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我们主编出版了《梅县(梅江区)廖氏源流》,同时参与研编了《中国廖氏通书》,征集了许多有关廖姓的族谱和史料,对梅州及广东廖姓源流有一定研究,特撰本文,请各位专家学者指正。
客属梅州及广东各地廖姓族人,大都是宋元之后由福建宁化、上杭、永定,少部则由江西宁都(包括石城、瑞金)一带迁播过去的。而从杭永迁去的大都是廖氏第八十八代实蕃(讳花)公之裔,主要分布现广东梅州之梅县(含梅江区)、兴宁、大埔、五华、蕉岭、丰顺、平远等;潮汕之揭阳、潮安、潮阳、普宁、饶平等;惠州之惠阳、惠东、博罗等;河源之东源、紫金、龙川、连平、和平等;汕尾之海丰、陆丰、揭西、惠来等;以及粤北粤西之韶关、英德、清远、南雄、始兴佛冈、连州、翁源、广宁、肇庆、高州、云浮、化州、信宜等和珠江三角洲邻近地区的增城、龙门、花都、从化、宝安、东莞、、珠海乃至香港澳门等60余县市,总人口达60余万。
一、廖氏上祖花公祖辈定居福建上杭永定的简单进程
梅州及广东各地廖氏与所有客家先民一样,根在中原洛阳一带。据考证,因历代动乱或改朝换代客家人先后有过五次大迁徙,而自西晋以后至唐的九百多年间,起步河南洛阳一带的廖氏族人,先后更有过八次向浙、赣、闽南迁。梅州及广东各地廖氏上祖第88代花公9字实蕃,为西晋廖子璋①十二世孙廖崇德②之九世孙。其十一世祖廖从宪(子璋次子)于公元283年左右,从洛阳迁往处州府(今属浙江)松阳县顺义乡诚信里归仁堡的。
唐高宗李治永微年间,花公九世祖廖祟德(子璋12世孙),往政虔化风土之美,遂往松阳携廖氏三郡子侄,举族移居虔化,是为虔化廖氏始祖。
唐玄宗李隆基天宝末年,花公五世祖廖四十一郁(名腾骥,琼之子),因父辈在朝受人诬陷,为避政治灾祸,合族由江西虔化迁居福建宁化石璧寨,其后屡遭兵祸,复迁福建延平府(今南平市)器昌县合阳抒,遂成为顺昌廖氏始祖。
公元925年后唐庄宗李存渤同光年间,廖氏上祖花公出生于延平府顺昌县合阳抒。公饱读诗书,为宋进士,官至湖广(今武昌)大夫。浩封夫人冯一娘,生一子昌。因变乱,公遂于公元%O年由世居地顺昌迁往上杭郭坊,是为上杭永定始祖。昌公字燕及,法名十五郎,为宋翰林院,任恩阴县尹。姚杨、周氏,生三子:长彻,字甫田,大学士;次政,字拱辰,河南宁陵县令;三敏,字纳斋,翰林院学士,湖广德安府通判。彻、政、敏三大房系德荫于125岁高寿的花公庇护,后裔分流各闽粤各县辟基繁衍,瓜贬绵绵,是故世代皆尊称花公为闽粤等省廖氏始祖。
二、花公直系彻、政、敏房在梅州的繁衍
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北连福建,北邻江西,西接河源,东南与潮汕接壤,既是客家人南迁的集散中心,又是客家人聚居最为稠密的地级市。其辖属七县市一区(即梅县、兴宁、五华、丰顺、大埔、平远、蕉岭和梅江区),面积1.58万平方公里,人口450多万,有130多个姓,其中廖姓人口近9万,约占总人口的2%,排行第15位,属梅州大姓之一。
梅州廖氏全都是花公直系彻政敏三房支系。最早迁人梅州境内的是敏房支系,即第92代、花公5世孙廖仲远(敏公之孙)。仲远生于宋淳佑年间,祖居福建省永定县城席草铺,早年举进士人贡,旧谱载历任宋末御、台、殿三院尉。南宋末年,王朝危难之际,为保宋室随帝是、昌,与文天祥、陆秀夫等统兵退守梅州。宋亡之后,公忠贞义节,隐居梅城南场林坪圳背,(后终葬沥林坪,申山寅向,明永乐19年御史巡按廖睿扩修,并立华表),成为梅州廖氏开基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