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形态下的图书馆服务布局与组织模式——谈厦门图书馆新馆服务模式的构建

2008-05-19 11:11     字号:

  峰 (厦门图书馆  福建  361003

 

1 引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从传统形态走向数字化、网络化已是不可逆转的发展

趋势。在这发展过程中,图书馆的构成要素发生了质的变化:其活动环境不仅是馆舍建筑,

而是物理场所和网络空间交融的信息环境;其馆藏资源不单是传统书刊,而是物化文献和数

字化信息并存的信息资源;其读者服务不限于中介传递,而是中介传递与直接存取结合的服务。

这些变化,促使图书馆的存在形态从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集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之

优点,运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数字化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在物理文献和数字化信

息资源并存的复合环境下,拓展与延伸图书馆的传统服务功能,为用户提供更为广泛服务的

复合图书馆,自然成为当代图书馆的选择。

    在复合形态下,图书馆的管理对象和工作方法与传统图书馆大不相同,传统的服务布局

与组织模式难以适应复合图书馆运作的缺陷是暴露无遗:

    首先,传统的图书馆服务布局是以知识载体和服务方式为对象来划分区域和组织服务的。

这种布局模式,限制了服务功能的整体发挥。从区域划分上来看,各区域的知识载体类型单一,同一主题的知识信息分散各处,物化文献与数字化资源被人为地割裂,导致检全率低,十分不利于读者的使用。从服务组织上来看,外借、阅览、导读、咨询等服务高度分离,读者到馆后,必须在外借处、阅览室、咨询室等场所之间来回奔波。

其次,传统的图书馆服务布局是按工作程序来构建管理机构的,形成传统的文献采集、整理和服务等业务部门与数字化信息的采访、编目、流通等业务部门平行设置的格局。这种双系统的组织形式,使馆藏文献建设和数字化资源建设、传统服务与网上服务截然分开,既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亦有碍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两者的优势互补。而且,以传统的线型等级结构来构筑复合图书馆的组织,必然出现部门划分过多、过细,机构臃肿,部门间缺少横向联系,协调困难,在很大程度上滞缓信息的传递与交流。

由此可见,传统图书馆的服务布局与组织模式已不能适应发展之趋势,因此,改革旧有模式,以适应新的图书馆形态之需要,是十分必然的。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模式,厦门图书馆结合新馆建设,运用复合图书馆的理论,尝试进行服务布局与组织模式的变革。厦门图书馆新馆是利用大型厂房改造,运用现代化理念和技术建成的智能化建筑,其服务区

域是一个大开间、全开放的回字形空间,围绕着中央的内庭院形成一个宽畅、通透的整体。

这样一个开放式的空间格局,十分符合复合图书馆服务布局与组织模式的需要。在新馆建设

的过程中,我们即着手探索新的服务模式。本文将探索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进行系

统的疏理,以就教于诸位同仁。

2 服务布局

    复合图书馆的发展目标就是通过建立起将各种可用资源组织起来的结构环境,致力于充

分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因此,复合形态下的图书馆服务功能布局设计,要以服务而不是以

资源为导向。从这一基本思想出发,我们认为,新馆的服务功能布局必须改变传统的以知识

载体为对象的布局模式,定位在以知识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主要目标的布局模式上,从区域划分、文献布局和服务体系三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

    ——变传统的以知识载体为对象的区域划分为以知识产品为区分标准的区域划分;

    ——变传统的以物化文献类型为标准的单一性文献布局为以物化文献与数字化信息相互

交嵌的功能性文献布局;

    ——变传统的藏、借、阅分流的服务体系为“藏、借、阅、咨”的一体化服务体系。

2.1 区域划分

    服务区域的划分是以知识产品为区分标准,各服务区域依读者需求提供不同的知识产品。

与传统的按知识载体为对象进行分区的模式相比较,这种模式更能满足读者的多样化、个性化信息需求。厦门图书馆新馆服务区域划分为五大部分:

2.1.1  普通借阅区。该区是个大众化的服务区域,面积最大,旨在满足读者的一般性信息需求。根据不同学科文献信息资源利用的需要,进一步划分出社会科学文献借阅区、文学借阅区和自然科学文献借阅区,提供不同学科的知识产品。

2.1.2 参考研究阅览区。该区旨在满足读者的研究性信息需求。根据参考研究的不同需求以及文献保管的特殊要求,这个区域又进一步分区:①根据不同研究的需要划分的有:参考资料与工具书阅览区、地方文献阅览区、外文原版文献阅览区以及闽台关系文献阅览区、华人华侨文献阅览区等专题阅览区。②根据文献保管的特殊需要划分的有:过刊过报查阅区、缩微胶卷查阅区、古籍阅览区。③儿童借阅区:以儿童文献信息资源利用为作业成果,旨在满足儿童读者文献信息资源利用的需要。它是基于儿童活动的特点而独立设置的服务区域。

2.1.4 残障人借阅区。该区旨在满足残障读者的特殊文献信息资源利用的需要,是从爱护残障人的要求出发而独立设置服务区域。

2.1.5  IT体验区。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设备与馆藏的各种IT工具,为用户提供一个软件设计、

制作与测试等实践活动的平台。

    不难看出,以上各服务区域的划分标准,以服务对象的需求为主要出发点,并尽量从学科、专题的角度来组织服务,符合读者使用文献资源的习惯,从而达到知识资源开发利用的服务目标。

    新馆的空间设计,按照从一般到特殊的逻辑顺序进行以上五大服务区域空间布局:一楼安排普通借阅区、儿童借阅区、残障人借阅区和IT体验区,二楼安排参考研究阅览区。除儿童借阅区、古籍阅览区因特殊需要而采用墙体隔断外,其他各服务区采用拉开距离的方式来切割空间,充分体现其大开间、全开放的特点。

2.2 文献布局

    以知识产品为区分标准划分服务区域,势必要求各服务区域能够系统完整地提供满足读

者需求的文献信息资源。这就决定了各服务区域必须实行多载体资源并存、物化文献与数字

化信息相互交叉的文献布局,即在各服务区域内,将适应本区域读者需要的图书、报刊等印

刷型文献以及音像型、电子型、网络型等各类信息资源集中其中,以便于读者综合运用各种

载体文献进行某一学科或主题的学习与研究,满足其对在线或非在线资源的即时需求。

    在厦门图书馆新馆的一线服务区域内,传统的以物化文献类型为区分标准而划分出图书、

报刊、音像资料等不同载体的书库和阅览室(包括电子阅览室)的布局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多载体馆藏资源并存的服务区不管在社科文献阅览区,或是地方文献阅览区内,都有该学科或该主题的图书、报刊、音像资料等载体类型的文献资源提供借阅,而且各区域都配置了电子阅览的计算机终端,为读者提供电子阅览、数据库资源检索和网上资源利用等服务。这就使读者在一个区域中就能完成对某一学科或主题的各种载体文献的利用活动。

    各区域文献的动态流向以“三线典藏制”理论为指导,构建动态的一、二线文献布局模式。加工完毕的新文献直接分配到一线服务区上架流通;利用率低、陈旧过时的文献再退架进入二线书库。为此,新馆设置了密集型书库作为二线书库,以适应这种布局模式。

此外,为适应我馆托管型分馆的发展和汽车图书馆的建设以及集体外借用户服务的需要,还建立馆外流通调配书库,统筹配置馆外服务网点的文献资源。

2.3 服务体系

    以知识产品为区分标准的区域划分和多载体资源并存的文献布局,只是为服务布局奠定

硬件条件;而要实现以知识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主要目标的布局模式改革,更为重要的是要建

立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体系。传统的图书馆服务,藏、借、阅分流,检索、咨询、导读

各自为阵,读者必须在外借处、阅览室等场所之间来回奔波并办理许多手续。因此,改革这

种服务制度,才能真正实现当代图书馆“以人为本”的服务思想。

    厦门图书馆新馆的服务采取一体化的模式,构建“以流通服务为基础,信息服务为重心,

借阅、检索、咨询、导读等多种服务并举”的服务体系。即在一个服务场所中,将外借、阅览以及宣传、导读、检索、咨询等服务功能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读者在这个服务场所里能以最短的时间、最简便的手续和最大的收获达到其利用图书馆的目的。新馆的外借、阅览等基础服务坚持开架服务的方式,各阅览区都提供检索服务。外借服务采用总出纳台控制的模式,并且在总出纳台配置自助借书机。这些服务措施将使读者获取文献信息更为便利、更为自由。

    新馆的信息服务是以参考馆员制度的建立为标志的。我馆在各个服务区设置了咨询台,由参考馆员轮流值班,借助各种技术手段和图书馆收集整理的各种信息,即时解决读者的各种需求。参考馆员的职责包括:受理本服务区域的读者咨询,为读者提供多层次、多形式的信息服务;承担导航库的资源建设和图书馆受理的课题服务,为读者提供二、三次文献及多次文献的服务;负责本服务区域的文献信息资源研究、评价与选择,向采购人员提供采选信息,组织本阅览区文献;承担本服务区域的导读工作,负责读者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开展文献信息利用教育;沟通与协调读者与图书馆的关系,从而建立起良好的服务秩序。参考馆员制度是实施一体化服务的关键所在。参考馆员是引导读者通往知识王国的桥梁,以参考馆员为核心构建多种服务并举的格局,才能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3 组织模式

    图书馆组织是图书馆为达到其预期目标,根据既定计划安排人力和物力,建立必要的工作部门或机构,规定其职责以及协调相互关系的过程,是图书馆管理程序的重要环节,也是图书馆是发挥其职能、实现其目标的重要保证。构建复合形态的图书馆服务布局,需要一个优化的组织系统来支持。厦门图书馆在2005年岗位聘任时,根据新馆复合型服务布局的需要实施改革,设计出适应复合形态环境的图书馆组织模式。其特点是:打破建立在文献流之上的组织结构,以资源建设、信息服务、技术保障和管理四大模块为架构,组建物化文献与数字化信息的采集、整理和服务相互交叉的业务部门,并以层级式与矩阵式相互补充的组织管理来构建最优化的组织系统。

3.1 部门设置

    目前,厦门图书馆组建的交叉式业务部门有五部一室,而随着新馆规模的扩大,拟进一

步拆分部门,具体如下:

3.1.1 办公室。承担行政与业务的总体管理工作,拟拆分为行政办公室与业务办公室。行政

办公室承担人事、综治、文秘、精神文明建设、财务、后勤等管理;业务办公室负责本馆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的下达以及执行过程的调度、控制,承担各部门业务工作协调的具体事务,组织业务考核、检查与评估,负责业务统计和业务档案的整理、保管等工作。

3.1.2 技术服务部。承担技术保障的管理工作,统一构筑技术服务平台,具体负责计算机网络管理与维护、计算机及其他各种自动化电子设备的维护,网站管理与维护,软件应用与开发,以及对工作人员的自动化、网络化技术培训与指导等工作。

3.1.3  信息资源部。承担各类文献信息的采集、整理、标引、加工和二、三次开发,书目数据库、专题资源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的建设与维护,专类信息组织、文献资料推荐以及联合编目的组织与管理等有关资源建设工作。下辖资源采访组、文献编目组、信息加工组。

3.1.4 流通服务部。承担读者发展、文献典藏以及在线与非在线的文献信息服务工作。拟拆分为典藏管理部、读者服务部和馆外流通部。典藏管理部负责所有服务区域和二线书库各类型文献的验收、登记、上架、整架、清点、剔除、装订、修补等典藏管理工作;读者服务部负责读者发展和外借、阅览、复印、检索以及咨询、代查、定题、宣传、导读等服务工作,下辖流通管理组和咨询服务组;馆外流通部负责分馆、流通点建设、服务、协调与管理工作,汽车图书馆与集体外借的服务与管理等工作,下辖分馆管理组、汽车图书馆和集体外借组。

3.1.5 宣传教育部。承担展览、讲座、培训等社会宣传教育工作。下辖展览宣传组、教育培

训组。

3.1.6 研究辅导部。承担图书馆工作研究、基层图书馆业务辅导与馆际协作协调,图书馆学会管理以及刊物编辑,本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与协调的管理等工作,同时,还负责社会性读书活动的组织指导工作。

3.2 组织结构

    传统图书馆的组织结构是层级式的,依横向进行工作分工,依纵向进行职位分类。这种

等级式组织结构分工清晰、职权明确,适应传统图书馆单一文献流的管理,但在一定程度上

限制了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因此,必须变单一的等级式的组织结构为等级式与矩阵式相

互补充的组织结构,以加强整体协调。等级式结构是其主架构,在此基础上建立矩阵式组织,

通过纵轴和横轴的交叉点建立直接联系的协调性关系。

3.2.1 等级式主架构。实行三级管理模式,即第一级为决策层,由馆务委员会构成;第二级为管理层,由各职能部门构成;第三层为执行层,由各工作小组(室)及其具体岗位构成。采用职位分类原理,在各职组(部门)进一步划出若干个职系(组),职系下再细分出具体职位(岗位),形成“馆管部,部管组,组管岗位”的纵向管理组织。

3.2.2 矩阵式组织。即通过专业委员会、项目管理委员会等组织,与业务部门构成行列交叉方式,处于矩阵纵轴的信息资源部、流通服务部、宣传教育部等按功能分工的业务部门,与处于矩阵横轴的资源建设   委员会、读者工作委员会、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办公室等组织之间建立直接联系的协调性关系,纵轴与横轴的任何一部门都可彼此共同商议协调,而不必通过等级组织的职权线进行,从而加强部门联系,提高工作效率。

4 保障措施

    厦门图书馆新馆服务区域大开间、无隔断的空间设计,具有灵活可变性,为构建复合型

服务模式提供了富有想象力的布局空间,是实现这种服务模式的物质基础;而在此之前进行

的组织机构改革,实行了功能相近、性质相同作业集中管理的“大流通”模式,为实现这种

服务模式提供了管理保障机制。虽然,复合型服务模式的建立已经有了较为充分的实施条件,

但在这一模式进入运行时,还会有一些具体的问题出现,因此,还需要相关的保障措施,使

其能按预期的目标运行。

4.1 转变观念,勇于实践

    在构建复合型服务模式的过程中,传统的思维方式和习惯定势可能会影响甚至阻碍这一

改革。为此,我们将通过各种思想工作,引导员工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复合型服务模式的现

实意义,大胆投入实践,从而保证复合型服务模式能够有效实施。

4.2 健全管理规范,加强总体协调

    复合型的服务布局与组织模式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工作程序和运作方法,因此必须

以书面形式重新确定“业务工作规则”和“组织工作手册”等管理规范。我馆正着手建立新

的工作流程、操作细则等业务规则和组织结构、职权线、职位授权程度、部门的交互关系等

组织规范,并严格要求全体员工贯彻执行,以确保系统通过协调与整合达到有序运行。

4.3  加强人的管理,培养复合人才

    构建复合型服务模式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措施,就是要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此,我们将通

过多种途径致力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一是通过人才引进和继续教育的手段,使每个工作人

员都达到复合型人才的要求;二是强化竞争机制,实行全员聘任、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竞

争上岗的劳动组合,以激发员工开拓进取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初景利.复合图书馆的概念及发展构想[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1(3).

2 陈峰.复合图书馆的组织模式初探.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增刊).

  陈 峰  厦门图书馆副馆长,研究馆员。

  (收稿日期:2006-12-23。龚永年编发。)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