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历史源流>>谱牒

客家路漫漫\族谱简论 —兼谈对客家研究的作用

创建日期:2014-09-30 | 字体显示:

——兼谈对客家研究的作用

 

林善坷

 

历史是什么?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人类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发生发展过程的真实记载和科学解释。按照这种观点,一部中国历史,就不应只有所谓帝王家谱的二十五史,也不仅仅只包含反映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兴衰的省州府县志,它还应该包括人民自己的昨天和前天的真实记载—浩如烟海的各姓氏各家族各派系的宗谱。对于我们的国家,国史与家史的结合,才是完整的中国历史。

一、族谱的起源和发展

古老的汉民族,起源于黄河流域,经几千年的发展,播迁到现在中国版图的每一个角落,乃至全世界有人类居住的地方。由于不断地迁徙和发展,一向极其重视自己的祖先和历史的的汉族人民,为了让自己的系裔子孙记住自己的源流根本,于是兴起了编写家族历史的传统—撰写家谱、族谱。

在中国,大凡同一姓,总有一个共同的渊源,姓氏和祖先的起源传说是一致的。为了记住和宣传这个共同的渊源及其宗支发展情况,个别姓氏甚至能发动全国同姓族人编修族谱,排出之前各代的辈份,又排出之后各代的辈份和统一的名序次,如曾文正公曾国藩曾经有过这一壮举;有的姓族则呈报皇帝御批修谱,以正一姓之名分或提高本姓社会地位,如闽省林姓的《闽林宗谱》;也有集合全国同姓各类族谱,取长补短后编成族谱汇编的,如香港崇正总会编辑的客家族谱汇编《崇正同人系谱》;更有许多小民百姓,因战争离乱等原因由族长率领作长途迁徙,途中因人多行动不便或突遇其他事变沿不同方向分流时,仓促之下他们忘不了把这一宗族的情况记下,一式几份,分执各支系,如广东五华《魏氏族谱》:“三十九世淑玉公,(原住江西石城县)生四子,曰元、亨、利、贞。时值宋末,天下混乱,有文天祥等扶宋主在赣州霸截水道,元主起兵二十余万,从建昌而来,杀戮人民,在此经过,是谁敢当?我祖兄弟惊恐流涕,商议只得移别处逃生。兄弟行经宁化,不得已号泣分袂,星夜烛火立谱,各执一份,移居三郡。元公至惠州长乐(今广东五华)为一世开基祖,亨公迁福建汀州上杭县,后又迁惠州龙川县……”。这是比较特殊的家谱。一个国家,往往盛世修志;一个家族,也往往在极盛时立谱;把本族姓能引以为自豪的事迹和人物载入自己家族的史册,以激励昭示后辈,这便是最常见的族谱。

同一姓氏族谱也分不同类型,以闽省林氏宗谱为例,便分为:全省性的同姓宗谱,如《闽林宗谱》;区域性的,如《汀杭武永济南林氏宗谱》;以发源地命名的如《闽省宁化石壁村重修林氏宗谱》;某一分支的如《崇德堂林氏宗谱》等等。

族谱的体例,大部分仿效国史或地方志书的体例,一般以纪传体为主,尤以传、记、表等形式叙事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