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流”现象——从“漂书”说起

2009-09-18 03:54     字号:

 

李爱媚(闽江学院图书馆  福建福州  350108

 

摘  要 较之传统图书馆,现代图书馆实行“大空间、大流通”开架借阅,其“书流”产生了“量”的飞越;“数图”的崛起,代表了新“书流”现象的“质”的变化;而“个人虚拟图书馆”的推出,则使新“书流”现象呈现日渐广泛的“数字/虚拟化”趋势,其结果可能使“虚拟个人图书馆”不仅傲立于图书馆之林,还可能最终取代物理空间的图书馆。凡此,必然引发图书馆人作出若干基本思考和对策。

 关键词 书流 数字图书馆 数字/虚拟化 个人图书馆

 

1 引言——“漂书”

“图书漂流”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欧洲,人们将自己不再阅读的书贴上特定标签,放在公共场所,供人拾取阅读;拾取的人阅读之后,再以相同的方式将该书投放到公共环境中,让其继续“漂流”,从而让“知识因传播而美丽”。互联网的出现加速了现代“图书漂流”活动的普及,2001年,美国出现第一个图书飘流网站www[BF].Bookcrossing.[BFQ]com,从此,网络“漂书”活动在欧美迅速发展。目前全世界已有注册“漂书”成员数十万人,注册图书数百万册。[1]

日前,“搜狐”头版有一则题为《阅读已非中国高官个人私趣成整治官风特殊工具》的文章,提到当今中央高层“向来对读书与学习非常重视”。文中还提及哈尔滨市委书记杜宇新从家里带上50余册书,带头参加他所倡议的“漂书”活动。[2]20年前,笔者曾撰文探讨过“活动形态图书馆”(亦称“动态图书馆”)中图书资料“有序化”的集、散运动方式问题,并称之为“动态图书馆的书‘流’现象”。文章认为:“书‘流’循环运动机制的原理以及这种机理在客观实践中可能给予人们以改进工作的某种启示。”3如今,人们重视“读书与学习”并以“漂书”形式推介个人珍藏的图书当属非常之举!那么,这一新“书流”现象的独特性及其象征意义,是否即昭示着未来图书馆纸介质图书(下称“纸书”——笔者)的某种残存形式?由此,笔者注意到当今世界出现的其他种种新“书流”现象,认为其对现代图书馆工作带来的影响、冲击及包涵的启示意义,均应引发人们足够的关注、思考和探讨。

2 新“书流”现象

谈到“漂书”这类存在于图书馆外的与传统图书馆“书流”现象大相径庭的新“书流”现象时,我们不妨着重关注一下就在当下的图书馆内业已出现的种种堪称革命性变化的新“书流”现象,下面拟就此作一些简略的探讨。

2.1 新“书流”现象之一:图书馆“大空间、大流通”开架借阅——“书流”产生“量”的飞越作为上一代的莘莘学子,我们曾为自己能由从图书馆出纳台外向图书管理员递“索书条”到半开架借阅再到最终跨进图书馆书库自检自取的全开架借阅,从而畅游在知识海洋之中而感慨不已!但是,传统图书馆低矮狭窄的书库空间也同时刻印在我们的脑际。这一现象即便是在上世纪80年代兴建的名牌高校图书馆中也毫无例外地存在,如今看起来就不能不令人为之扼腕了。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信息管理和系统学院M[BF].K.[BFQ]巴克兰(Michael K[BF].[BFQ]Buckland)教授在《重新设计图书馆服务:宣言》中指出:“图书馆的首要目的是提供服务”,而且认为“便利文献获取”是图书馆服务的根本原则之一。[4]那么,从这一视角看,现代图书馆实行的“大空间、大流通”开架借阅服务,既是对传统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模式的一大物理变革,也是“便利文献获取”的根本途径。

以闽江学院图书馆新馆为例。全馆采用“统一柱宽、统一层高、统一载荷”设计,九大书库平均面积约800m2,库库相连,全馆大流通。这使造访的读者犹如鱼入江海般畅游无阻,充分享受到在这个“知识海洋”中“借、藏、阅、检、网、询”一体化的便捷和高效服务。与传统图书馆的“书流”相比,该馆目前日均接待读者约3000人次,日均“书流”达3000余册,这无疑是一次“量”的飞越。

2.2 新“书流”现象之二:从电子图书的出现到电子图书数据库的广度开发再到“数图”的崛起——“书流”产生“质”的变化

伴随着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我国经济的快速腾飞,国内外图书阅览界的“书流”状况早已出现新的突破,即随着由“电子图书”担任主角的“数字图书馆”的崛起,使得传统以“纸图”为主导的“书流”现象产生了“质”的变化。但奇特的是,这一带根本性的变革型“书流”现象的出现,暂时尚未威胁到纸介质图书的生存,相反,目前两者并行不悖,甚至相辅相成,共同催生了图书阅览界的一派繁荣景象。

仍以闽江学院图书馆为例。按照本科高校教学水平评估对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要求,近年来,该馆经过采编、期刊和数图等业务部门既明确分工又紧密协作,文献资源建设在“量”方面业已跨上了一个新台阶,即:馆藏纸介质图书已突破百万大关,计106万余册(生均占有量达70余册),报刊总数2300余种;与此同时,全馆持续加大数图建设力度,从2003年仅有一个“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到如今拥有包括国内“三大图书数据库”(超星、中数图、书生)、“三大期刊数据库”(CNKI、万方、维普)以及由闻名世界的德国Springer-Verlag科技出版集团提供的Springer LINK学术期刊库在线服务等在内的中外大型电子资源数据库30个,镜像电子图书55万余册,电子报刊1.5万余种,总存储量40T,电子资源总量跃居全省新建本科高校前列。值得指出的是,该馆2008年电子期刊访问量约160万次(生均1

00余次),文献下载约30万篇/册(生均约20/册)。电子图书作为“纸书”的重要补充,极大地充实并丰富了读者的阅读内容,从而成为读者交叉穿梭于现实与虚拟空间、徜徉于有形与无形书海而流连忘返的重要媒介。

2.3 新“书流”现象之三:从电子出版物与电子资源远程利用再到建立“个人虚拟图书馆”——“书流”现象“数字/虚拟化”

电子出版物是指“以数字代码方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存储在磁、光、电介质上,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使用,并可复制发行的大众传播体。”5电子图书则是电子出版物中最常见的,其主要载体为磁盘和CD-ROM光盘。当然,应当指出,如果完全是以网络为传播媒介的电子图书,虽然其载体为互联网某一服务器上的磁盘或磁盘阵列,但人们都普遍将其视为“网络图书”或所谓“狭义的电子出版物”(即“完全在网络环境下编辑、出版、传播的书刊报纸等出版物)。[6]如今借助因特网这一覆盖全球的网络,电子出版物网络化或数字/虚拟化业已成为现实。

如今,人们一方面端坐在电脑边或手持移动PDA频频从网络上浏览或下载电子书刊报纸等各种各样的电子出版物,或是干脆用各类便携式电子图书阅读器博览群书,另一方面他们也不放弃光顾图书馆的“纸书”出版物。于是乎,当今的读者无不进入了一种可谓“无形有形相得益彰,网上网下左右逢源”的阅读状态。从读者角度看,这是相当惬意的事;而从图书馆流通阅览业务角度看,至少在目前来说也未尝不是件好事。因为虽然馆藏文献资源的物理“书流”量在逐年减少,但电子出版物的利用率却是逐年递增(2006-2009年闽江学院图书馆纸质图书流通量虽分别以约6%-8%的速度递减,但近3年来该馆电子图书的利用率却以翻番的速度飙升),诚所谓“堤内损失堤外补”矣!

但问题在于:长此以往,馆藏“纸书”资源门庭冷落甚至无人问津的惨淡景象将不难想象,或必定是不久的将来的事。或许,正是基于这一考虑,当下各高校图书馆正大力发展和完善其VPN(“虚拟专用网络”)远程资源利用技术,以便实现各馆数图资源的异地访问/调用。无疑,这是一个惠及所有读者的福音,因为它让读者足不出户而能无限期地“借阅”到自己所需要的书。而与此同时,各大型电子资源数据库供应商似乎都在抢滩“虚拟个人图书馆”(超星的“读秀”、方正“APABI”、万方期刊数据库等都有此类服务)。这就意味着,读者一旦建立并充实了属于自己的“虚拟图书馆”,那么,他们上有形的物理空间图书馆的

机会恐怕真的就如同他们偶尔上博物馆一样的稀罕了!

总之,在图书馆人看来,“书流”现象正呈现日渐广泛的“数字/虚拟化”趋势,已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

3 新“书流”现象引发的“读者服务”与“书流”管理问题的思考

综上所述,较之传统的书“流”,当下的新“书流”现象所呈现的“量”的飞跃、“质”的根本性变化,以及日渐广泛的“数字/虚拟化”趋势,必然引发图书馆人作如下若干基本思考和对策:

3.1 深入思考,统一认识

上述新“书流”现象无疑会对基于传统图书馆运作模式而发展起来的各系统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带来冲击和挑战。为此,现代图书馆必须与时俱进,及时变革馆藏文献资源的收藏原则——在建设和发展“数图”的“量”与“质”的同时,适当调整压缩“纸书”的“种”和“册”;否则,后者采编与管理负担繁重而实际产生的效益低下,即所谓“得不偿失”,弄得不好,若干年后即成好看而不中用的“空摆设”。北邮出版社社长代根兴在《当代图书馆的功能定位与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趋势》报告中曾指出:国外有人预测15年后,即到2025年左右,纸介质图书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7危言耸听乎?不,此乃警世良言

3.2 不失时机,及时调整资源配置

欲“变革馆藏文献资源的收藏原则”,当下我们要做的是,应趁“数图”与“纸书”尚处于并存共荣阶段,未雨绸缪,及时调整图书馆经费及人力资源配置,即应将“数图”相关设施的投入、内涵的建设、专业人才与管理团队的充实诸问题摆到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战略位置上加以认真研究并逐项落实;否则,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势必落后于日新月异的IT业的发展,而使图书馆的整体工作处于被动、落后,甚至会因“纸书”乏人问津,而“数图”又服务滞后,最终迫使整个图书馆被淘汰出局!

3.3 充分做好应对现代新“书流”多元性现象的准备

传统的书“流”现象产生于“图书”与“读者”这两大“永恒要素”之间,并“呈逆向或称双方向流动性”,从而构成书“流”循环体。不过,“单一的书‘流’循环体并不机械地守恒于自身‘体内’的运动轨迹,它有时会出现‘溢出’现象,去参与‘体外’循环,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馆际借书’的运动现象。”[8]尽管如此,笔者以为:传统的书“流”业务基本上是呈单元活动态势,即属某单一图书馆的业务活动范畴;而与之相对的现代“书流”现象则显然是多元而复杂了,因为后者业已呈现 “数图”与“纸书”,“现实与虚拟”,甚至“虚拟个人图书馆”与“各系统图书馆”相抗衡等多元“书流”交错并存且交相辉映的纷繁发达景象。那么,欲掌控现代“书流”多元性之复杂局面,则未来的图书馆亟需一支人员精干、业务娴熟且综合素质颇高的队伍。

4 结语

随着“数图”事业的飞速发展及其对传统“纸书”带来的影响与冲击,无论将来“纸书”是否真的会从图书馆销声匿迹,如今的“漂书”现象很可能是向世人昭示着未来图书馆“纸书”的某种残存形式。在此过程中,图书馆由于实行“大空间、大流通”开架借阅,其“书流”现象较之传统图书馆的“书流”产生了“量”的飞跃;再则,从电子图书的出现到电子图书数据库的广度开发再到“数图”的崛起,这是新“书流”现象较之传统“书流”所呈现出的“质”的变化;而从电子出版物与电子资源远程利用再到建立“个人虚拟图书馆”,新“书流”现象正呈现全面“数字/虚拟化”的趋势,其结果则是“虚拟个人图书馆”(或“口袋式图书馆”9终将傲立于图书馆之林并可能最终取代物理空间的图书馆。凡此种种,必然引发图书馆人作若干基本思考和对策,即:深入思考,认真研究,及时调整资源配置,建立业务素质高的精干队伍,以应对现代新“书流”多元性的纷繁复杂现象,为最终向“虚拟个人图书馆”的“数图”化目标顺利过渡。

参考文献

1 漂书[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419407.htm.

2 阅读已非中国高官个人私趣 成整治官风特殊工具[EB/OL.http://news.sohu.com/20090528/

n264209803.shtml.

3,8 李爱媚.书“流”现象[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1):88-89.

4 ()M. K.巴克兰,黄育馥摘译.重新设计图书馆服务[J.国外社会科学,2001(2):28,30.

5,6 什么是电子图书[EB/OL.http://www.sxzx.net/News/Files/7855_1.html.

7代根兴.当代图书馆的功能定位与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趋势[EB/OL. http://www.3722.cn/softdown/

list.asp?id=222666.

9 代根兴.电子纸张等对图书馆的影响[EB/OL.新浪科技.[JP3]http://www.sina.com.cn, 2004-05-24.

李爱媚  女,闽江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 (收稿日期:2009-05-06。龚永年编发。)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