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比较

2011-04-18 03:32     字号:

李海霞(金陵科技学院图书馆 江苏南京  211138

 

  通过对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现状调研,从学科馆员的素质、管理方式、服务模式等方面对二者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我国高校学科馆员制度起步晚、起点较高、人才缺乏、总体建设落后的结论,并结合国内情况对发展完善学科馆员制度提出相关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学科馆员  高校图书馆  比较

 

学科馆员(Liaison LibrarianSubject Liaison)也称专业馆员(Professional Librarian)或具有专业背景的参考馆员(Reference  Librarian),是指掌握一门或几门专业学科知识,并精通图书情报知识,能为相应学科提供高层次的文献服务的图书馆员。学科馆员制度起源于美国和加拿大的研究型大学图书馆,1981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图书馆首先推出这一服务;在国内,1998年清华大学图书馆率先推出学科馆员制度,随后许多大学纷纷跟进。

一、学科馆员的基本职责

综合分析国内外大学学科馆员的职责,我们发现学科馆员服务的基本内容大致相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以清华大学图书馆为例:深入了解对口院系的教学科研情况和发展动态,熟悉该学科的文献资源分布;参与对口学科的资源建设,提供参考意见,推动对口院系与图书馆合作订购资源;开办相关图书馆讲座,解答深度课题咨询,逐步提高对口院系师生的信息素养;深入院系征求读者意见及信息需求,与图书馆顾问密切合作;编写、更新相关学科的读者参考资料,包括学科服务网页、资源使用指南等;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推广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以提高文献资源利用效率,使读者更加关心图书馆建设;试用、评价、搜集相关学科的文献资源。

二、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比较

由于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起步晚、人才缺乏、总体建设落后,与国外相比仍有许多不足。

1、人员素质

美国大学图书馆的学科馆员由专业馆员担任,美国的图书馆有着严格的从业资格认证制度,专业馆员通常要求具有美国图书馆协会(ALA)认可的大学授予的图书馆学硕士或同类学位,他们通晓某一学科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图书馆学及现代信息技术知识,熟悉图书馆提供的各种服务项目,熟悉网络、数据库资源分布及其检索知识。作为具备了专业学科知识和图书情报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学科馆员在为院系提供信息服务时,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能与对口院系师生进行很好的沟通和学术交流,并利用自身的图书情报知识,为对口院系师生提供专业性的快速、精确、高效的信息服务。

中国图书馆界由于还没有资格认证制度,入行门槛不高,进入图书馆的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大学图书馆的馆员大多只有专科或本科学历,其专业多为图书情报学,缺少其他专业学科背景;具有其他专业背景的人员又往往对图书情报知识了解甚少;同时具有其他专业学位和图书情报学学位的人才有如凤毛麟角,学科馆员的选取因此受到很大的限制,只能从前两类人才中挑选素质较高的人员,而他们自身专业素质的缺陷会大大影响学科馆员工作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2管理模式

美国大学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由专业馆员(Professional Librarian)、支持职员(Support  Staff)、学生助理(Student Assistant)三部分构成,学科馆员当然由专业馆员担任。美国的学科馆员制度发展了20多年,形成了非常完备的学科馆员制度。美国的大学图书馆一般都设有学科馆员,学科馆员与学校师生之间已经建立了不可分割的学术纽带关系。美国大学学科馆员的设置以二级学科为服务对象,对学校里几乎所有的学科都有覆盖,所服务的学科数多达数十甚至百余个,学科馆员的人数也较多,通常有数十人。图书馆对学科馆员有着很好的支持、培训和管理制度,有专门的学科馆员管理机构,图书馆的各部门对学科馆员的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强调学科馆员的终身学习,通过旁听院系核心课程、参加专业数据库的使用培训等继续教育的方式,提升学科馆员的专业背景知识和综合能力。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对于学科馆员主要采用了分散式管理的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主要是指学科馆员分散在图书馆现有的参考咨询部、采编部、流通部或阅览部等各个部门中,同时采用双重领导管理体制,业务由横向工作组跨部门管理,人员由所在部门实行行政管理。各机构部门设置界限突出,无论是信息资源还是人员的相互独立性都很强,条块分割明显,缺乏横向联系与配合。学科馆员大都分散在高校图书馆各业务部门岗位上,大都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科馆员制度与有效的管理机制。同时,由于学科馆员分散在各个部门,势必会使其产生对本部门业务工作和学科馆员专职工作的混淆,从而不能专心为学科建设服务。从学科馆员制度建设来看,该制度强调学科馆员与多部门的协调合作,然而现行模式使得本应相互依托的学科馆员与信息资源以及信息应用平台间各自独立,无法形成知识团队协调工作,好的工作经验也无法在学科馆员间及时共享,从而给学科馆员工作的开展带来诸多不便。因此,这种落后的管理模式对学科馆员制度的深入推行形成了障碍,急需建立起突出专业性和服务综合性的全新管理模式。

3、工作方式

国外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其自身素质很高,又同时具备图书情报学专业背景和其他专业背景,因而是高素质、复合型的专职服务人员。由于学科馆员的工作待遇和工资收入比其他工作人员高,因此学科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很高,责任感很强,专职的学科馆员对所负责的学科所有工作能按时高质量地独立完成。

国内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工作方式与国外相比,国内高校以兼职为主,而国外大都是专职工作;国内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由于其自身专业的缺陷,不能独立地完成学科馆员的工作,因此,部分高校为弥补学科馆员自身缺陷,采取聘请院系对口专业教授来协助学科馆员工作,称为学科馆员——图情教授模式。学科馆员利用其专业知识背景和熟练的检索技巧帮助院系师生组织、传递和管理信息;图情教授负责向学科馆员提供各院系的重点研究方向、科研课题、新增专业及信息需求,两者协同服务,形成符合国情、校情的特色学科馆员服务体系。

例如,笔者所在学院图书馆从2006年开始设立学科馆员职位,但是分工并不明确,除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外,主要是利用业余时间参与一些院系或教师的科研活动,比如为某个课题提供技术支持或文献资源服务。但是一方面由于自身条件所限,另一方面由于只是单纯的提供服务而没有一定的回报,所以学科馆员积极性不高。到目前为止只是做一些流于层面的工作,并没有显示出学科馆员制度的优越性,从而影响了整个学科制度的推广和发展。

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通过以上比较很容易看出,国内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素质、学科馆员的管理与组织机制等方面与国外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与不足。因此,需要根据我们的国情与馆情去借鉴国外较为成功的经验,制定我们的学科馆员发展战略规划,创出一条适应国内的学科馆员建设与发展之路。

1、实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目前中国许多行业都已经实行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如律师、教师都必须持证上岗。而图书馆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这点并没有引起社会各方的关注,只是把图书管理看作是一项简单、重复、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机械劳动,因此,对图书馆员也比较轻视。而实行资格认证制度,不仅可以使图书馆从业人员具有更高的素质和水平,而且也可以改变社会对图书馆员的偏颇看法,提高图书馆员的社会地位。

2、积极吸收、培养具有交叉学科知识背景的从业人员

对愿意从事图书馆工作的交叉学科人才,应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给予支持,在教育体制上也应作相应调整,招收一定比例的非图情专业学生攻读图书情报专业的硕士学位,或者开设图书情报双学士学位教育,以满足各校为各学科配备学科馆员的需要。如我校近两年招聘了大批硕士进入图书馆工作,这里面包括各种学科,如教育、中文、法律等等。而且在职人员中,考上研究生的人员也大幅增加。这些人员大大改善了图书馆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提升了图书馆的形象。同时因为他们自身素质较高,只要加以培训使他们具备一定的图书馆专业知识,他们也就具备了作为学科馆员的基本素质。

3、建立学科馆员的培训机制

在一些大学,因为图书馆工作长期不受重视,所以大学图书馆成为学校安排教师家属或关系户的重点单位。而这些人因为没有专业特长,只能从事一些相对简单的工作,久而久之,就给社会形成了一种不良印象。但是随着大学的快速发展,图书馆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且随着学校对人员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很多以前抱着混日子想法的馆员也开始重视自己的职业规划,参加各种进修或职称考试,加强专业理论的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在现有条件下,通过对图书馆在岗工作人员的培训,完善其知识结构,可能是更加行之有效的措施。让具有专业学科背景的人员进修学习图书情报方面的课程,让具有图书情报背景的人员学习某一专业的知识和课程,使他们能更好地承担起学科馆员的任务。

虽然学科馆员制度的实施在我国高校才刚刚起步,但其作用和成效已经为广大师生有目共睹。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有利于高校文献信息服务的学术化、专业化,有利于多角度、全方位地为读者提供高价值、时效性和针对性强的信息服务,有效提高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在确立图书馆作为研究机构的主体地位以及提升其在学校中的地位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有鉴于此,我国应加强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力度,要结合我国高校图书馆目前实际情况,同时借鉴西方国家高校图书馆的经验,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高校学科馆员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刘琼.中美大学学科馆员的初步比较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4).

2徐佩芳.中美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研究[J].现代情报,2007(12).

3刘燕妮.我国学科馆员制度与国外之比较[J].现代情报,2004(12).

4陈永平.关于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角色的定位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2009(7).

5胥洁.关于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01).

6周敬治,石秀春.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比较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08(5).

7http://www.lib.tsinghua.edu.cn/service/sub_librarian.html.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