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枝叶叶根非异 万万千千脉总同
——浅析何氏起源兼议何大郎何仙姑在武平的功绩
何安庆 李思庚
水有源,木有本。念祖敬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安徽庐江县是何姓主要发源地。回顾何姓繁衍二千余年的历史,何氏宗亲形成了自己的共识,那就是韩何共祖,何出韩姓,国史有载,谱碟有记。何姓支系繁多。何氏后裔播迁五湖四海,人文昌盛,英才辈出。今就何氏起源,入闽始祖何大郎公开发武平,何仙姑传说源于武平等间题,发表我们的浅见。请诸位学者斧正。
一、何氏受姓始祖之我见
清代张澎著的《姓氏寻源》一书叙述了何姓五个支系;而另一书《姓纂》则写道:“周成王弟唐叔虞裔孙韩王安,为秦所灭,”子孙分散,江淮间音,以韩为何,遂为何氏。”这里说明了韩何同祖的源由,但没有说明谁为受姓始祖。福建武平《何氏族谱》记载:“何氏之先自于周,至变改国为晋,七传至晋文侯弟成师,封之曲沃是为桓叔,次子万,食采于韩,原为晋大夫,遂以韩为姓氏,传十一世至韩虔,与魏赵同为诸侯,三分晋国,十传至韩王安在位九年,国灭于秦,而项梁立安之子为横阳君成为韩王,从张良计,既而为项羽所灭,成之弟允公,惧祸避迹间巷,改姓何,受姓自此始焉,故现韩何为同姓之故也。”文字不多,但与《姓纂》书中记载的情况,有所吻合。并与著名史学家范文澜先生《中国通史简编》所记载的基本相符:
成师,号桓叔,公元前745年,受其侄姬伯(晋昭侯)封地于曲沃,人称“曲沃桓叔”。其子姬万,因其事晋受封于韩原(今陕西韩城西南)称韩武子,遂以封地为姓,子孙从此姓韩。是为韩姓受姓始祖。
对韩何姓,各地族谱记载没有争议。而是韩何音转,还是韩氏避祸转何?对于后者的肯定为多。这就关系到受姓始祖,有说“喊公”,有说“允公”。先说“喊公”,是韩咎(称韩里王,公元前295年即位)之子。我们认为,韩喊没有避乱的可能。公元前255年至前222年,史家以秦王纪年,秦王政26年(公元前221年)完成统一大业,称始皇帝,至公元前206年灭亡。上述受姓始祖允公的玄孙(第四代)信公生二子,长曰:喊”,次曰“庶”。如果说这个“喊公”是受姓始祖,更不能成立,因为,何喊、何庶是秦国灭亡之后出生,没有避秦祸的可能了。史料上查得何庶出生于公元前203年,在秦国灭亡之后3年,已是汉高祖四年。而且喊公、庶公的父亲信公已在汉惠帝和汉文帝时做官,其子不可能避祸。
允公约生于公元前257年间,秦灭韩在公元前230年,当时允公27岁左右。秦国灭亡在公元前206年,允公已是50岁左右。秦王政出巡在公元前218年,在博浪沙遭狙击,击伤副车手。秦王政认为这是被他所灭的六国诸侯的遗族所为,下令追杀他们。此时,允公已是39岁左右的年纪,携眷避祸,被秦吏洁问姓氏的可能性大。因此,我们认为“允公”才是何姓受姓始祖。