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几点思考

2010-08-19 11:22     字号:

 薇(华侨大学图书馆 福建泉州 362021

 

  高校图书馆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做到服务上以用户为中心,管理上以馆员为主体,从而为广大师生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文献信息服务,实现图书馆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 高校图书馆

 

1 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是高校图书馆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有效途径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梅国红在《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一文中提出,要从高度尊重人、努力塑造人、全面提高人、充分理解人和切实关心人五个方面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1]笔者认为做好这五方面才能做到政治上保证、需求上满足、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发挥着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的重要作用。图书馆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同以往以“书”为本有着本质的区别,以“书”为本致使图书馆仅是一座知识宝库,强调以“人”为本才能真正发挥知识信息的潜在价值。高校图书馆应当为广大师生提供知识学习的场所,提供查阅文献资料的途径,提供获取信息的自由与便利,提供公益性知识援助,提供各种类型的参与阅读活动的途径与场所。[2]因而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实践科学发展观应从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做起。

2 高校图书馆“以人为本”理念包含的内容

以人为本的“人”就高校图书馆而言,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高校图书馆的使用者,包括读者和各种信息、网络资源的使用者,可统称为“用户”;二是高校图书馆的管理者,包括图书馆馆长、各部门负责人和各级别图书管理人员,可统称为“馆员”。因而高校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管理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方面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要以用户为中心,满足用户需求,提供优质服务;另一方面把馆员作为图书馆业务工作的主体,充分发挥馆员的主动性、创造性,增强高校图书馆凝聚力。

3 高校图书馆实践“以人为本”理念的方式

3.1 以用户为中心,满足用户需求,提供优质服务

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包括对用户服务认识的深化,对用户价值和权利的认同,处处体现对用户的人文关怀。笔者认为,在用户服务中体现“以人为本”理念应做好以下几点:

3.1.1满足用户需求。图书馆开展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满足用户的需要。1931年印度图书馆学之父阮冈纳赞就提出图书馆学“五定律”:图书是为了利用;图书馆是为了一切人而存在;给读者所有的书;节省读者的时间;图书馆是一个发展着的有机体。[3]虽然今天图书馆服务的对象不仅仅局限于读者,但这“五定律”对图书馆学、图书馆建设仍具有指导意义。前四项定律可以说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化,充分揭示了图书馆把重视并尽可能满足用户的所有需求作为图书馆的行业精神,体现图书馆的人文精神。图书馆员应将自己阳光般的微笑服务和敬业精神呈现于用户面前,做用户的朋友,尊重、信任和关心用户,这是馆员与用户间建立诚信关系的基石。

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全校教师和学生,这两大读者群体都拥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员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和专业水平,了解他们的需求特点,深入参与到他们的研究课题中,为他们提供满意的特色服务,这样才能提升高校图书馆的形象。

3.1.2建立馆员与用户的诚信互动机制。图书馆应通过对借阅情况的统计分析,不断优化藏书质量,完善馆藏体系。还应建立用户反馈机制,通过图书馆规章制度公开化、设立留言簿、图书馆主页上的“读者意见箱”以及面对面咨询台等,听取读者呼声,广泛收集有利于改善图书馆各方面工作的建议,形成馆员与用户之间的良性互动,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益。

馆员通过服务用户,根据用户反馈意见不断改进图书馆工作;而用户依靠图书馆服务满足自身需求,反过来又把信息利用情况反馈给馆员。这种互动互惠关系使图书馆事业充满活力。

3.1.3实现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当今的图书馆是运用各种现代化技术实现信息一体化存取,为用户提供实体文献服务与网络信息服务的复合型图书馆。这就需要图书馆员通过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全方位收集文献信息,进行高效率的集成化信息过滤和信息引流,将显性信息资源与自己的隐性知识相结合,通过信息整合创新知识,担任用户的信息“导航员”。

“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高校图书馆建立界面友好的主页,比如开辟新书导读、馆际互借、课题咨询、专题讲座、参考咨询、书刊借阅、科技查新、用户培训、特藏服务、视听服务、电子资源服务等栏目;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尽可能引进各种全文数据库,如维普全文数据库、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报纸全文数据库、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数据库、中国基本古籍库和超星图书馆等,让读者充分感受“足不出户,随心所欲获取需要信息”的人文关怀,从根本上改善传统图书馆文献信息保存管理利用的方式,不再受时空的限制,让文献信息资源在网络环境下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和共享。

3.2 以馆员为主体,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凝聚力

“以人为本”管理的主体是全体图书馆员。高校图书馆的每位馆员都应具有主人翁的姿态,各部门之间相互协作。“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行政管理人员与业务人员之间是一种分工合作关系,废弃由上而下控制导向的传统管理模式,帮助馆员制定职业发展规划,让全体人员都能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图书馆的凝聚力,更好地实现高校图书馆的社会价值。

3.2.1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知识更新加速,对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开发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图书馆要抓住新机遇、面对新挑战、实现新发展,就要将人力资源的潜力转化为现实发展的优势,采取有效的措施, 建立一种有利于吸引、稳定、激励人才的机制和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的氛围。

原耶鲁大学图书馆馆长Rutheford D.Rogers和原斯坦福大学图书馆馆长David C.Weber认为:“管理就是通过人去完成工作。一个好的管理者应该为每一个岗位,不管这个岗位重要或者不重要,找到最合适的人选。”[4]这需要尊重馆员的个性化特征,了解馆员的所能所长,结合培训效果,实行层级管理,大胆用人,合理配置部门管理与业务岗位人员,让每位馆员在适合自己兴趣爱好的岗位上发挥出最大潜能。

3.2.2加强馆员的能力培训。培训是提高高校图书馆现有人员队伍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图书馆应建立正常的继续教育培训制度,明确培养方向,激励员工参加符合本馆需要的各类再教育和培训,参加学术研讨和业务交流活动,提高馆员的业务能力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外语水平,提升馆员综合素质。

3.2.3增强行政管理者的凝聚力。高校图书馆领导应加强个人修养,具备性格、能力和敬业精神等人格魅力,而不仅仅具有工作经验和较强的业务素质。优秀的图书馆领导应当知人善任,让下属有成长和发展的空间,应当具有亲和力;具备应对情况变化的整体决策能力,做到言行一致,自信又互信;应当想馆员之所想,急馆员之所急,在馆务工作中加强沟通、协调和服务,从而营造一种宽松默契的人际关系,更好地实现图书馆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梅国红.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J].学习与实践,2004(8):63-64.

2 蒋永福.文化权利:中国图书馆行业的核心价值[J].图书馆论坛,2007,27(6):72.

3 叶志斌.图书馆以人为本管理模式探讨[J].图书馆论坛,2005,25(1):49.

4 杨军.构建“以人为本”图书馆管理创新体系[J].贵图学刊,2000(4):1.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