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阅读疗法

2007-06-18 03:26     字号:

                   杨艺川(南靖一中图书馆  福建  363600)
    摘要:就目前中小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探究其产生的原因,结合阅读疗法的定义和作用,指出阅读
疗法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并对阅读疗法在中小学的实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阅读疗法心理健康中小学图书馆
    1999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明确
要求。2002年9月教育部又下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纲要》共20条,对中小学心理健康
教育的指导思想、原则、任务与目标,不同年龄阶段教育内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以及组
织实施和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都作了明确规定。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
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容易在学习、
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和升学就业等方面,遇到各种心理困惑和问题,影响德、智、体、美诸方面的
发展。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对传统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也是学
生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许多中小学校已意识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付诸于行动的
甚少。本文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阅读疗法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中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成因
    世界卫生组织宣言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
能均良好的状态。”因此,中学生健康不仅仅是指生理、身体方面的,而且应包括心理方面的。随着我国
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事业的进步,特别是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
引起教育界和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我国青少年心理现状十分令人担心,有心理问题的人群在扩张。据有关
资料显示:20世纪80年代中期,南京市15.7%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90年代初武汉市有近20%的中学生有心
理健康问题。目前据广州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对5810例城乡中小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心理
健康不良检出率为3.8%;有27.87%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2006年4月26日《新快报》)。以
上情况说明中学生确实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其主要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
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
难于应付挫折,青春期闭锁心理,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严重的还
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我们可以把以上表现归为以下几类问题。
    1、学习类问题
    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 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萎靡不振,同时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
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
    ② 厌学是目前学生群体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
学亦出现厌学情绪。有人曾经统计,中学生厌学的有30%,有的地方甚至高达60%。可见厌学已成为一个普
遍问题。
    ③ 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
    以上问题主要是因学校教育结构、教育指导思想、教育方法的影响而形成的。我国现行的中等教育结
构存在着不合理现象,绝大部分是普通中学,学生在中学所学的知识基本上是为考大学而准备的,实际上
升入大学的学生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中学生面临的是升学难、就业难、出路窄的现象,特别是那些成绩差
的后进生更是感到升学无望,一种毕业后无出路的忧虑和恐慌感控制着他们。反映在学习上,就是感到学
习的沉重,讨厌学习,考试焦虑。教育结构的不合理性还表现在教学内容过难,据人民教育出版社调查,
80%的中学生学习理科教材有困难这种情况导致了一些学生由厌恶学习发展到逃避学习,脱离学校去寻求不
正当刺激,从而形成一系列品行障碍。许多教育家都强调指出,过难的教材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
的影响。学校教育指导思想正确与否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目前一些学校在片面追求升学
率的思想指导下,学校当中分好、差班,考试排名次,搞题海战术,采取一些违反心理健康原则的教育方
法、教学手段和教育措施。这种情况一方面使学生整天处于一种智力超负荷的高度紧张状态之中,致使学
生脑神经衰弱、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出现一些异常的学习行为与习惯;另一方面,对分数的
错误看法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痛苦,教师的嘲讽、同学的轻视以及家长的埋怨和打骂,给学生内心造成了很
大压力。于是产生厌学和焦虑。另外,不当的教育方法例如教学方法僵化生硬,带有惩罚性,也会给学生
的心理造成种种问题。
    2、人际关系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也是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与教师的关系问题。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
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压抑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中学时期,教师仍然是学生心目中理想与公正的
体现,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
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失望。更有甚者,教师对学生缺乏尊敬、贬低其价值的言行,使学生的
心理遭到严重的创伤,这也是师生间发生冲突的重要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有一种压仰感,产生消极
情绪,师生关系日趋紧张。
    ②同学间的关系问题。中学生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
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由此产生孤独感,
想恢复与同学的关系而又不知该怎样去做。
    ③与父母的关系问题。民主型的和睦家庭给子女温暖的归属感,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
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子女孤僻、专横的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还会给中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
有研究认为,父母不和比父母一方死亡会给儿童在心理上造成更大伤害,因为他们在父母那里看到了人际
关系的恶劣性。父母不和对中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多方面的,例如产生被抛弃感和愤怒感,并有可能变得抑
郁、敌对,富于破坏性,还常常使得他们对学校学习和社会生活不感兴趣。他们会认为是父母给自己带来
了痛苦,憎恨父母与家庭,认为家庭是一切不幸之所在。
    3、青春期心理问题
    ① 青春期闭锁心理。其主要表现是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
个体。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闭锁心理问题主要是指处于消极情况下的
心理而言,中学生若在消极情绪控制之下,封闭与外界的任何心理交流,将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征兆。
    ② 情绪情感激荡,时而表露时而内隐。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这种
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内隐,例如一个微笑可以使情绪飞扬,彻夜兴奋,然而他们内心里激动、高兴或
苦恼、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静;他们有话有秘密想对别人倾吐,但碰到父母或老师却又缄默不言。这
种情况如果得不到缓解,便会出现压抑心理,出现焦虑与抑郁。
    ③早恋。中学生尚未成年,一般把中学生这种未成年时的恋爱称为早恋。中学时代特别是高中生正值
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中学生由于受认
识能力和个性发展的限制,特别是在教育引导不及时不得力的情况下,使得中学生的性心理的发展表现出
相对的幼稚性,所以自认为认真的、朦胧状态下的恋爱出现了,尽管这种恋爱带有好奇和模仿成份,但却
是一个值得认真关注的问题。
    二、维护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对策
    1、对中学生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中学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
    2、设立“悄悄话”热线信箱
  实践证明,热线信箱十分有利于与中学生进行交谈,这种方式对一些不善于进行面对面谈话的学生十
分方便,而有些话又是碍于颜面的,利用热线信箱可避免害羞的忧虑,而且中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思考在信
中组织得更为严密,这样可以使老师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其心理健康问题。
    3、设立心理服务室,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
  心理咨询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咨询老师要信任、理解学生,同时遵循聆听、保密、疏导、交
友原则,这样就能建立起一种信任关系。信任关系是咨询取得成功的基础,只有相互信任,双方的情感与
心理得以充分交流,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4、兼顾对学生家长及其他方面进行心理宣传
  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教养方式、家庭的人际关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些甚至
是家庭问题的表现和延续。因此,无论是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偏异的原因,还是咨询、矫治计划的制订和
实施,都需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要兼顾对学生家长及其他方面的宣
传。
    5、阅读疗法也是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中小学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图书馆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有益的图书,让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或
在图书管理员的指导下阅读,来缓解或消除心理疾病,促进身心健康,提高学习成效和自身素质。这种方
法在解除学生烦恼、让学生享受娱乐与获取信息等方面,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1)阅读疗法的定义与特点
    阅读疗法又称书籍疗法,是图书馆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的交叉课题。它是把阅读作为
调节身心状态、缓解焦虑情绪、寻求心理自助,以达到养生保健和预防及辅助治疗心理问题的目的,在医
生或咨询师的引导下使自己或帮助他人保持或回归身心健康的一种方法。阅读疗法本身具有的特点,使学
生乐于接受。其特点如下:
    ① 学生在阅读图书的过程中接受正确的理论、观点和高尚的道德修养,如细雨润物一般,在愉悦的、
不知不觉的状态下获得。正如有专家所说,这是由于书籍作者的观点是鲜明的,立场是“中立”的,用心
是善意的,教育不带强制性或明确的目的性,因而易于为读者所接受。
    ② 图书疗法主要表现为个人行为,自我完成,具有针对性,对不同个性特征的读者可提供不同类的图
书。同时又具有多功能性,既可治疗又能预防,既能治标又能治本。
    ③ 美国精神病专家高尔特认为:图书馆是一座心智的“药房”,存储着为各类情绪失常病人治疗的
“药物”。学生到图书馆取“心药”具有以下优点:一是经济、简便、及时,书刊可以随时借阅。二是
保密性强,不泄露任何隐私,无精神压力和顾虑,可以轻松愉快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正确的阅读,
能有效地增强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和抵御心理“病毒”的能力。
    (2)阅读疗法的治疗作用
    ① 娱乐。即自愿地享受阅读,使人在悠闲、愉快、平静的心境中,怡情养性,陶冶情操,松弛情绪,
排解忧郁。能发挥这类作用的读物有图片、短编小说、幽默作品、诗歌、科幻和神话故事等,其中小说是
最受各类型和各年龄层次读者青睐的读物,对青少年更是如此。诗歌对心理问题的治疗作用更为明显,因
为诗歌是用感情写就的,能触及人内心深处,影响人的情绪。
    ② 沟通。心理问题的产生固然原因很多,但很多时候由于信息的不畅而引发焦虑等不良情绪是其中的
重要因素。渴望获得信息是人类重要的需求之一,所有患者与健康人一样希望沟通、表达愿望,被别人理
解和接受,尤其是性格内向又处于有压力环境中的患者,以书为伴有助于缓解寂寞感。图书在治疗中发挥
的信息作用还体现在,从患者对读物的选择中可透露其人格特征、潜意识中的矛盾冲突等信息,心理治疗
工作者可以此为依据为患者提供有力的帮助。
    ③ 益智。“读书使人明智”的传统也在阅读治疗中得到重视。阅读不仅仅是为了忘掉烦恼,还可以使
人集中精力,积极思考,从而头脑敏捷。经常阅读可以避免记忆力和思考力衰退,而且可以使人增长知识、
启迪智慧。
    ④ 领悟。图书用于心理治疗可以发挥暗示、投射的作用,能把无意识的心理过程转变为有意识的心理
过程,有助于症状的消失。
    三、中小学开展阅读疗法的具体措施及注意事项
    1、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
    ① 收集、开发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资源。心理健康教育资料是图书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的物质
基础。图书馆可以通过“阅读需求调查表”和设立“留言版”来收集学生的阅读需求,及时采购学生所需
文献资料,特别是加强心理学、人生哲学、人文社科类书刊的采购。另外,可利用因特网有针对性收集国
内外知名健康教育网站,查询心理保健信息,收集、加工、整理此类信息,汇编成心理保健专题信息放到
图书馆服务器上,供学生查阅。
    ② 建立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阅览室。这种阅览室可起名为“休闲屋”、“精神家园”。首先环境要
布置得美观、幽雅、整洁,让中学生在美的环境中转变心情,缓解心理压力。其次必须有针对性地集中展
示那些有助于解决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文献,以人文社科类新书刊和心理指导类书刊为特色。此外,可以在
阅览桌上设立“我想对你说”的留言版,让学生留下最想说的话,以此来追踪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③ 开设心理健康课,把阅读疗法带到课堂上。阅读疗法可预防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因此,图书馆在开
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必须明确学生不是单纯的受教育者,而是整个活动的积极参与者,通过阅读增强
抵御心理“病毒”的免疫力。对有特殊心理需求的学生则进一步提供专题文献服务。平时可组织学生交流
读书心得,撰写读后感,把其中的优秀文章推荐到校报或宣传栏上发表,以达到一人读书、众人受益的目
的。
    ④开辟或推荐优秀的青少年网络,利用电子阅览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图书馆的藏书毕竟有限,网络
可提供更大更广的阅读空间。图书馆可建立相关网络信息资源目录,为学生提供集成化的阅读信息检索界
面,内容包括精选的书报刊、优秀作者和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研究人员的个人网页等。对这些信息分别提供
其网址,描述其内容,介绍检索方法,为学生及时解决心理问题提供方便。还可以利用网络开展心理健康
咨询服务。这种服务能够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因为网络心理咨询具有匿名性、保密性,同时这种咨询方
式可随时提供个性咨询,而且可以利用网页的快速编辑和浏览方面的优势,把心理学相关知识搬到网络上,
让更多的中学生上网来学习,以达到不断普及心理学知识,预防学生发生心理疾病的目的。
    2、阅读治疗注意的事项
    ① 阅读治疗同任何心理治疗一样,需要专门的知识和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任何对图书和学生的肤浅
了解都可能导致治疗无效,甚至出现相反效果。其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心理治疗工作者的素质和技巧。
因此,在指导读者阅读时,应努力启发学生正确发挥自我意识的调节能力,使其自觉地避免接触那些可能
增加自己精神负担的读物,使自我暗示与治疗要求和祛病康复的目的相符合。在发挥他人暗示作用时,也
要注意选择那些在学生心目中有威信、有合作愿望的人推荐或撰写的读物,帮助学生树立治愈心理疾病的
信心。
    ② 阅读可治病,也可致病。学生如果读书不加节制,时间过长,强度过大,身心不能承受,也会出现
神经衰弱等生理疾病。
参考文献
1 陈家麟.学校心理卫生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7
2 陈永胜.引导人生——心理卫生学.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6
3 蓝运良.把你的脸迎向阳光.中山日报,2005-04-10
4 戴明.中学图书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初探.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5(6)
(收稿日期:2006-05-10。龚永年编发。)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