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区域图书馆服务联盟建设现状及发展

2013-08-21 11:13     字号:
 

厦门市区域图书馆服务联盟建设现状及发展

林丽萍(厦门市图书馆 福建 361012)

 

摘 要 区域图书馆服务联盟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图书馆,为方便读者而构建的资源共享联合服务网络组织,是图书馆规范服务、提高综合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文章立足厦门市区域图书馆服务联盟的建设模式及成效,提出厦门市区域图书馆服务联盟未来发展愿景。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图书馆联盟 厦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联合体

 

区域图书馆服务联盟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图书馆,为方便读者而构建的资源共享联合服务网络组织,其表现形式一般为区域图书馆服务联盟或服务联合体。构建区域图书馆服务联盟,是公共图书馆规范服务、提升综合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当前国内许多城市图书馆开展联合服务的通行模式。如上海的城市中心图书馆、深圳的“图书馆之城”、杭州的“一证通”工程和东莞的总分馆模式等,均属于资源共建共享的区域图书馆服务联盟模式。厦门市区域图书馆服务联盟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厦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联合体。

厦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联合体是厦门市区两级公共图书馆和社区图书馆为实现资源共享而组织起来的行业服务联合组织。该组织于2009年6月开始运行,经过近3年多的实践,已建立了统一的服务标准、统一的工作程序和统一的信息传递架构,推进了厦门地区公共图书馆间多项服务与资源的共享,较好地发挥了图书馆的群体优势,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总结其成功的经验和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既可推进厦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联合体的进一步发展,亦可对其他城市构建区域图书馆服务联盟提供一定的借鉴。

1 厦门城市概况及图书馆事业现状

1.1 厦门城市概况

厦门市是我国5个经济特区之一,享有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和地方立法权。厦门市总面积1565平方公里,下辖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同安和翔安6个行政区,现有37个镇(街)、469个村(居)组织,2012年末常住人口367万人。

1.2 厦门市公共图书馆事业现状

厦门市现有独立建制的公共图书馆10个,其中市级图书馆1个,市级儿童图书馆1个;区级图书馆6个,区级儿童图书馆2个。此外,还有社区图书馆371个。2012年市区两级公共图书馆总面积7.8平方米,图书总藏量397.38万册,其中厦门市图书馆馆舍总面积3.26万㎡,馆藏总量195万册。

2 厦门地区图书馆服务联盟建设模式

厦门地区图书馆服务联盟的建设模式主要是基于联合服务的信息资源共享,即通过构建厦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联合体,开展合作与协调,实现厦门市区两级公共图书馆和部分社区图书馆的通借通还与文献资源共建共享。

2.1 建设目标

通过合作与协调,将隶属关系不一的分散的各级公共图书馆组合成相对固定、联系紧密的图书馆网络组织,构建一个以现代化网络通信技术为依托,以厦门市图书馆为中心,各区图书馆为骨干,社区图书馆为网点的公共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网络。通过建立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行动的管理机制和自动化、网络化、一体化的业务运作体系,全面实现厦门地区公共图书馆的通借通还和文献资源共建共享。[1]

2.2 建设宗旨

厦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联合体的建设宗旨是:整体规划,统一标准,联合建设,资源共享。

2.3 服务模式

厦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联合体是在不改变各馆行政隶属及人事、财政关系的情况下,连接市区公共图书馆及社区图书馆的纵向联合服务组织。服务联合体以厦门市图书馆为中心馆,区级图书馆为区域分中心馆,社区图书馆为基层成员馆。中心馆与各级成员馆之间构成资源共享型联盟,其核心内容是:共享中心馆计算机管理软件与硬件设备,实现书目数据统一检索,文献集中编目,借书证一证通用,书刊通借通还,数字资源共建共享,读者活动互联互动。

流通服务以建立“自动化、网络化、一体化的业务运作体系”为原则,以厦门市居民社会保障卡为统一借书证,在全市公共图书馆范围内实行“一证通用”、“通借通还”,读者可在厦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联合体内的任一成员馆办证并借阅文献资料,也可将所借的文献还回到任一成员馆。各成员馆实行统一的服务规则,通借通还过程中产生的超期滞纳金可由受理文献还回手续的成员馆收取,罚款归收款馆所有。服务联合体采用Interlib图书集群管理系统流通子系统进行“通借通还”管理,系统对读者提供包括联合书目数据库查询、借阅信息查询、办证、退证、文献借还、图书预约、图书续借、图书荐购、读者借书逾期催讨、新书通报、期刊目次报道以及馆内动态消息发布等共享服务。[2]

中心馆作为厦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联合体的书目数据共享中心、文献检索中心、文献编目加工中心、文献典藏与借阅服务管理中心,负责提供总门户网站服务以及网络的规划、组织、指导、管理与协调等工作;各区图书馆作为成员馆,其主要职责是按照服务联合体的各项业务工作标准要求,做好文献信息传递与阅读组织等工作。[3]

2.4 经费支出及财产归属

图书集群管理系统购置经费、文献传递的物流经费和服务联合体管理委员会及中心馆的工作经费由厦门市图书馆承担,各成员馆开展对外服务的各项业务经费由各成员馆承担。由于财政分级管理,因此目前服务联合体并未实行图书统一采购。厦门市财政局同意在符合“跟标”规定的前提下,各区图书馆可以按照厦门市图书馆的图书招标价格采购图书,但该建议目前尚未被各区财政采纳。

各成员馆的馆藏文献、器材设备、共享的书目数据、全文数据库以及通借通还文献等资源的所有权仍归各馆。书目数据集中在厦门市图书馆总书目数据库内,服务联合体启动初期,各成员馆采购的图书仍由各成员馆自行分编,或从中心馆书目数据库直接套录,中心馆负责审校。自2010年8月开始,服务联合体实行书目数据集中编目。数字资源由中心馆统一采购,各成员馆共享,经费由厦门市财政投入,列入厦门市图书馆年度专项经费,各成员馆停订与厦门市图书馆重复的外购数据库,特色数据库予以保留并提供给各成员馆共享。

2.5 实施步骤

厦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联合体以“科学规划,统一标准,试点先行,稳步推进”为原则,分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独采统编,通借通还(2009-2012年)。实现区级以上公共图书馆间通借通还,统一服务。各成员馆独立经费,独立采购,统一编目。读者库统一集中,读者持社会保障卡在任一成员馆办证均可在各馆实现通借通还,一证通用;联合书目检索,读者可在同一检索平台实时查阅各馆馆藏及状态,以及在各馆的借阅情况;中心馆的数字资源供各成员馆共享,推动联合读书活动和合作参考咨询服务的开展。[4]

第二阶段:联合采购,联合服务(2013-2015年)。实现区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及部分社区图书馆间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服务。在第一阶段合作的基础上,推动联合采购,完善以中心馆为基础、所有成员馆书目数据统一规范的中心书目数据库;扩大合作范围,将部分社区图书馆纳入服务联合体,推动馆际互借服务的开展。

第三阶段:与社区图书馆实现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服务(2016-2020年)。推动以区级图书馆为分中心的社区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构建一个以“市中心馆——区域分中心馆——基层成员馆”为模式的公共图书馆联合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实现全市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本阶段主要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为基础,进一步加强社区图书馆的设施建设,改善社区图书馆办馆条件,提升社区图书馆服务水平。同时加强公共图书馆服务联合体资源建设统一规划,在实现集中编目的基础上实现联合采购,最终全面实现厦门市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

3 厦门地区图书馆服务联盟建设成效

厦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联合体实施以来,逐步形成了具有总分馆制特征的区域性图书馆服务网络。联合体各成员馆之间开展联合书目检索、文献集中编目、借书证通用、文献通借通还、数字资源共建共享、读者活动互联互动等联合服务,较好地发挥了群体服务优势,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在构建服务联合体的同时,厦门市图书馆还把各成员馆现有的电脑联网的分馆和图书流通点纳入服务联合体,统一管理,联合开展服务,以扩大服务联合体的覆盖面。截至2012年底,全市已建立由1个中心馆、1个市级少儿图书馆、6个区级图书馆、1个区级少儿图书馆、74个社区联网图书馆(主要为公共图书馆分馆和流通点,其中联网分馆57个,联网流通点17个)组成的区域图书馆服务网络;整合了各成员馆约126万条书目数据(其中期刊书目数据15180条)、465万条馆藏记录、46.5万条读者数据(其中有效读者数据29.26万条)。2012年通过联合体通借通还平台外借文献589.34万册次,接待读者722.87万人次,年人均到馆次数1.97次,年人均外借图书1.606册,平均每册书年流通1.483次,各项业务指标居全国图书馆先进行列,体现出良好的办馆成效。其建设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建立统一的书目数据库

图书馆服务联合体借助统一的业务数据库,将各成员馆原来分散的书目数据、馆藏数据、读者数据整合到同一平台上共享,并实行集中编目,不仅实现了文献编目工作标准化、规范化,还方便读者检索利用。

3.2 推进了区域内图书馆的服务创新

图书馆服务联合体将区域内具有不同个性特征的各级图书馆联合在一起,通过统一服务标准,开展交流与借鉴,使各成员馆获得新的管理理念和更加标准化的业务引领,创新能力得到增强,服务内容更加丰富,服务方式更加新颖,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3.3 实现了区域图书馆的协同效应

图书馆服务联合体使各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差异得到互补,各馆在保持原有局部优势的基础上获得了全局优势;图书馆服务联合体实行文献集中编目、书目数据统一检索、流通管理系统集中维护、文献周转物流统一管理,不仅提高了图书馆业务管理的规范化,还减轻了基层图书馆的劳动负荷,使基层图书馆可以腾出更多的精力做好文献传递服务,使有限的人力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3.4 促进图书馆之间资源共建共享

图书馆服务联合体除了实现借书证通用、图书通借通还和文献集中编目等资源共建共享外,还促进了各成员馆之间多项资源和服务的共建共享。一是实现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厦门市图书馆购买和自建的总容量26TB的数据库资源全部提供给各成员馆共享;其他成员馆的特色数字资源也通过“统一认证平台”提供给各馆共享。二是实现活动资源共享。各成员馆不仅联合开展地方文献征集、地方文献交换、4.23世界读书日纪念、图书馆服务宣传推广等活动,还共享展览、讲座等活动资源。三是人员集中培训。根据服务联合体的各项业务需要,组织Interlib流通管理系统使用和流通服务等多项培训。

4 未来发展

目前,除因财政分级管理尚无法实现文献联合采购外,厦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联合体第一阶段及第二阶段的其他建设目标已全部实现。按照实施计划,“与社区图书馆实现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服务,构建一个以‘市中心馆——区域分中心馆——基层成员馆’为模式的公共图书馆联合服务体系”,是厦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联合体下一阶段的主要目标,而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是确保下一阶段建设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

4.1 全力推进社区图书馆建设

社区图书馆是厦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厦门市现有371个社区图书馆,馆舍总面积19666平方米,平均每馆馆舍面积仅53平方米;有专人管理的72个,仅占总数的19.4%。从以上现状看,要在2016年前将社区图书馆纳入厦门市公共图书馆联合服务体系将面临很多问题。因此,大力推进社区图书馆建设,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建成一批初具规模的社区图书馆,并在37个镇(街)中率先实现图书馆全覆盖,是未来几年厦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联合体发展的重中之重。目前厦门市正在创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这是发展社区图书馆的良好契机,要借助示范区创建的东风,建设一批设施设备优良、人员配备齐全、服务手段先进、文献资源丰富的镇(街)图书馆,并率先与市区图书馆实现电脑联网、一卡通用、通借通还;同时以有条件的社区和农村为突破口,通过在经济条件较好的社区发展一批图书馆、改善农家书屋的办馆条件等途径,逐步推进社区图书馆建设,提升社区图书馆的总体水平。

4.2 提升区级图书馆的服务能力

区级图书馆是厦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联合体的分中心,是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2012年底,厦门市8个区级图书馆共有员工134人,其中正式编制人员68人,平均每馆8.5人。区级图书馆人员队伍普遍比较薄弱,人才缺乏,大部分图书馆仅能勉强维持正常开放,个别图书馆由于人手紧张甚至只能分区域轮流开放,因此区级图书馆总体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都有待提高。本来区级图书馆承担着协调辖区内图书馆服务网点布局、指导社区图书馆建设和管理等职能,但由于人手不足,自顾不暇,实际上很难有精力去兼顾社区图书馆的发展。为此,厦门市图书馆不得不想方设法在基层大力发展分馆。

4.3 提高编目中心的工作效率

设立文献编目中心是统一公共图书馆服务联合体文献数据分编标准、提高文献数据质量的根本保障。由于厦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联合体是公共图书馆自发组建的业务联盟组织,并未获得编制部门的核定及增加人员编制。目前,该组织的编目中心设在厦门市图书馆,编目及总校工作全部由厦门市图书馆现有编目人员承担,分编任务重,压力大。大部分区馆文献采购集中在第四季度,工作任务重,难免造成图书积压。要解决以上问题,首先要协调各区图书馆合理控制图书采购进度,以免造成扎堆购书送书;其次要争取财政经费支持,外聘书目下载和文献加工人员,提高工作进度。

4.4 完善联合服务细则

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服务联合体的个别服务细则也存在方便图书馆管理而不方便读者利用的现象。例如由于目前各成员馆之间尚无法实现经费统一核算,因此读者退证或增减押金(厦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联合体借书证实行多等次押金)需到原办证馆办理;同时,由于使用社会保障卡作为统一借书证,系统内读者信息具有唯一性,为了严格财费管理,目前尚不允许读者在原办证馆退证后再到其他馆办证,而必须再回到原办证馆重新缴交借书证押金恢复借阅权限。这些问题的存在均给读者造成了一定的不便和困扰,因此完善服务细则,进一步规范联合服务管理,也是厦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联合体下一步必须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2,3,4 林丽萍.公共图书馆全方位开放的厦门模式[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

 

林丽萍 女,厦门市图书馆馆长,副研究馆员。

(收稿日期:2013-03-05。龚永年编发。)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