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创新

2008-12-18 10:21     字号:

林碧丹 (华侨大学厦门校区图书馆 福建 361021)

 

摘  要 论述了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内涵及实施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并从管理机构、服务方式、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等方面论述了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内容和途径。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管理创新

 

21世纪的高校图书馆面临着知识经济的挑战。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创新的目的在于追求新发现,探索新规律,创立新学说,积累新知识,从而促进科学技术和经济的持续发展。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对高校图书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图书馆事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在世界经济与科技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既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高校图书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要依托现代化信息技术,还要对原有的管理模式进行全面的创新。

1 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内涵

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就是运用科学管理的有关理论知识,积极适应高等教育新环境,在管理体制、人力资源、组织结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等方面进行整体或细节创新的一系列活动。全面推动高校图书馆各组织要素重组更新,以提高图书馆整体效能,充分发挥各项职能。

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是一种新的更加有效的资源整合方式,它既注重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更强调发挥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的潜能。管理创新是对高校图书馆各组织要素的有机组合,图书馆的组织要素包括馆藏文献、馆舍、资金、设备、图书馆用户,以及与图书馆活动发生联系的各种关系和职能部门。管理创新不是简单地要求各组织要素正常运作,而要统筹安排各个环节,使之合理、高效,并达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创新不是对传统管理模式的全面否定,也不是为了工作方便而进行的小改革。它的目的是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从而有利于发挥图书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开发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有利于高校师生对图书馆的利用。

2 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目前,高校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初具规模,人员素质得到提高,增强了图书馆的活力,但一些高校图书馆的面貌并未因此有根本的转变。其原因有多方面,但管理创新滞后是其根本原因。因此,高校图书馆的发展需要管理创新。

2.1 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知识经济的灵魂是创新。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和国外管理理论的研究表明,当今世界各国发展速度取决于竞争优势,决定竞争优势的主导因素是人才和科学的管理优势,而决定人才、科学管理优势的是创新,故强调创新已成为现代管理的重要特征。现代信息资源的复杂化和运动形式的多样化,给高校图书馆系统的组织与管理活动带来了新的压力,促使传统的文献情报工作模式变革创新。

2.2 是服务高校教学科研的要求

 高校图书馆作为收集、整理、存储、加工和传播知识信息的重要场所,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在高等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图书馆收藏的文献,在学科特点、学术价值和专业范围方面都有特定的要求,同时文献信息资源具有系统性、连续性和完整性,加上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拓展了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为教师、学生提供了理想的科研、学习环境。

2.3 是图书馆管理发展趋势的要求

 随着图书馆进入以数字化网络化为特征的第四时代(第一时代书写文字时代,第二时代印刷文字时代,第三时代多媒体时代),其发展趋势表现为:功能扩展多元化;文献载体多样化;服务内涵综合化;信息获取多样化;服务手段智能化;馆员知识广博化;信息共享全球化;开放时间无限化;馆藏时空无界化;图书馆全面进入新的信息生态圈。正如斯坦福大学图书馆馆长所说:“图书馆相当长时间内将是实体加虚拟的馆藏以及实体加虚拟的服务,它不仅是提供服务的场所,而且是一个学校文化底蕴的沉积。”现阶段高校图书馆管理的重要特征是将整个图书馆的业务流程融入网络之中,从单一图书馆自动化管理模式向基于图书馆联盟的大图书馆管理模式演进,业务工作流程进一步优化,管理模式的创新势在必然。

2.4 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

 以计算机为标志的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全面应用给高校图书馆管理带来了全方位和革命性的变革。这种变革将促使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思想、管理功能、管理方法和管理组织结构产生根本性变化。在这一过程中,计算机的地位和现代信息网络的作用将日益凸现,并成为高校图书馆管理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信息技术赋予了图书馆新的生命,众多专家学者提出了自己对于未来图书馆的种种预见,各种新名词应运而生,如“无墙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电子图书馆”、“网络图书馆”、“虚拟图书馆”等。尤其网络图书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图书馆自动化与数字图书馆的技术、资源、管理等进行整合。如果高校图书馆这个组织系统不及时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适时进行局部或全局的调整,就可能被不断变化的环境所淘汰。

3 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内容和途径

3.1 组织机构的变革与创新

 高校图书馆组织机构创新体现了弹性原则,一方面电脑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家庭与单位办公室都可以成为工作场所;另一方面则是改变高校图书馆内部组织机构以文献类型为基础的设置,转变为以职能为重组机构的标准,建立扁平化的业务部门与项目组相结合的灵活开放式组织结构,并结合新技术在业务中的运用,优化图书馆业务工作流程,形成专业集成化服务模式,把工作重心放在发展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信息资源开发、信息咨询服务、知识领航、用户培训等工作项目上。

 华侨大学图书馆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总馆设采访部、编目部、流通部、期刊部、信息咨询部、技术部、办公室等部门,各分馆归总馆统一管理。流通部,收藏图书馆外借图书,实行“大流通管理”,为全校师生提供图书外借、阅览、复印等服务;信息咨询部提供信息检索、光盘检索、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服务;技术部提供电脑机房上机检索服务、校园网内电子资源数据库维护工作;期刊部收藏馆藏杂志、报纸,为全校师生提供报刊阅览、复印服务;同时设厦门校区图书分馆,以服务厦门校区师生为主;各个院系分馆设于各内,按学科各自收藏相关院系的图书资料,为师生提供服务;泉州、集美两校区图书馆实行图书 “通借通还”。

3.2 服务方式的创新

 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馆员与读者、读者与读者之间互动交流服务方式的实现,即从“书本位”向“人本位”转变。随着因特网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图书馆已从封闭的环境走向无限广阔的信息空间,读者也由“走入”图书馆,变为通过网络进入虚拟的信息空间。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牢固树立用户第一的观念,建立图书馆用户信息管理系统,用用户参与式的服务管理模式,增加文献信息的品种和数量,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同时注重隐性知识资源的开发和积累,通过对知识资本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运作,使高校图书馆真正成为师生教学科研的知识宝库,成为高校知识宝库以及知识创新的信息保障系统。

3.3 知识的应用与技术创新

 知识管理十分强调知识的流动,认为知识只有在交流中才能得到发展;如果知识不能同现有知识联系并不能被人所利用,就没有价值。因此高校图书馆不仅要关注知识的组织与开发,而且还要重视知识的应用与技术创新,以最大限度实现知识信息的功能与效益。另外,技术创新为实现高校图书馆知识信息一体化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因此知识的应用与技术创新是图书馆实现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

正因为如此,华侨大学图书馆近年来将工作重心放在对知识的挖掘与整合上,加强了对数字信息的管理和建设,强化数字化服务的理念,专门成立技术部为师生提供方便快捷的数字信息服务,电子资源数据库建设。

3.4 管理手段的创新

 高校图书馆已成为当代科学系统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我们要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服务,实现信息资源虚拟化和检索智能化。高校图书馆不仅要开发静态文献信息资源,而且更要注重收集、开发最新的动态信息资源,为师生提供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服务。

 为此,华侨大学图书馆加快建设开放式的信息环境:一是建设高性能、高可用性的图书馆网络及服务系统。建成的校园局域网,其网络主干采用千兆以太网,同时配备lO00M高速交换机和交换集成器,可以满足今后数字信息包括多媒体信息传输和交换的容量之需;二是建设多媒体阅览室。它是满足师生多样化信息需求的有效服务手段,能为师生提供扫描、拷贝、打印等系列配套服务,实现文献检索课程的网上教学和培训;三是实现了书刊厅的电子化。随着学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馆内电子资源占馆藏资源的比重日益增大,单一的印刷型文献难以满足师生读者的需要。因此我馆采用磁盘和光盘上网,且在阅览厅配备一定数量的联网工作站,这样阅览厅就兼备了电子阅览的功能,实现了印刷型、电子型文献资源及网上资源的综合查阅,使师生读者在同一时间、地点即可获取多媒体信息。

3.5 管理机制的创新

 管理创新,离不开良好的管理机制。要健全图书馆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制可约。对图书馆内部机构设置、岗位设置、岗位职责、目标任务、行为准则、工作流程、奖惩措施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竞争机制、约束机制和保障机制,做到职责分明、合理分工、奖优罚劣、优胜劣汰,把图书馆管理纳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轨道。让每一位馆员都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紧迫感,奋发学习、努力工作、积极向上,与图书馆同呼吸共命运,强化图书馆的凝聚力,提高图书馆的形象和信誉度。在现代管理科学中,强调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根本。华侨大学图书馆为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员工的内在潜能,采用了目标激励、竞争激励、物质激励、精神激励、情感激励、教育激励、荣誉激励等多种激励手段,初步形成一套激励和约束相统一、权利和责任相一致的分层激励机制。同时,我馆引进了竞争机制,在各部门开展时间竞争、效率竞争、服务质量竞争,让馆员看到自己与别人的水平差距有多大,进而调动广大馆员的积极性。目前,我馆借鉴国外经验制定了“图书情报专业资格证书”制度,对馆员专业技术水平和个人技能定期进行考核评估,将其作为岗位聘任、职称评定及职务升迁、公派进修、表彰奖励的可靠依据,形成了一种公平、公正的竞争氛围,使图书馆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局面。此外,我馆还根据引入学习机制,强调员工的业务进修和培训,结合业务工作的需要和个人志向,给员工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如对信息部加强数据库管理、网络安全、网络搜索工具等方面培训,对采编部加强网络信息的采集和下载、古汉语、外语等方面的培训,对流通部、阅览部加强网络系统维护、公共关系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学习,以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达到图书馆和个人共同发展的目标。

3.6 管理模式的创新

 “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文明的基本标志。它有两方面的内涵:一方面是以馆员为本对图书馆进行管理。因为在图书馆管理中,离开了对人(馆员)的管理将一事无成,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尊重馆员的个人目标,从而实现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结合。另外,高校图书馆还应重视馆在不同阶段的需求,建立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并根据他们的知识结构和发展潜能制定相应的职业教育计划,从而使每一位馆员都有获得不断更新知识的平等机会和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增加馆员对图书馆的心理归属感。与此同时,图书馆还应坚持公平竞争的原则,因为只有公平的竞争才能激发人的进取心、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如我馆所实行的馆员自由竞争上岗的方式,就是激励馆员积极上进,主动发挥潜力的有效方式。由此可见,高校图书馆对馆员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不仅可以使馆员提高知识创新的能力,而且还可以使馆员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从而提高馆员的竞争力,使真正成为知识导航员和知识管理者。

 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以人为本”就是以读者为本,必须明确图书馆业务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围绕着读者而展开。读者是图书馆的真正主人,高校图书馆服务应该向知识服务方面发展。同时还要更好地体现“人文关怀”,即在图书馆中营造人文氛围,弘扬人文精神,具体而言就是要了解读者,尊重读者,爱护读者。高校图书馆的“以人为本”还体现在对图书馆的员知识结构提出更高要求,在信息服务的过程中加大知识和技术含量。为此,我馆配备了高达20%的网络专业人才,变图书管理员为“知识导航员”,为师生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杨学泉.知识经济与图书馆改革[J.图书馆论坛,2000(1).

2 张玲.知识经济与图书馆管理创新[J.学术交流,2000(6).

3 樊亚非.略论新世纪我国图书馆管理创新[J.图书情报知识,2001(4).

4 王世伟.以创新思维指导新世纪的图书馆管理工作[J.图书馆杂志,2001(1).

5 郑辉.知识管理与图书馆管理创新[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

6 祖力胡马尔,纪照霞.论素质教育与知识经济环境下图书馆管理创新[J.现代情报,2002(5).

7 赵子凯.论信息化与图书馆管理创新[J.图书馆学刊,2003(1).

 林碧丹 女,华侨大学厦门校区图书馆馆员。

(收稿日期:2008-04-08。龚永年编发。)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