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方言俚语>>概述

客家方言的分布、分片与调查研究概况 创建日期:    字体显示:  

主要责任者:

主题和关键词:

出版者:蓝道川

来源:

摘要:

第一节 客家方言的分布

客家方言主要通行于我国的江西、福建、广东和广西、四川、湖南、海南、香港、台湾部分地区,总共二百多个县市。其中主要的区域是江西南部、福建西部和广东东部、中部、北部,这一带是粤闽赣边区,是客家人最集中的大本营地区,因而也是客家方言最流行的地区。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菲律宾以及美洲华侨、华裔中也有不少讲客家话的。使用人口约6000万。

一、广东、福建、江西的客家方言

(一)广东的客家方言

广东境内的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粤东、粤中、粤北和粤西较为偏僻的山区地带。

1.粤东

主要分布在梅州市及邻近的潮汕一带。包括梅州市区、梅县、蕉岭、平远、兴宁、五华、大埔、丰顺、揭西,揭阳、饶平、普宁、惠来、潮阳、陆丰、陆河、海丰等县市也有一部分区使用客家方言。

梅州市是客家方言的中心区域,具有客家方言的典型特征,而且对内对外都有扩张,与它有地缘关系或移民关系的地方都有它的影响。中国语言学地图集将该区分为嘉应小片和兴华小片:(1)嘉应小片,包括梅州市区、梅县、蕉岭、平远。(2)兴华小片,包括兴宁、大埔、丰顺、五华。刘涛(2003)从音韵特征出发,进一步将兴华片分为大埔、丰顺片和兴宁、五华片。

梅县话是客家方言的代表,是客家方言的“标准语”,是不少外地客家人维持或仿效的对象。其中原因是:(1)梅县是客家先民人粤·定居较早的地区,并始终维持着客家人主要聚居地州府的地位。(2)梅县所在的嘉应州,一直是粤东地区重要的州府之一。(3)近代的几百年间,许多地方的客家人是从梅县一带居民迁移出去的。在他们心目中,梅县始终维持着近代客家主要聚散地或祖居地的地位。

潮汕一带的各县(市),客家方言往往与潮汕方言比邻分布或交叉分布,客家方言受潮汕方言的影响较大。

饶平县与大埔交界的地区如上饶、上善、饶洋、建饶、新丰等镇基本上使用客家方言。

揭西县河婆镇以北的地区,是客家方言流行区域。

揭阳市与揭西接壤的几个乡镇如玉湖、白塔、新亨三镇的一部分和龙尾镇使用客家方言。

陆丰、陆河、海丰三县的北部山区使用客家方言。

普宁县的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本县西南部山区与陆河及陆丰县接壤的地带。

惠来县的客家方言分布在与普宁接壤的北部山区,例如青山乡、河林乡等地。

潮阳县的一些山区使用客家方言,当地称为“半山客”,受潮汕方言的影响尤大。

2.粤中

主要流行于河源、惠州两市,即和平、连平、龙川、东源、紫金及源城区,惠东、惠阳、博罗及惠城区。珠江三角洲一带不少县市也有一部分地区有分布,例如深圳、东莞、增城、中山、顺德、南海、珠海、三水、四会、高明、鹤山、开平、新会、台山、恩平。

河源、惠州两市的客家方言既有早期的客家方言(有的地方叫“蛇话”,它们也是客家方言),又有晚期来自粤东梅州的客家方言。惠州市客家方言区与粤语区相连,受粤语影响较大。

珠江三角洲一带的客家方言,处在粤语的包围中。

广州市沙河一带及郊区,有客家方言分布。

花都的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北兴镇及芙蓉嶂一带。

从化客家方言分布在东部的吕田。

东莞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清溪一带与惠阳、宝安两县相接的丘陵地带。

增城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荔城、永和、福和、镇龙、小楼、派潭、正果等乡镇,分“程乡话”(以正果镇为代表,居民来自旧称“程乡”的梅县)和“长宁话”(以派潭镇为代表,居民来自旧称“长宁县”的新丰县)。

中山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五桂山区和合水一带。

三水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六合、逸口和大塘等处。

台山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赤溪区和田头区。赤溪区曾单独立县。

3.粤北

粤北与粤中、赣南在地域上相连成片,也是客家基本住地之一。从使用方言的情况来看,粤北地区估计有400万以上的人口以客家方言为主要交际用语。主要分布在韶关市、清远市各县(市),其中始兴、翁源、新丰是纯客家方言区,南雄、乳源、曲江、乐昌、英德、仁化、连州、连南、连山、阳山、佛冈、清新各县市一部分地区也有分布。其中南雄、乳源、乐昌、曲江、英德各县(市)以客家方言为主要的交际语,其余各地以非客家方言为主要交际语。具体情况如下:

始兴、翁源、新丰是纯客县,绝大多数居民使用客家方言。

南雄、乐昌、乳源、曲江、英德各有半数以上的居民使用客家方言,具体情况是:

南雄市:除雄州镇及黎口、全安、主田、古市等乡镇的部分村落外,其余各地均使用客家方言。

乐昌市:九峰、五山、两江、大源、秀水、梅花、云岩、沙坪等乡镇的全部,罗家渡、廊田、河南等乡镇的大部分及长来、庆云、白石、坪石、老坪石和三溪等乡镇的部分地区使用客家方言。

乳源瑶族自治县:除必背、游溪、东坪和柳坑的瑶族讲瑶话(勉语)之外,桂头、杨溪的部分村落讲闽南话系统的“连滩声”,桂头的部分村落讲粤北土话及粤方言外(均兼通客家方言),其余各地均使用客家方言。

曲江县:全县23个乡镇中,大塘、火山、灵溪、枫湾、小坑、沙溪、罗坑、江湾、黄坑、大坑口、花坪除个别瑶族村落外,均通行客家方言;马坝、乌石、樟市、白沙、龙归、重阳、犁市、大桥、周田大部分村落使用客家方言;梅村、白土少数村落使用客家方言。

英德市:横石水、青塘、黄破、桥头、大镇、白沙、鱼湾、横石塘、沙口、下砍、石灰铺、石枯塘、西牛等乡镇除石枯塘的瑶胞讲瑶话,均使用客家方言;附城、张酸、水边等乡镇讲客家方言各占一半,望埠、青坑、大冻、九龙、明径等乡镇少数人讲客家话。

除上述8个县(市)外,粤北地区其余县(市、区)使用客家方

言的人口均在半数以下,具体情况是:

仁化县:县境西部的红山镇及董塘镇、石塘镇的大部分村落,丹霞镇的大部分村落通行客家方言。

浈江区:市区通行粤方言,郊区大部分村落使用客家方言。

北江区:市区通行粤方言,郊区大部分村落使用客家方言。

武江区:市区通行粤方言,郊区一部分村落使用客家方言。

连州市:连州、附城、九破、龙潭、朝天等乡镇的大部分村落及龙坪、西江、保安、清水、东破、瑶安、高山的一部分村落使用客家方言。

连南瑶族自治县:寨冈镇和寨南乡北部及其他各乡镇的个别村落使用客家方言。

连山瑶族自治县:小三江、上帅、加田、福塘和永丰等乡镇的35个自然村约1万人使用客家方言。

阳山县:江英、高峰、犁头、岭背、黄璧、小江、秤架、大崀、红莲、犁埠等乡镇通行客家方言;杜步、新墟、七拱、太平、杨梅、水口等乡镇的少数村落讲客家话。

佛冈县:属粤方言广府片,但全县几乎每个乡镇都有一些客家村落通行客家方言。

清城区、清新县:除市区及太和、白湾、回澜、山塘等乡镇属粤方言区外,其余24个乡镇都有一些客家方言村落,其中,附城、源潭、龙塘、鱼坝、高田、秦皇等乡镇的客家方言分布较多。

从来源看,粤北客家方言主要来自赣南和闽西。清新、佛冈等地,除了来自闽西,还有来自粤中惠州和粤东梅州一带。

4.粤西

分布在湛江、茂名、阳江三市,包括廉江、化州、信宜、高州、电白、阳西、阳春各县的一部分地区。

廉江的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北部的长山、和寮、塘蓬、石颈、石岭、石角几个纯客镇,此外还分布在中部自西至东的高桥、清平、雅塘、吉水、河唇等非纯客镇。

化州的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西部的兰山、中洞、新安三个纯客镇。文楼、平定、官桥部分地区也有分布。

信宜的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茶山、洪冠、平塘、钱排、合水、新堡六镇。贵子的大部及硃砂、旺沙、怀乡、白石、思贺、大成的小部分地区也有分布。

高州的客家方言分布于云潭、马贵、根子、泅水四镇的大部,新恫、谢鸡、分界三镇一部分及深镇小部分分布。

电白的客家方言分布于沙琅、望夫、黄岭、罗坑、那霍等镇,观珠的大部及大衙、马踏、林头、羊角等镇的小部也有分布。

阳西的客家方言分布于西北部的塘口、新墟两镇部分地区。

阳春的客家方言分布于八甲、山坪、三甲、永宁四镇。双滘、马水、潭水、圭岗一部分也有分布。

除上述七县(市)外,雷州半岛的徐闻、海康、遂溪小部分地区也有分布,多为近50年来从粤西各地客家人迁徙时带人的。

粤西客家方言称“涯话”,有“大涯”和“小涯”之分。“大涯”是指纯客地域较广、人口较多较集中,受粤语影响较小,因而方言成分较纯的客家方言,如廉江塘蓬、石角,化州的兰山、中桐,信宜的茶山、钱排,高州的新洞、马贵,电白的沙琅、望夫,阳春的三甲、八甲等镇客家方言。“小涯”是指粤客居民穿插地带的受粤语影响较大因而方言成分不纯的客家方言,如廉江高桥、雅塘等镇的客家方言。

粤西客家方言是明末清初以来闽西和粤东、粤北客地的居民直接或间接地向粤西移民而形成的。

 

全文内容请见附件pdf: 第一章 客家方言的分布、分片 与调查研究概况 pdf.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