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图书馆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思考

2016-01-04 03:18     字号:

对中学图书馆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思考

刘秋月(宁德市高级中学图书馆  福建  352100

 

    对高中生当前课外阅读情况进行调查,指出其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提出中学图书馆应从创建阅读空间、开展读书活动、加强阅读指导等方面着手,引导高中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关键词  高中生  阅读现状  中学图书馆  课外阅读习惯

 

当今许多国家都把阅读看作是民族振兴、促进科技发展和人文关怀的重要策略。提倡阅读,培养阅读习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提高人的素质的重要手段。一个人一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往往始于青少年时期,对于处在学习和成长重要时期的高中学生来说,课外阅读不但是其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其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作为文化教育重要阵地的中学图书馆,应当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改变以往坐等学生到馆的被动服务方式,积极、主动地为学生搭建阅读平台,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养成乐于读书、善于读书的良好习惯。

1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重要性

课外阅读是课堂所学知识的延伸与扩充。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具体阐述了阅读不同书籍对学生的影响:“不论哪类书籍的阅读,都是课堂教学的智力背景;课外书籍的阅读,是了解和影响学生个性的门径,它还能够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学生要具有广泛多样的阅读兴趣,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3年中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阅读材料包括适合高中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因此,在中学阶段努力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和热情,对于丰富他们的知识,陶冶情操,充实精神生活,促进个性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原因

当前,高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普遍存在阅读量少、阅读面窄、选择性阅读能力差、阅读主动性欠缺、阅读功利性过强等问题。笔者对本校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数据结果显示,学生平均每天阅读1小时课外书的不到20%,阅读半小时的不超过40%,75%的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无目的地随意选择图书。大部分高中生喜欢漫画、言情、武侠等流行读物和娱乐快餐式读物,阅读停留于浅层次,品味不高。50%以上的学生在星期天与节假日进行的课外阅读,实际上只是课内阅读的变种而已。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应试教育和高考指挥棒的指引下,学生的课业负担重,没有适当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大多数学生课外阅读目的狭隘,呈现功利性倾向,一切学习活动都围绕高考这一目标转。二是学生自身对课外阅读重视不够,课余时间喜欢看电视、上网聊天、玩游戏,忽视了课外阅读,没有养成课外阅读习惯。

3 中学图书馆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策略

针对高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中学图书馆应改变以往“借借还还”“坐等上门,被动守摊”的服务模式,走出馆门,把好书送到学生身边,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用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充实他们的课余生活,让阅读成为学生的精神需求,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3.1 创建阅读空间,营造读书氛围

3.1.1 倡导每个班级设立图书角,放置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图书来源一部分由图书馆提供,一部分由各班级学生捐献。图书内容应涉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等科普读物、古今中外经典名著、哲学和心理学图书以及学生喜爱的漫画和幽默故事。在图书角一旁可设立宣传栏,对好书进行推介,吸引学生主动阅读。图书角由班级选定的图书管理员管理,负责图书的整理、借还工作。图书馆根据学校的教学进度和学生阅读情况,定期更新各班级图书角的图书,同时每隔一段时间可组织各班级交换图书,以丰富图书角的图书品种。

3.1.2 开辟读书长廊。在教学楼的每一层走廊墙上,悬挂中外著名科学家、作家、教育家的画像、名言及读书指南、图书馆新书介绍等,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在教学楼的一楼大厅设立阅报栏,让学生及时了解时事动态。此外还可充分利用校园空间,因地制宜开辟一些读书场所,如设计富有文化气息的遮阳蓬、凉亭等,摆放一些适合高中生阅读的报刊,放置休闲座椅,为学生创设宽松、自由、开放的阅读环境。

3.1.3 图书馆要加强与学校教务处的交流沟通,为学生争取专门的阅读时间。如晨读15分钟和午间自主阅读15分钟,保证学生每天在校的专门阅读时间不少于30分钟。学生在校园、班级、图书馆都能方便地获取课外书籍,在浓厚的书香熏陶中,会潜移默化不知不觉地产生阅读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3.2 开展读书活动,激发阅读兴趣

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既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又能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阅读的快乐,有利于培养起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3.2.1 开展“两周一书”读书活动。要求每个学生每两周读一本课外书。图书馆要配合各学科教师,将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课外必读书目,按计划分期、分批地把书发放到各年级,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图书漂流,由班级图书管理员负责图书的分发、回收和交接。各班级可适时举办读书成果交流会,各年级可定期举办读书沙龙,推荐评选“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我最喜欢的作家”“我最喜欢的格言”,将阅读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3.2.2 举办一年一度的“读书节”。在读书节期间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在读书节开幕式上推荐优秀图书,组织学生到新华书店选购图书,举办读书心得演讲比赛、读名著演话剧、辩论赛以及各种知识竞赛等。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学生好读书、读好书,让阅读成为学生课外生活的最佳选择。 

3.2.3 建立读书评价激励机制。图书馆可为每位学生建立《课外阅读登记卡》,在学期末进行统计,根据阅读量、阅读面并参考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评选出“读书明星”和“书香班级”,以此激励学生,在全校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此外还可通过展示阅读成果激励学生阅读,如举行学生剪报比赛、读书心得评选、读书征文评比、读书笔记展览等,通过校报、校刊发表学生获奖征文、读书笔记、读书心得、读后感等优秀作品,组织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向报纸杂志投稿,从而保持学生的读书热情。

3.3 加强阅读指导,养成阅读习惯

学生有了阅读的愿望,还需要知道读什么和怎么读。因此,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图书馆要配合学科教师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做好图书导读工作,让学生保持持久的阅读兴趣,形成健康的阅读心理,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以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

3.3.1 指导学生正确选择课外读物。要引导学生读好书、用好书,图书馆工作人员首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他们选择思想内容健康、题材积极向上的、符合他们需要的优秀读物,如中外经典名著、名人传记、散文、杂文、诗词、哲学、科普类读物以及励志类图书。其次,图书馆员要配合学科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评判一本书的价值以及是否适合自己阅读,如指导学生通过浏览图书的书名、提要、序、跋、目录、前言、后记等来了解图书基本内容,进行有效阅读。

3.3.2 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图书馆员要配合学科教师,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上的指导,如精读法、略读法、快读法、跳读法、提纲挈领法、读记结合法等。要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阅读内容和自身条件,选择适宜的阅读方法。如对于长篇小说宜用略读法、快读法,对于知识性强的文章宜用精读法,细细领会文章的精髓。要鼓励学生多做读书笔记,写心得体会,以提高学生对所读图书的理解、分析、鉴赏能力以及写作能力。

以上是笔者所在中学图书馆近年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初步尝试,目前已取得一定的成效,学生课外阅读量有了明显上升。但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是一件长期且艰巨的任务,中学图书馆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及时根据中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让中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 朴继红.对少儿图书馆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思考[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10(6):11.

2 殷建玲.读万卷书与开卷有益——中小学图书馆要充分发挥自觉的独特魅力[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10(2):41. 

3 李庆忠.大阅读背景下中小学图书馆的应对第八届全国中小学图书馆长暑期研修班专家讲座报告[J]. 

  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8(10):7.

4 乔青云.让读书滋养学生的心灵——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与思考[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7(2):30-

  37.

5 夏晓春.让图书馆成为阅读的精神乐园——关于中学图书馆开设阅读课的思考[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7(1):47.

 

刘秋月  女,宁德市高级中学图书馆,小学高级教师。

(收稿日期:2015-04-24。黄露编发。)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