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历史源流>>传播

浅谈客家民系与广府民系的历史关系

创建日期:2014-08-05 | 字体显示:

我国南方诸民系,包括赣中、赣北以赣方言为母语的赣语民系,闽南及潮汕以闽南方言为母语的福佬民系和岭南地区以粤方言为母语的广府民系,其历史形成都与客家颇为相似。其一,各民系的形成都与历史上自北而南的汉民族的迁徙运动,特别是与晋永嘉乱后以至唐五代两宋历次的移民浪潮直接相关。客家民系在几次大规模的移民浪潮中逐渐形成,有其独自的历史线索可寻,但总体过程与上述各民系之形成,并非绝然不同,而是密切地交织在一起;其二,在汉人大规模到达之前,南方各地都有土著居民—包括闽越、南越、欧越和骆越等的古百越族原住民。到达南方之后,各民系在同化土著居民的过程中,也都或多或少地保留了古百越的一些“底层”,包括血统、文化和语言诸方面。所以,研究客家民系的历史形成,既要注意到与周边各民系的横向联系,也要考虑到与古代南方百越民族的纵向联系。限于篇幅,本文仅就历史上客家民系与广府民系的关系,提出一点粗浅的看法。

岭南地区以粤方言为母语的居民,一般称为广府民系。粤方言是汉语中一支历史比较悠久的方言,其形成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根据李新魁先生的研究,先秦时期,特别是战国时期,大量的楚人来到岭南,也把汉语带了进来,这是粤方言分化的最初阶段;秦汉时期,伴随着秦始皇对岭南的多次用兵和北人赵佗及子孙的五世治粤,建立了南越王国,中原汉语在岭南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原住民古越人及其语言逐渐被同化、融合;到了晋代,大批士民逼于战乱而向南迁徙,,他们所带来的中原汉语,又给正在形成的粤方言增加了新的影响,使粤方言接受更多汉语共同语的特点;降至唐代,粤方言逐渐成为一支独立的方言,有自己相对独立的语音体系和词汇系统以至语法结构;宋代的粤方言,大概已和现在相差无几,它所用的语音和词汇,可能已经奠定了现代粤方言的基础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