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 萍(武汉图书馆 湖北 430015)
摘 要 从图书馆员形象定位的内涵出发,分析在当前和谐社会语境下影响图书馆员社会形象的诸多因素以及图书馆工作重心的变化,指出图书馆员应如何塑造与定位自身在广大民众心目中的新角色与新形象。
关键词 图书馆员 形象定位 角色塑造 社会形象
有一项美国图书馆关于各个因素在图书馆服务中所起作用的研究结果显示:图书馆建筑占5%,信息资料占20%,图书馆员占75%。由此可见图书馆员在图书馆工作中的重要性。因此,图书馆员的社会形象对图书馆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形象的定义
从心理学角度讲,形象通常由三部分组成:自我形象(我们认为自己是什么样)、投射的形象(我们希望展示给他人的形象)和社会形象(他人如何看待我们)。从社会的发展与变革来看,存在许多对公共图书馆乃至图书馆员的社会形象产生影响的因素。我们只有认清那些对图书馆员的社会形象有促进或者抑制作用的因素,从我做起,定位好自身角色,才能得到公众的广泛认可,从而树立起和谐社会语境下良好的图书馆员社会形象。
2 影响公共图书馆馆员社会形象的因素
在当前和谐社会语境下,究其对公共图书馆馆员的社会形象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在于两个方面:首先是外因,即社会环境、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公众认知等;其次是内因,即图书馆的机制、图书馆服务能力、图书馆员自身的原因等,这些都在深刻影响着图书馆员的社会形象。
2.1 图书馆管理体制日趋完善
图书馆的管理体制是图书馆正常运行的保证。图书馆管理体制是管理机制、管理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3个方面的统一体。管理体制作为一个有机体,它也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调整和改变。如今,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公共图书馆承担着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重任,不断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努力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水平、质量,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没有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完善周到的读者服务工作就无从谈起。而公共图书馆管理机制的改革与发展成果,也势必影响到公众对图书馆乃至图书馆员社会形象的认识。因此不断深化公共图书馆内部机制改革,激活体制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调动图书馆员的积极性,是解决这一问题最根本的途径。
2.2 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计算机网络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图书馆员的工作范围与服务方式产生了深刻变化,其带来的冲击使图书馆的传统服务需求减少,以前“图书保管员”的身份被图书馆员的新工作角色取而代之。由于网络及搜索工具的普及使用,公众一般性的信息查询已不再寻求图书馆员的帮助;RFID、Lib20、Web20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图书馆员的服务内容与方式由信息服务转向知识服务。因此公共图书馆员要重塑在公众心目中的社会形象,就必须一方面灵活地驾驭信息工具,在整合与分析信息方面更显出能力;另一方面从管理读者与图书的劳动中解脱出来,更好地用我们的理想、精神和职业技能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2.3 图书馆服务理念与方式不断创新
“公共文化服务是图书馆的生命线”,是贯穿始终的核心指导思想。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近几年国内的公共文化服务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实现了公共图书馆从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图书馆的转型。杭州“一证通”、北京“一卡通”、深圳“图书馆之城”、天津“延伸服务”等职业理念与服务方式及服务载体的创新发展,使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得到极大提升,也大大深化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本质与内涵,因而使得图书馆员的责任与义务也开始延伸开来。
2.4 图书馆员个人素质的完善提升
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主要由图书馆员完成,特别是窗口服务,是直接面对读者、接待读者的。“读者至上,服务第一”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服务行为。因此图书馆员待人接物的个人行为,直接影响着公众对图书馆员的印象。个人行为是个人素质的体现,个人素质包括学历、性格、修养、态度等。因此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内在素养、创新精神、专业素养和言谈举止等内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和塑造着图书馆员形象。但在公共图书馆内部,图书馆员分散在各个不同的业务部门,如流通、采编、信息咨询部门等,每个图书馆员都有自身的优势与短处。根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扬长避短,发挥每个图书馆员的优势,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面对不同的服务大众,采取针对性的读者服务,就可防止以偏概全,有利于提升图书馆员的整体社会形象。
2.5 公众对图书馆的认知程度
社会形象本身就是外界(大众)的一种印象与认知,因此公众的认知程度是图书馆员社会形象的主导因素。但这种认知具有个性化的特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对图书馆有过接触的读者和没有利用过图书馆的人,对图书馆的认知截然不同。图书馆的主要工作是为读者服务,而读者服务这项工作本身就是一个互动的活动。有需求才有服务,有成果才有认知。因此公共图书馆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推广图书馆服务活动,深入社会,走进社区,融入民众的文化生活当中,让图书馆员成为社区居民的“引导你、激励你、娱乐你”的好帮手、好伙伴;另一方面要通过唤醒、引导,扩大民众对图书馆的文化服务需求,并有效地去满足需求,形成良性循环。长此以往,必将在民众中获得良好口碑,从而成功地塑造图书馆员的良好社会形象。
3 和谐社会语境下公共图书馆馆员的形象定位与塑造
公共图书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工作重心逐步转向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完备的图书馆网络服务体系上,让公众平等享有图书馆的服务成为图书馆追求的目标。基于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性与公益性的核心精神和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服务定位的指导,作为公共图书馆的灵魂——图书馆员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因此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图书馆员在和谐社会语境下的社会形象定位及角色的塑造。
3.1 知识给予的援助者
著名图书馆学理论家黄纯元博士1999年在其《追问图书馆的本质——对知识交流论的再思考》一文中就曾指出: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图书馆员要比读者来得高明,也没有任何“原理”可以说明图书馆员所提供的精神食粮要优于读者自己的选择。这句话表明一个观点:图书馆员并非施教者。在笔者看来,公共图书馆员在提供公共资源信息服务的方面,就像一位知识给予的援助者。
知识援助者之所以能够援助他人,是因为拥有智力资源优势,能够提供一条路径,告诉你最为贴近的参考答案。这个形象最为典型的要数武汉图书馆特聘图书馆员专家——被誉为武汉“活字典”的徐明庭老先生。早在2002年10月,该馆就成立了徐明庭工作室,借助该馆丰富的藏书,徐老先生相继出版了《武汉史料篇目索引》、《武汉史料书目》、《武汉抗战图志》、《汉口竹枝词》等系列地方文献书籍,平时更是向市民提供武汉各种历史掌故的参考咨询工作,有关地方研究的许多课题组也纷纷找到此工作室。如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该工作室不仅接受了本地新闻媒体的咨询、采访,还接待了上海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关于武汉抗战的专题咨询和新闻采访。徐老作为资深参考咨询馆员,为该馆树立了一个知识援助者的典型形象。
3.2 终身学习的示范者
南宋大儒朱熹曾有一首劝学诗:“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松。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诗句告诉我们,终身学习是必然的趋势。公共图书馆是学习型社会最好的资源,是终身学习的最佳推广中心,不仅提供民众在终身学习活动中的学习资源与资讯服务,并且教育民众认识资讯的价值,教导民众如何找寻、利用与创造资讯,所以图书馆也是终身学习的最佳教室,而图书馆员则是终身学习最好的导师与示范者。图书馆员自身更要有迫切的学习意识,要在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过程中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要使学习成为个人的一种品质。
在这里,笔者想介绍一下武汉图书馆馆员张华,他凭着自己对历史、文学的爱好,历时5年广泛阅读与走访,绘就《山海经》中记载的所有动物和人物,共317幅钢笔画,由此使得我国的《山海经》研究再向前推进一步。当然并不是说每个图书馆员必须取得什么样的辉煌成果,但是始终抱有学习、研究的态度与精神则是必须的,这样图书馆的服务工作才能向前推进,作为终身学习的示范者才能够真正起到引导民众终身学习的作用。
3.3 职业精神的倡导者
乐于奉献、勇于牺牲虽然是社会道德修养层面上的信念,但它与图书馆的职业精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笔者认为,一个不具有牺牲与奉献精神的人(“理智的利己行为”是现代社会大多数人的价值取向),虽然他完全有可能很好地理解图书馆精神并培养很好的职业素养,但绝对不是一个优秀的图书馆员,顶多是个“职业图书馆馆员”(人们通常把这种人称为“职业人”)。云南省图书馆2007年7月21日发生二氧化碳灭火系统意外喷放的险情,面对危机,云南图书馆的馆员们临危不惧、奋不顾身、舍己救人,为了抢救读者,多名图书馆员不顾自身安危,多次冲进白雾里,把昏迷的读者背出。
一次偶然的事件,折射出图书馆员的良心和职业道德精神,很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读者至上”的精神。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态度是图书馆员应向公众倡导与表率的。如此职业道德高尚、见义勇为的云南省图书馆馆员,在其他图书馆员和公众面前树立了职业精神倡导者的形象。
3.4 健康心理的辅导者
我国目录学家刘向说过:“书犹药也,善读者可以医愚。”古语也有云:“腹有诗书气自华”,看来读书向学具有保健、促进身心健康和美化人气质的功能。而现在在我国,随着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众精神追求的空间越来越大,人们会更加关注心理和精神方面的调养和治疗。阅读作为一种吸收精神营养品的手段,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生活方式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就公共图书馆而言,适合开展以修身养性、调节心绪为目的的阅读疗法活动。这是在图书馆传统的资源和启迪智慧能力上的服务拓展,针对普通大众,将休闲和心理调适相结合,适应快节奏的现代生活的需要,是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深化。图书馆员要做的其实只是对“阅读疗法”这一理念的推广,扮演健康心理辅导者的角色。
3.5 公益服务的奉献者
图书馆工作的社会价值总是通过他人得以体现,因此,“甘为人梯的敬业精神、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是图书馆员必须具备的素质。在每年暑假期间,哈尔滨市图书馆里都活跃着一批“义务小馆员”,这些 “义务小馆员”都是哈尔滨市的小学生,他们利用这样的机会既学习了解图书的借阅和管理工作,又能够树立起到图书馆为人民服务的观念。从另一个侧面来说,这些“小馆员”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锻炼了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丰富了课余生活,陶冶了情操。像这样既让读者们享受到公共图书馆提供的无偿服务,又让读者们参与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培养、提高了公共意识,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这种鼓励读者的文化参与性,发挥群众创造力,从而提高大家的公共道德意识的活动,正是向外宣传了图书馆员是一群默默无闻从事公益服务的奉献者的社会形象。
3.6 知识产权的保护者
图书馆员每天的工作都是在传播和传递知识产品,随时随地都可能触及到知识产权的问题。作为一名优秀的或者说是称职的图书馆员,必须清楚地知道在工作中如何尊重和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防止知识产权的滥用,学会管理知识产品的知识产权,并且热情地去帮助读者利用、开发和创造知识产权。实际上,现在政府开办的各种知识产权保护机构,所起的作用只能是在发生知识产权纠纷后,进行法律上的调解或者判决,并不能杜绝和防止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图书馆作为与知识产权有着密切关系的知识传播机构,其工作人员即图书馆员极有必要在思想层面上向读者宣传知识产权的法律常识,宣传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从而让知识产权的保护得到公众的普遍知晓,增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
4 结语
图书馆员正是通过以上许多角色的定位来树立和提升在公众心中的社会形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与前进,不仅仅是科学技术上的推动,更主要还在于“人”——图书馆员。馆员们为社会营造公正、平等、和谐的氛围,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引导良好的阅读风气,维护国家知识产权,帮助有文化需求的公众,将文化、知识、素质、爱心通过个人形象和良好服务传输到广大民众心目中,从而塑造受人欢迎的当代图书馆员整体形象。
参考文献
1黄少宽.社会角色理论与现代图书馆员的角色形象[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1(2).
2焦树友,王兴平.21世纪图书馆员的形象塑造[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5(5).
3学习型图书馆与馆员[A].山东省图书馆学会第十二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5.
4杨菁.馆员——图书馆中最重要的资源[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7(3).
5霍彩玲.图书馆员个体素描[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1).
6王波.阅读疗法[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
7刘可静.知识产权与图书馆员[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
8 Sarah Houghton-Jan. Future of Librarians Interview. http://www.libspace.org/archives/
sarah-houghton-jan-future-of-librarians-interview.html.
伍 萍 女,武汉图书馆馆员,硕士 。
(收稿日期:2009-02-03。龚永年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