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共享空间的公共图书馆空间功能与布局策略

2016-01-05 04:19     字号:

基于学习共享空间的公共图书馆空间功能与布局策略

施发富1 邱桂华21. 福州四中桔园洲中学图书馆 2. 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三小学图书馆 福建 350008)

 

    摘 要  在深入分析近现代公共图书馆空间功能与布局发展历程基础上,提出基于学习共享空间的公共图书馆空间功能构成及框架体系,并从空间流向、空间面积、空间服务、空间环境等4个方面全面阐述公共图书馆空间布局策略。

    关键词  学习共享空间  公共图书馆  空间功能  空间布局  空间设计

 

1 引言

长期以来,国内外对公共图书馆的空间布局与设计都是基于以藏书、阅览为主的内向型图书馆设计。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进步,图书馆的功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首先是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数字图书馆走向成熟并广泛运用,用户足不出户就能获取所需的文献信息资源;其次是WEB2.0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并拓展了服务内容;再次是基于RFID 技术的图书馆自动借还系统、自助打印复印服务系统促进了图书馆服务方式智能化。[1]基于这样的信息环境,欧美国家的许多图书馆重新定位图书馆的使命,并对图书馆空间布局进行设计,相继构建了信息共享空间/学习共享空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本文在分析近现代公共图书馆空间功能与布局发展历程基础上,提出基于学习共享空间(Learning Commons,简称LC)的公共图书馆空间功能构成及框架体系。

2 近现代公共图书馆空间功能与布局的发展

图书馆的空间布局是图书馆服务制度与用户需求的客观体现。近现代公共图书馆以1850年英国议会通过的《公共图书馆法》为标志,其使命经历了早期的教育教化、二战后的使命扩张以及20世纪80年代后的使命优化,促使公共图书馆的空间功能与布局不断演化。[2]一个多世纪来,图书馆的空间功能与布局在空间界定上由从清晰走向模糊,空间组织上从静态转变为动态,空间界面处理上从艺术表达发展到为人设计。

2.1 早期公共图书馆功能与布局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这一时期受早期教育教化使命与古典主义建筑理念的影响,公共图书馆的空间布局基本采用在单一大厅中由外至内以“管理——典藏——阅览”相分离为特点的全闭架式布局。这一阶段公共图书馆的空间布局单一清晰,在功能上注重藏书的收藏与保护,而忽略了藏书的利用。例如,1909年清政府颁布的《京师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规定:全国除京师设京师图书馆外,省、各府、厅、州、县均得设馆,并均以‘图书馆’为其名称;馆内设藏书室、阅览室、办事室,并特别强调注重图书保护。[3]这一章程首次提出了在我国建立公共图书馆的思想,但是在空间功能与布局上仍然强调重藏轻用的理念。

2.2  发展时期公共图书馆功能与布局

    20世纪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随着读者人数增加和馆藏量迅速增长,许多图书馆纷纷调整其布局,呈现出以“堆架式书库——开架阅览室——馆员空间”分离的书库封闭而阅览室开架的半开架式布局。这一时期以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大型堆架式书库为起源和密歇根大学图书馆1920年建立的包含立架式书库和阅览家具的阅览大厅为典型。[4]这一布局虽然充分利用图书馆的空间并有利于保护图书,但是堆架式书库还是隔断了读者与书架的接触,对图书的利用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2.3 使命扩张时期公共图书馆功能与布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20世纪80年代,随着公共图书馆使命延伸至教育、文化、信息等多领域,以及“开放书架”理念的推动,图书馆的空间布局以“大开间”“模数式”的方式实现“藏、借、阅”一体的全开架形式。这一时期,许多图书馆纷纷以“用户第一、服务至上”为办馆理念,以“模数式”的建筑设计将馆内布局分为藏书区、阅览区、公共休闲区、办公室等区域,通过非承重墙对各个区域进行分割,为读者构建一个自由获取馆藏资源的平台。而藏书区和阅览区考虑到资源的形态与利用情况,分为外借书库、样本书库、视听资料室、图书阅览室、期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视听阅览室等。由此可见,这一时期图书馆的空间布局虽然突破了传统图书馆“典藏——阅览”泾渭分明的界限,但是在整体布局与面积上仍然是按照馆藏资源空间需求与利用而设计。

2.4 使命优化创新时期公共图书馆功能与布局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在信息技术特别是数字图书馆和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欧美国家图书馆根据用户的需求变化重新审视图书馆的使命与定位,充分运用当代建筑理念与建筑技术对图书馆进行扩建、改建或者空间再规划,为用户构建一个舒适的信息交流与协作学习场所。这一时期提出了信息共享空间、知识共享空间以及学习共享空间理念并付诸实践,取得巨大成功,成为当前图书馆空间功能与布局的亮点,并将成为未来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在新时期,我国公共图书馆界也对图书馆的使命与功能布局进行重新思考。2008年新颁布的《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对我国公共图书馆总体布局作出如下规定[5]:“公共图书馆建筑设计应适应现代图书馆服务方式的变化,满足图书馆开架与闭架管理相结合、纸质图书与数字资源利用相结合、提供文献资源与提供文化活动相结合的服务模式需求,根据其规模和功能合理设计。在外观造型、室内装修和环境设计上,注意体现文化建筑的氛围特点,讲究实用效果。”在许多城市纷纷对公共图书馆进行新建、改建、扩建的情况下,笔者认为信息时代的公共图书馆应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办馆理念,在“公平、开放、自由、平等”获取信息的原则指导下,通过对图书馆的空间进行重新规划与布局,为社会公众提供舒适温馨的获取信息、协作学习、公共社交的文化休闲中心,以满足他们终生学习的需求。

3 基于学习共享空间理念的公共图书馆空间功能构成

学习共享空间核心理念是:以“资源共用,空间共用”、“一站式”服务为原则,构建一个基于“以用户为中心”的空间、资源、人员有机整合的服务体系,提供信息服务并不断提高用户的信息素养,从而提升图书馆效益和用户群体的教育、学习和研究水平。[6]基于学习共享空间对公共图书馆空间进行重构,应转变传统图书馆以书为主的空间设计,树立以人(包括用户和馆员)为核心,并围绕着用户类型、行为习惯与信息需求,通过合理的馆藏与设施布局,构建“一站式”和“大开间式”的图书馆空间。笔者结合学习共享空间的理念,提出基于学习共享空间的公共图书馆空间功能构成图(如图1),将图书馆空间分为用户空间、馆员空间,然后再根据人员的组成特点与行为方式进行细分;同时对各空间从空间内容、功能构成与详细分区等方面进行分析(如表1)。

馆员空间

用户空间

行政管理空间

技术服务空间

读者服务空间

青少年学习空间

老龄人学习空间

残疾人学习空间

学习空间

社交空间

创意空间

封闭式藏书区

技术与资源保障

服务保障

后勤保障

1:基于学习共享空间的公共图书馆空间功能构成图

                   1:基于学习共享空间的公共图书馆功能分区表

空间名称

功能

详细分区

备注

1.行政管理空间

行政事务管理和执行、日常事务性工作管理

行政人员办公区、接待室、会议室、休息室等

可分布在图书馆高层或者附楼中

2.技术服务空间

资源采集、揭示、加工;文献复制、印刷、装订、数字加工与修复;技术人员办公区域

采编区、信息资源加工区、信息技术人员办公区和技术设备区

大开间开放式办公设计和封闭式设备管理

3.读者服务空间

图书馆人流交通的枢纽、典藏流通、参考咨询、书目检索

入口区、总服务台、各空间咨询台

 

分布至读者空间各部位中;入口区应配备门禁系统、标识指引系统、公共检索和自助借还设备

4.封闭式藏书区

图书馆三线馆藏与特藏区域

密集书库、特藏书库

可提供少量阅览座位

5.学习空间

图书馆一、二线馆藏区域;用户阅览书刊、检索电子资源和多媒体咨询;用户讨论交流、协同学习的空间;用户自主学习与研究的空间。

开架馆藏区、书刊阅览区、电子资源与多媒体资源学习区、小型研讨厢、个性学习区、休闲区

大开间、一站式布局;配备计算机等软硬件设施,并提供互联网接入

6.社交空间

用户社会往来、学术会议、培训教学;举办各种展览

会议室、培训中心、学术报告厅、展览厅

人流多且有噪声,需与其他区域相对分离独立或者隔音效果好

7.创意空间

提供材料、工具和技术,以支持用户进行数字加工制作与动手性探索,体现其创造性、创新性与协作性

数字加工区、DIY制作区

配备激光切割机、3D打印机、3D扫描仪等先进设备

8.青少年学习空间

以未成年人及其家长、未成年人工作者为服务对象的青少年“一站式”信息服务平台

开架馆藏区、书刊阅览区、电子资源与多媒体资源学习区、玩具区、小型研讨厢

大开间、一站式布局;配备计算机等软硬件设施,并提供互联网接入;知识库与设施选择应考虑青少年身心特点;有噪声,与其他空间相对分离独立

9.老龄人学习空间

以老龄人及其老龄工作者为服务对象的“一站式”信息服务平台

开架馆藏区、书刊阅览区、电子资源与多媒体资源学习区、小型研讨厢

大开间、一站式布局;配备计算机等软硬件设施,并提供互联网接入;配备老花镜、放大镜、助听器等辅助阅读设备;知识库选择应考虑老龄人休闲阅读、专业研究和技术应用等需求

10.残疾人学习空间

以残疾人及其残疾人工作者为服务对象的“一站式”信息服务平台

开架馆藏区、书刊阅览区、电子资源与多媒体资源学习区、小型研讨厢

大开间、一站式布局;配备计算机等软硬件设施,并提供互联网接入;配备盲人写字笔、盲文用纸、导盲眼镜、助视器、弱视打字机视障辅助阅读设备以及导听系统、声音放大阅读器等听障阅读设备;知识库选择应考虑残疾人多载体资源需求,如盲文书刊、有声资料、聋人读物、手语辞书等

以上10类空间里,123类空间属于馆员空间,它是工作人员进行业务管理与学术研究、信息资源建设、服务准备与开展服务的场所;在公共图书馆未来空间中,这类空间要通过馆内组织与业务流程进行重组与优化,推进部门设置改革与大开间办公,进一步减少馆员空间面积。根据业务职责不同,馆员空间可分为行政管理空间、技术服务空间和读者服务空间,分别为读者空间提供后勤保障、资源与技术保障、服务保障。45678910类空间属于读者空间,即图书馆内读者活动的空间。学习空间理念下未来公共图书馆的读者空间应根据读者类型进行区分,同时整合公共活动与辅助服务区,实行大开间与“一站式”空间功能布局。虽然馆藏区、书刊阅览区、学术报告厅等在传统图书馆中就有,但在功能、环境与布局的设计上需要做大的改变。

4 基于学习共享空间理念的公共图书馆空间布局策略

以书刊借阅为核心服务进行组织的传统图书馆空间布局,强调藏、借、阅功能,占有图书馆空间的主体。在学习共享空间时代,公共图书馆在为用户构建“一站式”协作学习环境过程中,新增学习空间、社交空间、创意空间、休闲空间等大量单纯用于服务的空间,这些场所旨在为用户学习研究交流提供友好的、相互启发的空间,未来会逐步成为图书馆新的核心功能和发展方向。书刊借阅服务不再是公共图书馆的唯一核心服务,而是将公共图书馆视为“第三空间”的空间服务作为未来图书馆核心服务的发展方向。因此,基于学习共享空间理念的公共图书馆在空间布局侧重点方面应有所变化,要做到各功能区科学、有序、合理的布局与组织,应考虑以下基本原则:

4.1 空间流线的组织原则

所谓流线,是指连接各机能空间的线路。图书馆在对馆内空间进行规划时,将空间流线划分为用户流、信息流和馆员流;科学合理的流线规划,对图书馆各空间分层定位与分层内各空间平面布局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学习共享空间的公共图书馆进行馆内空间规划,在处理3条流线(读者流线、馆员流线与图书流线)之间的关系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4.1.1 调整“三分开”原则。传统图书馆是按照内外分开、闹静分开与不同读者的阅览空间分开这种“三分开”原则,来进行图书馆空间规划。基于学习共享空间的公共图书馆在进行馆内空间规划时,应对上述“三分开”原则进行调整,坚持内外分开——馆员空间特别是行政管理空间与技术服务空间与用户空间分开,而读者服务空间嵌入至各用户空间部位中;调整闹静分开,使得闹静分开不是单一的支持闹或静的空间功能分开,而是支持每个空间都能够满足协作讨论学习和独立学习的需求;整体空间规划中的不同读者的阅览空间分开可不再坚持。

4.1.2 最近距离原则。传统图书馆在空间规划时,坚持“线路简捷、联系方便、行动畅通、方便管理”的原则,将图书馆利用率最高的服务放在图书馆的主层以方便读者到馆使用;利用率最低的服务放在离图书馆入口外最远的地方。学习共享空间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在进行馆内空间分层布局时,除了坚持传统元素外,还应融入商场商业营销理念以改进图书馆最近距离原则,将利用率少(如弱势群体的服务)和需要推广的最新服务放置在主层,以彰显公共图书馆公平与平等服务理念。因此,在空间布局时,入口区、总服务台、老龄人与残疾人学习空间应该置于主层,综合服务空间与青少年学习空间次之,而封闭式藏书空间可置于地下一层;馆员空间中的技术服务空间置于地下一层或图书馆附楼,行政管理空间置于顶层或图书馆附楼。

4.2 空间面积的分配原则

    公共图书馆空间面积布局是通过各空间部位之间与空间内部面积的合理规划与分配,达到整个图书馆空间面积利用率最大化和利用效果最优化,以提高学习共享空间理念下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在基于学习共享空间的公共图书馆空间面积分配时,可考虑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4.2.1 用户空间的面积分配原则。虽然社会文化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图书馆信息资源体系和读者获取知识方式的变化,但作为人类宝贵财富的纸质资源仍是图书馆信息资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书库是图书馆空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习共享空间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空间服务”也将成为图书馆的核心服务被提升至与书刊借阅服务同等高度,因此在用户空间内部进行面积分配时,应处理好馆藏所需面积与馆藏之外用户空间所需面积的关系。公共图书馆应通过优化传统的三级典藏制度,将一、二线馆藏置于大开间,三线藏书设置在密集藏书区域,来减少馆藏所占面积比;同时根据各用户空间服务的特点,增加空间服务所需的面积比。

4.2.2 馆员空间的面积分配原则。传统图书馆“以馆藏为中心”的办馆模式和“内视型”的组织管理视角,导致图书馆在业务流程设计与部门设置时主要考虑文献信息加工整理的方便程度,而忽略了用户需求。图书馆呈现部门数量多、管理混杂,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图书馆馆员空间浪费,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图书馆空间利用率。学习共享空间背景下,图书馆在空间规划与建设时应转变组织管理视角,将“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融入到图书馆的规划与建设中,从而进行图书馆的组织结构重组和业务流程的再设计。

学习共享空间背景下图书馆在馆员空间面积分配时,应处理好行政管理空间、技术服务空间与读者服务空间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创新行政管理与技术服务空间,优化读者服务空间,从而提升读者服务空间的面积比,为用户构建一个舒适的读者服务空间。通过“一站式”与“大开间”办公,构建大开间办公环境,减少行政管理与技术服务空间所需空间面积比;通过“总分式”服务窗口布局,从而构建“总服务台——各部位咨询台”的读者服务馆员布局,优化读者服务空间并提高其所需的面积比。

4.3 空间服务的布局原则

图书馆的空间流线组织主要处理各空间分层定位与分层内各空间平面布局的问题,而空间服务布局是在空间流线组织的基础上解决各空间部位内部各个服务项目与设施的定位与平面布局方案。学习共享空间背景下,图书馆各空间内部服务项目与设施布局应当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做到多元化与复合化的大开间布局,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具体来说,根据资源与服务的使用频率与路径,各个用户空间确定几个核心服务区域,并对其进行综合性与流畅性的无障碍设计。如将书刊阅览区、电子资源与多媒体资源学习区、玩具区等普适性服务靠近各空间咨询台,并与藏书区域靠近;将小型研讨厢、个性学习区、休闲区等特色服务靠窗户,并进行分区的软分隔,以保障服务的专业与深入。

4.4 空间环境的设计原则

    图书馆的空间环境直接体现图书馆的现代化水平、服务质量和建筑形象。空间环境设计是在图书馆主体建筑及其基本功能建设完成之后,对图书馆内部空间而进行的二次创作,它包括室内环境设计、家具的选择与陈列、空间色彩与照明设计等内容。学习共享空间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空间环境的设计,应从用户需求角度出发,充分吸收建筑材料学、建筑艺术学、人体工程学等学科在环境设计领域的优势,对空间环境各要素进行设计,从而达到采光、家具、色彩等的和谐完美统一。具体来说,根据图书馆建筑风格和不同空间部位的用户类型与功能需求,通过科学合理有效的自然采光与人工采光设计,从而达到光的亮度、色温与图书馆空间环境的统一;运用人体工程学对图书馆家具组合、色彩、细节等方面的精心设计与陈列,为用户构建亲和、舒适与灵活的人性化设施环境;在充分分析不同图书馆空间对空间色彩需求的基础上,利用建筑材料学与建筑艺术学对不同空间功能区域的色相、彩度、饱和度等色彩属性进行合理的搭配与设计,并选用绿色环保的材料进行装修,以达到冷与暖、活泼与庄重、华丽与质朴等视觉效果的自然和谐;通过清晰明显的标识系统设计和高度文化蕴含的室内装饰设计与布置,在空间语汇环境上为用户构建一个自然而富有诗意的图书馆文化空间。

5 结语

21世纪,“以用户为中心”的学习共享空间将成为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新机遇与挑战。在新形势下,公共图书馆应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外向型办馆理念,不断拓展图书馆服务的内容,整合图书馆的空间、资源与服务,并对图书馆空间重新规划设计与布局,最终把公共图书馆打造成社会公众的终身教育、获取信息、协作学习以及公共社交的文化休闲中心,真正成为民众喜爱的城市“第三空间”。

参考文献

1 王冰.RFID技术与图书馆服务创新[J].图书馆论坛,2007(2):89-91.

2 李国新,于群主编.公共图书馆业务培训指导纲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20.

3 来新夏等著.中国近代图书事业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186-192.

4 BISHOP W W.The historic development of library buildings[M]//FUSSLER H HLibrary buildings

  for library serviceChicagoALA Editions1947.

5 建标108-2008,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6 施发富.基于CRM的信息共享空间规划与建设[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4(2):4-6.

    

施发富  福州第四中学桔园洲中学助理馆员

邱桂华  ,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三小学助理馆员

    (收稿日期:2015-08-05。龚永年编发。)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