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历史源流>>传播

客家人与上海近代化历程

创建日期:2014-08-05 | 字体显示:
主要责任者:
主题和关键词:
出版者:
来源:
摘要:

上海作为近代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百余年来一直对中国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回顾上海从滨海县城发展成为中国第一繁华都市的近代化历程,可以发现客家人在其中所起的重要的推动作用。然以往这方面的论述甚少,本文拟依据史实试做补充。 

上海素以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载诸史册。而在上海最早一批近代企业中,就有客家人参与和投资的记录。它可追溯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运动肇兴之初。 

1865年问世的中国第一家近代军工企业—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今江南造船厂的前身),和1872年开业的中国第一家近代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的创办过程中,都可看到客家人的参与和贡献。1862年,广东籍客家人、清朝官员丁日昌就在广州郊区燕塘设立炮局,招募香港工匠,仿造西洋炸炮和炮弹。次年,李鸿章专折调其赴上海督造军火,从此他成为早期洋务派的重要成员。 

在上海,丁日昌先是主持建立了一个炸炮局。该局招募中国工匠,使用泥炉和锉、磨、旋等手工工具,仿造西洋炸炮和炮弹。1864年,已任苏松太道员的丁日昌向清政府上奏,提出了他对时局的见解以及应变主张。他认为, 自中外互市以来,西方列强对中国多方挟制,凭借的就是船坚炮利。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必须尽快地实行变法,变西方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以实现自强的目标。他提出的自强之策,首要的一条便是选择合适的地点,自行设厂制造船舰和枪炮。这份奏折经由李鸿章代为转呈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认为切中时宜,同意悉心筹酌,于是李鸿章便将筹办机器制造局的任务交给了丁日昌。 

接受这一任务后.丁日昌先设法筹集资金6万两,购买了设在上海虹口的美商旗记铁厂。该厂能修造大小轮船及西洋枪炮,是外人在沪设立的一座规模较大设备较完善的机器厂。此后,丁日昌又将原先由他和韩殿甲分别主持的两个炮局并人该厂,并添置了由容阂从美国购回的机器,于1865年正式创建了中国第一家近代军工企业—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并出任第一届总办。丁日昌为江南制造局制定的发展规划是:近期内以生产枪炮弹药为主,此后逐步发展到能制造轮船以及挖河、耕织等民用机器,并能培养出中国自己的生产技术人员,进而使该局能发挥机器母厂的作用,为随后设立的其他军工企业提供机器、人才和技术。

全文内容请见附件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