项指标的建立要有普遍性和可比性,要能体现高校图书馆不同时期知识共享的纵向比较,也能满足各高校图书馆间的横向比较。要适当权衡将一些不可比的因素转化为具有可比性的因素,这样才能从评价中看到图书馆自身服务的差距与不足,并确定新的目标加以完善,促进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服务水平。

3.1 评价指标影响因素选取

图书馆知识共享效益是图书馆提供信息资源服务的投入和产出之比。通过对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服务效益分析,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了解影响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效益的因素,并建立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效益要素模型(见图2),对提高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和更好地利用有限资源创造出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具有重要作用。[4]通过应用效益要素模型来分析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效益,可从中找出影响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效益的因素,进而建立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效益评价指标,客观地来评价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利用情况。从效益要素模型来看,影响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效益的主要因素有人、财、物等资源的利用情况、用户规模及用户评价因素,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效益评价的一级指标。

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效益要素模型

3.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通过对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效益要素模型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和问卷调查等前期准备工作,获得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效益评价指标。经过对相关指标的重要性分析,并进行修改、删除及合并分类等工作,最终形成了有6个一级指标、23个二级指标的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1   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标测算

资金投入

年知识资源购置费

年知识资源购置费/学生总数

 

年设备购置费

年购置设施设备经费总额

 

年设备维护费

年网络资源、馆内环境及设施设备维护费总和

 

其他费用

年办公、资源共享及通讯费总和

物质投入

人均高校馆舍面积

高校馆舍面积/学生总数

 

人均电子文献量

电子文献量/学生总数

 

人均文献资源量

文献资源量/学生总数

 

年自建和购置数据库量

年建立的数据库个数

人力投入

专业技术人员比率

专业技术人员数/全馆人数

 

管理人员比率

管理人员数/全馆人数

 

后勤人员比率

后勤人员数/全馆人数

 

具有本科学历人员比率

本科学历人数/全馆人数

 

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比率

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数/全馆人数

 

中级职称人员比率

中级职称人数/全馆人数

 

高级以上职称人员比率

高级以上职称人数/全馆人数

利用率

开馆时间

按周计算(小时)

 

年均电子资源点击下载量

年均下载电子文献总量

 

年电子文献传递量

年电子文献传出及传入总量(篇)

用户规模

本科生数量

年用户为本科生的总人数

 

研究生数量

年用户为研究生以上的总人数

 

教学科研人员数量

年用户为教学科研人员的总人数

用户评价

用户对资源需求的满足度

问卷调查分析测算

 

用户对服务的满足度

问卷调查分析测算

以上评价指标体系是针对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情况设计的,基本上能够综合体现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效益情况,通过应用该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发现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能够有效地实现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效益的管理。

3.3 结论与建议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知识和信息的汇集中心,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由此高校图书馆服务用户和社会的效益也得到越来越大的发挥。通过对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可以进一步提高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益效率,促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提升办馆服务水平。认真做好这一工作,并在实践中不断分析和总结,有助于提高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和服务,为此,有必要建立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效益评价机制。

3.3.1 建立长效评价机制。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传播与共享的过程受知识的来源、载体和形态等多重影响,存在来自个体竞争、垄断心理、共享平台缺失、信用危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高校图书馆只有扩大知识共享的空间,构建知识共享效益评价机制,才能提高知识的利用效率。

3.3.2 建立目标管理机制。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平台的建立为知识共享提供了便捷的渠道,通过这一平台的应用,知识拥有者和知识获取者可相互交流,从而达成对问题的共识,促进知识在双方之间的共享。通过依托高校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可构建一个由馆员管理、用户互动交流的知识管理平台,并及时对用户所需的相关知识内容进行归纳和整合,形成用户知识库并对该知识库进行管理,发挥网络共享和组织的双重作用。

3.3.3 建立馆员激励机制。对知识共享双方来说,知识拥有者的传授能力和获取者的学习能力都对知识的共享产生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双方反复交流、传递和反馈的情况下,彼此间的互惠和信任程度对知识共享的效率起主要作用。图书馆知识的共享效率、效果和知识的扩散速度取决于知识的垄断性,知识的传递要耗费图书馆一定成本,因此,对高校图书馆知识的有效共享需要激励。为鼓励知识的交流、共享、转化和创新,应从物质、精神、事业等多方面来制定激励措施,调动高校图书馆员的积极性;同时,应加强对馆员知识共享度的服务考核,建立知识共享激励机制,这样才有利于高校图书馆的知识交流与共享。

参考文献

1 陈娟宁.对图书馆效益及其效益评价的讨论[J].图书馆界,2009(3):21-23.

2 池晓波.高校图书馆效益评价体系分析[J].图书与情报,2010(6):53-56.

3 姚倩.以文献共享为核心的数字图书馆构建策略[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1):9-12.

4 杨晨,代杰.基于产业集群的园区知识产权管理与服务绩效指标体系构建[J].情报杂志,2012(4):160-164.

本文系CALIS全国农学文献信息中心2013年研究项目“基于知识共享的图书馆数字资源效益评价体系构建”(项目编号:2013012)的成果之一。

詹黎锋 福建农林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福建农林大学图书馆馆员。

(收稿日期:2013-12-03。龚永年编发。)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