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并茂分类描述客家传统民居,特色建筑介绍其起源特点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传统民居>>土楼

清流客家土堡群字体显示:     创建日期:

主要责任者:刘晓迎

主题和关键词:

出版者: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

来源:

摘要:

溪流回环清澈”命名的清流县始建宋元符元年(1098年),距今已有909年的历史。说到清流,人们大都知道是客家县,也有许多人知道清流的沙芜乡洞口村有个狐狸洞,在那里发现的更新世晚期人类牙齿化石证实,早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已有古人类在此生息。如今,狐狸洞景区已成为人们游览观光的好去处。不过,许多人并不知道明代以来,清流境内曾建有大量的土堡建筑,在长校、篙溪、李家、灵地、邓家等乡村都建有数量不少的土堡,虽然如今只有邓家乡田中村的上土堡保存较完好外,其他的土堡只剩下遗址或断墙残垣。然而,翻开这历史的一页,告诉今人的是,若再不及时保护抢救,那么先人们留下的珍贵遗产不久就会消失于人们的眼中。

灵地乡位于清流县南部,距县城61公里,东接赖坊乡,南邻李家乡.西与连城县四堡为界,北与邓家乡接壤。下辖7个行政村24个自然村,其中灵地村有灵地、古尚庵、高排3个自然村,土堡就坐落在灵地自然村,分别是老土堡和新土堡,当地人称老土楼和新土楼,都是村中黄氏族人所建。

老土堡系黄子良所建。追溯黄氏的先祖,出自赢姓,系撷项高阳氏八世孙陆终之后。公元前23 18年,陆终出生,其二子名惠连,因治水有功,尧赐国于参胡(今水西汾阳文水),国号黄,赐姓黄名云,为黄姓之始祖。据载,陆终公的23世孙渊公,官至中州舍人,迁居江夏;至92世侃公,由江夏再迁河南光州;至98世裳公,从光州固始迁福建邵武;至118世黄锡移居禾坪(今邵武和平镇);其子峭山公,初授江夏太守,后迁平章阁大学士兼刑部尚书,娶佩妻共生二十一子;峭山公八十大寿时,思地窄人稠,诸妻各留长子外,遣十八子外出发展,留下了闻名海内外的遣子诗一首:“信马登程往异方,任寻胜地振纲常。足离此境犹吾境,身在他乡即故乡。早暮莫忘亲嘱咐,春秋须荐祖蒸尝。漫云富贵由天定,三七男儿当自强。”遂有十一个儿子进人三明地域安家立业。其中,第十二子黄福,当年由禾坪徙居福州闽清细村;至第四代孙显公时,又迁徙至永安安砂坊;至第七代满公时,偕六子迁清流洞口水南坊安居;宋理宗绍定元年(1228年),满公四子少卿又迁至田源村定居;少卿第四子仁杰,于宋理宗淳枯年间再迁灵地,为灵地开基始祖,至今已繁衍至第二十七代。①上世纪的1993年,黄于万先生撰文《概说灵地邓家的土楼》②中说:“灵地老土楼是黄子良所建,传至今已十五代。”也就是说,黄氏定居灵地第十二代黄子良时建起了老土堡,若按每代25年算,老土堡的始建年代约在明末清初(1618年左右),是清流境内早期的土堡之一。

全文内容请见附件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