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闻宁化泉上土堡,是从了解彭德怀曾在1933年7月率红军东方作战军攻打过泉上土堡开始的。1933年7月6日,中国工农红军东方作战军所属红五师在彭德怀、滕代远等同志率领下,.由江西省挥师东进,首战宁化泉上土堡。当时堡内驻有国民党第五十二师第一五六旅三O七团的两个营和机枪、迫击炮各一个连以及一个警卫排,计400余人,宁化县保卫团及地主武装约400人,宁化、清流、长汀以及江西石城等地地主豪绅400多人,国民党宁化县县长黎群薰和民团团总李咸亨等也龟缩在堡内,共1000多人。泉上土堡是宁化到清流、归化的吞吐咽喉,不仅在交通上是闽西与闽北贯通的必经要道,而且在军事上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堡墙坚固的防御性,确给当时东方军东征作战、开辟新区、巩固老区造成极大障碍。东方军围堡至7月19日,最后采取坑道作业形式,连续十多个日日夜夜,挖通了一条宽1.5米、高2米、长30余米的地道,把三副装满黑硝的棺材放人围墙之下,才终于炸开了一个缺口,其堡墙的坚固程度可见一斑。此役红军共毙敌300多人,俘虏敌人900多人,缴获枪支700多支,迫击炮2门,机关枪3挺,驳壳枪60支和一批军用物资,取得了辉煌战果。
说起泉上土堡,不得不说到李世熊这个大名鼎鼎的人物。李世熊字元仲,号寒支,明神宗万历三十年(1602年)出生于泉上里龙乡(今泉上村),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逝世,享年85岁。史料记载①李世熊10岁时,应塾师之命,其“舒之风动四方,卷之退藏山密”扇子破题句一语惊人,虽才高八斗,却屡次乡试落第,饱受磨难,却也练就了世熊品性高洁的人品。清兵人闽后,世熊不忍满清贵族统治者的暴行,遂削发为僧,隐居阳迟山,书斋命名为“但月”,拆合为“明一人”,专心读书著作,成就了誉为名志的《宁化县志》七卷。相传,清廷曾屡次征召,世熊都托病不仕,却热衷关心桑梓,凡设险御暴、兴利除害之事,无不审时度势尽力而为。公元1654年,即世熊53岁那一年,鉴于当时农民起义不断,而官兵借机骚扰百姓,逐倡议在麻布岗修筑土堡,并亲自监督施工,是冬建成,聚族入居自卫,便有了闻名遐迩的泉上土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