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福建省图书馆事业发展动态研究

2013-05-15 10:57     字号:
 

2011年福建省图书馆事业发展动态研究[1]

洪秋兰1 龚永年2(1.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 2.福建省图书馆 福州 350001)

 

摘  要 通过文献调研和问卷调研手段,收集并分析福建省2011年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总体概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便完善未来发展。

关键词 福建省图书馆事业 年度报告 图书馆事业发展综述

 

2011年是国家“十二五”规划开官之年,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总结与展望也成为现阶段的重点工作之一。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是国家海西文化发展战略实施的中心地带,加上福建省近年来“文化强省”战略的大力推进,福建省图书馆事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向未来,须立足当下。本文全面汇总2011年福建省全省图书馆事业发展概况,梳理其主要特点,分析其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以便推动图书馆事业未来更好地发展。

一、 2011年福建省图书馆事业发展总体概况

为了具体而真实地展现过去一年中福建省图书馆事业的成就与不足,本次采用问卷调研法和文献调研法两种工具,收集所需的定性和定量数据。如图1所示,问卷共分为4套,分别调研全省公共馆、高校馆、党校馆、中小学馆这四大类图书馆的整体规模、总馆藏量、财政投入、信息化服务、读者服务、从业人员等6项指标。2012年3月底,由省图书馆学会秘书长龚永年牵头进行问卷设计及试调研,并着手编辑2011年福建省各系统图书馆大事记(4.6万字);4月初至5月进行全省图书馆问卷全面发放并回收整理;6月初由洪秋兰执笔完成总报告初稿和定稿,案例数据来自各图书馆的网站页面宣传、搜索引擎的网站页面链接、省图书馆学会的年度资料汇编以及2011年福建省各系统图书馆大事记。本文摘选其中重点素材进行说明,以反映全省图书馆事业年度发展情况。

图1 福建省图书馆事业调研类别及项目

(数据优势及不足:本次实际回收有效问卷163份。其中全省公共馆共86所,回收86份,有效率100%;全省共有高校馆81所,回收34份,有效率42%;党校馆和中小学馆的回收情况不太理想,分别实际回收19份和24份。本文基于以上实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偏颇之处有待后继数据的丰富充实,也待省内广大同仁尤其是这两类图书馆负责人的支持。)

通过调研分析可知,借助推动公共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政策背景,以及省文化厅、省教育厅、省图书馆学会、省高校图工委等的正确领导,2011年全省图书馆事业继往开来,扎实推进,稳中求新,展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2011年福建省图书馆年度发展状况及特点

    1、基础设施得到强化,综合实力有所提升

据全省公共馆、高校馆、党校馆、中学中专馆问卷数据统计可知,2011年全省图书馆事业全面推进,在馆藏总量、相关设备、财政投入、服务效益等方面均有突破(具体增减幅度详见表1)。其中,公共馆在公共文化服务大发展大繁荣的政策号召下,全力扩大图书馆影响,2011年举办读者服务活动掀起新高潮,活动参加人次有所突破,财政投入力度也明显提高。这种情况在其他类型图书馆中同样得到体现。另外,受数字图书馆发展、手机普及以及新兴技术发展的影响,传统文献的借阅量在高校图书馆中呈现较为明显的负增长现象。

表1:2011年福建省图书馆发展项目年度增减情况表(注:减号代表减少,加号代表增长)

        类型馆

 统计项

公共馆

高校馆

党校馆

中学中专馆

房屋建筑总面积

1.2%

+4.1%

+13.9%

0

总藏量

 +21.5%

+2.3%

0.6%

+1.7%

计算机设备量

 +10%

+3.4%

+22.8%

+18.5%

阅览室总席数

 +4.6%

+9%

+25.8%

0

图书馆总流通人数

+10.2%

+12.1%

2.6%

+6.8%

书刊文献外借册次

+9.8%

7.1%

3.7%

+7.6%

读者活动次数

+38.4%

+40.5%

--

+26.6%

活动总参加人数

+51.1%

+14.6%

--

+16.8%

从业人员

+3.1%

+2.7%

4.4%

2.4%

财政投入

+27.8%

+16.3%

+5.4%

+19%

新增藏量购置费

+9.8%

+3%

+23.7%

+40.9%

2、新兴技术有效运用,资源平台成果可观

    首先,移动服务、自助服务、微博服务引领新技术。福建省图书馆推出基于3G和无线网络的“移动闽图”服务,用户只要通过手机、手持阅读器、平板电脑或MP4等移动设备即可访问省图各类型数字资源。省图书馆及晋江市图书馆相继引进省、县市区首台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轻松实现借书、预约、查询、还书、办证等自助功能。厦门市图书馆开通新浪微博,实时发布该馆举办的讲座预告等读者活动和服务信息,与读者展开交流互动并提供咨询服务。厦门大学图书馆推出基于平板电脑、iPhone客户端、Android客户端等3种手机服务方式的短信互动平台,用户可以通过平台登录“我的图书馆”,实现查看借阅信息、续借、挂失、书刊到期提醒、讲座信息网等功能。厦大图书馆还在同行中率先选用超调频RFID技术,开展自助图书馆借还和街区图书馆服务;在全馆范围内更换自助复印系统,增加网络打印和扫描功能,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能力。2011年9月落成并开放使用的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更是国内第一家使用云计算技术、国内第一家使用无毒阻燃静音德国诺拉(nora)橡胶地板、国内使用智能化技术最多的少儿图书馆。省图百年馆庆中举办的“闽台数字图书馆技术及成果展”中,触摸屏电子报刊阅读系统、全景数字图书馆、实景导览系统、文化讲坛虚拟演播室及前沿图书馆数字化加工处理设备等都让人耳目一新。

其次,数字图书馆工程和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继续接力。5月,福建省流动图书馆工程启动,以省图书馆为引领主体、以基层图书馆为基本架构的“总馆/分馆(流通点)”图书馆协作网络开始搭建。首批试点单位包括10个县(市)级分馆,由省图书馆每年为其投入书、刊、报、视频资源以及电脑终端设备(1套)。永安市图书馆通过在社区设服务点,古田县图书馆、长泰县图书馆、仙游县图书馆、永定县图书馆、厦门市湖里区图书馆和宁德市蕉城区图书馆等通过举办多媒体节目展播等形式,共享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的相关资源。共享工程福建省分中心工作人员顺利完成第二届“文化共享杯”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知识与技能竞赛的网络直播任务,把共享资源服务更好地推向社会。

    再次,自动化系统更新和自建特色库投入使用。如福州市仓山区图书馆引进“远程电子阅读室管理”理念,读者在街道、乡镇文化站上网,只要输入证号和密码就可进入远程电子阅览室访问。福建省图书馆正式启动“海西红土地党建信息库”,网站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知识聚合功能强大。泉州市图书馆开通《两岸关系谱牒库》,读者可在查询框通过题名、姓氏、编者等途径查询。厦门大学图书馆“玉堂-厦大文库”正式开放,同时推出玉堂网站,这是厦门大学图书馆在“知识资源港”之后推出的另一个专注于文献收藏与保存的永久性官方网站。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新的图书馆管理系统(汇文系统)正式投入运行,该系统是根据省教育厅在福州大学城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统一部署而更换的;把文献传递系统升级为CALIS 共享版,实现了与全国高校CALIS成员馆的互通;同时将本馆中外文图书和期刊(含电子图书与电子期刊)的馆藏数据提交到E读和外文期刊网,使外馆读者也能通过E读和外文期刊网查询该馆馆藏和利用文献传递获取该馆文献。福建农林大学图书馆加快自动化建设,完成EZ-PROXY到IREADER的转换,IREADER测试已基本完成并投入使用,开通读者账号,保证校外教师查询服务;完成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ILASII系统到汇文系统的转换,启用“校园一卡通”进馆借阅图书;建设“闽台茶文化特色数据库”等。

3、服务形式创新无限,常规化机制显雏形

首先,全省图书馆加强自身服务宣传与推广工作。新年伊始,各市区公共图书馆纷纷举办新书展借、保健专题书展、新春摄影展、青少年寒假书法和热读活动、“我爱图书馆”文明标语书画赛、影视作品赏析、初一至初六“让书回家”取消滞纳金活动等,让群众在新年氛围中感受文化气息。结合纪念建党90周年活动,各级图书馆开展服务宣传周活动,举办唱红歌、展“红书”、“永远跟党走”主题书法展等活动。如福建师范大学在旗山校区设立红色经典图书专柜,举办第五届读书节;福建省图书馆学会和福建省图书馆联合举办“防灾减灾从我做起”专题书展和抗震救灾图片展;福安市图书馆协同市文体局组织举办公共场所消防安全防范知识讲座等。全省众多公共图书馆开展的图书馆免费服务宣传活动,更是让读者感受到文化资源的丰富性以及获取的方便性。

    其次,服务“两会”、服务基层已渐成常态。福建省图书馆、厦门市图书馆、泉州市图书馆都为服务“两会”积极献策,除了传统的图书馆服务外,还发放宣传册、编印决策参考信息资料,提供电子报纸阅读等,充分显示出资源储备与专业服务的优势。服务基层工作可圈可点:①“文化下乡”活动,为农村送书刊、文化信息服务资源,设立图书流通点。如福州市图书馆为村文化站配置图书、电脑、影碟机和打印机等;厦门市图书馆、厦门市少儿图书馆举行“文化、科技、卫生、法律四下乡”活动;福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举办“走进新农村”文化下乡活动,为村民书写春联、发放科普读物、图书宣传品;南平市图书馆、永泰县图书馆等把图书借阅和文化信息服务延伸到社区、乡镇;三明市图书馆举办“农民工技能图书展”,提供加工制造、建筑、纺织、餐饮等方面适合农民工阅读的图书和期刊,彰显图书馆对弱势群体的关爱。②为驻地部队提供文化服务。全省数十家公共图书馆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拥军服务。如厦门市同安区图书馆开展以“军民共建 图书寄情”为主题的双拥活动;南平市图书馆与武警南平市森林大队举行“军民共建”流动图书室签约仪式,为武警73883部队建立图书流通点;石狮市文体旅游新闻出版局和石狮市图书馆联合开展“文化拥军,书馨军营”——2011年石狮市文化拥军赠书活动;平潭县图书馆开展“军民共建鱼水情”活动,免费为县消防大队二中队官兵办理40张借阅优惠证,并向消防官兵赠送图书;龙岩图书馆把图书借阅和文化信息服务延伸到社区、学校、乡镇、部队,建立了35个服务点,全年共给各服务点配送书刊5200多册。③总/分馆模式日趋成熟。通过设立分馆、开设图书流通点的形式,全省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基本形成。

再次,创新服务开辟新手段。如福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成立首个社区心理咨询援助中心,提供无偿咨询服务;厦门市启动首个区级“流动图书车”——湖里区流动图书车,方便市民借还书;福州大学图书馆首次在入馆处设立新生入馆引导点,为新同学介绍图书馆规章制度、图书借阅流程和馆内各项服务;武夷学院图书馆引进上海交大首创的IC2服务模式,成立学科服务团队,提高了图书馆咨询服务的时效性。

4、阅读服务再续新篇,少儿阅读异彩纷呈

提倡全民阅读,提升文化素质,已成为近年来的热点。全省图书馆以推进全民阅读为契机,努力打造热爱阅读、终身阅读的品牌服务。4月23日第16个“世界读书日”,福建省图书馆联合社会各界举办了主题为“阅读无处不在”的系列文化活动,提供数字阅读体验;福州市图书馆举办以“我读书,我快乐”为主题的图书馆宣传活动;厦门市图书馆组织策划为低收入者提供免押金借书证的“温暖阅读行动”、“乘着动车去漂流”主题活动等5场活动;晋江市首届“悦”读节于晋江市图书馆一楼大厅开幕。同时,省内多所高校举办读书节活动,开展“重温红色经典 感动青春校园”主题活动、“爱护图书从我做起”宣传活动、图片展、讲座、图书漂流活动、读书有奖问卷调查、“引领阅读风气,打造书香校园”等系列活动。

     少儿阅读服务依然是重点工作之一。如厦门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参与举办首次巡回“亲子嘉年华”大型活动;漳州市图书馆举办“娃娃爱读书——经典诵读”活动;连城县图书馆举办“读红书、读好书”活动;长乐市图书馆在少儿图书馆多功能厅举办少儿社交礼仪培训;晋江市图书馆启动晋江市百名少年儿童“一生阅读计划”报名活动;厦门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关注弱势群体,在一些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中小学建立图书流通点,定期送书上门,并每年举办“英特尔求知计划”夏令营,2011年近180名来自贫困外来员工家庭和低收入家庭的小学生参加培训;石狮市残联、市文体旅游新闻出版局、石狮市图书馆在石狮市新星儿童学习能力发展中心联合建立石狮市第一家“福乐书屋”,帮助在该中心进行康复训练的40多位自闭症儿童提高阅读能力。各地图书馆还举行各种“庆六一”图书阅读活动,如厦门市湖里区图书馆举办“金色六月”故事续编亲子系列活动等。

5、合作交流省内省外,联盟建设新添路径

首先,合作范围更为广泛,合作形式多样化。大致分为以下3种:①同行业合作。主要形式是通过“总/分馆”、设立图书流动服务点、社区图书联网点的形式加强合作。如厦门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在海沧区设立4家社区联网分馆,政和县图书馆在中共政和县第一支部诞生地东平镇凤头村设立图书流动服务点等。②跨行业合作。主要形式是通过与政府、机关、学校、社区、部队、消防、监狱等建立合作关系,为他们提供有关政策、文献资料等各种服务。如福建省图书馆与福建省仓山监狱共同建立福建省图书馆仓山监狱分馆。③区域联盟合作。主要形式是加入CALIS系统、共建资源合作平台形式。如福州大学城8所高校开通FULink资源共建共享合作平台,通过新校区“一卡通”网络,大学城内各高校师生可实现馆际间的文献传递、馆际互借、联合借阅等“一站式”信息资源服务;漳州师范学院图书馆搭建“闽南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以资源整合为核心,整合闽南地区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建立资源统一检索平台,实现资源的共知共享,充分发挥区域合作优势。

    其次,交流与培训日益频繁,省内省外兼有。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种:①省内交流与培训,注重图书馆业务能力提升。如福建省图书馆举办《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五版培训活动;Calis福建省中心(厦门大学)牵头组织“CALIS福建省第一次馆际互借共享版业务培训”;福州市图书馆派出业务骨干与市群艺馆一起对福州五区八县农家书屋管理员进行书屋管理业务培训;共享工程福建省分中心举办“2011年福建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第2-3期)乡镇基层点管理人员培训班”;福清市图书馆为福清市最后一批120个农家书屋开展业务培训等。还有诸如“2011中美图书馆员专业交流项目——福建省图书馆馆长高级研讨班”,全省公共、高校和科研三大系统图书馆的馆长和福建省图书馆业务骨干150多人参加培训。②省外交流与培训,注重开拓视野取长补短。如厦门大学图书馆与台湾大学数位典藏研究中心多次深入交流研讨,达成数字图书馆项目合作协议;泉州市图书馆馆长许兆恺率福建图书馆馆长访问团赴美交流,学习美国图书馆在参考咨询服务、馆藏建设、电子图书采购、数字图书馆建设、数据库采购协调工作和共建共享方面的成功经验,并参加在波多黎各召开的第77届国际图联大会。再如由中国图书馆学会、厦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厦门市社科联、第七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组委会主办,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厦门市图书馆学会、厦门市图书馆、厦门外图集团有限公司承办,台湾图书馆协会协办的“海峡两岸图书馆讲座研讨会”在厦门举行,来自大陆和台湾地区55个公共、高校、专业图书馆100多位代表及《人民日报》、《厦门日报》、厦门电视台等媒体记者出席研讨会,共同探讨图书馆讲座工作的发展与创新。

三、 福建省图书馆事业未来发展展望

1、继续落实政策文件,引领事业持续发展

文化软实力建设成为近年来热点问题,“十二五”时期被视为促进文化又快又好发展的关键阶段。全省图书馆要按照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相关要求,注重公益文化投入,致力于构建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要认真贯彻实施《福建文化强省建设纲要》,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政策措施、资金投入等方面重点向农村倾斜,坚持公益服务,实现文化设施布局合理,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目前,多个图书馆已制订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中长期规划,如福建省图书馆学会、福建省图书馆、厦门大学图书馆、江夏学院图书馆、三明学院图书馆、漳州师范学院图书馆等都制订了本行业或本馆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但制订主体还不够多、不够广,规划文本的内容还不够具体,尤其缺乏量化指标。未来发展中,全省图书馆将加强对政策内容的细化执行,深化对规划文本重要性的认识,加紧制订配套执行方案,互帮互助,以福建省图书馆、厦门市图书馆、厦门大学图书馆等作为学习对象,并注重自身实际以及所服务地区、人群的需求,打造特色文化服务,创新服务机制,在学习和赶超中逐步达到全省各级各类型图书馆协调发展。

2、夯实基层服务基础,实现全省协调发展

纵观全省图书馆2011年发展现状,从图书馆统计数据可知,全省图书馆区域发展极不平衡,各类型发展上也有差异。首先,在公共图书馆系列中,省市级与县级图书馆落差巨大。全省44个县级图书馆,总从业人员仅占全省总数的25%,总馆藏量仅占全省20%,馆均总藏量不足10万册(件),馆均新购藏书量7000册,馆均计算机量26台,尚有8个县级馆没有电子阅览室,16个县级馆没有专项购书经费。其次,在高校图书馆系列中,985和211高校购书经费远远超过一般院校,如厦门大学图书馆年投入2000余万元,福州大学图书馆年投入1200余万元,江夏学院图书馆年投入却只有160余万元。最少的厦门技师学院图书馆年投入仅10万元。再次,在党校和中学中专图书馆中,这种差距也十分明显。党校馆中较好的年购书经费约11万元,较差的5000元甚至没有;中学中专馆中较好的年购书经费有36万元,而较差的只有1万元甚至没有。事实证明,全省图书馆的均衡发展并非一日之功。2011年广泛开展的分馆建设、图书联网点设置、流动图书车服务、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建设、交流与培训等,正是我省利用省市级图书馆的资源和人才优势,把服务延伸至基层,提高基层图书馆服务实力和服务能力,以促进全省图书馆在未来更好地协同进步。未来更要充分利用这种资源援助与基层自助形式,加大资金投入,有条件的要吸引社会多元化投入,加强基层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

3、扩大专业教育规模,充实职业服务队伍

全省图书馆专业人才较为匮乏,服务队伍较为薄弱。截止目前,全省图书馆学全日制本科教学点和一级学科硕士点培养单位均仅有福建师范大学1所,各种专业函授教育、业务培训等只能依托相关院校或行业学会、图书馆部门(如福建省图书馆里设有武汉大学图书馆学函授专升本班)。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全省图书馆专业队伍建设的快速充实提高。据本次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参加统计的全省各类型图书馆中,专业技术人员仅854人,其中县级馆均不足4人;全省高级职称人员仅84人,其中44个县级馆总共才有8人。与此同时,众多县级图书馆由于发展缓慢、设备水平有限等因素,导致图书馆的吸引力不够,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生不愿意前往就业;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系列的招聘目前已实施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更多有志于从事图书馆行业工作的人由于受学历、专业、工作经验等条件限制夙愿难偿。省图书馆学会、图书馆学教育部门以及各级各类型图书馆将联合起来,不断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招聘、考核机制,扩大图书馆学专业学生和在岗馆员的教育培训渠道,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学位教育,增加服务能力和科研能力,以便尽早改变现状,壮大职业服务队伍。省图书馆则将加强业务辅导工作,定期下基层开展援建、扶贫建设,直接对各基层馆进行辅导;同时加强技术培训,适当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组建一支高水平的资源建设技术骨干队伍,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4、制订相关标准规范,增强后继发展潜力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国家、行业加紧制订相关标准规范的背景下,全省图书馆也将以日常服务指南、规章制度编制为基础,学习《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等文件,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的立项标准及运行指标作为参照,制订图书馆发展标准和相关服务规范。2011年,福建农林大学讨论通过了《福建农林大学图书馆工作委员会章程》,光泽县图书馆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制订了《农家书屋管理规定》、《农家书屋管理员岗位职责》、《农家书屋图书借阅制度》以及《农家书屋读者文明公约》,福州大学城8所高校图书馆通过协商,达成资源共建共享的相关标准协议,厦门市成功获得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立项,所有这些将为全省图书馆的有序建设及高效运行提供丰富经验。全省“总/分馆”的运行模式也将进一步推广,逐步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福建模式。同时加强与全省文化馆、博物馆、档案馆的沟通与合作,扩大与其他部门的合作范围与力度,探索合作规律与特点,实现全省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感谢福建省高校图工委郭毅秘书长、福建省图书馆学会范华秀秘书、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学系主任江向东教授、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方宝川馆长协助提供资料;感谢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学系研究生孙洁玲、张绚协助问卷数据统计。)

 

洪秋兰 女,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图书馆学系讲师,博士。

龚永年 福建省图书馆研究发展部主任,福建省图书馆学会秘书长,研究馆员。

    (收稿日期:2012-10-15。龚永年编发。)



[1]本文系福建省教育厅A类社会科学基地重点项目“福建省城市公共文化服务指标体系研究”(JA12082S)的成果之一。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