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图书馆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探讨

2009-02-17 03:12     字号:

沈月燕(同安区少年儿童图书馆 福建厦门 361100

  摘  文化遗产是每个国家和民族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少儿图书馆应拓宽服务职能,积极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以激发青少年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关键词 少儿图书馆 文化遗产 保护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为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2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文化遗产日的诞生让更多的人知道了“口头传说、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以及与其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知道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刻不容缓。作为少儿图书馆,也应积极主动参与其中。

 少儿图书馆是社会公益事业性质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它通过收集、加工、管理与传递有关少年儿童成长、教育、生活等各方面的文献资料,为广大少年儿童、家长和少儿工作者提供系统化的文献信息服务。它的读者对象以少年儿童为主,还包括和少年儿童有密切关系的教师、作家、家长及一切为少年儿童服务的单位和个人。少儿图书馆对读者的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同,它是潜移默化的。当今社会由于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不少少年儿童知道圣诞节却不知道端午节,这也说明了民族传统文化的衰微以及面临失传的危险。“从娃娃抓起”,让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后继有人,这是每个少儿图书馆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责任。

 闽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漆线雕、答嘴鼓、南音、歌仔戏等具有浓郁闽南特色的文化艺术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闽南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20076月经文化部批准,福建省文化厅出台了《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纲要》。作为厦漳泉这一闽南金三角的中心,厦门在闽南文化的保护方面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丰厚的人文资源。加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进一步传承和弘扬闽南文化,对促进闽南地区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推动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有人说闽南文化的“根”是闽南话,而保持“闽南话”特色最简单易行的办法是从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闽南童谣入手。前不久文化部网站公示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厦门市申报的“闽南童谣”榜上有名。它是以闽南方言进行创作和传唱的儿童歌谣,历史源远流长,长期流行于闽南、台湾和东南亚华侨华裔居住地。闽南文化虽然仍在社会上传播,但由于历史和社会变迁,其传播、弘扬、创造、实践却日趋衰退。如“歌仔戏”、“答嘴鼓”、“闽南民间说唱”等古老的闽南传统艺术,其欣赏群体中年青人越来越少,正面临“断层”的窘境。而作为闽南文化基石的闽南话,其传承实际情况更令人心寒。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成凤,在家中不与儿女讲闽南话,而极力引导子女学外语;教育部门从幼儿园到中小学也推波助澜,以双语(普通话、外语)教学为“时髦”,因此从家庭到学校成为闽南话绝缘区,以至上个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许多闽南儿童听不懂或只会听不会讲闽南话。中老年闽南人从小就耳熟能详、相互传唱的闽南童谣如《天乌乌》、《一只鸟仔》、《丢丢铜》等,在《老鼠爱大米》等网络流行歌曲的冲击下,在新一代少儿中已难寻其踪。这一现象若不引起重视,也许若干年之后,闽南地区的闽南人将听不懂更不会说闽南话、唱闽南歌了。面对这种困境,笔者认为,闽南地区的少儿图书馆应积极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积极引导青少年进入闽南民间文化艺术的殿堂[HT]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少儿图书馆应积极引导青少年进入闽南民间文化艺术的殿堂,让他们从小就接受闽南民间文化艺术的熏陶,形成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培养他们对闽南文化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将会调动少年儿童对闽南民间文化的持久热情和积极性。这是让闽南民间文化艺术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的关键。少儿图书馆把青少年引入闽南民间文化艺术殿堂的方法多种多样,如举办各种讲座,民间文化艺术采风,开办培训班,举办表演、会演、调演、评奖等活动,都能够激发起青少年对闽南民间文化的兴趣。在闽南地区青少年中还要大力推广闽南话,因为闽南话是闽南文化的载体,没有这个载体就谈不上保护闽南文化。如我馆近年曾举办闽南话故事培训班,征集海峡两岸的闽南童谣,通过这一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少年儿童对闽南文化的兴趣。

  二、加强宣传工作,呼吁政府重视

  1、“有为才有位”。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但是真正落实,离不开政府的重视与指导。在许多地方的实际工作中,由于财力有限,一些领导认为看政绩关键看GDP,文化工作往往排不上队。即使如此,我们图书馆工作者也要充分认识到“有为才有位”,只要我们有方案、有计划、有安排,先因陋就简干起来,通过各种活动来宣传、传播、展示,就会自然而然地引起领导和社会关注。当政府开始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授予图书馆等文化事业单位文化遗产保护、征集、展示、传承的“新职能”,就会给我们大展身手的机会。

  2、加大宣传力度。媒体是传承、保护闽南文化的重要舆论工作,具有导向作用。保护文化遗产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事,而是人人有责。少儿图书馆可通过举办讲座、培训、比赛等活动来加大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同时鼓励本馆人员从事文化遗产的研究与征集工作等。

  三、积极主动参与文化遗产保护

  1、同安区的“车鼓弄”、“宋江阵”、“莲花褒歌”于20077月入选厦门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在入选前,同安区文体局对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摸底普查,我馆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印发了《同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问卷调查》发给每位前来借书、参加讲座和培训的小朋友,让他们带回家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参与调查。利用问卷所收集的资料信息,我馆派出人员与区文体局、文化馆工作人员一起,深入社区和行政村进行调查。在时间很紧的情况下,问卷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问卷提供的线索,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了大同街道的“车鼓弄”、汀溪镇造水三甲村的“宋江阵”等重要民间艺术表演类型。

  2、我馆在闽南文化保护方面,除了提供场所和开展各种活动,还积极搜集整理有关资料。《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纲要》关于建立文化传承机制中的第一条,就是进行普及性教育,包括继续完善乡土教材编写,在学校进行普及性教育。我馆人员充分利用馆藏的《中国民间谚语集成·福建卷·同安县分卷》、《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福建卷·同安县分卷》、《中国民间歌谣集成·福建卷·同安县分卷》,在此基础上又搜集了部分闽南童谣、民间故事和谚语,协助马巷中心小学出版了《天顶一块铜》、《月亮月光光》、《迎灯迎呼呼》、《咱厝的实在话》4本一套的闽南文化丛书。目前,这4本书总印数已超过5万册,作为福建省地方校本课程系列,成为马巷中心小学的特色课程。学校每个年段学生每星期都开设一节闽南童谣课程,我馆协助学校挑选适合学龄期儿童年龄特点的闽南童谣,通过诵、唱、跳、小品等浅显生动、具体形象的表现形式,挖掘闽南童谣健康有益的儿童情趣,推动闽南童谣等民间文学艺术的普及。该校利用这套闽南文化丛书而开展的“传唱闽南童谣,弘扬民族精神”小课题研究项目,2006年还荣获全国少工委颁发的“民族精神代代传”优秀小课题一等奖。在收集整理闽南童谣的基础上,我馆还与区文体局、文化馆联合举办了“同安区小学生闽南童谣创编演比赛”。20078月至10月举办的“同安区首届民俗文化艺术节”,也是以闽南童谣为重中之重的“开节”戏,受到了观众的广泛好评和闽台文化爱好者的赞扬。

  3、在闽南童谣的搜集整理挖掘利用过程中,我馆还与区文体局、文化馆工作人员一起,对历史悠久、有着独特魅力的南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出版了《铜鱼南乐》民间音乐专集,也培养了一批小小南音爱好者,对保护南音这一闽南文化的活化石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四、我馆开展文化遗产保护的规划与设想

  1、有了闽南童谣的保护经验,接下来我馆将开展“宋江阵”的保护工作。拟在2009年初举办少儿“宋江阵”讲座,传承“宋江阵”技艺,从娃娃抓起,做好“宋江阵”的传承工作。同时争取在上级部门的资金支持下,进行文字、录音、摄像、摄影四位一体的建档、保存并传播。

  2、 争取上级部门资金支持,出版一套同安区闽南文化保护系列丛书,并举办一次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

  3、结合旅游业发展闽南民间文化事业。一些有识之士早就着手这方面的工作,如厦门市新力量影视文体传播有限公司在“九八”贸洽会期间,组织了闽南民间文化综艺晚会,专场演出12个富有地方色彩的闽南民间文艺节目,深受群众欢迎,还计划把鸿山公园开辟为具有闽南民间文化特色的公园。我馆将在调研的基础上,向区、市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利用同安影视城来推出“闽南文化展示区”,进一步保护、传承闽南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闽南文化。利用旅游景点这一平台,使传统的闽南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实现旅游业和闽南民间文化保护的双赢。

 总之,少儿图书馆要担起文化遗产保护“从娃娃抓起”的重任,这也意味着少儿图书馆社会职能的进一步拓宽。少儿图书馆在日常的工作中,有计划地把那些散落在民间基层的民间文化遗产搜集起来,进行调查、整理和研究,而后陈列、展出、推介给广大少年儿童,这也是时代赋予少儿图书馆的新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 唤回淳朴的闽南童谣[N.厦门日报,2008-02-19.

2 多制作闽南话歌曲已是当务之急[N.厦门商报,2008-02-26.

3 康延兴.论图书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职能[J.图书馆建设,2005(6).

4 胡梅珍.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J.图书馆建设,2006(5).

  沈月燕 女,厦门市同安区少年儿童图书馆助理馆员。

(收稿日期:2008-05-06。龚永年编发。)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