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图书馆共建活动质量的几点思考

2016-12-16 03:57     字号:

叶锦青(中共福建省委党校  福建行政学院图书馆  福州  350001)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对图书馆服务的多样化、个性化和专业化需求更加明显本文围绕“如何确保图书馆共建活动质量”进行思考,促进图书馆共建活动变化调整思路优化方案创新方法、突出重点形成特色,发挥图书馆在区域信息服务中的枢纽作用

关键词  图书馆  共建  活动

 

众所周知,图书馆共建活动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组织、机构、团体等社会行政资源和人际网络,并借助现代技术手段资源平台,拓展延伸信息渠道和信息服务,是有效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和品牌形象的重要途径。但现实中,共建活动的随机性、临时性和功利性等短视问题,也影响制约着共建活动功能作用的有效发挥。为此,笔者认为提高图书馆共建活动的质量层次,必须注重图书馆共建活动的灵活性、多样性、特色性、系统性,从整理上把握好这4个原则

1 图书馆共建活动的灵活性

辩证法告诉我们,,只有妥善处理好原则性与灵活两者间的关系,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理想效果。当前,图书馆共建活动虽然在秉承开放、平等、互利、共享等共同原则指导下,不断拓宽信息服务的渠道,但具体实践中仍然存在共建平台灵活运用效率不高,因地制宜“量体裁衣”服务不够,对接“书”“人”“法”发展需求的应变力不足等突出问题。可见,提高图书馆共建活动的质量与层次,还应注重在共同基本原则框架下把握好灵活性,始终关注“人”的个性化需求关注“书”的即时性提供关注“法”的机动性安排。例如,浙江嘉兴市的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建设项目,通过市、镇总分馆共建模式,完成业务管理和物流传递系统改造,灵活实现了文献流量与存量相结合的资源共享机制。又如,刘海萍在《“馆员——资源人”及其培养》一文中,提出图书馆要加强与社会专业机构的共建合作,实行素质拓展证书制度开展第三方测评督导和关注心理健康评估,也为图书馆共建活动的灵活性选择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只有理解和把握好共建活动的灵活性要求,才能跳出对共建活动固有思维模式的束缚,真正抓住“需求的满足”这个图书馆服务存在的终极意义,促进共建活动由注重多搭平台向注重使用评估转变,由注重建设引导需求向注重需求牵引建设转变,从而实现图书馆的高效服务。

2 图书馆共建活动的多样性

多样性与单一性是相对应的概念。单一性强调的是事物变化的不可选择和内在规定,而多样性往往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提供多种可能,具有发散性、选择性和多向性的特征,隐含了促成事物转化的多个动力和多种条件。改革开放30年对图书馆整体服务模式带来了深刻影响,图书馆的共建活动也从理念形态到机制内涵等方面有了许多质的飞跃和深化,不少现代综合馆和专业馆的共建领域都已逐步形成立体多维、纵横交错的制度化、网络化运行布局,成功孕育衍生了资源合作、联合咨询、合作响应等多种共享模式。但具体实践中仍然存在对共建活动的认识眼界不宽,长远规划不够,对共建活动本身蕴含的“开放”“包容”“合作”思想理解过于单一片面,习惯把共建活动定位在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咨询服务上,导致一些共建活动存在为共建而共建的功利性、表面化倾向,甚至带来重建轻用、建用脱节和生搬硬套的攀比跟风问题。可见,提高图书馆共建活动的质量与层次,还应注重适用性的甄别和本土化改造,始终在开放合作精神前提下把握好多样性,关注共建活动主旨的开放性、对象的包容性和内容的延展性。例如,王俭敏、王培臣在《合作·竞争·发展——论数字时代图书馆的生存方式》一文中,对当前图书馆在“资源”“管理”与“服务”等合作领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可供选择的多种技术手段、标准规范和政策优势进行了细致的论证比对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引起了不少同行的共鸣。其中提到的建立图书馆联盟组织运用多样性思维应对共建合作的例子,具有很好的启示意义。因此,只有理解和把握好共建活动的多样性要求,才能拓宽思维眼界,真正抓住“多样性是制定政策的依据”这个基本规律,反思和寻找推动共建活动向深层次发展的内在动力,促进共建活动由注重解决资源合作问题向注重解决资源规划问题转变,由注重实物实体的合作向注重思维理念的培塑转变,从而实现图书馆知识育人与文化传承的目的。

3 图书馆共建活动的特色性

特色是一个事物或一种事物显著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风格和形式,通常由这个事物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特定的具体的环境因素所决定,表现为自身所具有的独特的属性。有特色的共建活动往往让人印象深刻,它能通过机制运转的高效率和受众参与的高密度,直观反映社会知识受众对图书馆筹划组织该项共建活动的基本态度与评价。近年来,图书馆共建活动经历资源共享、技术共研和人才共用等不同阶段的发展演变,已基本形成了资源能流动、技术能共享、服务能互补的良性发展态势,但具体实践中仍然存在特色资源不够鲜明、特色服务不够有力、特色人才队伍缺乏、特色活动后劲不足等不少问题。可见,提高图书馆共建活动的质量与层次,还应注重在深刻分析不同图书馆职能定位与服务对象的前提下把握好特色性,始终关注在同类馆合作中寻求特色叠加效应,关注对稀缺资源的深度挖掘与价值利用的最大化合作,关注对共建活动业已成熟内容的特色化项目提炼。例如,深圳各级图书馆利用“读书月”平台,与当地文化单位、宣传机构和高校团体联合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色论坛活动,逐步形成了如南山图书馆的“博士论坛”“百姓健康讲座”,宝安图书馆的“宝图星期讲座”,福田区图书馆的“大家讲坛”,沙头角图书馆的“读书与生活讲座”等共建品牌效应,提升了图书馆服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因此,只有理解和把握好图书馆共建活动的特色性要求,才能充分激发调动图书馆内的各种创新元素,捕捉拓展图书馆外的各种合作契机,真正抓住“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这个推动图书馆服务创新发展的动力支撑,促进共建活动由注重对传统模式的维护更新向注重对新型模式的吸收借鉴转变,由注重简单重复齐头并进向注重深度挖掘打响品牌转变,从而带动图书馆整体服务质量上台阶。

4 图书馆共建活动的系统性

系统性的核心要义是整体性,就是把决策对象视为一个系统或整体,通过不断协调这个系统或整体中各小系统的相互关系,使之达到一种动态平衡,进而实现整体优化的预期效果。其中,系统能有机生长的关键是不断把各小系统的特性放到大系统的整体中去综合衡量,始终确保以整体系统的总目标来协调各小系统的子目标。近年来,不少图书馆通过整合调动馆藏资源和各方力量,合作推动了许多以文化宣传、信息教育、数据共享、馆际交流、人才服务等为主题的共建共享工程,取得了一系列机制创新、理论研讨和社会效益的丰硕成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充分认可。但以系统论的观点反思共建活动小系统与整个图书馆建设、图书馆服务大系统之间的关系,仍然存在共建活动的主次顺序、难易层次和进度安排,与整个图书馆建设、图书馆服务的逻辑顺序,与读者掌握知识和能力开发的基本规律、需求逻辑之间的脱节现象。有的组织设计缺乏横向比较和深度论证,有的各自为政、自立门户,不同共建项目内容之间缺少衔接转换措施,造成功能雷同效率低下而无法及时发现和补救共建活动发展中的缺陷。可见,提高图书馆共建活动的质量与活力,还应注重在图书馆建设和图书馆服务整体目标牵引下把握好系统性,始终关注共建活动的整体设计,关注共建活动的组织优化,关注共建活动的衔接配合。例如,深圳把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与建设“图书馆之城”对接起来通过共建搭台网格布点方式,建成了1个“共享工程”省级分中心、5个基层中心和300多个基层网点,极大地提高了“图书馆之城”的网络化、数字化水平。其中的街道、社区图书馆作为共建共享系统最底端的服务网点,既弥补了深圳基层图书馆资源相对薄弱的不足,又能依托省级“共享工程”的先进技术和丰富资源,使图书馆服务惠及更多市民。因此,只有理解和把握好图书馆共建活动的系统性要求,才能站在全局高度,跳出片面、孤立和本位主义看问题抓工作的思维局限,胸怀大局统筹兼顾综合施策,真正抓住“1+1>2”这个系统功能放大原理对加快图书馆建设、提升图书馆服务品质重要性的思想,促进共建活动由注重孤立纵向延伸向注重体系横向融合转变,由注重研究具体问题、解决具体方案向注重研究趋势规律、解决系统优化转变,最终为共建活动打造一个自我革新、自我完善的纠错机制,为实现图书馆服务良性发展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1 王俭敏,王培臣.合作·竞争·发展—论数字时代图书馆的生存方式[J].图书馆工作研究,2006(21).

2 余胜.“图书馆之城”建设的成效与发展思考[J].深图通讯,2006(4).

3 刘海萍.“馆员——资源人”及其培养[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4).

4 曹琴仙,沈昊.日本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概况及启示[J].河北大学学报,2015(7).

 

叶锦青  女,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图书馆馆员。

(收稿日期:2016-01-18。龚永年编发。)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