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历史源流>>谱牒

宁化客家姓氏源流

创建日期:2014-08-01 | 字体显示:

客家民系是汉民族一支系统分明、富有特性的支系。客家先民主要是中原汉人,他们自西晋永嘉之乱至南宋,为逃避兵贫及自然灾害,不断大批南迁,最后聚集于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与当地土著民相互融合,诞生了客家民系。


宁化石壁曾谓玉屏,地处闽西,与江西省石城县毗邻,是个方圆二百余平方公里的开阔盆地,土沃林丰,隋朝末年开始"开山伐木,泛筏于吴"。南宋之前兵革未及,是避兵焚战祸之地,宛如"世外桃源",因之大批中原南迁汉人涌进这方乐土,繁衍生息,辟地垦殖,孕育了客家民系,并成为早期客家人的播衍中心。据不完全统计,客家人的主要姓氏中,有一百五十种以上是由宁化或其石壁播衍到海内外各地的,而且自宁化或其石壁播衍各地的祖先,大都被奉为始祖、一世祖或开基祖,所以石壁也就被公认为客家祖地。


宁化石壁在客家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除了她是早期客家人的播衍中心之外,同时还是早期客家文化的传播中心。石壁客家文化-初期客家文化或称客家原始文化,影响了整个客家地区和客家人。所以经过众多学者的反复考证,将石壁定位为"客家中转站"、"客家祖地"、"客家摇篮"、"客家民系形成初期的中心地域"、"客家朝圣中心"等等。


客家研究已有一个多世纪,对石壁的研究也有一个多世纪。清光绪温仲和《嘉应州志》载:“梅州人民抗元的壮烈,地为之墟,闽之邻粤者,相牵迁移来梅,大约以宁化为最多。所有戚友询其先世,皆来自宁化石壁人。”1912年英国传教士良贝尔在其《客家源流与迁移》一文中说:“岭东之客家,十有八九皆称其祖先系来自福建省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村者。”但比较系统论述石壁的专题文章,较早的要算罗香林1947年发表的《宁化石壁村考》。之后,直至20世纪70年代,客家研究的再度掀起,石壁在客家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才被学者们进一步广泛关注,专论和专著不少,特别在90年代。近年来,宁化当地的学者,在进行客家学研究的同时,广泛深入地进行田野调查,掌握了丰富的社区资料,编撰了一套丛书,这套书名为《客家祖地石壁丛书》,分为《客家与宁化石壁》、《宁化客家姓氏源流》、《宁化掌故》、《宁化客家民俗》、《宁化客家人物》、《宁化客家音乐》、《宁化民间传说》、《宁化风光》,共八分册。从客家学的角度,分析研究宁化社区文化源流和文化底蕴;通过社区文化事象探索客家史的方方面面。《客家与宁化石壁》一册多做了一些理论探讨,特别是客家源流、客家民系形成、客家文化源流以及客家与宁化石壁的密切关系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新的见解,它成为整套书的概论。其他各分册,以记述史料为主,通过丰富的史料,分析、透视客家民系、客家文化的生成和源流,各分册都有其独立性,同时,分册之间又相互逻辑联系,构成文化的整体性,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客家与宁化石壁的重要关系。所以,它既是一套关于客家学的丛书,也是一套内容丰富的客家社区文献,不失为客家学的一项工程。


这套丛书的作者都是土生土长的宁化业余学者,他们进行长期的田野调查、资料收集和分析研究,编撰出来的作品富有泥土芬香,资料性和可读性俱佳。如果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不足,恭请方家指教。


这套丛书的编撰出版,得到当地党、政和社会各界及香港崇正总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学者、中国华侨出版社的关心和支持,谨此表示衷心感谢!


编者

1999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