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形势下中学图书馆阅读指导工作探析

2010-11-19 03:51     字号:

蔡欠治(泉州市城东中学图书馆 福建 362000

 

  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中学图书馆应配合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终身学习。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中学图书馆 阅读指导

 

中学图书馆是为学校教育、教学和教改服务的机构,肩负着促进中学教育改革、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任务,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发展。笔者认为,在当前新课改形势下,中学图书馆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一、倡导学生积极读书新风尚

随着课程改革的日渐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作为学校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学图书馆,应该抓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机遇,与时俱进,把握发展的方向。中小学教育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搜集、判断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并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简而言之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不断学习,加快学习。

  中学图书馆员应当密切关注教改的新动向,了解教育教学的新信息、新思想、新经验、新理论、新方法和教学科研的新资料、新知识,配合并促进教改的发展。要主动了解新课程,服务新课程,利用图书馆丰富的信息资源为教材的配套、拓展、延伸做好基础工作。图书馆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利用图书馆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收集信息发挥学习主动性的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例如本校高一年级历史老师开展“追寻历史的由来”读书活动,要求学生本学期查找资料10次,如能完成则在期末考试分数上另加10分。这一措施大大激发了高一年级学生的读书积极性,很多同学都来图书馆借书、摘抄资料。图书馆也积极配合,推荐好书新书,延长开放时间,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

二、指导学生阅读新方法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人们通过阅读,不断地获取知识,增长才干,提高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目前我国中学生阅读素质偏低,中学图书馆的课外阅读目前仍处于低谷状态。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一些中学生不知不觉中迷失了应当读什么书、如何读书的方向。据对我校高二年级300名学生的阅读现状抽样调查分析,通过阅读了解中国四大名著的学生只占4.3%,大部分学生是通过电视媒体和卡通图书了解的,整个中学阶段几乎没有一个学生完整地读过四大名著。读过其他世界名著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另外,学生用于课外阅读时间非常少,其中每天课外阅读时间不到1小时的约占77%,每天阅读1-2小时的只有25人,仅占0.83%。就是在这极为有限的课外阅读时间里,学生阅读的大多还是从小摊小店买来或租来的娱乐消遣类图书。针对目前学生的阅读状况,中学图书馆应积极指导学生如何选择课外读物和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1、引导学生正确地选择课外读物

课外读物质量良莠不齐,学生对课外读物没有很好地选择,是当前中学生课外阅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哪些书该读,哪些书不该读;哪些书该精读,哪些书泛读……阅读前要使学生明确这些问题,让学生学会有选择性地阅读课外书籍。

2、教给学生阅读书籍的技巧

学生在阅读书籍时,不同的书可以根据不同需要来读:对课程指定参考书要细读;对只需知道内容大概的文章可浏览;对只需寻找相关知识的书进行跳跃式阅读……当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提高后,要引导他们把略读和精读结合起来。略读可采用读版面、读标题、读导语、读摘要的方法,迅速了解作品的大意,获取自己所需的资料和信息。精读主要是对一些名著、佳作或自己喜欢及需要的文章和书刊,读后可及时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3、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本领

应当培养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阅读尽可能多的书,吸收尽可能多的信息,以适应21世纪快节奏、高强度的工作与生活的需要。根据阅读专家曾祥芹、韩雪屏先生的研究,新世纪里人们必须迎接3个挑战:一是无限的书籍对有限阅读时间的挑战;二是呈几何级数膨胀的信息对读者原有接受能力的挑战;三是大量新知识对读者理解能力的挑战。因此,培养学生阅读的速度,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使学生读得更多、读得更快已是势在必行。

三、开导学生阅读新兴趣

一般学生在阅读选择中有3种阅读心理和动机:①求知心理,即学习型动机;②求助心理,即解疑型动机;③求乐心理,即娱乐型动机。对中学图书馆来说,了解学生的阅读心理和动机,使学生保持良好的阅读心理,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因此图书馆要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阅读心理,通过有效的心理疏导,帮助学生调整阅读兴趣,培养阅读意志,形成阅读习惯,使阅读成为中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兴趣是阅读动机的重要表现,浓厚的阅读兴趣能产生自觉学习、获取知识的精神鼓舞,使阅读活动处于最佳精神状态,导致良好的阅读效果。

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主要以心理引导为手段:①图书馆员要善于观察分析学生的阅读心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活动,采取针对性的方法进行引导,主动做好服务工作,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②利用先进技术设备,及时向学生传递最新图书信息,从而引导学生阅读。③推介新书、组织书评征文、举办讲座以及在校园网上导航等活动,吸引学生到图书馆借书,通过阅读达到开发智力、提高素质的目的。

四、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

为配合新课程改革,中学图书馆应改变自身定位,把图书馆办成“第一课堂”,使图书馆成为学生课内、课外自主学习的首选目标。图书馆员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帮助学生走出教科书,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在社会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改变过去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提高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图书馆员还可以围绕某一主题,集中相关资料,让中学生通过对一系列资料的阅读,在课堂上展开充分讨论,更好地吸收知识;或配合教学进度,重点向学生推荐有助于深化课堂学习的书刊资料,通过对这些书刊的阅读,让学生把问题带到课堂,促使学生认真听讲,同时课内没能得到满足的地方,也可让学生到图书馆去寻找答案。正如霍尔姆林斯基所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目前,我国中小学图书馆的现状离教改要求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硬件上也没有完全达到自动化、网络化、现代化的要求。中学图书馆应抓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机遇,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 董瑞贞.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1998(2).

2 程蓉芬.青少年课外阅读导化管理[J].图书馆杂志,2000().

3 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 孙军业.提高教师专业化程度需要强化课程资源开发意识[J].教育发展研究,2002(9).

5 滕荣良.创新教育环境中图书馆的利用与发展[J].中小学图书馆通讯,2003(1).

6 刘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中学生课外阅课兴趣的培养与指导[A].广州教育学会中学图书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3.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