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殿堂中的耕耘者刘修业

2008-03-26 05:03     字号:

 游克绪 (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  福州  350007

 

    刘修业先生原为北京图书馆研究员,是我国图书馆界的第一代学者,又是著名的中国古

典小说、戏曲研究者。 她一生努力工作,勤奋耕耘,默默奉献,为图书馆事业与古典小说

研究做出了极大贡献。她崇尚学术公有的美德,将珍存的敦煌学资料及研究手稿、卡片等,

全部无偿捐献给敦煌研究院,为国家科研提供了珍贵的文献资料。

    一、入文化殿堂,编制工具书

    刘修业(1910-1993),字君寄,福建省福州市人,她是家中三姐妹中最小的一位,青少年时在福州生活、学习,此后,浓厚的乡音伴其终身。1930年,刘修业从福州英华中学毕业后,考入燕京大学国文专修科。在大学阶段,她好学如老学究,时常能写出好文章。1932年,刘修业从燕京大学毕业不久,即进入北平图书馆(即北京图书馆)索引组工作。当时的王重民先生,正担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委员兼索引组组长。在王先生的领导下,该馆索引组已经出版了《国学》、《文学》两种索引,又要继续编《续编》、《三编》,同时编制《清代篇目分类索引》。此外,还编有《石刻题跋索引》、《清耆献类徵索引》、《碑传集、续集、集补索引》、《国朝先正事略索引》等工具书。刘修业非常高兴能在王先生手下工作,因为他学问博大精深,在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史学、地方志诸方面都能深入研究,有着很高的学术水平。他在索引编纂方面尤精,曾被人誉为中国现代学术论文索引编纂的奠基人。王先生对工作非常认真,且乐于把方法教给大家。例如,在编纂《清代篇目分类索引》时,他要求参加此项工作的同志作充分的准备工作,并要细读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书目答问》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著录的清人文集部分,了解清人文集的全貌以及各种版本的价值后,才让大家开始索引的编纂。

    刘修业来到索引组后,王先生根据她所学的专业,分配她编纂国学、文学索引,并把编纂的方法与技巧教给她。刘修业虽从未编过工具书,但她勤奋好学的精神在当时是很少见的。

她虚心请教,认真学习图书馆目录学知识,不久即开始了《国学论文索引》(三编)的编纂工作。《国学论文索引》是当时研究国学极重要的工具书,此索引的编纂,由王重民首创。1924年,王重民在北京师范大学读书期间,曾受业于北海图书馆(该馆于1929年与京师图书馆合并,改名北平图书馆)袁守和(字同礼)馆长,学习目录学。袁馆长对其极为赏识,见他虽没钱,却能在外兼职任编辑、做家教,刻苦力学,以完成学业,就介绍他课余到图书馆工作。1925年,王重民应袁馆长之聘,利用暑假编制《国学论文索引》,历时4个月,编成初稿后又逐年增补,1928年终于完稿。19297月《国学论文索引》(初编)由中华图书馆协会版,为铅印本(一册),此索引于193312月再版。《续编》主要由徐绪昌编纂,于1931年出版 刘修业在王重民组长的指教下,认真编纂,不久《三编》成,于1934年出版,后《四编》成,于1936年出版,均署名刘修业主编。《五编》于解放后由北京图书馆出版,分为上、下册为油印本,虽署名北京图书馆参考研究组编,实际也是刘修业主编的。在编制《国学论文索引的同时,刘修业还主编了《文学论文索引》的《续编》、《三编》,分别于1934年、1936年由中华图书馆协会出版。

    在北平图书馆工作的几年间,刘修业见王重民于书无所不窥,好学多闻,学识渊博,在各方面造诣均深。王先生当时虽然才30岁,但已在图书馆工作了多年,并发表了近40篇(部)

学术论文与著作。她仰慕并学习王先生的学识与品格,对工作认真负责,积极肯干。先生

也对好学能干的刘修业产生了好感,他们在追求学术与事业进步的同时,相互间的好感也与

日俱增。

    刘修业先生在北平图书馆编纂索引,经验丰富,因此,1953年当她调离图书馆,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时,领导又分配她编纂索引。在新的单位,她又依次编制了《中国史学论文索引》的《一编》、《二编》及《七十六年(1900-1976)中国史学书目》等工具书。刘先生在较短的时间里,就编纂了这么多的索引,足见其对图书目录学工作的热爱,以及勤奋、敬业的工作态度。

    二、治图书资料学,整理《冷庐文薮》

    刘修业先生一生与王重民先生共同从事图书馆事业,在学术道路上不断攀登。王先生先是刘修业的同事,后来又是她的事业伴侣。刘先生是王先生的有力助手,她曾襄助王先生治

图书资料学,又研究中国古典小说,后来还独力承担王重民遗著的整理与出版工作等,因此,

先生的学术成就与先生的学术研究与成果是紧紧相连的。当然,他们的学术成就也离不

开北平图书馆对他们的重视,并为他们创造了机会。

    北平图书馆是我国著名的图书馆,早年即与欧美各大图书馆订有学术交流的协议。1934年,袁同礼馆长派王重民到英法等国进行学术考察,并与法国国家图书馆达成互换馆员的契约。王先生因对敦煌遗书有研究兴趣,便被派到法国巴黎,去编被伯希和(法国汉学家)劫去的《敦煌卷子》目录。王重民在巴黎图书馆编《伯希和劫经录》中,写出了《海外希见录》等文章。他还利用休假,到欧洲各国搜集中国善本古籍的罕见本及太平天国文献,撰成《罗马访书记》、《柏林访书记》等文。王重民在法国常与刘修业通信,关心并指导她进行学术研究。他在被伯希和劫去的敦煌卷子中,发现了韦庄的作品《秦妇吟》卷子四种,遂将这些卷子摄影后寄给刘修业。刘先生据此撰成了《秦妇吟校勘续记》。

    王重民先生与刘修业在书信往来中,相互爱慕,感情渐深。1936年,北平图书馆委派刘修业赴法国巴黎,襄助王重民先生工作,整理伯希和所劫敦煌遗书卷子。因此,《敦煌遗书总目索引》中的《伯希和劫经录》,其实是王、刘二人协作的成果。刘先生在巴黎时曾帮助抄写敦煌卷子中的诗词,这些材料在回国后,整理辑成《敦煌曲子词集》、《补全唐诗》等。同时,他们还分工研究巴黎法国国家图书馆所藏中文图书,刘先生的重点在其中的古代小说戏曲,而王先生则以太平天国和外国来华传教士等文献为主。19374月,王重民与刘修业两位先生在巴黎结为伉俪。19379月,刘修业先生到英国伦敦大学图书馆专修科进修。因欧洲战争风云飙起,于l9398月与王重民先生同赴美国,为华盛顿美国国会图书馆鉴定整理中国古籍,帮王先生抄录中国善本书题记。王先生在美国享受专家待遇,但他没有醉心于西方优裕的物质享受,而是把精力都倾注在鉴定、整理祖国的善本古籍上,撰成提要约1600多篇,名为《美国国会图书馆所藏善本书录》。1942-1944年间,刘修业为远东部所藏中国铅印书分类编目,同时,为王重民撰过的善本书写书名及著者的蜡版卡片,以备作为分类检查。1945年,刘修业夫妇还在美国接待了中共代表董必武。1947年抗战胜利后他们回国,两人继续在北京图书馆担任索引编纂工作。1953年,刘修业调入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历史研究所,主编在北京图书馆时未完成的《中国史学论文索引》,1957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第二编于1978年出版。实际上主要均由刘修业以20年之力(1947-1966)完成。1966年,56岁的刘修业先生因患关节炎行动不便,以研究员身份退休。此后她致力于襄助北图馆长、北大教授王重民先生,整理两人合作而尚未出版的图书资料。

    1975年,王重民被“四人帮”迫害致死后,刘修业扶病独力承担起王重民先生遗著的整

理与出版工作。在80年代早期,先生“盖棺无定论”之际,她为了编纂先生的几部遗著,

撰写先生的生平与他的学术活动编年,真可谓备尝艰辛。她将先生在逝世前近30年间所完成的《中国古籍善本书提要》及其补编、《敦煌遗书论文集》、《中国目录学史论丛》、《冷庐文薮》等多种专书进行编纂,经过不懈的努力,最后终于出版。以上各书作者均单署王重民,刘修业并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字。为此,白化文先生在《冷庐文薮》序言中深情地写道:“笔者最爱读的一篇文章,是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那是饱含感情为学术伴侣所写的一字一泪感人至深的奇文。严格讲,《金石录》应该说是赵、李伉俪共同写出的著作;赵氏故后,如果没有李氏的卓绝努力,这部书就流传不下来。可是,李清照并没有写下自己的名字。刘老和王先生同治索引学、目录学、敦煌学,先生的学术著作中,莫不闪耀着刘老的身影。先生故后十余年间,刘老倾全力整理遗作,直到本书出版,终底于成。其工作量大大超过李氏整理《金石录》,而用心则同。后先辉映,又哪能使读者没有悲欣交集之感。'落日心犹壮,但是,在悲壮中,又哪能使晚学没有辛酸之感呢!

    刘修业先生还是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总会和语言文学分会顾问,在敦煌学界享有极高的声誉。夙有学术公有高尚美德的刘修业先生,生前曾将王先生遗留的珍贵的敦煌学资料,包括《敦煌遗书总目索引》中的《伯希和劫经录》全部手稿卡片及书信等,无偿捐献给敦煌研究院。这批资料分为4个部分:法国伯希和劫经的部分目录卡片,共有2000余张;斯坦因、

伯希和劫经中的部分分类目录卡片,约1000余张,大致按经、史、子、集格式,内容庞杂,

整理比较困难;先生在巴黎、伦敦阅读敦煌遗书原卷时的少量手抄录文和刘修业先生的誊

抄稿;先生撰著文稿和往来信件。与会学者一致认为先生的目录卡片和撰著对于补充、

校勘《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新编》以及某些典籍的缺失,有着很高的文献价值。

    三、研究吴承恩的专家,成果影响海内外

    刘修业先生又是著名的中国古典小说戏曲研究者,她曾对吴承恩的生平事迹进行一系列钩辑、总汇和考稽,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撰成《吴承恩年谱》、《吴承恩交游考》、《吴承恩著述考》、《吴承恩论著杂事考》,还编写了《吴承恩诗文集序跋辑录》、《吴承恩诗文事迹辑录》等资料。前3篇文章1947年本拟单独结集出版,并请孙楷第先生撰写了序言,因故未刊行。后来收入了她的论文集《古典小说戏曲丛考》,1958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此后,刘先生仍然从事吴承恩的研究,并撰写了《吴承恩传》等文章。研究吴承恩的工作虽然起自鲁迅、胡适等人,但做得最细致、最有成效的,当首推刘修业先生,她是同时代人中研究吴承恩成就最大者。前人研究吴承恩多从地方志上的材料着手,刘先生则主要是利用吴承恩本人的文集进行研究的。这些著述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体系的吴承恩研究,其取得的成就和产生的影响,堪称独步海内外。为了给研究和了解吴承恩的人提供资料和方便,她首次利用上世纪2O年代末发现于故宫博物院的印本吴承恩撰的《射阳先生存稿》为底本,参阅了其好友朱曰藩、李春芳和他的同乡先辈的文集进行校点、整理,并研究了与吴常来往的朋友如王宠、何良俊、何良傅等人的集子。后又参考了有关的地方志,再将所得的材料与《射阳先生存稿》互相印证,将《存稿》中所出现的一些人的别号一一考证出来,弄清

楚某一别号属于某一个人。结果,许许多多分散的、看不出相互关联的人,都在纸上活跃起来,呈现出他们相互间的关系,反映出当初的社会情况来,使鲜为人知的吴承恩的事迹显现出来,形成一个系统的、完整的体系,使一个丰满的形象出现在读者的面前。刘先生将研究结果辑成《吴承恩诗文集笺校》,1958年由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这是刘先生的又一贡献,以后研究吴承恩的人,差不多都要认真阅读这部书。刘先生曾预言,一部失传的明代话本集的一部分,尚有残编存于后世的改编本中。上世纪80年代,《型世言》全书在韩国发现,

证实了她的推论。

    刘修业先生在吴承恩研究这个领域里,披荆斩棘,筚路蓝缕,为后来的研究者们开辟了

道路,奠定了基础。她的许多关于吴承恩的论述,至今在学术界产生着重要影响。晚年时的

先生,在整理王重民教授遗稿的同时,仍在关心《西游记》及吴承恩的研究,并常写文章,

其暮年雄心,令人感佩。

    1993101日,刘修业先生逝世,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和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共同为其治丧,并举行遗体告别式,l05日还在北京大学图书馆贵宾室举行了追思会。学会总会的挽联为:“肠断辑遗文,远同后序《金石录》;客游发秘府,早识残编《型世言》。”分会挽联为:“相夫缀述传千载;教子专攻擅一家。”告别式与追思会均由历史研究所所长

李学勤主持,参加者有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季羡林,语言文学分会会长周绍良,敦煌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李永宁等相关人士,还有陈岱孙、邓广铭等许多著名学者。当时,学术界大多数老前辈都发言,赞美先生默默奉献的一生,对其学术成就及其苦心孤诣的霜寒节操,给予大力的肯定。

    刘修业先生,这位文化殿堂的辛勤耕耘者,图书馆人将永远记住她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重民.冷庐文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2 卢美松.福建北大人[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2.

3 刘修业.古典小说戏曲丛考[M.北京:作家出版社,1958.

    游克绪 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讲师。

   (收稿日期:2007-04-10。龚永年编发。)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