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人文交流服务的理念与方式求索

2009-09-21 09:28     字号:

黄林强(黄浦区图书馆 上海 200001

  摘  解析人文交流的现实需求状况,回溯公共图书馆人文交流的历史,结合公共图书馆的基本宗旨,探求公共图书馆人文交流服务的理念,探索人文交流服务的方式。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人文交流 服务理念 服务方式

 

导言

   公共图书馆是社会动态的文化现象。把握社会文化发展的脉搏,研究社会成员对图书馆的现实需求,发展更新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拓展丰富服务方式,是图书馆时时研究的主题。其中,公共图书馆人文交流服务的理念与方式是当前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1 公共图书馆人文交流服务理念探求

1.1 人文交流的社会需求

   当今,社会的物质文明长足发展,社会成员对精神文明的需求日益增长。人们都希望有一个理想的人文环境,通过人文交流,从中获取信息增长知识,丰富生活愉悦身心,欣赏文化提高修养,与时俱进融入社会大家庭。

   我们通过解剖麻雀来解析这种需求。上海各级各系统建有许多所老年大学,各种学科门类齐全,但都是人满为患。没有机会入学的望洋兴叹;获得机会的,每周一次的上学日子成了心中时时的期待;已经毕业的,“申请留级”希望成为“终身学员”……其实上课学习已经成了形式,为的是谋求一个高尚的人文环境,获得人文交流的机会。

   一位读者表示:面对快节奏的工作、学习和竞争压力,人们心态变得浮躁,彼此间多的是自我封闭,心灵沟通竟成奢望,希望图书馆能提供读者之间相互交流的平台。

   同时我们注意到,随着当今文化艺术空前繁荣,各种文化艺术的社会团体,如诗歌、摄影、书画、音乐等民间团体交流聚会方兴未艾,然而他们缺少交流赏析的活动场所,都希望能上图书馆开展活动。

1.2 人文交流的图书馆学理论相关论述

   上世纪末,一本汇集中外多位图书馆学专家的访谈录《21世纪图书馆展望》,传达了一位叫乔伊斯·卫科夫的读者对21世纪图书馆的向往:“我去图书馆不是为了看书,而是为了获得信息、知识、智慧和教育。因此,我想见到的不是一排排书架,而是人。他们在谈论书,在传授某种知识,在研究某一主题,在创立新的思想。”

   同一时期,《21世纪图书馆新论》论述了“公共图书馆是市民的第二起居室”,提出了“图书馆是信息传播与交流中心”,“其功能远远超出了书的范围”,转述了大英图书馆原馆长布里安·郎(Brian Lang)博士“未来人们更需要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图书馆“将成为人们相互交流信息和经验的知识殿堂”的推断。

1.3 公共图书馆开展人文交流服务的历史渊源与现实状况

   文献记载:“18世纪中期的法国图书馆普遍设有两个并行的空间,一个是阅览室,另一个是谈话室。读者首先在阅览室阅读书籍,然后去谈话室交流。”由此可见,图书馆提供人文交流服务早就有之。

   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图书馆学强调的是技术研究,疏忽了图书馆的人文实质。图书馆的服务重点大多落在图书流通上,而疏忽了图书流通以外的服务,其中明显的一个方面就是疏忽了人文交流服务功能的开发。面对图书馆里大大的“静”字,默默无闻借书,正襟危坐看书,似乎成了人们的传统观念。读者面对面人文交流的愿望无形中受到了压抑,图书馆应具备的人文交流功能不经意间就慢慢淡化,渐渐疏于开发了。

1.4 从公共图书馆的功能定位确立人文交流服务理念

   国际图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服务发展指南》指出:“公共图书馆的基本宗旨是通过提供各种形式的资源与服务来满足个人和团体在教育、信息和个人发展,包括娱乐和休闲等方面的需求。它们向个人提供获得广泛的知识、思想和见解的途径,为民主社会的发展和维护起着重要的作用。”

   《图书馆学概论》(2002年修订版)根据现代图书馆的特点,在公共图书馆的功能定位上,除了“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外,增加了“满足社会成员文化欣赏娱乐消遣的职能”。

   上海图书馆主编的《图书馆工作手册》关于公共图书馆的职能包括“文化教育、自学、娱乐活动所需的图书资料和场所。”

   公共图书馆的人文交流服务功能,得到国际图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公共图书馆服务发展的“指南”,有《图书馆学概论》这样的图书馆学理论支持,有《图书馆工作手册》这样的专业指导。在当今社会文化发展,社会成员的人文交流需求凸现出来之时,我们需要完善公共图书馆功能定位,重建人文交流服务的理念。

2 公共图书馆人文交流服务方式探索

   我们不妨以黄浦区图书馆为例,通过一些实例来探索公共图书馆人文交流服务方式。

2.1 读书论坛

   黄浦区图书馆建立的“读书论坛”,是一个读书交流的平台。读者、作者与编者,读有所得、著有所悟、编有所感,在这个平台上平等交流各抒己见,答疑解难各得其所。图书馆先后邀请了上海作家协会的多位作家、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的研究员、出版社的编辑、报社的记者等与读者面对面交流。此外,还邀请部队战士与中学生读者面对面交流读书成才与人生理想的感悟。有一所劳动教养所,听说我们图书馆有这样的读书交流平台,也要求组织劳教学员到图书馆这样一个人文环境中交流读书体会,并取得很好的效果。

   “读书论坛”的交流形式多种多样。如:有以“作品回顾展”的形式,由评论家系统评论、读者点评、作家答疑的互动交流;有以“新书发布会”的形式,由作家谈写作体会、编辑分析评论、读者质疑问难的交流;有以“作家谈读书”的形式同读者交流;有以“作品朗诵会”的形式,由作家、朗诵艺术家、读者朗诵交流;有以现场挥毫的形式,交流解读书法碑帖等。

2.2 读者沙龙

   “读者沙龙”是读者面对面交流的平台。第一个读者沙龙是应一名爱好文学的读者提议建立的,起名为“文学爱好者沙龙”。这位读者在征集其他读者加盟的《寄语》中写道:“文学爱好者沙龙既是文学爱好者以文会友的场所,也是切磋技艺的地方;它还是抒发胸怀的舞台,更是陶冶情操的课堂。在文学爱好者沙龙里,我们会由陌生到相识,由相识到相知。”《寄语》一出,一下子有80多名读者报名参加。

   沙龙的交流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有读者中的能者为师,举行各种讲座,主题有:《文学现象与文学活动》、《中西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旅游文学与文学旅游》、《南北小品艺术比较》、《散文解构》、《社会学与文学》等。有各种主题研讨,如:“微型小说获奖作品研讨”、“老年文学漫谈”。还有《文心雕龙》、《艺廊思絮》等主题笔会。此外还有读者自己在图书馆编辑出版文学艺术交流小报《城市之光》,内容包括读书心得、优秀书报文摘介绍、读者原创作品等。沙龙还每年举办一届“无奖征文活动”,每到年底结集出版有“悦读欣得”、“世间七彩”、“城市走笔”、“人生旅痕”、“古调新曲”5个专栏的杂志《读者文汇》。图书馆馆长在序言中开宗明义指出:“为广大读者提供文学艺术和其他方面的人文交流服务,实践图书馆人文关怀,已成为现代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又一出发点。以此为出发点,我们图书馆的读者工作,必将更加贴近对精神文化生活、对人文交流关怀的需求日益增长的读者。”

   “文学爱好者沙龙”正如《寄语》所希望的:“我们共读名篇名著,‘疑义相与析,奇文共欣赏’;相互观摩习作,畅谈各自感想;灵犀通处海阔天空,神采飞扬,可即兴朗诵,可击节吟唱……”使得沙龙活动近悦远来。最近他们还自发结伴组织外出采风,著文交流。

   有一个诗歌爱好者民间团体,听说图书馆有读者沙龙这样的交流平台,也要求参与,于是又形成了诗歌爱好者沙龙。在汶川地震和迎接奥运期间,诗歌沙龙读者自己组织诗歌朗诵会,其他读者一起参与朗诵,场面感人。

   在此基础上,图书馆又组织了“古典音乐爱好者沙龙”。海报的导题是“传承经典艺术,提升文化品位”,活动内容包括各个音乐时期、各种形式风格作品赏析。除了聆听专家讲座,多是读者之间各抒己见的分析体会。有位读者说,经典艺术作品我们知晓甚少,有待进一步了解,通过互相介绍欣赏交流,提高我们的欣赏水平和文化底蕴,生活变得丰富而充实。

   应一些读者的要求,我们正在酝酿组建读者摄影沙龙、书画沙龙、收藏沙龙等。

2.3 交流展示

   我馆还举办了由读者、书法家、画家、摄影家、作家和图书馆工作人员共同参展的 “艺术沙龙交流展”,参展作品包括书法、绘画、摄影等。展会期间,参展者之间、参展者与观众之间相互交流,还结合举办了《现代绘画与流派》、《摄影的情感表达》等讲座,交流体会,切磋技艺。参展者中能者为师,还到《美国艺术300年展》、《罗丹雕塑艺术展》现场为其他读者讲解展出的作品。

3 基于实践的公共图书馆人文交流服务方式思考

3.1 国际图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服务发展指南》指出:要“通过提供各种形式的资源与服务来满足个人和团体在教育、信息和个人发展,包括娱乐和休闲等方面的需求。”公共图书馆在传统上习惯于接待个人读者以及单位集体的借书。当前公共图书馆开展人文交流服务,既要重视对个人读者的服务,也要做好团体读者的服务,包括民间团体。对团体读者来图书馆开展人文交流活动,图书馆既要做好常规服务工作,也要做好组织参与工作。

3.2 由图书馆组织的读者交流活动,主题一般由图书馆推出。公共图书馆读者来自社会的方方面面,主体部分各自独立,边缘部分相互交叉,基本部分共同融合,根据这一特点,应多选择相互交叉共同融合的主题,如文学、书画、音乐、摄影、收藏、影视等以文化欣赏娱乐消遣类为主的主题。随着社会成员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门类文学艺术的普及与提高的需求不断增长,这方面的主题交流服务,公共图书馆将大有可为。

3.3 人文交流的平台既有常设的,也有临时搭建的。常设的交流平台,有一批相对固定的读者群,他们中的热心骨干起着活动组织的重要作用。常设平台的形成,有图书馆根据读者需求精心组织的,也有社会民间团体集合的,而这些常设的平台往往又是搭建临时平台的基础。他们中的能者、他们人脉关系中的专家学者,可以搭建起有其他读者一起参加交流的临时平台。我们曾通过常设平台的读者,邀请到作家、诗人、剧作家、摄影家、画家、书法家组织临时平台,与广大读者一起交流。而临时参加的读者,通过临时平台又往往成为常设平台的固定读者。同时,图书馆也积极组织社会资源,邀请专家学者、作家、艺术家来馆,与读者开展面对面的交流活动。

3.4 开发读者面对面人文交流服务的功能,需要配套的服务设施。除了整洁高雅的人文环境,还需要相应的设备。如音乐影视文献的赏析交流,需要还原较好的声频视频设备和符合一定听声要求的视听室。特别是一些世界顶级乐团的声频视频资料,可以让没有机会到演出现场聆听观赏的社会成员,通过图书馆高保真的视听设备得到高水平的欣赏。再如书画、摄影、收藏等交流也需要展示的场所,而这些正是现代图书馆所应具备的。

3.5 社会文化越繁荣,社会成员的选择越多元。图书馆既要有适合大众交流活动的空间,也需要有适合“小众”交流的空间。

结语

   公共图书馆开展人文交流服务是图书馆的功能定位,已为国内外图书馆界广泛确认。图书馆的功能从传统的“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已扩展到“满足社会成员文化欣赏娱乐消遣的职能”。人文交流服务是实施这一职能的一种好方式,也是“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好举措。公共图书馆已经走出了“知识的宫殿”,走进了千家万户,如今把公共图书馆比作“城市教室和市民客厅”,既生动又形象。然而要真正做到名副其实,需要我们搞好面对面的人文交流服务,让公共图书馆真正成为广大市民交流知识、信息、经验,欣赏文化和娱乐消遣的“客厅”。

   建立健全和发展公共图书馆人文交流服务的理念,探索创新和丰富公共图书馆人文交流服务的方式,需要公共图书馆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吴建中.21世纪图书馆展望——访谈录[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69.

2 吴建中.21世纪图书馆新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

3 国际图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专业委员会编,林祖藻译.公共图书馆服务发展指南[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4 李恒芳.网上的读书论坛[J.图书馆杂志,2007(7).

5 上海图书馆主编.图书馆工作手册[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0.

6 韩建东.现代图书馆呼唤人文内涵与教育功能[J.图书馆杂志,2007(9).

7 范并思.政府公共图书馆服务理念的根本性转变[J.图书与情报,2007(5).

8 孙情情,魏闻潇,贾朝霞.我国图书馆定位研究综述[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8(4).

 黄林强 上海市黄浦区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 (收稿日期:2008-12-19。龚永年编发。)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