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级公共图书馆应积极参与农村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2009-09-18 04:02     字号:

 

林素琴(同安区图书馆  福建厦门  361100

 

  农村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区)级公共图书馆应拓宽自身的服务职能,积极参与农村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宣传、建设文献保存与服务体系,提供活动场所,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调查、发掘、整理、研究等工作。

关键词 县(区)级公共图书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 农村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保护

 

随着国家有关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的颁布以及全国“文化遗产日”的宣传,很多人知道了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风俗、礼仪、节庆、音乐、舞蹈、神话故事等等都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列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也知道非物质文化具有“艺在人身,艺随人走,人在艺在,人亡艺绝”的特点。因而上至文化工作者,下至平民百姓,对“保护文化遗产,守卫精神家园”的深刻意义都已有所了解,也增强了紧迫感。1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家要制订法律政策,各级政府要关心扶持,广大群众要积极传承,县(区)级图书馆工作者更不能袖手旁观。

一、县、区级图书馆参与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图书馆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承担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传播知识信息等功能。它通过搜集整理、存贮文献资料,满足文献利用者的需要,发挥自己独特的社会功能。随着经济全球化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文化的冲击也是不言而喻的。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外来文化的冲击使人们逐渐接受新的文化理念和生活方式,本土丰富多彩的文化受到巨大冲击,面临后继无人、日益凋敝甚至失传的危险。县(区)级公共图书馆责无旁贷地要担负起抢救这些日渐消亡的文化遗产的责任。

厦门市、漳州市、泉州市被称为闽南金三角。由于特殊的历史、地理条件,近200年间,厦门已逐渐成为闽南地区的中心,厦门港成为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进出闽南和大陆的一个重要口岸,成为我国与世界各地进行经济文化交往的重要门户之一。厦门文化就是继承闽南文化、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营养并逐渐发展起来的有自身特色的闽南文化,成为华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同安区隶属于厦门经济特区,与金门、台湾仅一水之隔,角屿与金门距离只有1600米,而且是著名侨乡和港、澳、台同胞的主要祖籍地,闽南文化教育、民风民俗也在这里生根发芽,形成了海峡两岸同胞同根、同言、同俗不可分割的局面。加强对当地历史悠久、积淀丰厚的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无疑对台港澳同胞和海内外华人寻根认祖、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祖国统一大业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目前在厦门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同安的“车鼓弄”、“宋江阵”、“莲花褒歌”、“灯篙送王船”均名列其中。其中车鼓弄、宋江阵均是发源于同安并在闽南地区和台湾民间流传,而新店镇后村的灯篙王船民俗更是集南音、舞狮、车鼓、答嘴鼓、高甲戏于一体的闽南民间艺术,每年农历416日该村举办岳府王爷(岳飞)圣诞日时,都有很多金门乡亲由金厦直航回乡祭祖,观看这一民俗表演。但由于经费短缺,原有表演人员逐渐年老,使这些异彩纷呈的宝贵农村文化遗产面临萎缩失传的困境。抢救和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其收集、整理成册并拍摄录像、录音资料,对弘扬闽南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促进两岸文化体育艺术交流,是当地县、区公共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县(区)图书馆在保护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主要工作

1、提高思想认识,积极配合政府参与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政府是保护、引导民间文化健康传承的主体。为规范和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厦门市和同安区两级政府积极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多次以市、区人民政府名义发文,授权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文管所等文化单位征集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资料并妥善保管,防止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和资料流失,积极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展示;同时要求各级文化机构有计划地培训、建设一支业务素质好、年龄和专业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以保证这项工作的开展。有了政府的明确支持,公共图书馆更应积极配合政府参与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培训场所,抽调对本地区民间文化比较熟悉的馆员参与这项工作,鼓励他们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2、主动参与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调查、发掘与整理[2]

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积淀丰厚,占据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半壁江山。过去,由于认识不到位,同安区农村中的许多传统文化正被一些所谓的“现代文化”所取代,保护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已刻不容缓。公共图书馆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具体地说有以下几方面:

①组织对本地区的民间文化资源进行“地毯式”普查。在第二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同安

区图书馆抽调对民间文化比较熟悉并感兴趣的馆员,与区文化馆、文管所工作人员一起走村串户,深入到各村庄、街道乃至每一个艺人家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发现了自明代嘉靖年间流传于同安莲花山区小坪及毗邻的安溪各村的莲花褒歌,通过采访本村的热心人士,帮助他们把400余首山歌挖掘出来,整理成册,报市文化局立项审批。区图书馆还为整理这批莲花褒歌提供了《安溪县志》、《中国民间歌谣集成福建卷同安分卷》等文献资料,并积极推荐有一定演唱功底的民间艺人。

②努力保存好发掘到的民间文化。莲花褒歌是古老的口头传唱艺术,它所包含的闽南方言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词语、俗语、俚语风趣幽默,押韵、顺口、入耳,可以说若不依靠闽南方言,莲花褒歌就失去了它的特色和韵味。因此,对已发掘到的“莲花褒歌”,我区图书馆采取录音的方式,使这项古老的口头传唱艺术永久保存下来,为今后传承提供原始资料,当然有条件最好要同时将民间艺人的演唱资料录像保存。

3、建立并完善同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

同安区图书馆积极争取政府的资金支持,建立了同安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通过采集、加工、整理同安及周边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把“车鼓弄”、“宋江阵”、“莲花褒歌”、“灯篙送王船”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文、图、影、音4种表现形式记录保存,并能够直观、生动、形象、立体地展示。通过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档保存,确保有关档案资料的完整与安全,同时为读者查询和研究提供服务。

4、积极为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提供场所和组织服务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指出,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活动和展现的场所和空间,可以促进这种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现代图书馆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就是力求成为社会或社区的文化中心,它除了向公众提供基础的文献信息服务外,还可以为各种社会活动提供场所、设施或组织服务。3同安区图书馆设有多功能展厅,完全可以为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现、表演或研究提供场所,把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得更好。

“车鼓弄”的保护计划之一就是要在当地中小学开展闽南文化艺术讲座,传承“车鼓弄”技艺。目前区里有关研究人员正在着手整理和编写“车鼓弄”的普及规范教材,区图书馆工作人员也与文化馆积极配合,在各中小学摸底调查,开展宣传,寻找对民间文艺有兴趣的苗子,做好“车鼓弄”在学校中的传承工作。并将于年底在区图书馆举行“车鼓弄艺术专题讲座”,届时除聘请专业人士主讲外,还将邀请民间艺人现场示范表演,图书馆将以文字、摄影、摄像、录音四位一体进行建档保存,以供日后传播利用。

参考文献

1 李仲倬.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J.中国科技成果,2006(12).

2 康延兴.论图书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职能[J.图书馆建设,2005(6).

3 胡梅珍.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J.图书馆建设,2006(5).

林素琴 女,厦门市同安区图书馆助理馆员。

 (收稿日期:2009-02-20。龚永年编发。)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