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图书馆”的思考

2016-12-16 10:29     字号:

 (福建省图书馆  福州  350001)

 

   “互联网+图书馆”并非两者简单相加,而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让互联网与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进行深度融合,改造传统的依靠人力为主的运作模式,创造新的图书馆行业发展生态。“互联网+图书馆”,大数据+知识+自媒体,充分发挥互联网思维,对提升智慧图书馆的管理、建设和服务以及促进全民阅读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互联网+  图书馆  智慧图书馆  跨界融合  数字图书馆  图书馆O2O  大数据  自媒体  图书馆变革  全民阅读

 

    201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1]其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国家战略概念,即“互联网+”行动计划。这个概念表明了互联网信息技术在社会实践中的重要功能和人们实践方式互联网化的重要趋势。

   “互联网+”的本质特点是传统产业在线化、数据化,是一种对资源优化整合的思维模式。“互联网+”理念的提出者之一马化腾认为:“互联网加一个传统行业,意味着什么呢?其实是代表了一种能力,或者是一种外在资源和环境,对这个行业的一种提升。”[2]

   “互联网+图书馆”思维是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图书馆行业进行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图书馆的创新力和服务力,形成行业发展的新形态。那么,“互联网+图书馆”思维究竟要怎样融合?融合后对图书馆来会带来什么样的变革呢?

1 “互联网+图书馆”的跨界融合

   “互联网+图书馆”思维作为一个新的概念,目前尚无权威定义。笔者认为“互联网+图书馆”并非两者简单相加,而是让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金融、电商物流、快递行业和自媒体与图书馆的建设和服务进行深度融合,激发图书馆在“互联网+”思维下的活力,改造传统的依靠人力为主的运作模式,培育新的图书馆行业发展生态,促使传统图书馆向全媒体复合型图书馆转型升级。它的实质是图书馆业务基于跨界融合下的创新与变革,实现群体智能,为社会大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智慧服务。

1.1 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

    我国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最初引进的是图书馆基础业务管理系统,之后各类业务管理、电子资源服务、自助服务、智能移动终端、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等系统或平台逐步上线。然而图书馆各系统间却相对较为孤立和封闭,数据的挖掘与应用尚处于简单统计分析、形成数据报告的初级阶段,云计算平台的并行处理海量数据的功效尚未充分发挥,移动终端的智能化应用仍远远不够。

“互联网+图书馆”的思维模式要实现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这一目标,需整合图书馆的各个业务系统,打通图书馆的服务渠道,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智能化等高新技术的应用,加深大数据背后的人工智能核心技术与神经计算、深度学习和语义计算等相关技术的结合,提升计算系统对图书馆馆藏资源、书目数据、读者信息数据、服务数据的理解、分析、推理和发现能力,推动图书馆朝着精确化决策、智慧化建设和高效便捷化服务方向发展。

1.2与互联网金融的融合

互联网金融是指以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金融。互联网第三方支付算是互联网金融的小微,是指非银行机构采用与各大银行签约的方式,在用户与银行支付结算系统间建立连接的电子支付模式,如网银支付、支付宝、财付通、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具有互联化、移动化、成本优势、快捷和便利的特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介入互联网领域,不可避免要与第三方支付行业结合。[3]“互联网+图书馆”也不例外。

    图书馆实行免费开后,取消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收费。但对于办证押金、读者代查资料、复印资料、停车、读者违规处理等非基本服务,图书馆仍有收费需求,而这种收费仍普遍采用传统手工现金收费模式。第三方支付在图书馆的出现,将为读者提供一种更便利快捷的小额支付方式,同时减少工作人员同银行间的结算次数,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然而,互联网金融在图书馆的作用还远不仅于此。第三方支付将搭起图书馆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合作的桥梁,推动图书馆的O2O(Online-to-Offline)线上和线下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浙江省图书馆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2015年6月,浙江图书馆与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动云计算大数据、智慧服务和互联网应用,首期合作包括在支付宝钱包开通图书馆书目和活动信息查询、续借预约办理、在线办证和支付等服务;后续还将推出借还书,活动预约、智能图小二、数字阅读等一系列便民服务。通过与蚂蚁金服的合作,浙江图书馆将依托蚂蚁集团及其关联方阿里巴巴集团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立体化产业和云计算核心自主技术优势,打造集借阅、活动、消费为一体的数字化平台。[4]

这种与互联金融融合的有益探索,实现了互联网技术平台与公共文化服务行业的对接,促进了图书馆创新驱动发展和服务转型升级。

1.3 与电商物流和快递行业的融合

在移动互联网中,最大的机会在O2O,而以往O2O电子商务的最大问题在物流。这个问题也影响到图书馆对分馆、服务点和自助设备的图书配送,同时高昂的物流成本也影响图书馆开展在线图书借还书服务。近年来,受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拉动影响,传统物流业的运作方式和效率水平迅速改变,互联网电商物流呈现出了全新的面貌,成本也随着物流行业资源的优化配置而有所降低。在此背景下,图书馆与电商物流和快递行业的融合成为可能,这一融合能主动激发图书馆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优化图书馆的图书配送渠道,激活图书馆开发基于O2O的新产品和新服务,吸引读者参与图书馆个人网上图书借阅、预约、文献传递等服务。

2014年9月,苏州图书馆借助信息技术打造新型的O2O图书馆模式,开通了“网上借阅、社区投递”服务。市民可根据个人需求在苏州图书馆设立的62家分馆和6座自助图书馆中选择就近的投递点,在取书箱内拿到自己想看的书。2015年1至5月,苏州O2O图书馆模式网借成功取书83359本,网借人数超16万人次,获得较好的社会反响。[5]苏州图书馆的O2O图书物流主要由中国邮政承担,费用由市财政拨付,每个投递点每天费用20元。与互联网、电商物流和快递行业的融合,推动了公共图书馆借阅从被动向主动服务,实现图书馆从“来借书”到“去送书”的重要转变,这种O2O方式无疑给公共文化服务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2013年5月28日,阿里巴巴集团、银泰集团联合复星集团、富春集团、顺丰集团、三通一达(申通、圆通、中通、韵达)以及相关金融机构共同宣布,“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项目正式启动。[6]其目标是通过5至8年的努力打造一个开放的社会化物流大平台,在全国任意一个地区都可以做到24小时送达的目标。从其公布的收费标准,同城首重1公斤物品的单次快递费用最低是6元。这一单次物流成本比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系统的单次借还运行成本10.43元要低。24小时内送达时间和6元的快递成本对图书馆来说,可以开展网上图书馆借阅尝试。

     笔者于近期开展了一次关于在线借还书的读者问卷调查,反馈数据表明,有95%以上的读者对图书馆在福建省福州市区三环内开展网上图书借阅服务表示欢迎,在快递费支付的最高承受力方面,选择5—10元的读者有63%,选择10—15元的读者24%,13%的读者表示完全不能接受快递费用。这些数据无疑让我们看到“互联网+图书馆”思维下开展网上纸质图书借还的前景,图书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通过与物流和快递行业的融合,完善图书配送网点,是一种有效解决图书点对点和点对用户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新方式。图书馆与电商物流和快递行业的融合,能激活图书馆的传统业务,使之互联化、移动化、融合化发展,既增加了图书馆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又方便了读者。

1.4 与自媒体的融合

媒体又称“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有别于由专业媒体机构主导的信息传播,它是由普通大众主导的信息传播活动,由传统的“点到面”的传播,转化为“点到点”的一种对等的传播概念。[7]自媒体包括博客微博微信、百度官方贴吧和论坛等。

在自媒体时代,图书馆与自媒体相融合能衍生出极具生命力的图书馆服务模式,能够迅速增加图书馆资源的点击量和读者量。微博和微信自媒体功能极大地拓展了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和空间,从动态信息发布、阅读推广、用户教育、品牌宣传和读者荐书到开展用户调査,这些服务和活动在自媒体上能够得到迅速传播,既扩大图书馆的服务成效,又提高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在微信公众账号中嵌入手机图书馆app和微网站,形成手机门户后,读者动动手指就能进行资源检索、图书查询、借阅和个人业务办理,极大地方便了读者。此外,通过自媒体与读者开展双向互动交流,凸显图书馆的亲和形象,也能促使图书馆在接到读者反馈意见后,进一步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增加读者对图书馆的满意度。与自媒体融合创新服务方式,对“互联网+图书馆”的益处是不言而喻的。

2 “互联网+图书馆”的思维给图书馆带来的变革

国务院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的思维后,后互联网时代已全面开启,“互联网+”推动着各行各业发生着一场场“化学反应”。拥抱后互联网时代,建设高效、便捷、智慧服务的图书馆,不仅仅需要技术升级、平台升级,更需要在“互联网+”思维下管理理念和服务理念的转型升级。

2.1 管理理念的转型升级

“互联网+图书馆”通过与高新技术的深度融合,将互联网作为图书馆要素共享的重要平台,营造开放包容的服务环境,实体范围不断延伸,虚拟空间不断扩大。这将促使图书馆在“互联网+”的思维下出现新的产品、新的业态、新的经营模式、新的组织结构等,图书馆泛在化的管理也由此应运而生。

泛在概念的引入源于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加州Xerox(施乐)公司 Palo Alto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 Mark Weiser博士在1991年提出。它被用于形容网络无所不在地为人们提供各种服务。[8]泛在图书馆的管理内容除了传统图书馆的人力、文献、资金、物质资源外,还包括互联网信息流、数据流、媒体集群、社群、渠道、用户、互动、分享、24小时服务等。这意味着图书馆员要树立“互联网+”的创新性思维,要善于以新的思维要求和方式去打破传统管理理念的束缚,通过计划和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协调等一系列过程,来有效地达成线上和线下图书馆管理的目标,主动迎接未来泛在图书馆管理的挑战,形成图书馆管理的新机制、新模式和新方式。

2.2 服务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互联网+图书馆”无论怎么发展,其最核心的本质都应该是方便人们的阅读。高效便捷、智慧服务和服务无处不在是“互联网+图书馆”模式的主要特征。图书馆要在互联网时代为用户提供无所不在的服务,获得读者的口碑和满意率,不仅要设立全新的服务型门户网站,深度地利用QQ群组、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媒体与读者实时互动,还要借鉴互联网营销的相关理念,建立标准化服务体系和评价机制,以此不断优化图书馆的资源配置和服务。

3 “互联网+图书馆”对全民阅读的促进作用

“互联网+图书馆”给全民阅读带来了一片广阔的天空,图书馆多维的阅读推广服务将引领更多的人们步入阅读的世界,加快知识在全社会普及。线上与线下图书馆能实现最大范围的群体覆盖和内容供给,快速满足不同群体对纸质文献和数字资源阅读的需求,为促进全民阅读助力。

3.1 “互联网+图书馆”加快知识普及

对于全民阅读而言,贵在知识价值的传递,也就是说知识传递和普及才是全民阅读的最终归宿。而“互联网+图书馆”的精神也在于此,通过“互联网+”人们能够感受到互联网的无穷魅力。以往知识的传递需要通过纸质形式传阅,不但方式单一,而且服务效率也无法提升。图书馆开展线上和线下的服务,能够促进纸质和数字文献的快速传递,实现与阅读的无缝链接。

3.2 “互联网+图书馆”助力全民阅读

“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作为一种机构的图书馆就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图书馆正是由藏书、读者和馆员三个生长着的有机部分构成的结合体。”[]这是图书馆学著名的第五定律。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这个有机体的“藏书”在生长中汲取了数字气息,造就了数字阅读这种新方式。然而,纸质阅读仍有其沉醉墨香的迷恋者,数字阅读也有其如影随形的追随者,谁也取代不了谁,谁也无法完全代替谁。“互联网+图书馆”这种线上和线下、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并存的模式,吸引越来越多的读者加入到阅读的队伍,对全民阅读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互联网+图书馆”的思维如今正在引领图书馆去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它面临的并不仅是跨界深度融合、管理理念和服务理念转型升级的问题,其中还有诸多的难题有待于更多的专家与学者去探索和破解。

参考文献

1 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EB/OL].[2015-3-16].http://www.gov.cn/guowuyuan/2015-03/16/

content_2835101.htm .

2 白雪,彭博.互联网+ 怎么“加”[EB/OL].http://zqb.cyol.com/html/2015-03/08/nw.D110000zgqnb_

20150308_1-T02.htm.

3 涂明辉.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J].法制与社会,2014(7).

4 浙江省文化厅.浙江图书馆“互联网+”服务入驻支付宝钱包[EB/OL].[2015-03-16].http://www.zjwh.

gov.cn/dtxx/zjwh/2015-06-30/187422.htm.

5 中国新闻网.苏州图书馆正式启用24小时自助 打造O2O模式[EB/OL]. [2014-09-15].http://www.

chinanews.com/cul/2014/09-15/6593122.shtml.

6 搜狐.阿里巴巴牵头建菜鸟网络 网购包裹有望1日送达[EB/OL].http://roll.sohu.com/20130530/

n377536537.shtml.

7 程超,仲多.基于自媒体的企业营销研究[J].时代金融,2013(4).

8 黎晓.图书馆泛在服务模式初探——以移动图书馆为例[J].科技创新导报,2013(2).

9 徐跃权.论图书馆本质的哲学解构与建构[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9).

 

   福建省图书馆业务主管,现代技术中心主任,馆员。

(收稿日期:2015-12-23。龚永年编发。)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