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阅读心理探析及其教育策略

2008-03-26 05:05     字号:

  廖连生(泉州儿童发展职业学院图书馆  福建  362000

 

        阅读心理是指在阅读情景中自动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特殊倾向,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阅读心理和习惯对其一生都是非常重要的。文章分析了阅读心理的主要内容,各个阶段儿童阅读心理的发展特征和特点,并提出儿童培养良好的阅读心理和习惯的策略。

    关键词  少年儿童  阅读心理  阅读兴趣  阅读习惯  教育

 

1 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的创造性和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阅读成为人们学习和认知

的一种基本方式,同时也是促进人的心智发展的最有效方式。阅读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启迪人

的心灵,熏陶人的品格,丰富人的素质和精神世界。研究表明,人的一生中大脑生长最迅速

的时期是06岁,至儿童期脑已发育成熟,是学习阅读的最佳时期。对于儿童来说,是否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其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健全人格形成的基础。但人的阅读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引导与培养,需要阅读环境的配合。只有正确认识儿童的阅读心理,研究其阅读规律,了解其阅读心理的发展变化,才能有针对性地引导儿童读书,使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儿童阅读心理的基本内容

    “阅”,本意指看,是通过眼睛的视觉功能进行的;“读”的本意是看着文字发出声音,是通过口语的形式来表达的。“阅”是“读”的先导和基础,而“读”又是“阅”的延伸和辅助。心理学家认为,阅读就其本质而言,是文字信息传递过程中接受端的思维活动。阅读心理是指阅读者因参与阅读活动而产生的感知、思维、情感、意志、注意力等心理现象。这种阅读心理随着阅读能力层次要求的提高,呈现纷繁复杂的状态,并对阅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2.1 阅读兴趣

    少年儿童的阅读兴趣不是天生的,它可以在个人学习生活中逐步养成。阅读兴趣不是固定不变的,是可以转移的,不同年龄的少年儿童其阅读兴趣各不相同。少年儿童阅读兴趣的

发展与其所处的社会、家庭环境密切相关,并发生相应的变化。健康的阅读兴趣可以促进少

年儿童健康成长,不健康的阅读兴趣则会影响少年儿童的一生。

2.2 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指的是读者能顺利地完成阅读活动的主观条件。它由知识因素、智力因素、技

能因素三者构成,其中知识因素是阅读能力的基础,智力因素是阅读能力的条件,技能因素

是阅读能力的保证。

2.3 阅读评价

    阅读状况如何、效果怎样,需要借助一些测评工作进行考量。少年儿童的阅读主要分朗

读和默读两种,相应的阅读评价也分为朗读测验与默读测验两类:朗读测验是从儿童朗读的

流畅性、正确性,朗读时的感情表达、朗读习惯等方面进行测量。默读测验主要包括字面理

解能力、解释性理解能力和评价性理解能力等,不仅能测量出理解能力的高低,而且能测量

出儿童较复杂的心智活动。

3 儿童阅读心理的发展特征

    根据研究方向和重点的不同,可以有如下的划分方式:

3.1 从心理学角度划分,儿童阅读心理可分为如下几个发展阶段

3.1.1 学龄前儿童的阅读心理特点。学龄前儿童的阅读能力刚刚起步,他们往往喜欢图文并

茂、色彩艳丽的图片和玩具。因为他们的文化知识结构尚处于启蒙阶段,所以在阅读中往往

缺乏目的性和自觉性,选择读物比较随意。他们往往好动,阅读兴趣不能持久,阅读时间较

短,注意力容易转移。

3.1.2 小学初期儿童的阅读心理特点。自主式阅读方法是这一年龄段儿童的突出特点。由于

知识的增长和社会生活面的扩展,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明显提高,对图书的需求也日趋迫切,依附成人的阅读方法也有所改变。他们会主动上图书馆办借书证,借阅自己喜欢看的图书。这一时期的儿童充满了好奇心,求知欲旺盛,模仿能力强,对事物的理解开始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的图书备受他们欢迎,各类学习参考书、手工制

作、科幻小说、童话、猜谜、写作及体育活动的书他们也很感兴趣。书给他们带来了乐趣,使他们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培养了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为当前乃至终身教育奠定了基础。

3.1.3 小学后期儿童的阅读心理特点。这一阶段的儿童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和心理活动的发

展,已初步掌握基本思维方式。在阅读时,对作品的理解已从只了解故事情节或词的表面含

义,发展到开始脱离直观的形象来揭示故事的含义,对作品中人物的理解,从注意活动情节到逐步学会通过人物的具体活动分析其行为动机。阅读的选择性有所发展,能够针对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适当的文献,并能评价其内容。此时的儿童阅读效率提高,阅读水平提高,阅读热情高涨,但是容易偏重某一方面,要注意帮助他们全面发展阅读兴趣,扩大知识面,打好坚实的基础。

3.1.4 初中阶段少儿的阅读心理特点。这一年龄段的少年儿童思维活跃,阅读兴趣广泛,但

分辨能力缺乏。他们逐步开始接触社会、认识世界,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自我意识很强,

兴趣广泛,喜欢模仿生活中以及电视、电影和图书中的人和事。其中相当一部分人爱看历史

小说、侦探小说、卡通漫画和中外名著。他们往往主观上喜欢表现自己具有成人的能力与气

魄,但客观上并未摆脱稚气,并未形成完整的价值观念和是非准则,看待周围所发生的事难

免片面。总的来说,中小学时期是人的一生中身体发育、智力发展和品格、志向形成的重要

阶段。

3.2 在心理研究的基础上,我国图书馆学者将儿童阅读心理的发展类型及其特点作如下划分

3.2.1 初级阅读期

3.2.1.1 幼儿阅读期——幼儿故事期(24岁)。这一阅读阶段的儿童以学习生活的基本常识为主, 大多不掌握识读能力。关于智力开发、生活常识、幼儿趣味等色彩鲜艳、构图精美的画册最能吸引他们。

3.2.1.2 学前阅读期——神话期(56岁)。这一时期的儿童已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好奇心极强,可看懂以图为主的画册和连环画,对神话类读物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3.2.1.3 转换阅读期——寓言、童话期(6-10岁)。这-时期的儿童开始识字,随着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发生浓厚兴趣,寓言、童话往往是他们的首选。

3.2.2 中级阅读期

3.2.2.1 丰富阅读期——社会故事期(1012岁)。此时的儿童能够自发并有目的地从事阅读活动, 其兴趣重新转向现实生活,“少男少女故事”常是他们的最爱。其读书之多、涉猎面之广令成人吃惊,但他们选择鉴别读物的能力较低,又被称为“ 阅读危险期”。

3.2.2.2 深入阅读期——传记期(1215岁)。此时少儿的阅读量呈下降趋势,阅读目的开始明确,自我意识增强,对传记类读物表现出极大兴趣,通过了解成功者的生平经历,满足

自己对个人发展及自我意识的追求。

3.2.3 高级阅读期。

    高级阅读期——文学、思索期(15岁以后)。这是阅读理解与阅读技巧臻于完善的时期,这时期的少年对挖掘社会内涵及探究人生意义的文学、哲学书籍产生兴趣,并进行思索。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大致认识少年儿童各阶段的心理特点及阅读取向,为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提供科学的依据。

4 良好的儿童阅读心理和习惯的教育培养

   儿童阅读除了由父母、老师协助引导外,更需要阅读环境的配合。少儿图书馆是培养儿

童良好的阅读心理和习惯的重要阵地和最佳环境之一。家庭、学校、社会基本涵盖了当今少

年儿童的阅读环境,应从这三个方面入手,探讨如何培养少儿的阅读兴趣。

4.1 家庭

   家庭是儿童最初接受教育的场所,家庭最先、最深刻地影响儿童的阅读行为。儿童从婴

幼儿到学前这一段时间,生活环境以家庭为主,与父母的接触时间最多,父母是孩子的第一

个教师。家长对阅读的态度直接影响孩子阅读兴趣的发展,有阅读习惯的家庭往往能培养出

有阅读兴趣的孩子。幼儿阅读期和学前阅读期的孩子独立能力差,怕生人,父母是他们最好

的阅读指导老师。在此期间,父母应该做些什么呢?

4.1.1 提高家庭素质。家庭的文化水平对子女阅读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父母的文化素养是

开展家庭阅读的基础。现在很多儿童跟爷爷奶奶在一起的时间也很长,爷爷奶奶往往都比较

溺爱自己的孙子孙女,所以他们的作用也很关键。家长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多看一些

儿童教育学、儿童心理学、家庭教育以及一些文学名著、科普文史等书刊,拓宽知识面,了

解孩子,宽容孩子,用自己的言行、知识来影响、鼓励孩子,使孩子从小养成爱读书、读好

书的习惯。

4.1.2 倡导“ 亲子共读”活动。“ 亲子共读”是一项父母与孩子一起阅读的活动,由父母引导孩子共同参与。亲子共读能增进亲子间的感情,增强孩子的语言能力,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启发孩子最初的阅读兴趣。家长应根据儿童阅读的兴趣,选择一些图文并茂、贴近幼儿生活、动脑又动手的读物,对儿童进行直接的阅读指导。家长可以根据书中情境与孩子一起画,一起做,一起游戏,营造愉快的气氛和孩子共读,让阅读成为亲子间的一种享受;也可以运用阅读提引法,培养孩子独立阅读的兴趣。如选择一本具有悬念的故事书,绘声绘色地讲给孩子听,每天一段,在最紧张最精彩处停下,促使他们看图编故事或接着书中的故事急切地读下去,这能激发出孩子极大的阅读兴趣。

4.2 学校

   学校是少年儿童特别是中小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少年儿童的绝大部分阅读能力是在学校形成的,学校在培养少儿阅读兴趣的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学校图书馆是学生课外阅

读的主阵地,在少年儿童阅读心理与习惯的培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图书馆可以从

以下几方面入手:

4.2.1 办好图书馆。目前的中小学图书馆普遍存在着规模小、经费少、不规范的状况,为此

学校图书馆应建立规范的图书分类、编目、管理规则,图书管理员应掌握图书馆基础知识以

及少儿阅读心理等方面知识,掌握正确引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图书馆应尽可能增加购书经费,

多买新书,定期更换,才能引发学生对图书馆的兴趣。 这是开展读书活动的基础。

4.2.2 重视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相结合,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各科任教师应根据教学情况

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或者和图书馆配合联合编制课外阅读书目向学生推荐。此外,各科任

教师和图书馆还可联合布置课外作业,要求学生利用图书馆来完成作业,以培养学生的阅读

兴趣。

4.3 社会

    随着年龄的增长,少年儿童阅读兴趣的形成不仅受家庭、学校等小环境的影响,更受到

社会这个大环境的影响。如科技馆、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街道社区等都有培养儿童阅

读兴趣的义务,其中,少儿图书馆更是义不容辞。

4.3.1 少儿图书馆的工作

4.3.1.1 以读者为本,根据少儿的需求采购图书。要加强与小读者的交流,分析少儿读者的

阅读取向,广泛收集信息,把握图书市场动态, 以读者需要为原则进行采购。

4.3.1.2 择其所好,推荐读物。根据不同年龄段少儿的心理特征及阅读兴趣的变化,制定推

荐书目,让少儿读者阅读中品尝到无穷的乐趣。

4.3.1.3 少儿阅读与表演相结合。根据儿童活泼好动天性,少儿图书馆可设“儿童故事剧场”,

将少儿熟悉的童话、寓言故事搬上小舞台,让小读者扮演其中角色,通过富有情趣的表演和对白,满足其“好动”的心理,提高少儿读者的阅读兴趣。还可举办读书活动,让小读者交

流读书心得,畅谈从书报上获取的趣闻和知识,让小读者的表达欲望得到充分的展现。

4.3.1.4 创办少儿读者刊物。少儿图书馆为小读者提供一个充分展示读书成果的园地,不仅能激起他们对阅读、写作的热情,更重要的是能使他们在阅读中看到自己的收获,体验到成功与快乐。

4.3.2 社会相关部门的工作。少儿图书馆、少年宫、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街道社区等机构应联合起来,开展各种少儿读书活动,如联办图书馆,举办少儿读书知识竞赛和书评活

动,将培养儿童良好阅读心理和习惯的工作延伸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形成良好的阅读环境,达到培养少儿阅读兴趣的目的。

5 结语

    总之,培养儿童良好的阅读心理直接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我们要根据儿童阅读心理

的发展规律,运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来激发少年儿童的阅读兴趣,从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让书成为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好朋友。当他们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后,就能自信、快乐地

踏上人生旅程。

参考文献

1 周兢.造就成功阅读者的培养目标[J.早期教育,2002(7).

2 邱云.幼儿阅读的心理特点及其教育策略[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3 陈英.探索中小学生阅读心理科学指导阅读[J.中小学图书馆情报世界,2001(3).

4 张必隐.阅读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5 孟绂.少年儿童阅读规律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3(5).

6 邓少滨,阎光霞.儿童阅读心理学的建立与应用刍议[J.图书馆学刊,2005(5).

7 袁萍.学龄前儿童阅读习惯的养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12).

8 吴谷.少年儿童兴趣的分析与培养[J.图书情报论坛,2006(1).

    廖连生  泉州儿童发展职业学院图书馆副馆长,馆员。

    (收稿日期:2006-12-30。龚永年编发。)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