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升县级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2011-03-29 03:05     字号:

 

程瑞梅(将乐县图书馆  福建  353300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县级图书馆必须转变服务观念、扩大服务范围、延伸服务触角,使图书馆发挥应有的社会功能。本文就县级公共图书馆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方面提出了一些新思路。

关键词 县级公共图书馆  公共文化 服务能力  

 

县级公共图书馆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地方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图书馆服务社会化更加明显,越来越成为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进行知识传播的重要阵地。当今社会信息网络飞速发展,县级公共图书馆逐步成为区域信息交流的重要枢纽。公共图书馆必须扩大服务范围、延伸服务触角,发挥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为区域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服务。为此,笔者就如何创新服务方式,提升县级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问题,结合多年图书馆工作实践,谈一些经验和方法。

一、把公共文化服务的触角向网络延伸

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对图书馆服务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要在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充分利用现代技术,为读者提供先进、便捷、有效的服务。近年来,我馆积极创新图书馆服务体系,把公共服务的触角向公众延伸。首先是更新服务设施,坚持开展达标升级活动,积极争取资金,加大服务设施的投入。采取分步实施的办法,对阅览室、外借部进行全面改造,由原来的“半开架式”改为“全开架式”借阅,添置了一批书架、电脑等服务设施,实现了业务自动化,提升了图书馆的社会效益,由三级图书馆二级图书馆的目标迈进。其次是创新信息平台。县级公共图书馆是政府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只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建立数字平台,才能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政府提供公益性服务的重大文化项目,是实现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也是图书馆服务农村、服务基层的一种有效的新型信息平台。2008年将乐县加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第一批省级试点县行列,以图书馆为依托,建立了全国信息共享工程将乐县支中心,拥有了机房、多媒体演播室、电子阅览室等设施,为广大群众开启了一个快捷的文化信息通道。支中心投入运营以来,读者流通人数每月达600余人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同时,定期更新本地资源,为读者提供地方特色文化信息,对当地群众了解县情、丰富文化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了积极参与农村信息共享工程建设,进一步拓展传播空间,按照节约资源、综合利用的原则,在一部分乡镇设立了文化信息资源基层服务试点,配备了电脑室、资料室和多媒体教室。文化信息资源基层服务点以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利用多媒体教室,邀请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授课,分期分批对村干部、农村六大员、种养大户、青年农民开展实用技术和政策、法律等方面的培训。几年来,共举办各类培训60期,培训人员达3000余人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367人,为培育新型农民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竹舟村农民黄流塘在培训班学习了食用菌栽培技术,成为县内种植大户,年产值300万元以上。通过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实现了文化资源共享,进一步满足了群众对于科普、教育、文艺等方面的需求,也为图书馆的文化服务拓展了新的空间。

二、把公共文化服务的触角向乡村延伸

大力普及科学文化知识,进一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图书馆是社会文化传播机构,担负着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任务。县级图书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中,必须进一步拓展业务范围,积极参与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为广大农民提供文化服务。近年来,我县广泛开展创建宣传文化中心户活动,通过积极推动,宣传文化中心户基本覆盖了全县130余个行政村。县图书馆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紧紧抓住这一平台,利用其有关设施设备,与宣传文化中心户活动捆绑在一起,开展以四个一为内容的文化传播活动。即培训一名图书管理员,建立一个流动书箱,配置一套课件,开展一系列知识讲座。同时,重点抓好流动图书的配置工作,其一是配送实用技术图书,将农民最需要的先进的种养技术,以及加工、流通和经营管理方面的实用技术丛书配送至中心户;其二是配送好法律图书,现代农民必须掌握一定的法律、法规知识,以指导生产经营活动;其三是配送好精神文明图书,目的就是大力倡导农民提高道德素质,逐步养成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通过几年的运作和实践,宣传文化中心户逐步成为传时政音、念致富经、奏和谐曲、播文明种的重要阵地。据统计,全县有200余名农民通过读书、听讲座、看科技片等方式,掌握了林、竹、菌、烟、菜等种植技术,走向创业致富之路,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成为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我馆还积极开发文献资源,编印《镛图信息》,结合文化下乡活动,免费发放给农户,并为专业户、重点户提供信息服务,引导农民群众改变传统的种植和经营观念,充当农民致富的引路人。县图书馆多年来不定期为古镛镇下村种植、养殖专业户江建全提供技术资料,使他走向致富道路。同时大力实施农家书屋工程,深入各乡镇调查研究,做好农家书屋规划设点工作。目前全县共建立农家书屋”40余个,为广大农民获取知识开辟了更多的渠道。

三、把公共文化服务的触角向社区延伸

优质服务是提升图书馆社会效益的重要途径。由于近年来社区公民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文化需求也呈现多样化。如何提高服务质量,改变服务理念,让广大群众走进图书馆,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职能,成为图书馆服务工作改革与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在社区文化服务方面,公共图书馆应以传播知识为主导,以多形式文化服务为辅助,不断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因此,在工作中要大胆探索、积极实践,着力推行四联机制:一是建立联盟机制。以县图书馆为主导,发出倡议,按照自愿加入盟员原则,各社区图书室之间建立起资源共享的图书联盟,县机关、社区居委会、学校、企事业单位图书室及个体书刊出租、销售店等30余家单位先后加入了图书联盟。建立联盟关系后各图书室之间定期开展新书推介、图书交流、人才培训等活动,使文献资料实现共建共享,极大地方便广大读者,为营造全民阅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二是建立联动机制。县图书馆以图书联盟为传播知识载体,建立了图书流动机制。在图书联盟设立十几个图书服务点,定期把图书调拨到图书室,并设立了流动书箱,不定期把图书送到军营、乡村图书室,通过建立图书流动服务机制,较好地发挥了图书馆的社会效益。县图书馆还定向为一些读者群体提供服务,如科研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农民技术能手等,经常开展交流活动,向他们提供一些急需的信息和文献资料,为他们从事各领域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提供服务。几年来,县图书馆牵头召开了多次信息咨询交流会,为各类人员提供文献资料百余种。与此同时,积极收集、整理地方文献,建立了地方文献资料室,努力为当地研究地方文化人员提供各种地方文献资料,使当地研究人员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近年来我县出版了一批专著《将乐民俗风情》、《闽学鼻祖杨时》、《将乐客家》、《将乐南词》、《将乐苏区文献汇编》等,推动了杨时文化、乡土文化、苏区文化的研究与发展,也进一步丰富了地方文献资料库。我馆还积极开展文化扶助工作,如组织开展图书捐赠活动,对一些乡村生活困难的残疾人给予帮助,免费为他们提供所需的实用技术丛书。三是建立联办机制。我馆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联合开展宣传活动,大力营造全民读书氛围。以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活动为契机,向广大读者推荐新书、好书,与宣传部、文明办、教育局、文联等部门联合举办征文比赛、灯谜竞猜、知识讲座、图片展览,开展广场文艺演出等宣传活动。几年来以倡导全民阅读·共建和谐将乐为主题,开展全民读书月活动,通过发放宣传单、公映电影、征集摄影作品、播放宣传片、开展演讲比赛等活动,扩大图书馆社会影响力,进一步吸引广大群众认识图书馆、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四是联创机制。由县图书馆牵头,制定社区图书室创建标准,深入开展创建社区优秀图书室活动。通过社会赞助的形式筹集资金,建立社区图书室评估小组,每年开展一次评估活动,对服务质量达标的优秀图书室和为社区图书室发展作出贡献的优秀社区图书管理员给予表彰奖励。随着这些措施的进一步实施,公共图书馆辐射能力大大增强,为广大群众获取知识与实现基本文化权益提供了有效保障。同时提升了公共图书馆社会服务能力,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促进本县文化软实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菲菲.图书馆之服务变革[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1).

2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介绍[EB/OL].http://www.ndcnc.gov.cn.

3 陈云珠.浅议21世纪乡镇图书馆建设[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1).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