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厦门区域公共图书馆在海西建设中的服务思路

2011-07-06 11:03     字号:

张玲玲(海沧区图书馆 福建厦门 361000

 

  分析厦门区域公共图书馆在海西建设中的作用和现状,探讨在海西建设契机下厦门区域公共图书馆服务海西建设的思路:①建立特色数据库,丰富厦门区域公共图书馆资源;②构建闽台文化信息交流平台;③推进闽台讲座联盟;④为台胞、台资企业提供信息帮助;⑤以海西建设为契机,加强闽台图书馆界交流。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海西建设 服务思路

 

在海西建设的大背景下,为落实与发挥厦门地区的对台优势,促进两岸信息资源共享,作为文化知识收藏和交流机构的厦门区域公共图书馆,应大力收集、整序和开发利用闽台文化文献信息资源,从文化层面促进两岸关系的和谐发展,同时把握契机,努力为当地经济建设提供信息保障,从而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1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概述

海峡西岸经济区东与台湾地区一水相隔,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福建省在海西建设中居主体地位,与台湾地区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具有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1]为此,海西经济的发展不仅仅局限在经贸领域,而应涵盖海西区域内各个领域,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的信息服务机构,在为海西发展提供信息支持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厦门是福建省唯一的经济特区,厦门区域公共图书馆应利用日益完善的公共图书馆体系,加强闽台文献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服务海西建设。

2 厦门区域公共图书馆与海西建设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和丰富内涵决定了公共图书馆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更为密切。厦门区域公共图书馆应认清自身的地位和优势,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拓展读者服务内涵与外延,更好地为海西建设服务。

2.1 厦门区域公共图书馆在海西建设中的作用

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中提到:“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大力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运行保障机制。”[2]由此可见,在海西建设中,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基础设施之一,不仅需要政府加大投资力度,而且应发挥自身优势,整合文化资源,打造一批地域特色明显、展现海西风貌、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厦门区域公共图书馆对海西建设有着多方面的影响:①提高人们科学文化素质,为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撑。以海沧区图书馆为例,该馆经常到乡镇举办“送知识下乡”等活动,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科技文化服务。如针对东埔村玛瑙这一特色产业,该馆和当地玛瑙协会签订协议,为其提供技术加工、排污处理、销售等信息服务。2008年东埔玛瑙协会向该馆咨询玛瑙生产标准问题,该馆工作人员多方收集资料并提供给该协会,目前该协会制定的玛瑙生产标准已被认定为省级标准,正在申请升为国家标准。②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供良好环境和精神动力。图书馆向来以文献资源丰富、知识门类齐全而著称,被人们视为知识的大课堂、思想的加油站、精神的栖息地、文化创造的发祥地,是增进人们身心健康、调适社会关系的文化港湾。③沟通政府与群众的联系,为政府决策咨询提供有力支撑。如海沧区图书馆设立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点,通过政府公开信息服务,可促进民众对现行政策的理解。图书馆还可为政府决策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如厦门市每年都要举办“9.8”贸易洽谈会等大型会展,集美图书馆从2005年就开始建立“会展资源”特色数据库,迄今已为有关部门提供“会展资源”信息咨询400多条,其服务得到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2.2 厦门区域公共图书馆现状及在海西建设中的发展方向

厦门区域现有市级公共图书馆2个,区级公共图书馆7个,除新设立的翔安区以外,其余各区都有区图书馆,其中同安区、集美区还有独立建制的少年儿童图书馆。在9个公共图书馆中,厦门市图书馆新馆20073月正式对外开放,办馆条件最好,馆舍建筑面积25732平方米(不含共享使用面积5250.83平方米),设计馆藏能力200万册,设有阅览座席1560个,网络节点1450个,拥有上下两层各6000平方米的“藏、借、阅一体化”的开放式阅览空间。区级图书馆中,集美图书馆由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创办。海沧区图书馆、集美区少年儿童图书馆为新建馆,起步较晚但起点较高。以海沧区图书馆为例:2005年建馆,建筑面积6400多平方米,服务功能齐全。厦门市图书馆、厦门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湖里区图书馆、思明区图书馆在厦门岛内,其他5个馆分布在岛外。在2009年文化部开展的全国第四次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中,厦门区域6个公共图书馆被文化部授予“一级图书馆”称号。

虽然厦门区域市、区两级公共图书馆的硬件条件较好,但仍存在一些不足:①购书经费普遍不足,人均拥有藏书量低。目前全市公共图书馆总藏书量305.43万册,常住人口249万,人均藏书仅1.23册,与国际图联20世纪70年代颁布的《公共图书馆标准》中“每5万人应有一所图书馆,人均拥有藏书最少3册”的规定相差甚远。[3]②图书馆工作人员准入门槛较低,区级馆技术力量薄弱。目前很多图书馆在扩建或建新馆,馆舍面积扩大,业务量增加,读者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但管理人员的素质并没有同步提高,有的区图书馆甚至没有专业人员,工作人员的业务知识、专业技术、工作经验不足。有些区馆连一个中级职称以上的工作人员都没有,严重影响了深层次的参考咨询、信息开发和学术研究工作的开展。

为此笔者认为,厦门区域公共图书馆在海西建设中的总体发展方向应为:①争取政府加大投入力度,确保购书经费每年有所递增。厦门市政府和各区政府近几年对公共图书馆的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增加,建议在一次性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能逐年增加购书经费,使图书馆藏书进一步丰富,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②提高“准入门槛”,加强图书馆队伍建设。图书馆员队伍素质高低决定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水平,从调查情况看,全市公共图书馆人员队伍学历结构虽然有所上升,但整体业务素质不高,计算机专业人员更是匮乏。为此文化主管部门应制定一个长远的人才储备计划,开展继续教育,举办各类业务培训班,以提高基层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同时大力加强馆际交流。③更新观念,组建厦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联合体。随着网络化的不断发展,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变封闭型为开放型,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单一方式为多样化。各馆要树立数字化、网络化、个性化服务的新理念,争取办出特色。同时,应把握数字化资源建设与网络化信息服务这一图书馆发展的总趋势,加快自身发展,以大图书馆、大共享、大服务的理念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完善厦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联合体。自从20097月厦门区域公共图书馆服务联合体建立以来,原来各馆间存在的资源建设缺乏统一规划、读者服务分割严重、各区馆技术力量薄弱、数字化建设缓慢等问题已经逐步得到解决。

3 厦门区域公共图书馆服务海西建设的思路

  于良芝教授在《图书馆学导论》中提出了公共图书馆的基本目标:满足本地区公众的教育需求、情报需求、研究需求和娱乐需求。[4]厦门区域公共图书馆要以此为目标,通过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为政府各项决策提供信息资源支撑,为公众提供海西建设方方面面的信息,共同促进海西建设;服务台胞,为台资企业提供信息帮助;扩大闽台图书馆界交流合作。

3.1 建立特色数据库,丰富厦门区域公共图书馆资源

厦门区域公共图书馆要抓住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投洽会)在厦门举办的契机,联合建立“会展资料”特色数据库,全面收集与会展相关的资料。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而且可为今后政府的决策或学者的研究提供信息帮助。目前,集美图书馆建设的“会展资源”特色数据库已相对完善,厦门市图书馆也于2010819日与中国(厦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组委会会务部接洽,征集“ 9.8”投洽会专题资料。为此组委会向市图书馆赠送了投洽会10周年纪念丛书《中国窗口世界平台》、《全球百家媒体聚焦投洽会》、近几届投洽会《好新闻作品汇编》、《论坛·研讨会讲稿汇编》等9种珍贵资料。这些资料上架后受到读者好评,市图书馆还多次为各级政府部门提供相关信息咨询服务。

厦门区域公共图书馆还应高度重视两岸族谱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建设专题数据库,促进两岸交流,满足台湾同胞寻根的需要。厦门市图书馆馆藏《颖川陈氏族谱集成》20105月在台南市吴园两岸宗亲交流和姓氏族谱展上亮相,受到台湾同胞的好评。

3.2 发挥厦门区域公共图书馆信息中心作用,构建闽台文化信息交流平台

《福建省出台实施意见落实国务院支持海西建设意见》中提到:要加强台湾文献信息积累与研究,加快建设福建省台湾文献信息中心,进一步增强连接两岸同胞感情的文化纽带作用。[5]在海西文化建设进程中,闽台文化建设是一个重要内容。厦门区域公共图书馆在拓展服务空间及提升服务质量过程中,应突出闽台多元文化建设,构建闽台文化信息交流平台。目前厦门全市累计引进台资企业3000多家,实际吸纳台资近70亿美元,台资企业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的4成左右,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最大的台资企业聚集区,众多台胞在厦门工作、生活。厦门区域公共图书馆应当以构建海西文化信息交流平台为己任,更好地为台胞服务。

3.2.1“慈济文化”民间交流与区域合作。挖掘具有区域特色的闽台多元文化文献,向广大读者提供服务,是厦门区域公共图书馆促进海西建设的重要内容。保生大帝信仰是台湾仅次于妈祖的第二大民间信仰,在台湾其分灵庙达370座以上,信众近500万人,影响十分广泛,而地处海沧区的青礁慈济祖宫则是保生大帝信仰的发源地之一。海沧区图书馆、文化馆为此联合对“慈济文化”在当地的情况进行摸底考察,收集、编辑有关资料,建设独具特色的“慈济文化”数据库,借以促进两岸人民的交流,增进亲缘关系。

3.2.2图书馆设立“台版图书阅览室”。长期以来,厦门特区在对台交流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201081起厦门经济特区法规将适用于扩大后的厦门经济特区,厦门特区扩区迈出了实质性步伐。随着台资企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台胞在厦门居住生活,厦门区域公共图书馆应当考虑如何更好地为“台胞”服务。海沧区图书馆和湖里区图书馆率先推出了“台版图书阅览室”,其中海沧区图书馆目前有台版图书6128种、11275册,较好地满足了台胞的阅读需要。

3.3 扩大厦门区域公共图书馆公益讲座影响,推进闽台讲座联盟

厦门市图书馆自2000l1月开办“周末公益讲座”以来,选题贴近公众,内容丰富新颖,倍受市民的欢迎,从两周一讲到每周一讲,从联合举办到独立举办,从专门组织听众到有常年自发的听众。特别是近年来请进多位名家学者,讲座质量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读者踊跃参加,周末讲座成了读者学习的好途径。该馆为了满足读者需要,还在分馆设置分会场,通过视频直播,让更多的市民能看到讲座。目前该馆“周末公益讲座”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和特色,成为厦门市民家喻户晓的假日文化活动。

在海西建设大环境下,厦门作为两岸交流合作试验区、处理涉台事务前沿基地的作用日益凸显。厦门区域公共图书馆应以两岸三通常态化为契机,积极推进闽台图书馆讲座联盟。这不仅可以使联盟成员之间通过信息共享、师资交流、品牌推广、读者服务和从业培训等合作形式,达到互通信息、减少成本、规范操作的目的,为图书馆讲座业务的合作与发展创造条件,而且可加强闽台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闽台图书馆界的共同发展。目前厦门市图书馆已邀请过萧言中、曾永义等多位台湾学者举办讲座,获得了市民的好评,也加深了市民对台湾文化现状的了解。

3.4 为台胞和台资企业提供信息服务

厦门是台资企业聚集地,厦门区域公共图书馆要以台胞、台商的需求为切入点,增强服务意识,主动走进台资企业,为台胞读者办理借阅证,并主动为台资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如厦门市图书馆在台资企业密集的软件园设立分馆,定期更新图书,满足软件园内台胞的阅读需求。还可针对软件园中动漫游戏企业聚集的现状,开设“动漫体验室”,吸引读者走进图书馆;通过公共图书馆的政府信息公开服务,让台胞、台商及时了解政府的有关政策,以利促进闽台交流。同时在分馆设置参考馆员负责读者咨询工作,并结合公共图书馆的联合虚拟参考咨询服务,更好地为台胞、台商提供各种信息服务。

3.5 以海西建设为契机,加强闽台图书馆界交流

两岸间的“大三通”和“小三通”,为闽台图书馆界交流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福建与台湾相邻地区的图书馆应积极主动地与台湾地区图书馆加强往来,共促发展。如台湾的金门与厦门相邻,两岸三通的常态化为双方图书馆的合作奠定了基础。金门与厦门地区图书馆可以将各自馆藏中多余复本书刊与对方交换,也可委托对方协助订购本馆所需的文献,进一步丰富各自的馆藏资源。此外,应加强闽台图书馆界的学术交流,厦门区域公共图书馆可邀请台湾图书馆界同行来我市进行学术交流。如2010125日在厦门市图书馆举行了第二届海峡两岸图书馆服务创新报告会,来自台湾政治大学、香港大学的专家学者及厦门市图书馆学会会员118人出席,台湾政治大学蔡明月教授、杨美华教授、陈志铭副教授的精彩报告让厦门市图书馆同行受益非浅。此外还可不定期召开两岸图书馆界学术研讨会,围绕图书馆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对策等进行研讨;交流当代图书馆发展的经验,探讨双方合作的可能性;合作开发地方文献资料,开展图书资料交换,联合编制目录,开发图书馆通用软件等。[6]

4 结语

总之,厦门区域公共图书馆应以海西建设为契机,主动树立起为海西建设服务的意识,不断提升服务质量,积极拓展服务范围,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各项功能,为海峡西岸建设提供充分的信息支持,打造两岸文化交流平台,积极促进两岸合作与交流,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2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发布加快建设海西经济区意见[国发(2009)24][EB/OL].http://www.gov.cn/

gzdt/2009-08/04/content_1314194.htm,2009-05-14/2010-08-15.

3 吴蓉.厦门市公共图书馆现状调研及发展对策探讨[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09(1):40-43.

4 于良芝.图书馆学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8).

5 福建省人民政府网站.福建省出台实施意见落实国务院支持海西建设意见[EB/OL].http://www.gov.cn/

gzdt/2009-08/04/content_1383056.htm,2009,08,04/2010-08-15.

6 程光."大三通”后闽台图书馆合作模式探讨[J].情报探索,2009,143(9):57-59.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