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共图书馆如何更好地为少年儿童服务

2011-03-30 02:37     字号:

梁玉贵(三明市图书馆  福建  365000

 

   公共图书馆是没有围墙的学校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各级公共图书馆应根据儿童阅读的特点,分析、比较影响儿童阅读的相关因素,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激发儿童更科学、更有指向、更有质量的阅读。

关键词  少年儿童 阅读指导  公共图书馆

 

在当今充满竞争的快节奏的社会,少年儿童如何有效地阅读,如何提高阅读质量,以较少的时间求得较大成效,是值得每个教育工作者与家长关注的。公共图书馆应当顺应时代潮流,发挥应有的社会教育作用,多方面促进少年儿童的阅读。

1 少儿阅读的概念与特点

1.1 阅读的概念

阅读是从书面语言和非书面语言中获取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形式,是信息交流的桥梁和手段。它是人类从符号中获取意义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和心理过程,凡是人类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到信号并反馈到大脑,进而对信息进行存储、感受、分析、判断的过程,都可以称为阅读。

1.2 儿童的阅读具有普适性

每一个孩子从出生起,都睁大了眼睛看这个陌生的世界,然后通过自己的直接体验和间接的学习,逐渐获得对世界的认识。每个孩子都是在听别人的故事、讲述自己的故事中再现和重整、建构自我的。一位教育学家曾说过:我们所说的故事和我们所听到的故事,会决定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每个故事中提供的情感要素、语言要素、思想要素给孩子各种各样的滋养,从而帮助他们认识世界,融入社会,找到自我。

1.3 儿童的阅读具有阶段性

一般情况下,从一个孩子出生到成为一个自主的阅读者,首先要经历的阶段应该是亲子阅读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基本生活在家庭环境中,阅读的指导者是父母或者爷爷奶奶等,阅读以听故事、看图为主。第二个阶段是幼儿园阶段,有些儿童持续到小学低年级。因此这个阶段儿童除了家庭生活,也有很多的时间生活在幼儿园和学校,这个时期儿童阅读的指导者除了家长还有幼儿园老师和小学老师。这个时期的孩子还不识字或者识字很少,阅读依然以听读、看图为主,但已经逐渐开始一些自主的阅读。第三个阶段是小学阶段,在老师和图书馆员的指导下,逐渐有了自主阅读的能力。儿童阅读习惯培养的关键期应该是在初中阶段以前的这几个阶段。

1.4 儿童的阅读具有求新性

儿童成长过程中,学习内容涉及面日益丰富,并具有精力充沛、求知欲强、易于接受新事物的特点。他们的阅读兴趣日益广泛,并初步了解了一些有关社会和自然方面的知识,理解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不断提高。阅读的求新性是孩子们自主地寻找知识的一种行为。

1.5 儿童的阅读具有目的性

阅读可以满足人们求知、解惑、励志的需要。即便是消遣,也是为了寻求一种心理的满足和精神的慰藉。阅读目的不同,阅读效果也有很大差异。图书馆应当指导儿童摒弃那些错误、低俗的阅读目的,树立正确、健康、高雅的阅读目的,从而增强阅读的科学指向,收到最佳的阅读效果。

2 影响儿童阅读的相关因素

2.1 家庭因素

从相关的研究资料和我们观察得到的情况看,喜爱阅读的儿童一般都来自于父母文化程度比较高的阅读家庭。对于儿童来说,他不会因为认识到阅读很重要而去阅读,生下来就喜爱阅读的儿童很少。美国的一个调查发现,来自于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阅读兴趣的差异比较大。知识分子家庭的孩子和劳工家庭的孩子一起走进幼儿园的时候,他们的词汇积累、背景知识、阅读兴趣有很大的差异,当然学习能力也有很大的差异。

2.2 学校因素

学校教育大多侧重阅读知识技能的传授,而非阅读兴趣的培养。学校教育是高度组织化与规范化的,在教学上具有系统性和模式化的特点。系统性即各年级按部就班地逐课、逐篇(包括字、词、句、段)的讲解;模式化即相同的课时、课本及相近的知识结构。学校不可能按照每个儿童的阅读差异进行个别教学。同时还表现在学业上的压力。至于学校图书馆,无论购书经费、藏书数量及阅读场地等方面,均无法满足在校儿童的阅读需求。

2.3 社会因素

近年来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有目共睹,但国民阅读风气却严重缺失,全社会缺乏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国民的阅读率很不乐观。这种大环境对儿童阅读的影响是很不利的。不读书如何温故知新?又如何开拓创新?一个不热爱阅读的民族前途堪忧,只有充满书香的社会才是文明与和谐的社会。另外,媒体文化对儿童的阅读有很大的冲击力。儿童的自控力与识别力十分有限,对网络的依恋与沉迷已经是不争的社会问题。置身于这种充满诱惑的大环境,如何引导儿童爱读书、读好书,的确是全社会必须重视的重要问题。

3 公共图书馆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少年儿童

公共图书馆是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着其他有关机构不可替代的社会教育职能。因此,公共图书馆应当强化为少儿读者服务的功能,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作用。

3.1 加强适用文献收藏,发挥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职能

公共图书馆具有社会文献信息搜集与传递、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智力资源、进行社会教育等职能。图书馆工作的实质,是通过文献采编、流通等工作来实现文献资源的潜在价值。

公共图书馆的主要读者群之一是广大儿童和中小学生。图书馆应当根据少年儿童对知识需求新、奇、快、兴趣广泛而又易变、需求心理和阅读能力不一的实际情况,把握好学前阅读期、转换阅读期、中级阅读期3个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精选购买那些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兼备、图文并茂的图书报刊。与此同时,还要特别加强搜集入藏适合少儿的音像资料等电子出版物。这样不仅可以改变传统图书馆单一的印刷型文献借阅方式,而且图文并茂的读物和画面生动的音像资料对少年儿童智力与能力的开发大有益处。

3.2 让公共图书馆真正成为少年儿童的第二课堂

公共图书馆是通过文献信息服务对少年儿童进行智力开发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中小学教育属于基础性教育,一个人的成长单靠学校学到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就必须借助图书馆,走终身学习的成才之路。公共图书馆大多设有少儿阅览室,为孩子们提供了学习求知的良好环境。这里充满着自主性和娱乐性,没有考试的压力,是孩子们个性萌发舒展的绿地,是童心焕发自由翱翔的蓝天,是启迪智慧、增长知识的没有围墙的学校。

3.2.1 开门办馆。公共图书馆可举办培训班、成立文学社吸引少年儿童。可利用寒暑假为中小学生免费举办作文、英语等培训,还可组织小读者加入文学社,让他们以小记者身份进入社区、工厂实地参观,现场采访。活动时,有条件的图书馆可邀请新闻媒体跟踪采访,让孩子们在电视里、报刊上看到自己的身影,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3.2.2 因才施教取代传统的集体式教育。公共图书馆可与学校联系,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有计划地由老师带领学生到图书馆进行集体阅读。图书馆工作人员可同老师一道为孩子们出题目、选图书,并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阅读指导,促进口头表达和读写能力的提高,使之逐步养成利用图书馆的良好习惯。图书馆可还为少年儿童开辟读书园地,分期分批刊登少儿优秀作文和读书心得。

3.2.3 建立完善各学校少儿阅读档案。以此了解各校各年级学生读了多少书,读的什么书,起了哪些作用。通过对阅读档案综合分析,从中寻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并及时对馆藏文献结构进行调整,更有针对性地做好少儿服务工作,有的放矢地指导少儿读书活动的开展。

3.2.4 增强图书馆对少年儿童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图书馆应坚持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原则,针对少年儿童情操、兴趣、能力的培养和开发,在特色二字上做文章。例如配合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活动以及大型节庆活动举办知识竞赛,吸引广大中小学生参与,同时也提升图书馆的社会形象。

3.2.5 把为少年儿童服务工作延伸到农村。在节假日,公共图书馆可组织一些老干部、老书画家到农村学校,举办现场书画创作、专题讲座、图书展览等活动,把少儿读书活动向农村延伸,让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到城里孩子的读书乐趣。

  总之,公共图书馆应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馆员素质。其在为少年儿童服务中,每一位工作人员同时也是少儿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做好了少儿读者服务工作,从小处说可提高图书馆人气和图书流通率,从大处说则有助于全民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祝士嫒.我国早期阅读的现状[J].教育科学论坛,2007(6).

2 马国文.中学生阅读现状调查的启示[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8(3).

3 暴巍.根据儿童特点培养阅读兴趣[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8(1).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