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思维:现代公共图书馆发展的逻辑起点

2007-06-19 07:52     字号:

                          赵庆禹  陈艳华  张建平(吉林省图书馆  长春 130021)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世界不可阻挡地进入了后工业时代,即信息时代。后工业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尤其是思想和思维方式的巨大变迁,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整个社会开始变成一个巨大的服务系统,几乎所有的行业(包括政府)都被卷入其中,主动或被动地参与到以发展和服务为主题的社会大循环中。不管是什么行业,不管是什么人,都无法漠视或回避发展和服务这种社会主流特征。这种循环充满着创造的魅力,同时也是残酷的。循环的过程既是发展的过程,也是淘汰的过程。我们今天的图书馆工作者面临的就是这样一个严酷的现实。
迎接新时代的挑战,在整个社会的服务系统中赢得自身发展的空间,现代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化将是必由之路。加大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化进程迫在眉睫,必须把图书馆的服务努力地、快速地融入到社会化的服务当中去,积极参与社会循环,并在其中占据有利位置,形成自己不可动摇的服务品牌,进而奠定自身的社会服务地位。而在现代图书馆的社会化进程中,重中之重就是树立延伸服务的理念。也就是说,现代图书馆社会化的程度和进度取决于延伸服务理念的探索程度与进度。

1 公共图书馆社会化的理论基础 
社会化(socialization)是社会学的基本范畴,是指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社会通过各种教育方式,使自然人逐渐学习社会知识、技能与规范,从而形成自觉遵守与维护社会秩序和价值观念的行为方式,取得社会人的资格,这一教化过程即社会化。
19世纪90年代欧美社会学著作中已有社会化的提法,后来引起人类学与心理学界的关注。德国社会学家G.齐美尔用社会化概念形容群体的形成过程。美国社会学家T.帕森斯在《关于一般行动理论》(1951)与《社会系统》(1951)等书中指出,人性是经验的结果。他认为,没有必要把人性陶冶得完全符合社会的要求,只须使他们知道社会对特殊的角色有哪些特殊的要求就行了,使他们成为在社会体系中发挥作用的成员。这种角色学习的过程就是社会化的过程。
基于社会化理论的基本观点,作为信息与知识提供者的公共图书馆,信息与知识的经济价值源于它的社会功能,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功能远比知识技能对经济的影响重要。现代图书馆应通过观念的更新和各种服务方式的探索,努力学习、实践其他社会领域的知识、技能与规范,深入了解社会的需要,从而形成自觉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取得“社会人”的资格,使自身成为在社会体系中发挥作用的重要成员。这种角色学习的过程就是图书馆社会化的过程。图书馆的社会化对于传递人类文化,提高自身服务的技能,拓展服务领域,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从结构和功能方面,分析公共图书馆社会化的特性及现实迫切性,解说图书馆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2 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化趋势
近年来,关于“未来的图书馆什么样”的讨论日益频繁,是国内外图书情报学专家学者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但是应该说,由于现代图书馆理论的发展远远落后于现代图书馆实践的发展,传统图书馆理论无法有效地指导已经进入后现代社会的图书馆实践,因此现在还没有形成普遍被接受的观点。中西方的观点也是既有交叉也有认识上的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所有的有危机意识的图书情报理论工作者、实践工作者都已经强烈地意识到,追问现代图书馆的本质属性及未来的样式,探索未来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已不仅仅是图书馆发展的问题,更是关系到现代图书馆生存的问题。正如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图书馆馆长史蒂尔爵士所说,对现代图书馆要“重新定义我们的使命,重新排列工作的优先顺序,重新设计我们的战略计划”。关于图书馆的发展理论,已见观点多表现为对图书馆工具性、特征性的描述和探讨,如图书馆自动化,数字化图书馆等,但这些毕竟只是手段,它只在服务的层面上发挥作用,并不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终极目标。如果忽视了这一点,许多发展战略性问题是很难说清楚的。并行的还有一种极为普遍的观点,即未来的图书馆将主要是一个信息中心,图书馆的保存功能逐渐弱化,情报咨询和中介逐渐强化。这种观点很有价值,也很有前瞻性,尤其是它摆脱了当下比较流行的工具论,开始接触到现代图书馆本质、内涵的层面。正因如此,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博士谈到的“我们对图书馆的构成要素要重新定义”的深思是很有价值的,因为这种深思是把对图书馆的思考放到了未来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上。如果说我们对图书馆的发展问题还很困惑的话,那么也许就是因为我们只是看到了现代科技的表象,只是因为我们还仅仅是站在图书馆自身的角度看待更为广阔、不断变化着的社会的缘故吧。一旦我们把世界、社会作为主体(而不是图书馆自身)来反观图书馆的未来的时候,也许才能更接近我们所要探寻的本质。
经过对近年来一些发达地区图书馆探索实践的考察,及对我馆4年来改革成果的分析,我们开始对现代图书馆发展的本质趋势有了一点感悟,那就是:公共图书馆只有顺应全球性的社会化浪潮,不断加速自身的社会化进程,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发展之路,才能在竞争中立足、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修订的1996年新版《公共图书馆宣言》以“图书馆应向每个人开放”为宗旨,强调“公共图书馆作为开展教育、传播文化和提供信息的有力工具,担负着在人民的思想中树立和平观念和丰富大众的精神生活的重要职责”。宣言中所强调的“职责”客观上就要求图书馆要不断地开拓服务范围,努力增强图书馆的开放性特点。当我们的图书馆还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时,是无法真正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的。西方图书馆关于图书馆应是居民的“第二起居室”的理念正是这种开放性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理念的延伸。如荷兰鹿特丹图书馆承担了市政府在市民服务方面的许多工作,开设了多种市民咨询服务窗口。包括职业介绍、文化活动、特殊人群服务(儿童、残疾人)等。图书馆的社会化趋势越来越
明显。
目前,这种理念已经逐渐被我国的图书馆所接纳,并加以创新。许多前卫的图书馆已不再固守于传统的图书借借还还、单一的服务模式,而是以如何尽可能满足社会多方面的发展需要作为调整自身办馆理念、业务设置进而拓展自身生存、发展空间的座标,努力把图书馆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寻找尽可能多的“扩张”结合点,力求实现服务值的最大化。致力于图书馆服务的多功能(社会的文化中心、信息中心、娱乐中心、服务中心、社会教育中心等等)建设,如上海图书馆积极参与社区的艺术、体育、娱乐、美术等活动。吉林省图书馆的图书服务进居民社区、进军营、进农家;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肯定的党政机关领导决策信息咨询和战略咨询服务,广泛开展为企业和科研院所提供课题跟踪服务;2000年开始创办的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建设、青少年素质教育活动等;集借、阅、购于一体的体现新型图书采购、借阅服务理念的“最新书屋”建设;无偿举办历时8年、以各界读者为服务对象、广泛传播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前沿新知的“休闲时光话读书”系列文化讲座活动等,都是吉林省图书馆把社会、所有的自然人作为自身服务对象,以社会为主体,以满足社会各类精神、文化、经济、生活需要为目标,开放性服务理念的有益探索。凡此种种,应该说,这种社会化趋势开始形成了潮流。也许不久的将来,人们再到图书馆已不仅仅是来享受图书服务,或许与图书无关,更重要的是来享受文化、娱乐、信息、社会教育甚至仅仅是休闲的服务。
3 公共图书馆社会化的现实途径——构建全新的办馆理念
所谓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化,是指面向全社会开放,服务功能、信息功能齐全,通过图书馆提供的多功能服务手段,人们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而能快速、准确地获取信息、享受图书馆提供的多种服务的状态。简单地说,社会化的图书馆就是服务功能先进、服务内容广泛、服务方式便捷的开放型的图书馆。
我们这里所探讨的图书馆的社会化,主要的还是指图书馆服务的社会化,图书馆社会化的进程也是指图书馆的服务尽可能广泛、深入地融入整个社会服务系统的过程,最终改造成为社会化的图书馆。图书馆社会化的进程是通过创新办馆理念,努力扩大服务范围,深化服务层次和领域来实现的。而全新的办馆理念则是以延伸服务的实现为标志的,只有把握了延伸服务理念的内涵,并在实践中充分发挥,才是真正地更新了办馆理念,也才能真正实现图书馆服务的社会化,进而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应该看到,图书馆的社会化过程既是一个差异性的过程,也是图书馆服务人性化、个性化的进程。
早在17世纪,德国启蒙主义思想家莱布尼茨就提出了一整套近代图书馆理论,其核心为两条,一是建立丰富而有实用价值的藏书体系;二是开展开放性的深层服务。到了19世纪,莱布尼茨的理论受到西方图书馆界的广泛重视,并被积极地付诸实践。他的理论思想对西方乃至世界各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都起到了指导作用,世界图书馆事业能够走向全方位、多功能发展的道路,也正是得益于他的办馆思想。他的开放性深层服务思想的提出已有300多年,被西方在实践上加以延伸也有100多年了。遗憾的是,在我国,真正深刻地理解开放性的含义并在实践中加以创造,提出延伸服务的理念还是近10年来的事。
我们认为,把握延伸服务理念,其精髓有两点:
3.1 前瞻性。前瞻性是延伸服务理念的本质特征,它要求现代图书馆的办馆理念不仅要新,要极具建设性,更应该是前瞻的、战略性的,能够预示、指引着未来的发
展方向。体现在实践领域,即应在整体上把握现代图书馆发展趋势和本馆自然条件的前提下,加大研究的力度,重新设计具有发展潜力、发展空间广阔、对未来图书馆的发展具有导向性的业务项目。实践的创新首先需要理论的创新、思想的创新。我国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图书馆虽然已经成为了当代中国公共图书馆观念和事业发展的领军者,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仍然感受到了来自国内外方方面面竞争的压力,仍然在紧张地思考着。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主任徐引篪教授曾经与我国图书馆界17位专家进行交流探讨,他们的对话许多都是对现代图书馆发展、新的服务类型等方面极有意义、前沿性的探索和讨论。
3.2 开放性。 或者说无限扩张性。延伸服务的本质就是不断地对前人未涉足的领域进行探索。现在许多图书馆已经不同程度地开放了书库,以前藏在深闺中的保存本开始被利用。我们今天开放的是保存本书库,明天开放的将是整个图书馆的服务。开放意味着融合,图书馆开放的程度有多大,意味着图书馆融入社会服务系统的程度有多深。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同样为图书馆提供了极为广阔的创造空间。正如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图书馆馆长
史蒂尔先生所说,今天的图书馆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能大显身手地参与创造未来。社会的发展和图书馆自身面临的挑战都要求我们必须以开放的胸怀来重新审视自身,重新设计我们的未来。笔者所服务的吉林省图书馆4年来的改革实践也通过一个侧面证明了,只有不断地创新思维、开拓我们的事业,图书馆才能有生机和活力。 
新型办馆理念的开放性要求我们不仅要做到资源的开放,共享书目资源,更要做到服务的开放。尤其是要打破旧有的收藏观、服务观,树立“无不可藏之品”、“无不可为之事”、“无不可入之领域”的全方位服务观念,努力拓展自身的生存空间,全力打造自己的服务品牌,建造全方位、多功能,服务意识、服务领域、服务效率、服务水平均为上乘的现代图书馆。国外许多图书馆,除了大中型图书馆,分类编目工作已经实现了社会化。国内先进的图书馆甚至已经确立了“馆藏资源社会化,社会资源馆藏化”的理念,非常耐人寻味。当图书馆真正打破收藏直至服务界限的时候,当图书馆不再仅仅是藏书的地方的时候,图书馆的服务才真正地延伸了,才真正地拓展了自己的生存空间。国内有专家认为,馆藏范围的延伸,将使未来的图书馆兼有博物馆、美术馆、档案馆、纪念馆的功能,即凡是与人类文明有关的一切记录及其载体都将纳入图书馆的收藏范围。
延伸服务的开放性还要求我们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努力把图书馆建成社会多种功能的中心,服务将从阵地实体图书馆向虚拟图书馆扩展,目前中科院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吉林省图书馆等多家图书馆已经把信息咨询服务、书目服务等延伸到了网上,纷纷开辟信息咨询服务台,服务领域得到了无限的扩张;同时更向社会各领域延伸,如上海馆设置了与社区密切相关的公关、辅导岗位,请专家学者做兼职咨询顾问,参与到社区的文化、艺术、体育、娱乐、美术等活动中。国外如新加坡甚至把图书馆开到了超市里面,文化服务、图书服务向社区、家庭延伸。
通过组织、参与社会各类文化活动,以推广图书馆和图书馆的服务是建设开放性图书馆的客观要求。台北市立图书馆原馆长郑吉男先生所著《公共图书馆的经营管理》,书后竟然附有台北市图书馆开展的21个各类型文化活动的方案,这是图书情报专著中很少见的。我们相信,随着现代图书馆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宣传、推广意识也会越来越频繁地在图书馆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图书馆组织、参与社会活动也必将越来越受到专家的关注。
4 公共图书馆社会化的特征
我国现代公共图书馆社会化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社会化服务理念初步确立,社会化服务方式丰富多彩,社会化服务内容日趋多元化。
虽然我国成熟完整的现代图书馆理论还没有确立,但是在理论界和实践领域对图书馆发展方向、服务理念、服务领域及服务质量等方面的理论探讨非常活跃,特别是对现代图书馆的发展战略尤其关注。反映在实践上,形成了各个图书馆的工作百家争鸣的局面。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各馆都把拓展服务领域、丰富读者工作手段作为第一要务,积极投入到图书馆社会化的进程中,并努力开创、培育自己的服务品牌,在社会化甚至是市场化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我们现在已经能够清楚地感受到的就是,网络资源和数字图书馆建设已明显呈社会化趋势。
4.1社会化服务理念初步确立。理念的变革和确立植根于经济建设的发展状况,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存和生活方式乃至环境都变化了,客观上要求文化服务也应该随之做出相应的调整。另一方面也是图书馆自身求生存、求发展的现实需要。现代发展观认为:一切的生产方式、服务方式、服务内容,都应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
质生活、精神生活需要(生活方式)为前提。现代图书馆服务理念的确立亦应以此为准绳。在实践的层面上,我们已经可以感受到这种社会化新思维的力量和不断突显的魅力。采编一体化、社会化,网络资源、数据库建设社会化,人员素质专家化,馆藏资源社会化,社会资源馆藏化等办馆思想都标志着开放性的现代图书馆办馆理念正在形成。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吉林省图书馆“经营图书馆”理念的提出,变管理为经营,既含有一般管理的全部意义,又蕴涵着对现代图书馆的全新阐释,大大延伸了现代图书馆的本质内涵和服务领域。
4.2 社会化服务方式丰富多彩。〖HT〗尽管还难以归纳完整的现代派图书馆理论
,但毫无疑问地,人们对现代图书馆的认识已发生重大变革,图书馆社会化的进程已经开始,散在的相关学说已处处可见,实践的探索更是百花齐放,色彩斑斓。信息服务、中介服务、网络服务、社区服务、展览、展销等新兴服务样式已屡见不鲜,甚至纯粹的商业化、市场化运作,服务承诺制等经济领域的运作模式,都已经在现代图书馆的服务中悄然运用。
4.3 社会化服务内容日趋多元化。〖HT〗传统的图书馆从来没有像今天的图书馆这样拥有着如此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面对着沉重的竞争压力。今天的图书馆已经逐渐摆脱了单一的图书服务模式,向更为广阔的服务领域延伸,越来越多的服务项目将成为现代图书馆的服务产品,人们的许多工作、学习、生活需要将在图书馆得到满足。日趋多元化的服务将使未来的图书馆真正成为社会的信息中心、咨询中心、文化中心、娱乐中心、休闲中心 。通过积极参与社会事务,通过竞争,成为社会服务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今后的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将远远超出书的范畴,这一点已得到业内专家和有识之士的认同。以信息发布、文化融合、知识交流为特征的新型图书馆服务已得到社会的认可。数字化资源建设、发展内容产业、网络经济、信息中介、远程教育、志愿者服务等将成为新时期现代公共图书馆发展和竞争的必争之领域。也许正因如此,我们今天的图书馆不仅面临着来自同行业的压力,甚至已经开始卷入到社会大市场的竞争中。例如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正与社会众多的信息服务机构争夺本来更应该适合于我们的市场。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鲁迅研究专家包忠文教授认为,未来15年内,伴随着网络化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普及,信息中介服务将成为图书馆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称之为“内容产业”,并预言内容产业、数字化资源建设、信息传播将成为未来图书馆的主流业务。起步较早的上海图书馆已经初步形成了由馆内外专家组成的咨询研究服务体系、信息加工的社会服务体系和网络服务体系的立体化信息服务网络。有业内专家甚至认为,随着服务越来越深化,图书馆的机构将不再按照传统的文献加工流程设置,而是按照服务的功能设置。在原有的采、编、典、流基础上,将产生许多新的机构,图书馆员也将专门化或专家化。许多专门的称呼可能随之出现,如咨询专家、阅读顾问、网络专家、管理专家、经营专家、工程专家、形象策划专家等。
现代图书馆发展的实践,创造了鲜活的理念和工作样式,也形成了社会化思维深层的发展机制。思维的嬗变造成了现代图书馆充满朝气和创造性的新格局;开放观念、市场观念的引入,强化了图书馆本体的社会意识和主体精神,由此导引出一种更趋社会化的、多元的发展性思维态势;而社会化思维,则首当其冲地成为了思考现代公共图书馆发展的逻辑起点。
参考文献
1徐引篪.图书情报事业的未来——2010年发展预测.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8
2 吴建中.21世纪图书馆展望——访谈录.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
3 吴建中.21世纪图书馆新论.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
4 文章代,侯书森.创新与管理.济南:石油大学出版社,1999
5 吴忠民.社会学理论和方法.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收稿日期:2005-07-14。龚永年编发。)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