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县级图书馆建设与发展浅议

2010-11-19 03:24     字号:

 

章小芳(光泽县图书馆 福建  354100

 

  以光泽县图书馆为例,分析贫困地区县级图书馆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设与发展贫困地区县级图书馆的设想。

关键词 县级图书馆  贫困地区  建设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图书馆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全国县级公共图书馆有2240个,但发展极不平衡,呈两极分化状态。国家图书馆、省级图书馆以及大、中城市图书馆发展较快,县级图书馆建设相对滞后,制约了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和谐、有序发展。是什么原因造成贫困地区县级图书馆陷入困境呢? 笔者认为,除经费等客观因素外,图书馆工作人员本身的主观努力也是不够的。等、靠、要思想仍然根深蒂固,自我发展和竞争意识淡薄,缺乏改革进取的开拓精神。只有寻找出路,自我发展才是我们的选择。

1 贫困地区县级图书馆存在的问题

1.1 购书经费严重不足

目前,县级公共图书馆最突出的问题是购书经费严重不足。在一些地方,县级财政对公共图书馆经费的保证仅限于人头费”(基础工资+职务工资),购书费几乎为零。近年来由于图书报刊价格大幅度上涨,图书馆文献收藏日渐萎缩,严重影响了藏书建设。加之图书破损老化,不断剔除下架,造成馆藏入不抵出的拮据局面。许多系统性、连续性书刊已出现严重断层,极大地降低了藏书质量。图书馆无书可看的严峻现实,严重制约了阵地活动的开展和职能的发挥。为数不少的县级图书馆一方面藏书数量少,另一方面馆藏质量差,缺乏足够的文献资源补充,正在逐渐空壳化

1.2 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严重不足

由于经费短缺,许多县级图书馆的自动化建设十分薄弱,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图书馆大都馆舍破旧,馆藏陈旧,读者仍在使用卡片式目录检索图书。服务方式的落后,使图书馆的职能和作用发挥不出来,极大地影响了图书馆资源的有效利用。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是县级图书馆最突出的问题之一,也是图书馆工作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

1.3 职能萎缩,整体功能下降

经费不足,便无法补充书源;没有书源,图书馆就形不成服务能力;没有服务能力,就吸引不来读者;读者人次下降,导致县图书馆图书采编、管理、流通等各口的职能萎缩。加之缺乏情报服务意识,等读者上门,你来我借、你走我闲“等、靠”意识浓厚,且不善于了解外部及社会对图书馆文献的需求,使县级图书馆的整体功能发挥不够,出现了服务的局限性和封闭性,社会效益极低,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对农村的科技服务,只能靠几份科技报刊编发几期科技小报,开展科技服务多流于形式,方式单一,手段落后,已不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

1.4 开放程度差与利用率低

读者自由平等地利用图书馆来普及教育、提升大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的精髓,也是图书馆人文倾向的基本体现。可是,我国许多县级图书馆有限的文献资源并不向所有读者开放,开放程度较低,开馆时间也不尽合理,服务方式单一。许多县图书馆按行政机关作息时间开放,读者上班、上学时图书馆开放,读者休息时图书馆关门。由于没有新书刊吸引读者,经常出现馆员多于读者的现象,有的馆干脆关门,大家拿着工资回家,反正没人检查,使图书馆名存实亡。还有部分图书馆从管理和防范的角度表现出对读者尊严的轻视,采取种种不文明的做法,如限制进馆、限制阅览、限制办证、办证收取押金、区别对待以及对弱势群体包括残疾读者的忽视。加上服务方式落后,坐等读者上门,被动地提供服务,县城内的阅读需求尚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远在郊区和乡下农村地带更是被排斥在服务范围之外。

1.5 网络资源缺乏

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信息资源,是经过图书馆收集、整序、贮存并拥有所有权的文献。现在,人们也能从网上得到信息,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因此可以分为馆藏资源和网络资源两部分。对读者来说,需要获得的某一信息,无论是图书馆收藏的,还是通过网络存取而获得的,信息本身的质量并没有区别。只要信息方便存取,易于获得,读者就无须顾及这些信息存放的位置离自己有多远。因此,对图书馆来说,网络资源与馆藏资源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而且,网络资源极为丰富,存取便捷,成为图书馆提供信息服务的重要基础。县级图书馆应重视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并加大网络资源建设的投入。

2 对策与建议

贫困地区县级图书馆存在的问题具有普遍性,要解决存在的问题,实现贫困地区县级图书馆的振兴,必须争取国家和当地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同时,图书馆要一改以往等、靠、要的思想,主动出击,转变消极被动局面,加大服务力度,拓展和挖掘服务社会的空间和潜力,获得社会的认可。笔者以所在的图书馆为例,谈几点看法:

2.1 积极争取地方财政和有关部门重视与支持

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标志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及社会文明程度,图书馆是广大人民群众学知识、学文化、接受继续教育的场所。在目前普遍存在的吃饭财政工资财政的现实条件下,地方财政应当 尽可能在每年的经费预算中保障一定的图书馆基础设施、图书购置及人员培训经费投入,为广大读者创造共享精神财富的良好环境。我馆利用社会舆论工具,如报刊、广播、电视及动员社会各界人士进行呼吁,增强政府有关部门重视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观念,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切实改变目前经费不足的困境。在各级领导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馆在2008年实现了计算机自动化管理,加快了我县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进程。

2.2 以人性化服务赢得读者和社会

许多读者之所以舍弃温馨的家而一路奔波上图书馆看书学习或从事研究,看重的就是图书馆的书香气息、学术氛围和人文精神。因此,为广大读者营造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学习研究环境,既是吸引读者的有力举措,亦是弘扬图书馆人文传统所必需的。我馆从实际出发,注重营造人文环境,倾注人文关怀,提供人性化服务:量力而行地搞好图书馆周边环境的整治,装饰阅览场所,张贴名人肖像、字画,为老年人准备老花镜、放大镜和开水,为少年儿童装饰充满童趣的学习和活动场所,为读者提供一个整洁、便利、畅通、友好的内部空间;实行书刊全面开架,减少手续和关卡,尽量延长开馆时间,实行全周开放,并做到藏、借、阅、参一体化;对残疾人、少年儿童、老年人等弱势群体予以特殊关注,使他们享受到无距离、无差别、无歧视的服务,变等待读者上门的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改革与读者需求不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倡导平等服务,在内部管理中充分贯彻以人为本原则,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充分调动馆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大家齐心协力地满足读者的一切合理需要。在保障经费的前提下,图书馆要走出困境,当务之急是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必须坚持走出去,把服务送到老百姓身边,树立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理念。要与时俱进,学习新知识,运用新技术,为读者提供深层次、全方位、多样化的服务。

2.3 更新观念,开展网络信息服务

在信息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思想观念的更新无疑是图书馆创新的前提。县级图书馆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读者服务,并将本馆在服务过程中形成的特色信息数据推向互联网,这是县级图书馆摆脱困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光泽县图书馆在主管局直接领导下,经过努力,争取到省市县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2009年购置了计算机20台,筹建了电子阅览室,免费为读者提供服务,并招聘了2名计算机专业人员,为提供现代化信息服务创造条件。2009年,本馆举行了以绿色网络为主题的一系列普及电脑知识讲座,收效良好。

2.4 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拓展贫困地区县级图书馆的服务空间

县级图书馆相对省、市图书馆来说处于基层,直接为庞大的农村人口服务,可以而且应当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承担更大的责任,做出更大的贡献。笔者认为应充分发挥县图书馆接近农村、面对乡镇的有利条件,把服务触角广泛地延伸到广大农村。县级图书馆可以在教育农民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抵制黄赌毒等腐朽习俗,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水平和民主法制观念,促进农村生产、经营活动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我馆从2003年起就经常与县里一些部门联合编印《农村普法》、《农民种养植技术》等资料,免费发放给农民群众,每年发行2000余份,并且力争在书刊资源上为农村种粮大户、其他种植和养殖大户、科技示范户、农民书屋、农民读书社等提供特殊的帮助和支持,此举得到了县领导的肯定及广大农民朋友的喜爱。我馆还利用节假日或农村传统节日,通过办讲座、搞展览等活动,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为他们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民群众对文化知识的渴求,也使领导增加了对图书馆的认识和了解。

2.5 充分利用“共享工程”信息资源,为农业生产服务

2007年,光泽县图书馆被授予共享工程”县级分中心,配置了电脑、投影仪以及卫星接收系统等设备。我馆抓住这一机遇,利用共享工程信息资源,为农业生产提供多种形式的服务。如我馆利用网络资源,从文化共享工程网站下载农业科技知识,印发科技宣传资料3000余份,刻录了种植业、养殖业等方面视频资料2000余张光盘,免费送给大青村、管密村、长源村、止马村等服务点,使当地村民能够更好地掌握科学技术,学会科学种田、科学养殖,治穷致富,受到极大的欢迎。2007年我县主管局领导高度重视,就“共享工程”一事专门向县委、县政府提出申请,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县财政拿出20余万元专款,为各乡镇文化站配置了电视、电脑、投影仪等设备,并集中培训人员。光泽县的这一首创,《福建日报》2007年专门作了报道。如今农闲时,男女老少聚集在一起,尽情地享受文化娱乐生活,有的看书学习,有的观看科技讲座和电视节目。农村文化焕发出新活力,呈现出一派新气象。

2.6 依托“共享工程”,积极发挥县级分中心的作用

2007年,我馆成为共享工程县级分中心,依托共享工程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层读者提供充足的精神食粮。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选择好乡镇基层站点的目标并不断巩固和提高,坚持成熟一个建一个、建一个巩固一个的原则,使基层站点切实发挥作用。二是县级分中心自身要积极实践、努力探索,大力推广使用共享工程资源,使共享工程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比如主动为共享工程信息资源寻找使用对象,将接收到的信息资源按照本地实际需要,分门别类地摘录、整理、加工,提供给用户使用。利用文化共享工程的视频资源和设备,每周为青少年读者播放动画片、健康讲座、爱国主义影片等,这些活动已坚持3年之久。在对县级基层中心的人员培训、技术指导、网上县域文献资源利用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塑造了图书馆良好的社会形象。

2.7 发挥图书馆作为未成年人第二课堂的教育职能

我馆现拥有少儿书刊3万余册,少儿期刊、报纸200余种,其中文学名著、写作指导、科普、教辅等类图书已成为青少年爱不释手的好朋友。我馆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不失时机地向少年儿童提供和推荐好书,如《英雄人物》、《先进人物事迹》、《十万个为什么》、《科普读物》、《中国文学名著导读》、《世界文学名著导读》等,不定期送往学校巡回展出。并且每次都围绕一个主题,推荐一批好书,开展读书与阅读辅导,培养了一批爱书、读书、用书的小读者。我馆通过举办“我心目中的图书馆”征文比赛、“读者之星——最佳小读者”活动,组织开展少儿摄影、书画作品、图案手工拼装比赛、“走进图书馆,体验一日游”等活动,加强馆校联合,使图书馆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还与学校共同开办社会实践课,让中小学生参观图书馆,学习怎样利用图书馆;举办假期义务小馆员活动,在寒暑假组织中小学生到图书馆当义务小馆员,既参加了社会实践,又了解认识了图书馆;举办针对中小学生的各种讲座、报告会、辅导班等,通过多种服务让孩子们热爱读书,从图书中找到乐趣,远离网吧,远离网络游戏。

2.8 努力建设实用对口的馆藏体系

当今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县级图书馆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的馆藏体系,而应当立足于县情和馆情,按照实用对口的原则收集文献,着重收藏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图书,突出地方性特色,在开发利用馆藏上下功夫,力争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在当前,图书资源与经济、社会各个方面息息相关,借助图书馆这个平台,与时俱进地挖掘整理具有地方特色的图书资源,加以开发利用,意义重大。应围绕地域特色、文化特色、物产特色和品牌特色,建设若干特色馆藏。我馆在“大洲谈判”和“圣农发展”上做文章,“大洲谈判”是抗战期间发生在我县的事关福建、江西两省有较大影响的历史事件,而“圣农发展”是我县乃至全市唯一一家上市民企,比较有代表性。只要涉及以上二者的有关资料,包括文字、图片、讲座、新闻等,我馆都应收尽收,持之以恒,争取成为我馆的特色资源。还要创造条件,建立特色文献数据库,开展特色服务。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方面一定要有长远目标,在保证重点的同时,用有限的资金构建特色馆藏,形成自己的品牌,力争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新,以此拓展贫困地区县级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光泽县是中央苏区县之一,地处边远山区,属于经济欠发达县。但我馆在领导重视和全馆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扎扎实实做了一些事。在2008年全省图书馆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受到福建省文化厅、南平市文化局多次表彰,我馆各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获得省级文明单位、省级巾帼文明岗、国家二级馆等荣誉称号。纵观我县图书馆建设,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只要我们面对现实、坚定信心、与时俱进、共研举措,贫困地区图书馆一定会成为广大群众向往的求知、求乐、求美、求富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 焦小梅.贫困地区县级图书馆建设与发展浅谈[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6).

2 高玉明.谈谈贫困地区县级图书馆事业的发展[J].云南图书馆,2009(2).

3 李青丽.西北贫困地区县级图书馆事业现状及发展策略[J].情报杂志,2007(7).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