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竹苏氏的宗族社会与土楼建筑
永定是闽西客家的聚居地之一,也是著名的土楼建筑最集中的一个区域,对永定客家进行个案研究,显然具有典型的意义。1992年6月,我们曾到长汀、永定两县作田野调查,其中在永定县主要调查了古竹苏氏,收集到一些族谱、碑刻及口碑资料,并对该地几个自然村的土楼建筑进行了解。以下根据这次调查收集到的资料,结合历史文献记载,对古竹苏氏的来源、宗族社会结构以及土楼建筑等问题作一讨论。
一
古竹原称苦竹,历史上属永定县金丰里。它位於永定县东部,与南靖县只一山之隔,是一个地处山区又与闽南地区咫尺相望的客家人聚居区落。古竹乡现有人口2.4万人,由苏、江、李、吕、魏、卢、周、曹、邬、曾、谢、黄等十几个姓氏组成。其中苏姓人口1.1万多人,江姓9000多人,李姓1000多人,吕姓1000多人,魏姓300多人,卢姓200多人,其馀各姓氏仅数十或十数人而已。苏、江两姓合计约2万人左右,佔全乡总人口数的83%以上,为该乡大姓。而苏姓人口又比江姓略多一些,居第一位。
古竹苏氏来源於同安。据当地《族谱》记载:该氏原居陇右。唐朝末期,其104世祖苏益随王潮自固始人闽,居同安葫芦山下,是为入闽一世祖。以後苏氏这一支便在同安繁衍下来,称“芦山派系”。苏益生有二子:长子光曦、次子光晦,光晦即是北宋著名天文学家、药学家苏颂的高祖。苏颂之父名绅,字仪甫,初名庆民,北宋天禧三年(1019)中进士。苏绅生有3子:长子颂、次子衮、季子棁。3子皆读书,其中除季子棁外,颂、衮先後於庆历二年(1042)和六年(1046)中进士,一时门庭显赫。苏颂一辈即是人闽六世祖,自他们而下,再传五世,便是十一世祖、宋末抗元名将苏刘义,他的抗元斗争与苏氏避居广东→古竹有直接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