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2009-09-21 09:52     字号:

杜秀芬(集美区少儿图书馆  福建厦门  361021

  摘  分析我国与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探讨少儿图书馆参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以及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方式。

  关键词 少儿图书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1 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近几年来国内外一直在关注与探讨的话题。“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为无形文化遗产,在200310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个人视为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得到创新,同时使人们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它主要包括5个方面内容:①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②表演艺术;③社会风俗、礼仪、节庆;④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⑤传统的手工艺技能。200512月,我国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进一步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含义:“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文学家冯骥才先生认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人类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都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宝贵的共同财富,是人类社会得以延续的文化命脉,而无形的文化(无规定的空间),往往比有形的文化更为重要。”

2 我国与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仅有着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还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我国各族人民长期以来创造积累的重要财富,它不仅是民族自我认定的历史凭证,也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并满怀自信走向未来的根基和智慧与力量之源泉。各种来自民间,以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曲艺、戏剧、民俗活动等等文化形式表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他的历史遗迹、遗址及人文景观共同构成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并成为人类文化遗产重要的组成部分。

   为了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各级政府也积极行动起来。20044月,文化部、财政部决定在全国实施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下发了《关于实施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通知》,并制定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实施方案》。《方案》指出了实施保护工程的必要性,实施保护工程的基础条件,保护工程的总体目标、方针和原则,保护工程的保护对象、保护方式和实施内容、实施步骤、组织机构、保障措施。20048月,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批准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决定,成为了第八个批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国家。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的意见》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提出建立名录体系,切实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20056月,国务院公布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914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正式揭牌成立,这体现了我国政府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标志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从此有了正式的国家研究保护工作机构。

   民族民间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之根,在厦门,主要的民间文化也就是闽南文化,闽南民系所创造的闽南文化是厦门最重要的民间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历史和社会的变迁,信息化时代的高速发展,尽管闽南文化仍在社会传播,但其传播、弘扬、创造、实践却日趋衰退,如古老的艺术“答嘴鼓”、“闽南民间说唱”、“歌仔戏”等,很难见到年轻的欣赏者,更别说传承了。而作为闽南文化基石的闽南方言,其传承状况更令人心寒,现在大部分孩子听不懂或是听得懂而不会讲闽南话,而闽南人从小耳熟能详的闽南童谣《天乌乌》、《一只鸟仔》等,在新一代少儿心中也难觅其踪。这些困境也是我国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生存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加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保护已是刻不容缓。近几年来,在政府的重视、专家学者和民间文化组织的参与下,闽南文化的研究传承有了一定的发展。如成立了厦门市闽南文化研究所、厦门市闽南文化学术研究会,出版研究刊物,诸多学校开展闽南文化相关教学,厦门电视台开播“闽南通”等。随着答嘴鼓、南音、漆线雕、歌仔戏等具有浓郁闽南特色的文化艺术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功,闽南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200769日,文化部批准设立了我国第一个文化生态保护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在厦门、漳州、泉州3地先行开展区域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工作。目前厦门初步规划建立几个闽南文化展示区:建设观音山——五缘湾闽南文化传承展示区,鼓浪屿郑成功文化、建筑艺术博览和中秋博饼民俗展示区,集美学村嘉庚建筑、闽南教育和端午民俗展示区等。在本区,主要建立歌仔说唱、闽南童谣、答嘴鼓、嘉庚瓦制作工艺传习中心,以及建立灌口镇凤山祖庙庙会习俗与口传文学保护试点。这些生态展示区、传习中心、保护点的建立,表明政府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对于闽南生态文化的保护,闽南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有着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3 少儿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保护的意义

3.1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所有图书馆的职责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公共图书馆宣言》指出: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核心包括与信息、扫盲、教育、文化有关的12项使命,其中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密切相关的有:加强文化遗产意识,提高艺术鉴赏力,促进科学成就和科技创新;提供接触各种表演艺术文化展示的机会;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赞赏文化的多样性;支持口述传统文化的保存和传播。这些表述表明了图书馆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少儿图书馆也是公共图书馆,其职责与公共馆也是相同的,只是服务对象偏重的不同,因而少儿图书馆同样负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

3.2 图书馆自身职能为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可行性

   图书馆作为人类的知识宝库,记录和保存人类文明历史是它的最基本职能。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社会记忆,是知识的一种类型,是人类历史知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图书馆收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理所当然的。尤其是公共图书馆,在收藏与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优势十分明显。近年来,我国少儿图书馆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省市县图书馆网络已经形成,公共图书馆内大多设有少儿部,图书馆办馆条件和设施进一步完善,图书馆在收藏地方文献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经验和方法,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藏保护。而少儿馆的社会教育职能能够把来自于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到广大的少儿读者中,使少年儿童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者与传承人,这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一个平台。

4 少儿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保护的方式

   按照《保护非物质文物遗产公约》的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指采取措施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包括这种遗产资格方面的确认、立档、保存、保护、宣传、弘扬、传承和振兴。从以上保护工作的具体内容来看,少儿图书馆可以在收藏与宣传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4.1 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藏

4.1.1收藏内容。相对于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让人们感受得到的精神文化遗产,有的甚至是看不到、摸不着的无形的遗产,而当我们把这些处于活态的、非物态的、“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文字、影像、录音等手段整理保存起来后,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有了静态的、物态的、“实”的存在形式;若干年后,人们按照其文字记载或音像资料,又可以把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活态的方式继续传承下去。少儿图书馆也是文献保存的重要机构,要利用图书馆的设备与先进的图书馆学方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序的收藏。收藏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文字资料。包括书籍、报刊、内部资料、手抄本等记载闽南民间文化的一切文字。②图片资料。如嘉庚瓦制作、中秋博饼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单单文字资料不足以直观说明其内容,必须要有图片资料。③音像资料。包括音频和视频资料,如闽南童谣演唱、南音表演、民歌小调等民间艺术和漆线雕、嘉庚瓦的制作过程等传统民间工艺,都需要用录音录像记录下来,全面、完整地保存。④实物资料。如漆线雕作品、闽南皮影道具等。收藏范围不仅包括过去的民间文化,也要留意当代的一些优秀文化,这在将来也可能成为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少儿图书馆在财力与人力上都有所不足,在收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可以选择性地收藏合适的资料,如童谣、民间故事、谚语、工艺制作等比较贴近少年儿童欣赏的民间艺术与民间工艺,这样也容易引起少儿的兴趣。还可以根据本馆的情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收藏与展示相结合,建立特色资源数据库。

4.1.2收藏方法。随着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实施,政府文化管理部门、文联、文化馆、艺术馆等一些机构和民间团体也摄制、制作了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图片、文字和音频、视频资料,图书馆可以通过电话、信函等方式向这些机构、团体征集有关资料。还可以向农村基层图书室工作人员了解这方面的信息,基层工作人员对于本地区的民间文化比较熟悉,图书馆得到相关信息后再到民间去采访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民间文化原本就来自于民间,图书馆要多向社会宣传,才能征集到更多的民间文化资料。另一个方面是注重馆内的宣传,来少儿馆的不仅是小朋友,还有他们的父母、爷爷奶奶,上一辈人更了解以前的历史文化,图书馆也可能从中获得新的线索。此外,不同地区的民间文化特色有所差异,通过馆际互借和馆际协作,可以减少重复投入,获得较全面的民间文化资料,同时实现各馆资源共享,最终实现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社会共享。

4.2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教育

   我国逐渐进入现代信息社会以来,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逐渐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损坏或流失,如何抢救与保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局面。闽南方言也由于外来人口的增加、普通话的普及以及家长观念的变化,在当代少年儿童中渐行渐远。因此,保护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件十分重要而紧迫的工作。发扬、传承优秀文化传统要靠每一个公民积极努力参与,只有全社会一起行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有效保护。要增强全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图书馆宣传、教育、推广工作显得相当重要。公共图书馆是一个开放空间,有着宣传、展示、研究等活动场所,拥有大量的读者群,对于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常有利。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与服务经验,开展专题讲座、图片展览、知识竞赛等形式的活动,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教育工作,提高社会公众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关注程度及保护意识。

   作为当地的少儿图书馆,承担着文化遗产保护“从娃娃抓起”的重任。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要让他们从小接受民间文化的熏陶,把他们引进闽南文化艺术的殿堂,形成一种文化氛围,培养他们对闽南文化的兴趣,从而带动他们对于闽南文化的热爱,自觉主动地接受和传承优秀的民间文化。文化部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中,厦门市申报的“闽南童谣”榜上有名。闽南语是闽南文化的载体,没有这个载体,闽南的民间口传文学、方言戏曲就很难有生存的空间,更不用说闽南文化的保护传承。因此要在少儿中大力推广闽南话,举办闽南话培训班,用闽南话讲故事和演讲,组织开展活泼有趣的闽南童谣表演,开设专门的民间艺术欣赏讲堂,等等。还可以和相关部门协作,如在幼儿园、小学、中学联合建立闽南文化教育基地,通过开展活动激发少儿对闽南文化的兴趣,从而让闽南优秀文化世代传承发扬。

   少儿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个全新的工作,意味着少儿图书馆的职能进一步拓展。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无数前人留下的光辉印迹,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体现,因此,各级少儿图书馆也应当积极主动地承担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份历史责任。

参考文献

1 方允璋.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

2李玲.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谈公共图书馆承担的社会责任[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8(5).

3胡梅珍,王立平.也是我们的职责——谈公共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图书馆建设,2006(5).

  杜秀芬  女,厦门市集美区少儿图书馆助理馆员。

(收稿日期:2008-12-22。龚永年编发。)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