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历史源流>>谱牒

武平蓝姓与漳浦蓝姓的关系

创建日期:2014-08-01 | 字体显示:

民国《武平县志》记载,邑中蓝氏,人文颇盛。其开基始祖大一郎之后裔,蕃衍江南各省。近十多年来,蓝大一郎裔孙从南方众多省市回到武平寻根渴祖的一桩桩事实,便是对《武平县志》这一记载的印证。其中有外迁于漳浦的蓝姓族人,前来武平互对族谱,互相认亲,共同缅怀历代祖宗崇德报国的业迹,尤其在清代的先贤,前仆后继用一代又一代人的热血,在开发、捍卫和治理台湾宝岛中赢得了殊荣。本文拟从武平蓝姓源流世系入手,探讨蓝大一郎之漳浦后裔,为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所作出的重在贡献和“种玉堂”蓝氏的民族成份及其族源问题。


(一)武平蓝氏源流世系概略


此世系以武平《大禾种玉堂蓝氏族谱》(明正德壬申年修撰,木刻本,下称《武平蓝谱》)为主,并参考漳浦《石椅种玉堂蓝氏族谱》(1991年铅印本,下称《漳浦蓝谱》)内容,对蓝氏源流世系予以概述。


神农氏初都陈(河南陈州府),迁曲阜(山东充州府曲阜县)。十传帝榆阁(笔者按:据《三皇本纪(补史记》载:“神农氏纳莽氏女为妃,生帝衰,衰生帝克,克生帝榆罔……”据此,帝榆阁为神农氏第四传),迁空桑,(曲阜境一小地名),徙琢鹿(顺天府琢州),封子昌奇为蓝姓一世祖。当昌奇出生时,适有熊氏国君进贡秀兰一株,故赐姓为“蓝”。(笔者按:据《史记.五帝本纪》注云:“按黄帝,有熊国君,乃少典国君之次子,号曰有熊氏。”据此,黄帝去“敬贡”神农氏第十世孙之说,值得商榷。另既是进贡秀“兰”,又为何赐姓为“蓝,’?)。后分封汝南为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