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志平(集美区少年儿童图书馆 福建厦门 361022)
摘 要 从集美区农家书屋建设现状、存在问题等进行分析,提出在新形势下区级公共图书馆如何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指导本地区的农家书屋建设,提高农家书屋的社会效益,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农家书屋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切实解决广大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2007年3月,新闻出版总署会同有关部委联合发出《关于印发〈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它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并由农民自己管理,能提供农民实用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文献等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
“农家书屋”工程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厦门市委、市政府将其列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成立了由市委宣传部等10多个单位组成的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协调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农家书屋建设。为了保证建设的顺利进行,于2007、2008年先后在条件成熟的农村建立农家书屋试点及示范点,摸索建设经验,之后在全市全面展开,并于2009年完成了最后97家农家书屋的建设。至此全市156个行政村全部建立农家书屋,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市农村的公共借阅网络体系。
1 集美区农家书屋建设现状
在市委宣传部统一布置下,区委、区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为保证全区农家书屋建设的正常进行,制定了一系列措施:①将农家书屋纳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抓好落实;②成立了以区分管领导为组长、各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制定农家书屋建设工作方案并下文执行;③区财政下达专项资金,保证建设经费的落实;④定期召开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并组织督查,解决建设中的场所、资金、管理等重要问题;⑤组织举办管理人员培训班,安排职能部门指导管理及相关制度的建设。
依据厦门市建设农村文化设施项目有关精神,农家书屋的建设资金由市、区按1:1比例分担,建成后维护资金由区、镇负责。全区累计投入农家书屋建设经费54万元,其中市级22万元,区级22万元,镇村级约10万元。农家书屋建筑总面积560m2,可供借阅图书26700册,并初步完成登记、分类和上架工作,同时按标准配备了报刊、电子音像制品。书屋建立了统一的规章制度,每个农家书屋配有一名管理员(兼职),负责书屋的日常管理。
按照市委宣传部的统一安排,2007年在条件成熟的李林村、上塘村、东辉村设立了3个农家书屋试点,2008年在三社、深青、坑内、前进、溪西、仑上村建立了6个农家书屋示范点。2009年厦门市下达集美区建设农家书屋13个,分别为灌口的顶许、浦林、井城、陈井、双岭、田头村和后溪镇的许庄(已村改居为三兴居委会)、岩内、黄地、后溪、崎沟、后垵、东宅村。至2009年,除后溪镇的后垵村及灌口镇的浦林村因征地拆迁没有场所尚未建设外,其余各村已全部建好,初步完成了厦门市要求的农家书屋建设任务。
2 集美区农家书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区农家书屋建设由于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基本已如期建成,因拆迁未建的两个村经费、图书也都落实到位,等村民迁入新居、场所落实后,马上就可以建起来。但我们在书屋建设指导过程中,发现我区农家书屋还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2.1 没有专职管理人员
目前,我区农家书屋管理员绝大多数为村文化协管员或村干部兼职,他们由于身兼多职,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农家书屋的管理中,无法保证图书室正常开放,我区大部分农家书屋对外开放时间不足。
2.2 后续经费没有保障
农家书屋建设初期由市、区、镇三级政府分别出资,同时也争取到部分社会捐助。建成后,为了保证农家书屋的正常运转,必须不断增加新书,聘请专职人员,增加图书管理设备等。所有这些都需要经费投入,但这些都没有后续保障。
2.3 条件简陋,场所面积小
由于受农村现实情况限制,大多数书屋都存在场所小、阅览桌椅破旧的情况。有些村没有独立的房舍,而是跟活动室、会议室共用,给书屋管理带来很大不便。
2.4 图书品种不丰富,服务内容单一
全区22个农家书屋中,藏书量3000册以上的有6家,2000-3000册的有3家,其余在1000-2000册之间,且有不少积压多年的旧书。这些书很少人借阅,利用率低,再扣除部分复本,农家书屋的品种数量非常有限,远远满足不了农民群众了解新科技、阅读新书的需要。同时书屋只提供最基本的图书借阅、报刊阅览服务,像电子阅览这种读者普遍欢迎的服务还未开展。另外,读者活动也开展得很不够,服务内容单一,无法满足农民群众多方面的需要。
2.5 图书分类过粗
在农家书屋建设指导过程中,笔者发现全区除了仑上村及李林村书屋图书分类比较细致、规范外,其余都是按《中图法》22个大类划分。按大类划分在藏书量固定不变及数量少时可以采用,但是随着图书的不断增加,图书品种逐渐丰富,按大类划分的弊端将日趋明显,到后面要再细分时,又要从头分类、张贴书标等,反而浪费时间,增加图书加工成本。
2.6 缺少现代化设备和自动化管理
目前防盗设备虽然没有列入农家书屋建设的必备条件,但是随着藏书及读者量的增加,肯定会存在图书丢失的情况,防盗设施的安装将给书屋管理员日常工作带来极大方便,是防止图书丢失的重要措施。同样自动化管理也没有列入农家书屋建设的必备条件,但是图书馆(室)采用自动化管理是大势所趋,因为它不仅给工作人员带来方便,同时为读者检索、咨询提供了快速、便捷、准确、高效的服务。由于自动化管理需要投入电脑、软件等相关设备,农家书屋建设初期受经费限制,我区目前还没有一家书屋采用自动化管理。
3 新时期如何进一步发挥区级公共图书馆在农家书屋建设中的作用
我区共有农家书屋22个,其中后溪镇10个、灌口镇12个,两个镇虽然都建有图书室,配有管理人员,但管理员大多是兼职,专业水平和业务经验都不足。另外,厦门市共有156个农家书屋,如此庞大的群体,市图书馆也不可能一一具体指导。所以,农家书屋的建设指导、监督、管理等工作,必须由本区的公共图书馆来落实。随着厦门市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给我区新农村建设提出新的要求,结合我区农家书屋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区级公共图书馆应该着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3.1 做好农家书屋专项经费年度预算工作
根据上级关于农家书屋建成后维护资金由区、镇负责的精神,区公共图书馆在做年度预算时,要深入各农家书屋调查,做好本区农家书屋投入预算,包括年度购书费、报刊订购费、设备更新维护费等,重点扶持条件差的书屋。同时也要督促镇里做好预算。本着农家书屋由农民自己管的原则,我区农家书屋管理员补助费用主要由镇里负责,所以镇级相关部门每年至少要做好农家书屋管理员的工资、补贴预算。区级公共图书馆作为农家书屋建设的业务职能部门,应该要负起责任,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农家书屋建设的年度预算。只有经费落实了,才能保证农家书屋的正常运转。
3.2 指导书屋开展活动,吸引广大农民走进书屋
农家书屋开办之初,很多农民不知道书屋能提供什么服务,很多人以为是传统的书店,是卖书的。这就需要加强对外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农家书屋、走进农家书屋。农家书屋结合自身情况,开展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读书活动,是宣传自己的一条有效途径。2009年厦门市统一开展了农家书屋读书征文比赛活动,通过电视台、报纸、网络等媒体的多方报道,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集美区少儿图书馆在2010年元宵期间,也指导我区多个农家书屋开展猜谜、农家书屋知识问答等活动,吸引大量农民群众前来参加,很多人了解情况后当场办理了借书证。
3.3 做好上传下达、信息反馈工作
区级公共图书馆要及时把上级部门对农家书屋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和精神传达到各个镇及每个农家书屋,同时要把农家书屋建设运行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向区委宣传部、文体旅游局汇报,请上级出面协调,及时解决问题。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以来,区少儿图书馆指定由综合部负责农家书屋建设相关工作,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及时把区文体旅游局下发的农家书屋建设文件及要求等传达到镇并抓好落实,保证我区农家书屋建设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在农家书屋建成后,区级公共图书馆同样要重视此项工作,保证农家书屋的正常运转。
3.4 发挥专业人才优势,开展经常性的业务培训、指导工作
厦门市从2007年创办农家书屋开始,在市委宣传部的统一部署下,市新闻出版局抓落实工作,请厦门市图书馆老师举办了3期农家书屋管理员短训班。经过培训,这些管理员初步掌握了基层图书室最基本的管理方法。但在我们下基层指导过程中,发现有不少管理员不懂得图书分类、编目等专业知识,原来经过培训的管理员已经调走了。针对这一情况,我区公共图书馆常年开展图书馆基础业务知识培训,灵活安排培训时间,学员随到随学,先后有5名农家书屋管理员来馆里参加学习并顺利通过考核。另外,从2010年起我们每个月至少安排一次专业人员到各个农家书屋检查指导业务工作,逐步规范书屋管理。
3.5 发挥馆藏优势,开办图书分馆
近年来,我区公共图书馆在政府高度重视下,取得了长足发展,在购书经费保证下,藏书量不断增加。为了解决农家书屋藏书量少、品种单一问题,下一步拟在条件成熟的农家书屋开设图书分馆,藏书定期更新,统一并入到厦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联合体网络体系中,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从根本上解决农家书屋后续图书补充问题。
3.6 结合文化共享工程基层点建设,设立农家书屋电子信息查阅平台
按照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规划,今年厦门市共享工程建设将普及到农村及社区。考虑到农村场所限制,我区的村级文化共享基层点建设将充分利用现有的农家书屋,开展网络信息检索服务。共享工程丰富的视频讲座、影视节目及互联网取之不尽的信息资源,进一步丰富了农家书屋的服务内容,弥补了农家书屋藏书的不足。我们将先选择条件较好的1-2家农家书屋,建立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示范点,之后再在全区全面建设。
3.7 召开交流会,设立奖惩制度,调动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
为了调动农家书屋管理员的工作积极性,区少儿图书馆在《农家书屋管理规章制度》的基础上,拟制定《农家书屋管理员奖惩办法》,每个年度对书屋管理员进行评优、表彰,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另外,每年拟召开1-2期农家书屋管理员工作交流会,互相介绍工作经验,交流心得体会。这些举措将有利于调动书屋管理员的工作积极性,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农家书屋的工作中。
“农家书屋”工程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它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在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及社会力量的广泛支持下,公共图书馆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积极参与农家书屋建设,提高农家书屋的社会效益,让农家书屋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亮点。
参考文献
1 井继龙.农家书屋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图书馆论坛,2009(6).
2 彭圣琳.浅谈农家书屋的建设及管理使用[J].安徽农学通报,2009(5).
3 王淑杰.发挥公共图书馆作用,推动农家书屋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1).
4 朱川连.农家书屋建设调查分析报告[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