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史是研究并阐述客家民系的历史活动及其发展演变的专史。以往虽然没有一部较为全面和完整地阐述客家民系历史的著述,但是,有关客家史的研究却由来已久,并且基本上是伴随着整个客家问题研究的历史而同步进行。这段漫长的客家史研究历程,大致可分为如下几个历史时期。
一、初发序衍期(1808一l904)
在这段长达近百年的历史时期,一方面由于客家地区人口的膨胀,特别是两广“客家岛”势力的日益增强,客家人在发展生产和拓广社区的活动中,常因语言和文化难与相邻的广府民系沟通,而遭到后者的误会与排斥,以致于土客之间经常发生磨擦甚至残酷的械斗;①另一方面则因为震惊中外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其核心与基本力量都主要为两广客家子弟。在这种形势下,关注并从事客家历史及其他客家问题的中外人士,前后多达三十余人,②其中主要是客家知识分子和欧美传教士。他们虽然不成组织,并且对于客家历史的研究目的也不尽相同:前者主要是为证明客家是正统的汉人,并非土著所歧视和辱骂的“杂种”和“蛮族”;后者则主要为探讨客家人团结进取、不畏强暴和富于抗争精神的历史根源,或者还抱有如日本学者中川学所谓为了殖民者更便于侵略中国的用心。①但是,他们研究的结果却基本殊途同归,即追寻出客家是几经战乱而南迁的中原后裔。
在这一时期,最早涉及客家历史问题的是广东和平进士徐旭曾。他在明嘉庆十三年(1808年)执教于惠州丰湖书院时,以东莞、博罗土客械斗之事而召集门徒,并告以客家来源及其语言风俗所以不同于相邻土著的原由。徐氏所述,被门生所记并载于和平《徐氏族谱》。之后稍息了半个多世纪,直至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和大规模土客械斗的结束,便有一大批中外人士起而研究客家。其中较为重要而有影响的有关论述,有艾特尔的《客家人种志略》和《客家历史纲要》,②皮顿的《客家源流与历史》③和客籍人士林达泉的《客说》,④钟用和的《土客源流考》,⑤以及黄遵宪的《梅水诗传序》⑥等等。它们不仅体现了客家史研究的发韧,揭开了客家史研究的序幕,而且对于客家民系的历史源流也给予了不同程度的揭示。
不过,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一时期的客家史研究存在着许多不足和错误。首先,研究的对象与范围基本都限于源流的考证;其次,祖源的追溯又多为夸耀“唐虞三代”和“中原贵胃”之类的高贵与优越;另外,关于客家的人种,客籍研究者无不以为是纯正的汉人,而欧美人士则多认为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一派。甚至还国固不清视其为单独的民族。这些认识和作法,对以后同类的研究产生了诸多不良的影响,包括罗香林在内的众多现当代客家问题研究者在探讨客家源流时,往往喜欢将客家限于汉族的内部,并刻意这样或那样地检举客家民系的优秀事迹。这一现象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受了先驱们这种学风的影响。此外,还值一提的是,这一时期的客家史研究在传播接受方面,主要限于少数客家文人和欧美传教士的小圈子之内,在民间大众根本没有引起多少注意,甚至这些客家文人与欧美人士之间的成果也缺乏交流和讨论,因而其影响是十分有限的,以致于以后关于客家源流与种族纠纷和争论的事件,在好长一段时间连学术界都经常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